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具有特殊的香味,葉片多皺縮卷曲,兩面的顏色呈紫色,有的上面的顏色呈綠色,下面層紫色,是湘菜中常用的一種香料,多用來幫助去除魚的腥味。紫蘇的叫法也有多種,古名荏,又叫做白蘇、赤蘇、紅蘇、香蘇、黑蘇、白紫蘇、青蘇、野蘇、蘇麻、蘇草、唐紫蘇、桂芢、皺葉蘇等。
紫蘇原產于中國,主要分布在印度、緬甸、日本、朝鮮、韓國、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等國家,我國多個省份都有野生和栽培的品種。紫蘇既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香料,也是一種具有非常多食用功效的食品。主要用于藥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葉(蘇葉)、梗(蘇梗)、果(蘇子)均可入藥,嫩葉可生食、作湯,莖葉可淹漬。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紫蘇一直就是人們認可的非常好的香料,常用來做菜,同時它自古也是一味良藥,紫蘇的全身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紫蘇葉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能,紫蘇子有鎮咳平喘、祛痰的功能,人們常用來治療各種疾病。
1、紫蘇葉味辛、性溫,可理氣。人們常將紫蘇葉用于治療風寒感冒、惡寒發熱、咳嗽、氣喘等病癥。紫蘇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搭配生姜一起,療效更佳。也有搭配伍杏仁、前胡等服用,若是兼有氣滯胸悶者,則可配以伍香附、陳皮等服用,如香蘇散。
2、紫蘇葉具理氣調中的作用,還可解郁止嘔,對于有風寒表癥,而且有脾胃氣滯、胸悶嘔吐等癥的,可以用紫蘇輔助緩解癥狀。偏寒者,每次服用紫蘇葉可與藿香同用;偏熱者,則可與黃連同用;偏氣滯痰結者,則常與半夏、厚樸同用,效果明顯。
3、紫蘇葉可用于妊娠嘔吐、胎動不安、胸腹滿悶。常與陳皮、砂仁配伍,服用后可達到止嘔、安胎的效果,孕婦利用紫蘇止吐、安胎的話需經醫生指導。
4、紫蘇葉還可解毒,用于緩解進食魚蟹而引起的腹痛、吐瀉,單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效果顯著。
5、紫蘇葉有著清熱解毒、抑制真菌生長、升血糖、凝血、促進腸蠕動、鎮靜安眠等功效,它可治療全身風疹瘙癢、尋常疣、子宮出血、子宮下垂等病癥,還可用于支氣管炎、慢性氣管炎等病癥的治療。
孕婦是可以吃紫蘇葉嗎?答案是肯定的。紫蘇是一種兼備食療和藥用兩種功效的香料。孕婦適當吃紫蘇葉有以下的好處。
1、改善脹氣。懷孕后,孕婦如果感到脹氣的話,可以少量吃一些紫蘇,有利于改善這種現象。
2、改善孕吐。如果孕期孕吐相當厲害的話,也可以食用一些紫蘇,或者是直接含一些紫蘇來改善這種嘔吐的現象的。紫蘇梗還能增長子宮內膜酶的活性,對孕婦來說也是比較好的。
3、抗菌抗氧化。紫蘇中含有的特殊物質有抑菌防腐的功效。而且,紫蘇還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抗癌的能力,孕婦少量食用能增強免疫力,保護血管等。
