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性心動過速的發生主要與交感神經興奮及迷走神經張力減低有關,當交感神經興奮影響竇房結起搏細胞時,4相上升速度加快,到達閾電位時間縮短,心率則加快。
1、生理因素
生理性竇性心動過速是一種適應”現象。影響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體力活動、情緒激動、飽餐、飲濃茶、咖啡;吸煙、飲酒等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體位改變如立位時交感神經興奮,心率也加快;臥位時心率則減慢。生理因素所致的竇性心動過速常為一過性,持續時間較短。
2、病理因素
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時,心率往往加快,這是機體維持心臟排血量的代償性機制之一。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加快在一定范圍內是具有代償意義的。
甲狀腺功能亢進:大多數甲亢患者都有竇性心動過速。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程中,竇性心動過速的發生率較高,這是由于在發病的初期,全身的應激反應、兒茶酚胺分泌增加、疼痛、緊張、血容量不足或并發感染、發熱等因素有關。如持續出現竇性心動過速則是梗死面積大、心排血量減低、左心衰竭或壞死、心肌愈合修復較差的反映。
休克:竇性心動過速的程度常作為休克嚴重程度的指標之一。
急性心肌炎:此病出現竇性心動過速,是由于心肌急性炎癥而導致心功能受損所致。
貧血、發熱、感染、缺氧、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心臟手術后:均能引起竇性心動過速。體溫每升高1℃,心率每分鐘可增加12~15次。此外,在應用擬交感類藥物,如腎上腺素、麻黃素等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或用迷走神經阻滯藥物(如阿托品),解除了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也均可發生一過性竇性心動過速。
本病常由其它疾病所引起,故其并發癥與病因有關,常見的并發癥有相應的急性肺水腫、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癥狀。如心動過速持續時間長,心率過快或有心臟病的基礎者可出現頭暈、暈厥、黑矇等癥狀。
1、肺水腫
肺水腫是肺臟內血管與組織之間液體交換功能紊亂所致的肺含水量增加。本病可嚴重影響呼吸功能,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主要臨床表現為極度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紫紺,大汗淋漓,陣發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雙肺布滿對稱性濕啰音,X線胸片可見兩肺蝶形片狀模糊陰影,晚期可出現休克甚至死亡。動脈血氣分析早期可有低O2、低CO2分壓、嚴重缺O2、CO2 潴留及混合性酸中毒。
2、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分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主要表現為疲倦乏力,呼吸困難,初起為勞力性呼吸困難,終而演變為休息時呼吸困難,只能端坐呼吸。陣發性呼吸困難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現,多于熟睡之中發作,有胸悶、氣急、咳嗽、哮鳴,特別嚴重的可演變為急性肺水腫而表現劇烈的氣喘、端坐呼吸、極度焦慮和咳吐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為粉紅色泡沫樣痰)、紫紺等肺部郁血癥狀。右心衰竭主要表現為下肢水腫,頸靜脈怒張,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尿少,夜尿,飲水與排尿分離現象等。
3、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臟功能極度減退,導致心輸出量顯著減少并引起嚴重的急性周圍回圈衰竭的一種綜合征。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嚴重的基礎心臟病表現,體循環衰竭表現有持續性低血壓、少尿、意識障礙、末梢紫紺等,亦可同時合并急性肺水腫表現及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即動脈壓<10.7KPa(80mmHg),中心靜脈壓可正常或偏高,但心輸出量極度低下。
