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畸變 占5.1%。染色體畸變包括常染色體或性染色體的數目或結構改變,如先天愚型、18三體綜合征、C組三體綜合征、貓叫綜合征、脆性X綜合征、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綜合征、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綜合征。
圍產期其他因素 占11.8%。包括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胎兒宮內生長發育遲緩、母親營養疾病、妊高癥等。
腦的機械損傷和缺氧 占19.6%。出生前、后及分娩時都可因物理或機械因素造成腦損傷,如產傷、顱腦外傷。圍產期或生后缺血缺氧也可損害腦組織,如孕婦嚴重失血、貧血、心力衰竭、肺部疾患和新生兒窒息、顱內出血等,以及溺水、麻醉意外、癲癇持續發作后的腦缺氧。
腦的先天畸形或遺傳性綜合癥 占9.5%。先天畸形包括腦積水、水腦畸形、頭小畸形、神經管閉合不全、腦的我發畸形等。遺傳性綜合征如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等。
智力障礙又稱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腦受到器質性的損害或是由于腦發育不完全從而造成認識活動的持續障礙以及整個心理活動的障礙。 由于遺傳變異、感染、中毒、頭部受傷、顱腦畸形或內分泌異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兒或嬰幼兒的大腦不能正常發育或發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動的發育停留在某個比較低的階段中,稱為智力遲滯。 由于大腦受到物理、化學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損傷使原來正常的智力受到損害,造成缺陷,則稱癡呆。
1、感知速度減慢,接受視覺通路的刺激比聽覺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嚴重分散,注意廣度非常狹窄;
3、記憶力差,經無數次重復方能學會一些知識,若不重復學習,又會忘得一干二凈;
4、言語能力差,只能講簡單的詞句;
5、思維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舉一反三;
6、基本無數字概念,靠機械記憶能學會簡單的加減計算;
7、情緒不穩,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難以學會人際間交往。
可根據大腦發育和生理功能去判斷,在實際工作中一般以行為動作,語言發音作為判斷智能的主要指標,從兒童的動作推斷大腦發育情況。動作發音的規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到遠,由不協調到協調,由粗到細,由簡單到復雜。以下以不同年齡加以說明。
新生兒期動作不規則又不協調,緊握拳頭,俯臥時頭略能抬舉(45°)。
2個月會微微笑,發出咿呀聲音。
3個月能抬起頭,眼隨物而轉動,聽到聲音能轉動頭。
4~5個月時別人逗他會大聲笑,伸手抓物,能識別親人或陌生人。
6~7個月會坐,在床上翻身打滾,兩手會傳遞玩具。
8個月時會爬,注意大人的行為,會拍手,偶爾無意識地叫喊媽爸。
9個月時扶著能站,見到親人伸手要人抱,并能抬手再見。
10~11個月能獨立站立片刻,扶著椅子或推車能開步走,能用拇、食指取東西,摸仿大人動作,抱起奶瓶自己食。
1歲時能獨自走幾步,開始用單詞說話,能指出自己的手、頭、眼等。
1~1歲半時,行走較平穩,能蹲下玩耍,手腳并用爬樓梯,能用手扔玩具,能說出自己名字。
2歲時能雙腳跳,能跑、能上樓梯,會說簡單句子,能表現喜怒歡樂。
語言、動作的發育固然受神經、肌肉發育的影響,同時也與父母文化水平、教育訓練等外界條件有關。
目前,常見的智力障礙的檢查方法主要有兩種,遺傳學檢查和智力檢測。其中,遺傳學檢查有助于確定基因異常、染色體異常所致的神經系統發育不良、畸形、遺傳性代謝缺陷等,特別是代謝缺陷。智力檢測主要指學齡期的在校學生,在同年齡的同班學生對比下,智力缺陷很容易顯露出來而為老師發現,但家長有時因為種種原因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有問題,最后也會來要求醫生判斷,醫生不能根據臨床表現判斷時,也要做智力測驗。
兒童有明顯的智力低下大多數在嬰兒期就容易識別,然而輕度弱智往往進入小學之后學習困難才發現。若發現有運動發育落后,對外界反應遲鈍,語言發育差,表情呆板或有特殊面容者,應盡早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早診斷,作出相應的治療。
