苦瓜介紹
苦瓜又名涼瓜,是葫蘆科植物,為一年生攀緣草本。莖、枝、葉柄及花梗披有柔毛,腋生卷須。葉子的直徑達3至12厘米,有5至7道掌狀深裂,裂片呈橢圓形,外沿有鋸齒。春夏之交開花,雌雄同株,黃色。果實長橢圓形,表面具有多數不整齊瘤狀突起。種子藏于肉質果實之中,成熟時有紅色的囊裹著。苦瓜是人們喜愛的一種蔬菜,原產地不清楚,但一般認為是原產于熱帶地區。在南亞、東南亞、中國、和加勒比海群島均有廣泛的種植。
明代以前醫書沒有記載苦瓜,明代《救荒本草》、《本草綱目》始列入,疑為三寶太監下西洋時,從南洋群島移植過來。清代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說:”苦瓜清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可醬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血滋肝,潤脾補腎。” 即是說瓜熟色赤,苦味減,寒性降低,滋養作用顯出,與末熟時相對而言,以清為補之。其實吃苦瓜以色青末黃熟時才好吃,更取其清熱消暑功效
苦瓜味苦,南方人多食為蔬。夏秋間都可吃到苦瓜,用作配茉佐膳,只覺可口,不覺其苦。中國粵人以苦瓜切片,曬干貯存,作藥用,此即治暑天感冒之苦瓜乾也。
茄子介紹
茄子,江浙人稱為六蔬,廣東人稱為矮瓜,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熱帶為多年生。其結出的果實可食用,顏色多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綠色或白色品種,形狀上也有圓形,橢圓,梨形等各種。茄子是一種典型的蔬菜,根據品種的不同,用法多樣。根據營養專家黎黍勻分析,茄子的預防疾病指數為26.29,生命力指數為9.7142,證明對疾病的康復具有相當高的價值,而對生命力的提高屬于有效范圍。
茄子的吃法,葷素皆宜。既可炒、燒、蒸、煮,也可油炸、涼 拌、做湯,都能烹調出美味可口的菜肴。吃茄子建議不要去皮。茄子切忌生吃,以免中毒。
茄子妙用
1、茄子秸90克,水煎服,每日2~3次可治咳嗽、氣喘。
2、生白茄子30~60克,煮后去渣,加蜂蜜適量,每日二次分服,可治年久咳嗽。
3、白茄根25克,木防已根15克,筋骨草15克,水煎服,可治風濕關節痛。
4、茄蒂放在火盆里燃燒,用紙做一個喇叭型筒子,大口罩住燒著的茄蒂的煙,小口對著患者無名腫痛處,讓盆中燃燒的茄蒂煙熏,每日3~4次,患處未成膿者即消,已成膿者很容易收斂。
5、茄子根煎水,趁熱熏洗患處,可治凍瘡。
6、生茄子切開,搽患部,可治蜈蚣咬傷和蜂蜇。
南瓜介紹
南瓜是葫蘆科南瓜屬的植物。因產地不同,叫法各異。又名麥瓜、番瓜、倭瓜、金冬瓜,臺灣話稱為金瓜,原產于北美洲。南瓜在中國各地都有栽種,日本則以北海道為大宗。嫩果味甘適口,是夏秋季節的瓜菜之一。老瓜可作飼料或雜糧,所以有很多地方又稱為飯瓜。在西方南瓜常用來做成南瓜派,即南瓜甜餅。南瓜瓜子可以做零食。
南瓜含有淀粉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其營養豐富,為農村人經常食用的瓜菜,并日益受到城市人的重視。
