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由太田醫生首先報告,故命名太田痣”。太田痣(nevus of ota)是遺傳或某些胎內原因所引起的皮膚黑素細胞分化異常,致面部三叉神經(主要是第1、2分支)分布區皮膚,并常波及鞏膜等組織的色素性病變。臨床上以眼周圍及面部皮膚褐青色斑塊或斑片為特征,故又稱眼上腭褐青色痣、眼真皮黑素細胞增多癥。色斑不能自行消退,激光是目前治療太田痣較好的方法。
太田痣可能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亦有學乾持不同意見。太田痣皮損多分布在三叉神經第一、二支區域,伊藤痣分布在后鎖骨上神經及臂外側神經支配區域,按神經分布的特點提示黑素細胞可能來源于局部的神經組織。
(一)發病原因
黑素細胞或前體在向表皮移行過程中停滯于局部所致。
(二)發病機制
黑素細胞一般位于真皮中部,可累及真皮上部或皮下組織。黑素細胞數目較多,在病變的隆起處更多,胞體伸長,呈梭形,散在分布于真皮膠原纖維之間。少數病變中可見噬黑素細胞。病變累及眼部者,除皮膚組織外,其他組織包括深部的骨膜,亦可見黑素細胞浸潤。
太田痣好發于有色人種, 如東方人及黑人。女性多見。表現為棕色、灰色及藍色的斑點所組成的斑片,病灶邊界不清,病灶內的斑點色澤可以單色,也可兼有上述顏色,而且色澤深淺不一。由于黑色素細胞在真皮中的分布的密度及部位不同,斑片可表現為淡棕色到深藍色,同一病灶的不同部位可以具有不同顏色。部分患者的病灶有緩慢增大的傾向,斑片發生于前額、眼周、頰部及顴區,即與三叉神經的第I、II區的分布區相當的區域,可以占該區的全部或一部分,斑片可發生于面部的單側,也偶有發生于雙側面部的,往往呈雙側對稱,有的黑色素細胞同時還分布于結膜、角膜及視網膜上。
皮損為淡青色、灰藍色、褐青色至藍黑色或褐黃色的斑片或斑點,斑片中央色深,邊緣漸變淡,偶爾色素斑的某些區域可隆起甚至發生粟粒到綠豆大小的小結節。斑點呈群集狀分布,疏密不一,或中央為斑片,邊緣為斑點。皮損的顏色因日曬、勞累、月經期、妊娠而加重。有的青春期變深擴大。太田痣的顏色可有一定的變化,如夏季顏色較深,冬季較淺,情緒對顏色也有影響。
本病最常見的受累部位為眶周、顳、前額、顴部和鼻翼,即相當于三叉神經第、二支分布的區域;單側分布,偶為雙側性(約10%左右),約2/3的患者同側鞏膜出現藍染,結膜、角膜、 虹膜、眼底、視神經乳頭、視神經、眼球后脂肪及眶周骨膜也可累及。皮損廣泛者亦可累及頭皮、耳頸、軀干、上下肢等部。口腔和鼻咽部粘膜亦可受累。
多發于顏面一側的上下眼瞼、顴部及顳部,偶發于兩側顏面,約有2/3的患者同側鞏膜藍染,上腭及頰黏膜也可受累,分布通常限于三叉神經第一、二支所支配的區域。皮損通常為斑狀,其中偶有結節,可為褐色、青灰、藍、黑等色。褐色沉著多為網狀或地圖狀,而藍色色素沉著較為彌漫。50%的色素斑是先天性的,其余出現在10歲之后,偶有晚發或妊娠時出現,可伴發伊藤痣和鮮紅斑痣。
多發于顏面一側的上下眼瞼、顴部及顳部,偶發于兩側顏面,約有2/3的患者同側鞏膜藍染,上腭及頰黏膜也可受累,分布通常限于三叉神經第一、二支所支配的區域。皮損通常為斑狀,其中偶有結節,可為褐色、青灰、藍、黑等色。褐色沉著多為網狀或地圖狀,而藍色色素沉著較為彌漫。50%的色素斑是先天性的,其余出現在10歲之后,偶有晚發或妊娠時出現,可伴發伊藤痣和鮮紅斑痣。
一般無需輔助檢查,根據色素的顏色、分布及累及眼等特點,即可作出診斷。
組織病理:
1、似蒙古斑,黑素細胞散在于真皮膠原纖維之間,但其分布比蒙古斑表淺。出生時即有,幾年內可自行消退。
2、有隆起和浸潤的色素斑,其黑素細胞數目多,似藍痣。為藍灰或藍黑色斑塊,高出皮面,界限清楚。多見于軀干或四肢。
3、眼部,包括眼眶骨膜等較深的結構中也可有顯著細胞浸潤。