孕婦吃紫蘇要注意,如果是作為調味料的話,可將其做湯,可燉補,適量食用,不僅菜美,還營養保健。如果是想要利用紫蘇治療疾病的話,孕婦應該咨詢醫生。而且,孕婦如有溫病,或氣弱表虛,則不適宜吃紫蘇。
紫蘇性溫味辛,有解表散寒理氣的食效。紫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當然,還特有芳香的揮發油。紫蘇在烹飪上的應用諸多,煮湯、涼拌、燜制等都能炮制出款款美味佳肴。
一、紫蘇豆角炒肉片
材料:豬肉150克、豆角150克、茄子150克、紫蘇葉10克、蒜頭(去衣拍碎)15克、姜片10克,鹽、糖、胡椒粉、生抽、米酒、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
1、豬肉洗凈切片,以鹽、生抽、花生油拌勻備用。
2、豆角去筋洗凈,切段飛水備用;茄子洗凈切條備用。
3、開鍋下油,爆香拍蒜和姜片,下肉片大火翻炒片刻,攢少許米酒,加入紫蘇、豆角和茄子以及少許生抽繼續翻炒至香氣溢出、材料熟透,最后調味即成。
二、紫蘇葉拌黃瓜
材料:紫蘇葉(紅、綠均可)、黃瓜、精鹽、味精、香油、白醋、白糖。
做法:
1、先將紫蘇葉洗干凈后,瀝干水分,然后切碎備用。
2、將黃瓜洗凈后去皮,然后切成絲狀,放入一小盆中,撒上精鹽、味精、白醋和適量白糖,拌勻。
3、將切好的紫蘇撒在黃瓜絲上,淋上香油,上桌前拌勻,裝人盤中,即可食用。
三、紫蘇田螺
材料:紫蘇葉、田螺、生姜、蒜瓣、青椒、紅椒、各種調味料。
做法:
1、買回來的田螺先放在家中泡養1-2天,讓螺螄把體內的淤泥雜質吐干凈,還可以在水中滴上幾滴植物油,這樣能加快田螺的自我清潔。炒田螺之前將田螺的尾部剪去。
2、待泥沙吐凈后,在流動的水中,用手將田螺反復揉搓,去除螺殼表皮的污漬。
3、鍋里加水,放香葉、八角、桂皮、干花椒,淋一點花雕酒或料酒,水燒開后,倒入田螺。煮至燒開之后,撈出田螺,然后再在流動的水中洗幾遍,瀝干水份。
4、紫蘇取葉,洗凈,剁碎;生姜切片,蒜瓣切末;青椒、紅椒去蒂洗凈,切細圈。
5、坐鍋熱油,入香葉、八角、桂皮、干花椒,炒香,加入蒜末、姜片、青紅椒,爆出香味,倒入處理好的田螺,先加少量鹽,淋一點花雕酒或料酒,急火快炒。然后加一些溫水,放入鹽、醬油等其他調味,燜一會兒,最后下紫蘇翻炒,燜至水收干之后關火即可。
四、紫蘇燉魚
材料:鯽魚、紫蘇葉適量、色拉油適量、蔥適量、姜適量、蒜適量、干辣椒適量、料酒適量、生抽適量、老抽適量、豆瓣醬1勺、白糖少許。
做法:
1、先將新鮮的魚處理干凈后,洗凈瀝干水分。紫蘇葉子清洗干凈,瀝干水分。
2、起油鍋,爆香蔥姜蒜、干紅辣椒段。香味飄出時,把魚平鋪進鍋,中火煎制,沿鍋邊烹飪料酒,添加一點生抽和老抽。
3、添加適當的水,稍微沒過魚,然后加入糖和一勺豆瓣醬,中火慢燉至湯汁過半。
4、最后放入紫蘇葉子,并加入其他的調味料,待湯汁基本收盡,撒點蔥花即可出鍋。
相關知識點
蘿卜 | 春菜 | 香茅 | 五指山野菜 | 羊棲菜的作用 | 野菜馬齒莧的做法 | 野艾蒿 | 綠豆芽 | 紅蘿卜 | 花菜 | 蒜苗 | 菌類 | 蔬菜 | 瓜果 | 魚腥草 | 淮山 | 辣椒 | 胡豆 | 豌豆 | 魔芋 | 茄子 | 大蒜 | 莧菜 | 香菜 | 茼蒿 | 毛豆 | 青豆 | 木耳 | 豆芽 | 菱角 | 娃娃菜 | 白木耳 | 荷蘭豆 | 蠶豆 | 尖椒 | 黃花菜 | 麥芽 | 蒜苔 | 葛根 | 薺菜 | 枸杞葉 | 薄荷葉 | 苤藍 | 紅菜苔 | 茭白 | 西洋菜 | 西葫蘆 | 灰菜 | 豬毛菜 | 白玉苦瓜 | 節瓜 | 穿心蓮 | 竹蓀 | 