有些先天性代謝異常病,例如苯丙酮尿癥、同型胱氨酸尿癥、楓糖尿癥、組氨酸血癥,半乳糖血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癥(克汀病)等,若能在新生兒期作出診斷及時治療,多數病兒智力可免受損害或病情得到控制。以苯丙酮尿癥、克汀病為例,如能在生后3個月作出診斷及時治療,多數智力可以恢復正常,超過6個月治療,幾乎不可避免地智力受到損害,如果3~4歲以后再治療,病孩的身體發育亦有困難?送〔⒈奖虬Y,在早期癥狀不典型,很難發現,往往出生后數月之后才能發現,但這時卻已到了難于治療的程度,智力障礙很嚴重了。因此,有不少國家對上述遺傳病在新生兒期就進行篩查。
1、智力低下初級預防
包括以下內容:①衛生教育和營養指導;②產前和圍產期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新生兒重癥監護、勸阻孕婦飲酒吸煙、避免或停用對胎兒發育有不利影響的藥物);③傳染病(病毒、細菌、原蟲)的免疫接種;④遺傳代謝檢查及咨詢(避免近親婚姻、發現攜帶者);⑤環境保護(防止理化污染、中毒及噪音損害);⑥減少顱腦外傷及意外事故,正確治療腦部疾病、控制癲癇發作;⑦加強學前教育和早期訓練;⑧禁止對小兒忽視和虐待。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在于預防智力低下的發生。
2、智力低下二級預防
措施包括:①對高危新生兒進行隨訪,早期發現疾病,給予治療,尤其應該注意,早期營養(蛋白質和鐵、鋅等微量元素)供應和適當的環境刺激對智力發育有良好作用;②對學齡前兒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體格、營養、精神心理發育、視覺和聽覺);③新生兒代謝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癥)篩查;④產前診斷、羊水檢查(染色體病、神經管畸形、代謝疾病)。二級預防主要在于早期診斷并給予特殊處理。
3、智力低下三級預防
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各有面協作進行綜合預防。早期發現智力低下,早期干預和刺激;對家庭給以有效的幫助,保持家庭結構完整,使智力低下兒童的功能有所改進。
相關知識點
預激綜合征 | 心動過速 | 肛竇炎 | 心包積液 | 分泌性中耳炎 | 胃食管反流病 | 慢性腎小球腎炎 | 嗜鉻細胞瘤 | 單純性紫癜 | 代謝性堿中毒 | 掌跖膿皰病 | 包皮粘連 | 腦血管畸形 | 牙結石 |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 智齒冠周炎 | 心源性休克 | 腦動脈瘤 | 顱內動脈瘤 | 胸膜粘連 | 過敏性咳嗽 | 脫發嚴重 | 高血壓危象 | 流行性乙型腦炎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 牙菌斑 | 跟腱炎 | 神經性耳聾 | 心臟搭橋 | 尿潴留 | 胃竇炎 | 皮膚劃痕癥 | 化膿性扁桃體炎 | 手部濕疹 | 神經性頭痛 | 血管性頭痛 | 胃腸感冒 | 室性早搏 | 膽堿能性蕁麻疹 | 小細胞肺癌 | 跟腱斷裂 | 骶髂關節炎 | 腦動脈硬化 | 膽固醇高 | 胃酸過多 | 胰島素抵抗 | 腮腺混合瘤 |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 胸腺瘤 | 單純糠疹 | 腎錯構瘤 | 電解質紊亂 | 髖關節脫位 | 感染性心內膜炎 | 神經性厭食癥 | 皮膚松弛癥 | 多形性紅斑 | 十二指腸炎 | 神經質 | 眼球震顫 | 結核性胸膜炎 | 結節性紅斑 | 橈神經損傷 | 嬰兒痙攣癥 |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 發作性睡病 | 脊椎炎 | 頸動脈斑塊 | 腦出血后遺癥 | 胼胝 | 血管痣 | 漿細胞性乳腺炎 | 僵直性脊椎炎 | 慢性附睪炎 | 囊腫 | 太田痣 | 神經損傷 | 咖啡斑 | 共濟失調 | 神經萎縮 | 腰椎管狹窄 | 腺樣體肥大 | 眩暈 | 肝損傷 | 特發性震顫 | 苯丙酮尿癥 | 橋本甲狀腺炎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慢性結腸炎 | 急腹癥 | 眼部整形 | 多系統萎縮 | 直立性低血壓 | 腸絞痛 | 營養不良 | 蛛網膜下腔出血 | 駝背 |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 幽門螺桿菌 | 淺表性胃炎 | 腱鞘囊腫 | 過敏性哮喘 | 蜘蛛痣 | 甘油三酯偏高 | 神經性頭疼 | 腸套疊 | 增生性疤痕 | 心臟移植 | 皸裂性濕疹 | 劃痕性蕁麻疹 | 輕微腦梗塞 | 疣狀胃炎 | 扁桃體肥大 | 冠狀動脈造影 | 噯氣 | 頭皮毛囊炎 | 恙蟲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牙石 | 肺氣虛 | 脾氣虛 | 自身免疫性肝病 | 血壓低 | 癤腫 | 火癤子 | 面神經炎 | 海鮮過敏 | 軟疣 | 吸脂減肥 | 手術疤痕 | 急性結膜炎 | 上頜竇炎 | 千日瘡 | 急性肝炎 | 慢性支氣管炎 | 支氣管炎 | 急性支氣管炎 | 急性盆腔炎 | 衣原體肺炎 | 排卵期出血 | 小腿靜脈曲張 | 黃疸 | 黃疸肝炎 | 囊腫是怎么形成的 | 消除手術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