西醫療法:
(一)治療
太田痣的治療較為棘手,目前尚無理想的療法,主要治療方法有:①切除植皮,雖可去除病變組織,但皮片存活后色澤常難與周圍皮膚協調一致,且有切口瘢痕存在,效果難為患者接受。②冷凍或皮膚磨削加冷凍等療法,效果也不盡人意。③激光是目前治療太田痣較好的方法。因色素較深,應選用短脈沖激光,如開關紅寶石,釹:釔鋁石榴紅或翠綠寶石激光治療。
常規的治療方法有:冷凍治療,激光治療,外科手術(磨皮術或植皮)等。
冷凍治療:從皮膚表面一層一層地由表及里地凍傷組織,由于病損部位深,冷凍治療可留下瘢痕。
外科治療:采用將病損區皮膚磨去(就象水磨石地那樣),或將病損區皮膚切除,最后植皮。
激光治療:將皮膚由表及里一層一層地燒灼掉。該法因具術后疤痕小的優勢,是時下較受歡迎的治療方法。
(二)預后
終生不愈,較少有惡變者。
中醫療法:
可用桃紅四物湯加減,或將雞蛋打一小孔,裝入木鱉子仁粉5g,蒸熟吃,每天1個。連服30~60個,可減輕癥狀。
進行太田痣激光治療之后,護理是很重要的。不當的護理的會導致創面發炎、色素沉著。所以專家詳細介紹了太田痣患者生活飲食注意:
1、治療后7-10天內,創面不可沾水,也就是說至少一周,你不要用水去接家觸手術區,大面積的太田痣手術之后局部可能出現腫脹或是少量的水泡,這屬于正常現像,創面會有痂皮形成,會在半個月左右自然脫落,但是不要用手去扣,以免留下疤痕。
2、太田痣治療期間不化妝,不飲酒,不做面膜,毛細血管擴張不揉搓。
3、要注意防曬,否則會產生短暫的色素沉著。
4、治療后,色素消退是一個緩慢的生物學過程,一般為1-3個月,少數病例可長達9個月。
5、對鎮痛劑異常敏感的患者,回家后仍會覺得頭暈、惡心,此時,最好靜臥休息,一般1天后,癥狀會自然消失。
6、創面的痂皮從第5天開始脫落,脫痂結束后,可見痂下細嫩的新鮮組織,由于新鮮組織比較嬌嫩,不能經受日曬,所以此期主要任務是防曬,建議外出時:一要遮陽、二要涂抹防曬霜;夏天防曬尤為重要,防曬霜建議使用SPF值30的。防曬不佳者、或易出現色素沉著者,15天后,新鮮組織逐漸出現色素沉著,約在30天左右,色素沉著最明顯,此后色素沉著又逐漸消退,太田痣色素3個月后大部分可消退干凈,完全消退期在3~6個月以上。 7、色素消退期,還可口服VitC,一次2片,一日3次,可有效預防、和消退色素沉著。
8、等你恢復了,哪么太田痣的去除后的皮膚是新鮮的,比較嬌嫩一些,不可用任何的刺激性化妝品,太田痣手術一周內要對煙酒等辛辣物品不沾邊,防止創面發炎,然后多吃一些水果,雞蛋和肉湯等高營養食物。
可用桃紅四物湯加減,或將雞蛋打一小孔,裝入木鱉子仁粉5g,蒸熟吃,每天1個。連服30~60個,可減輕癥狀。
治療太田痣后需要做的護理工作:
1、太田痣治療后7—14天創面不沾水。
2、口服抗生素一周,局部應用濕潤燒傷膏4—6天,每天1—2次,以防止繼發感染,感染后可能會出現疤痕。
3、大面積治療后局部略腫脹或有少量水泡,此為正常現象,6小時后逐漸消退,創面形成痂皮,7—14天且自然脫落,不要強行剝離,以免留疤。
4、治療期間不化妝,不飲酒,不做面膜,毛細血管擴張不揉搓。要注意防曬,否則會產生短暫的色素沉著。
5、治療后,色素消退是一個緩慢的生物學過程,一般為1—3個月,少數病例可長達9個月。
6、對鎮痛劑異常敏感的患者,回家后仍會覺得頭暈、惡心,此時,最好靜臥休息,一般1天后,癥狀會自然消失。
7、創面的痂皮從第5天開始脫落,脫痂結束后,可見痂下細嫩的新鮮組織,由于新鮮組織比較嬌嫩,不能經受日曬,所以此期主要任務是防曬,建議外出時:一要遮陽、二要涂抹防曬霜;夏天防曬尤為重要,防曬霜建議使用高SPF值的。
8、防曬不佳者、或易出現色素沉著者,15天后,新鮮組織逐漸出現色素沉著,約在30天左右,色素沉著最明顯,此后色素沉著又逐漸消退,3個月后大部分可消退干凈,完全消退期在3—6個月以上。色素消退期,還可口服VC,一次2片,一日3次,可有效預防、和消退色素沉著。