秀珍菇 | 通草 | 瓠子 | 寶塔菜 | 蕎頭 | 薤白 | 補血菜 | 竹筍 | 涼薯 | 十字花科蔬菜 | 松露 | 雪蓮菌 | 豆蔻 | 橄欖菜 | 豌豆苗 | 荊芥菜 | 龍須菜 | 茴香苗 | 芥蘭 | 苦菜 | 松蕈 | 芝麻菜 | 乳瓜 | 榛蘑 | 羊棲菜 | 鹿角菜 | 莼菜 | 椰菜花 | 冬筍 | 筍瓜 | 藕節 | 藕帶 | 冬瓜皮 | 裙帶菜 | 菜心 | 春筍 | 葫蘆瓜 | 茄瓜 | 疙瘩菜 | 救心菜 | 珍珠菜 | 油麥菜 | 紫背天葵 | 冬寒菜 | 貓屎瓜 | 馬齒莧 | 柳蒿芽 | 飛碟瓜 | 貢菜 | 馬蘭頭 | 地耳菜 | 黃金瓜 | 羅勒 | 地稍瓜 | 慈姑 | 木薯 | 刺兒菜 | 番薯葉 | 茅針 | 薺菜花 | 薺薺菜 | 碎米芽菜 | 苔干 | 茼蒿菜的做法 | 茼蒿炒豆腐 | 甜菜根的做法 | 甜菜根粉 | 甜菜根汁 | 甜菜根湯 | 通草的價格 | 通草的做法 | 通草花生豬腳湯 | 通草鯽魚湯 | 通草鯽魚湯有副作用嗎 | 通草是什么 | 通草豬蹄湯的做法 | 通心菜 | 通心菜的做法 | 娃娃菜的功效 | 娃娃菜的熱量 | 娃娃菜的營養價值 | 娃娃菜燉豆腐 | 娃娃菜湯 | 娃娃菜蒸粉絲 | 蛤蟆衣 | 魚香草 | 蛋樹 | 海葡萄 | 掃帚菜 | 曲曲菜 | 面條菜 | 發菜的做法 | 佛手瓜的功效與作用 | 海白菜 | 紅薯葉 | 虎皮尖椒 | 茴香菜 | 雞毛菜是什么菜 | 金花菜是什么 | 金絲瓜 | 苦菊 | 荔浦芋頭 | 蓮藕的功效與作用 | 魔芋粉 | 蒲菜 | 青蒜 | 甜菜根 | 鐵棍山藥 | 茼蒿菜 | 豌豆尖 | 芽菜 | 野莧菜 | 白花菜 | 扁豆角 | 花菜炒肉的做法 | 花菜的做法 | 花菜怎么炒 | 花菜怎么做好吃 | 花椰菜 | 花椰菜的做法 | 花椰菜是什么 | 苦苣 | 菱角菜 | 菱角的功效 | 菱角粉 | 蘆蒿 | 羅勒籽 | 豌豆角炒肉 | 豌豆角的營養價值 | 豌豆角的做法大全 | 豌豆苗的營養價值 | 豌豆苗的栽培 | 豌豆苗怎么發 | 萵筍葉 | 新鮮黃花菜能吃嗎 | 小茴香菜 | 小通草的功效與作用 | 小土豆 | 小西紅柿
相關文章
相關詞條971
石榴 | 葡萄 | 香蕉 | 芋頭 | 板栗 | 獼猴桃 | 百香果 蘋果 | 桑葚 | 菠蘿 | 芒果 | 檸檬 | 火龍果 | 神秘果 木瓜 | 柚子 | 橙子 | 草莓 | 甘蔗 | 鮑魚果 | 紅毛丹 白果 | 香瓜 | 橘子 | 櫻桃 | 沙棘 | 碧根果 | 釋迦果 金桔 | 醋栗 | 蘋婆 | 蛇莓 | 鱷梨 | 黑加侖 | 菠蘿莓 酸角 | 拐棗 | 龍葵 | 枇杷 | 榴蓮 | 水葡萄 | 人參果 沙果 | 魚膠 | 陳皮 | 苤藍 | 紫薯 圣女果 | 牛油果 菱角 | 紫蘇 | 西瓜 | 腰果 | 枸杞 | 黃金果 | 人心果 韭黃 | 茭白 | 藍莓 | 竹蓀 | 茴香 | 菠蘿蜜 | 火參果 菠菜 | 杏仁 | 螃蟹 | 海參 | 海蜇 | 西葫蘆 | 蛋白質 秋葵 | 紅菜苔 | 哈密瓜 | 魚腥草 | 豬毛菜 | 菠蘿蜜 梨 | 香榧 | 賴葡萄 | 葡萄柚 | 夏威夷果 | 仙人掌果 藕 | 水蒲桃 | 龍珠果 | 藍靛果 | 嘉寶果 | 蛇皮果 | 蜂蜜 | 白蘭瓜 | 減肥果 | 桃金娘 | 八月瓜 | 玄米茶 海帶 | 枸杞葉 | 火參果| 黃皮果 | 番石榴 | 蔓越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