南瓜不僅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而且有著不可忽視的食療作用。據《滇南本草》載:南瓜性溫,味甘無毒,入脾、胃二經,能潤肺益氣,化痰排濃,驅蟲解毒,治咳止喘,療肺癰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近年來,國內外醫學專家、學者究實驗表明,食南瓜,還有治療前列腺肥大(南瓜子可治前列腺肥大)、預防前列腺癌、防治動脈硬化與胃粘膜潰瘍、化結石作用。
每100克含蛋白質0.6克,脂肪1克。碳水化合物5.7克,粗纖維1.1克,灰分6克,鈣10毫克,磷32毫克,鐵0.5毫克,胡蘿卜素0.57毫克,核黃素0.04毫克,尼克酸0.7毫克,抗壞血酸5毫克。此外,還含有瓜氨素、精氨酸、天門冬素、葫蘆巴堿、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戊聚糖、果膠。
南瓜中對人體的有益成分有:多糖、氨基酸、活性蛋白類胡蘿卜素及多種微量元素等。
據《本草綱目》注,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化痰排膿、解毒殺蟲功能、生肝氣、益肝血、保胎。
小土豆小土豆,個頭“袖珍”,要用瓜刨去皮,一層皮“褪”下地,肉肉也所剩無幾了,下面小編就教你一個小土豆去皮的巧方法。
具體做法如下:
1、準備一張錫紙(烘焙用的)。
2、將錫紙亮面朝外,揉成一團。
3、用錫紙團將土豆表皮搓揉一遍。
4、將搓揉過的小土豆放入清水盆中,土豆皮便悉數漂浮出來了。
也可以使用鋼絲清潔球,有同樣效果。但是要注意衛生。
冬瓜菠菜羹:冬瓜300克,菠菜200克,羊肉30克,姜、蔥各適量。先將冬瓜去皮、瓤,洗凈切成方塊,菠菜擇好洗凈,切成4厘米長的段,羊肉切薄片,姜切薄片,蔥切段;然后將炒鍋放火上,加油燒熱,投人蔥花,放羊肉片煸炒,接著加入蔥段、姜片、菠菜、冬瓜塊,翻炒幾下,加鮮湯,煮沸約10分鐘,加入鹽、醬油、味精,最后倒入濕淀粉汁調勻即成。本湯羹味美可口,具有補虛消腫,減肥健體的功效,適用于婦女妊娠水腫,形體肥胖者食之。
冬瓜銀耳羹:冬瓜25O克,銀耳30克。先將冬瓜去皮、瓤,切成片狀;銀耳水泡發,洗凈;鍋放火上加油燒熱,把冬瓜倒人煸炒片刻,加湯、鹽,燒至冬瓜將熟時,加入銀耳、味精、黃酒調勻即成。此湯羹具有清熱生津,利尿消腫之功效,適宜于高血壓,心臟病,腎炎水腫等患者服食。
冬瓜湯:冬瓜50克。先將冬瓜去瓤,連皮洗凈,切成薄片,入鍋加水200毫升,煮約10分鐘,去冬瓜取湯汁代茶飲服。經常飲服能起到利水消脂作用,適宜于肥胖、水腫諸病癥。
相關知識點
蘿卜 | 春菜 | 香茅 | 五指山野菜 | 羊棲菜的作用 | 野菜馬齒莧的做法 | 野艾蒿 | 綠豆芽 | 紅蘿卜 | 花菜 | 蒜苗 | 菌類 | 蔬菜 | 魚腥草 | 淮山 | 辣椒 | 胡豆 | 豌豆 | 魔芋 | 茄子 | 大蒜 | 莧菜 | 香菜 | 茼蒿 | 毛豆 | 青豆 | 木耳 | 豆芽 | 紫蘇 | 菱角 | 娃娃菜 | 白木耳 | 荷蘭豆 | 蠶豆 | 尖椒 | 黃花菜 | 麥芽 | 蒜苔 | 葛根 | 薺菜 | 枸杞葉 | 薄荷葉 | 苤藍 | 紅菜苔 | 茭白 | 西洋菜 | 西葫蘆 | 灰菜 | 豬毛菜 | 白玉苦瓜 | 節瓜 | 穿心蓮 | 竹蓀 | 秀珍菇 | 通草 | 瓠子 | 寶塔菜 | 蕎頭 | 薤白 | 補血菜 | 竹筍 | 涼薯 | 十字花科蔬菜 | 松露 | 雪蓮菌 | 豆蔻 | 橄欖菜 | 豌豆苗 | 荊芥菜 | 龍須菜 | 茴香苗 | 芥蘭 | 苦菜 | 松蕈 | 芝麻菜 | 乳瓜 | 榛蘑 | 羊棲菜 | 鹿角菜 | 莼菜 | 椰菜花 | 冬筍 | 筍瓜 | 藕節 | 藕帶 | 冬瓜皮 | 裙帶菜 | 菜心 | 春筍 | 葫蘆瓜 | 茄瓜 | 疙瘩菜 | 救心菜 | 珍珠菜 | 油麥菜 | 紫背天葵 | 冬寒菜 | 貓屎瓜 | 馬齒莧 | 柳蒿芽 | 飛碟瓜 | 貢菜 | 馬蘭頭 | 地耳菜 | 黃金瓜 | 羅勒 | 地稍瓜 | 慈姑 | 木薯 | 刺兒菜 | 番薯葉 | 茅針 | 薺菜花 | 薺薺菜 | 碎米芽菜 | 苔干 | 茼蒿菜的做法 | 茼蒿炒豆腐 | 甜菜根的做法 | 甜菜根粉 | 甜菜根汁 | 甜菜根湯 | 通草的價格 | 通草的做法 | 通草花生豬腳湯 | 通草鯽魚湯 | 通草鯽魚湯有副作用嗎 | 通草是什么 | 通草豬蹄湯的做法 | 通心菜 | 通心菜的做法 | 娃娃菜的功效 | 娃娃菜的熱量 | 娃娃菜的營養價值 | 娃娃菜燉豆腐 | 娃娃菜湯 | 娃娃菜蒸粉絲 | 蛤蟆衣 | 魚香草 | 蛋樹 | 海葡萄 | 掃帚菜 | 曲曲菜 | 面條菜 | 發菜的做法 | 佛手瓜的功效與作用 | 海白菜 | 紅薯葉 | 虎皮尖椒 | 茴香菜 | 雞毛菜是什么菜 | 金花菜是什么 | 金絲瓜 | 苦菊 | 荔浦芋頭 | 蓮藕的功效與作用 | 魔芋粉 | 蒲菜 | 青蒜 | 甜菜根 | 鐵棍山藥 | 茼蒿菜 | 豌豆尖 | 芽菜 | 野莧菜 | 白花菜 | 扁豆角 | 花菜炒肉的做法 | 花菜的做法 | 花菜怎么炒 | 花菜怎么做好吃 | 花椰菜 | 花椰菜的做法 | 花椰菜是什么 | 苦苣 | 菱角菜 | 菱角的功效 | 菱角粉 | 蘆蒿 | 羅勒籽 | 豌豆角炒肉 | 豌豆角的營養價值 | 豌豆角的做法大全 | 豌豆苗的營養價值 | 豌豆苗的栽培 | 豌豆苗怎么發 | 萵筍葉 | 新鮮黃花菜能吃嗎 | 小茴香菜 | 小通草的功效與作用 | 小土豆 | 小西紅柿
相關詞條971
石榴 | 葡萄 | 香蕉 | 芋頭 | 板栗 | 獼猴桃 | 百香果 蘋果 | 桑葚 | 菠蘿 | 芒果 | 檸檬 | 火龍果 | 神秘果 木瓜 | 柚子 | 橙子 | 草莓 | 甘蔗 | 鮑魚果 | 紅毛丹 白果 | 香瓜 | 橘子 | 櫻桃 | 沙棘 | 碧根果 | 釋迦果 金桔 | 醋栗 | 蘋婆 | 蛇莓 | 鱷梨 | 黑加侖 | 菠蘿莓 酸角 | 拐棗 | 龍葵 | 枇杷 | 榴蓮 | 水葡萄 | 人參果 沙果 | 魚膠 | 陳皮 | 苤藍 | 紫薯 圣女果 | 牛油果 菱角 | 紫蘇 | 西瓜 | 腰果 | 枸杞 | 黃金果 | 人心果 韭黃 | 茭白 | 藍莓 | 竹蓀 | 茴香 | 菠蘿蜜 | 火參果 菠菜 | 杏仁 | 螃蟹 | 海參 | 海蜇 | 西葫蘆 | 蛋白質 秋葵 | 紅菜苔 | 哈密瓜 | 魚腥草 | 豬毛菜 | 菠蘿蜜 梨 | 香榧 | 賴葡萄 | 葡萄柚 | 夏威夷果 | 仙人掌果 藕 | 水蒲桃 | 龍珠果 | 藍靛果 | 嘉寶果 | 蛇皮果 | 蜂蜜 | 白蘭瓜 | 減肥果 | 桃金娘 | 八月瓜 | 玄米茶 海帶 | 枸杞葉 | 火參果| 黃皮果 | 番石榴 | 蔓越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