9、脫痂后的新鮮皮膚,比較嬌嫩,不宜使用有刺激的化妝品,如某些帶治療作用的祛斑產品、除皺產品、美白產品等等,盡量使用無刺激的護膚品,如強生寶寶霜、凡士林軟膏。日常清洗時,不宜用肥皂、洗面奶長時間搓洗。
10、術后一周,禁煙酒,忌食腥辣食物,防止創面發炎。
11、多食水果、雞蛋、肉湯等高營養的食物。
相關知識點
預激綜合征 | 心動過速 | 肛竇炎 | 心包積液 | 分泌性中耳炎 | 胃食管反流病 | 慢性腎小球腎炎 | 嗜鉻細胞瘤 | 單純性紫癜 | 代謝性堿中毒 | 掌跖膿皰病 | 包皮粘連 | 腦血管畸形 | 牙結石 |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 智齒冠周炎 | 心源性休克 | 腦動脈瘤 | 顱內動脈瘤 | 胸膜粘連 | 過敏性咳嗽 | 脫發嚴重 | 高血壓危象 | 流行性乙型腦炎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 牙菌斑 | 跟腱炎 | 神經性耳聾 | 心臟搭橋 | 尿潴留 | 胃竇炎 | 皮膚劃痕癥 | 化膿性扁桃體炎 | 手部濕疹 | 神經性頭痛 | 血管性頭痛 | 胃腸感冒 | 室性早搏 | 膽堿能性蕁麻疹 | 小細胞肺癌 | 跟腱斷裂 | 骶髂關節炎 | 腦動脈硬化 | 膽固醇高 | 胃酸過多 | 胰島素抵抗 | 腮腺混合瘤 |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 胸腺瘤 | 單純糠疹 | 腎錯構瘤 | 電解質紊亂 | 髖關節脫位 | 感染性心內膜炎 | 神經性厭食癥 | 皮膚松弛癥 | 多形性紅斑 | 十二指腸炎 | 神經質 | 眼球震顫 | 結核性胸膜炎 | 結節性紅斑 | 橈神經損傷 | 嬰兒痙攣癥 |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 發作性睡病 | 脊椎炎 | 頸動脈斑塊 | 腦出血后遺癥 | 胼胝 | 血管痣 | 漿細胞性乳腺炎 | 僵直性脊椎炎 | 慢性附睪炎 | 囊腫 | 神經損傷 | 咖啡斑 | 共濟失調 | 神經萎縮 | 腰椎管狹窄 | 腺樣體肥大 | 智力障礙 | 眩暈 | 肝損傷 | 特發性震顫 | 苯丙酮尿癥 | 橋本甲狀腺炎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慢性結腸炎 | 急腹癥 | 眼部整形 | 多系統萎縮 | 直立性低血壓 | 腸絞痛 | 營養不良 | 蛛網膜下腔出血 | 駝背 |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 幽門螺桿菌 | 淺表性胃炎 | 腱鞘囊腫 | 過敏性哮喘 | 蜘蛛痣 | 甘油三酯偏高 | 神經性頭疼 | 腸套疊 | 增生性疤痕 | 心臟移植 | 皸裂性濕疹 | 劃痕性蕁麻疹 | 輕微腦梗塞 | 疣狀胃炎 | 扁桃體肥大 | 冠狀動脈造影 | 噯氣 | 頭皮毛囊炎 | 恙蟲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牙石 | 肺氣虛 | 脾氣虛 | 自身免疫性肝病 | 血壓低 | 癤腫 | 火癤子 | 面神經炎 | 海鮮過敏 | 軟疣 | 吸脂減肥 | 手術疤痕 | 急性結膜炎 | 上頜竇炎 | 千日瘡 | 急性肝炎 | 慢性支氣管炎 | 支氣管炎 | 急性支氣管炎 | 急性盆腔炎 | 衣原體肺炎 | 排卵期出血 | 小腿靜脈曲張 | 黃疸 | 黃疸肝炎 | 囊腫是怎么形成的 | 消除手術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