本病的檢查主要依靠心電圖
1、體表心電圖特點
P波:竇性心動過速時的P波由竇房結發出,PⅡ直立、PavR倒置。竇性心動過速時的P波較正常竇性心律時的P波振幅稍高,在Ⅱ、Ⅲ導聯中更明顯。這是因為竇性心動過速時,激動多發生于竇房結的頭部,此部位系心房前結間束的起始部位,竇性激動多沿著前結間束下傳所致。
P-R 間期:在0.12~0.20s。
P-P間期:常受自主神經的影響,可有輕度不規則。
QRS波:形態、時限正常。心房率與心室率相等。
頻率:成人P波頻率100~16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個別可達160~180/min。嬰幼兒的心率較成人略高。不同年齡竇性心動過速的診斷標準不同,如1歲以內應>140次/min,1~6歲應>120次/min,6歲以上與成人相同,應大于100次/min,通常不超過160次/min。個別嬰幼兒的竇性心動過速頻率可達230次/min左右。
2、竇性心動過速24h動態心電圖監測的特點
一過性竇性心動過速的竇性P波頻率:逐漸加快至100次/min以上,持續數秒至數分鐘后逐漸減慢至原有水平。心動過速時P波形態與正常竇性P波的形態相同。
持續性竇性心動過速24h動態心電圖所記錄的P波總數應>14.4萬次。
竇性心動過速時24h動態心電圖所記錄到的其他伴隨情況:P波振幅變尖或增高:提示激動起源于竇房結頭部。P-R段下移:此系受心房復極波的影響所致。可有不同程度的繼發性ST-T改變:或原有ST-T改變,當發生竇性心動過速時恢復正常。Q-T間期縮短。出現快心率依賴型阻滯、期前收縮等心律失常。
我們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竇性心動過速?成人竇房結沖動形成的速率超過每分鐘100次,稱為竇性心動過速,速率常在每分鐘101-160次之間。竇性心動過速開始和終止時,其心率逐漸增快和減慢。
竇性心動過速一般不需特殊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處理。如病人心悸等癥狀明顯,可選用:
1、利血平
利血平能使交感神經末梢囊泡內的交感介質(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增加,并能阻止交感介質進入囊泡,因此囊泡內的介質逐漸減少或耗竭,使交感神經沖動的傳導受阻,因而可使心率減慢。
用法及劑量:0.125 ~0.25毫克口服,每日2~3次。
2、心得安
作用:心得安為β-受體阻滯劑,可阻斷心肌的β-受體,故可使心率減慢。
用法及劑量:5~10毫克口服,每日3次。
3、異搏定
作用:能抑制竇房結及房室交界區的自律性,延長房室結傳導(A-H間期延長),使心率減慢。
用法及劑量:40~80毫克口服,每日3次。
此外,尚可配合應用鎮靜藥物。
以上只是一般的藥物建議,因關乎到心臟,建議患者還是到醫院確診并聽從醫生的建議為妥,不要私了”,以免帶來不堪設想的后果。
小編根據中醫辨證治療來介紹一些食療方給大家,僅供參考。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為妥。
1、氣陰兩虛型
表現為心悸怔忡、自汗、神倦乏力、納呆,舌質紅,苔薄白,脈細略數。建議藥膳:酸棗仁粥:酸棗仁20克(炒黃研末),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空腹食之。圓肉糯米粥:圓肉20克,糯米60克,白糖適量加水煮粥,空腹食之。
2、陰虛火旺型
表現為心悸、心煩少眠、頭暈目眩、腰酸耳鳴,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或促。建議藥膳:黃芪黃鱔豬肉湯:黃芪30克,黃鱔2條,瘦豬肉60克。黃鱔去內臟,切段,同瘦豬肉、黃芪加水共煮熟去黃芪后食用。鱉肉枸杞湯:鱉1只(約500克),枸杞30克,女貞子25克,蓮子15克。將鱉宰殺,去內臟、頭,加上述中藥共煮熟,去藥渣吃鱉肉飲湯。
3、心脾兩虛型
表現為心悸、面色蒼白、失眠、頭暈、食欲不振,舌質淡,脈細。建議藥膳:白鴿參芪湯:白鴿1只,北芪30克,黨參30克。將白鴿去毛及內臟,洗凈,同北芪、黨參一起放鍋內煮湯,吃鴿肉飲湯。大棗燉豬心:豬心100克,大棗25克,同置碗內加水,文火燉2小時后調味食用。
4、脾腎陽虛型
表現為全身虛腫、身寒怕冷、神疲乏力、腰酸,納少,舌質胖淡,苔薄白膩,脈沉遲。建議藥膳:米酒核桃湯:米酒50毫升,核桃仁6個,白糖30克。將核桃仁與白糖共搗為泥,放入鍋中,下米酒調勻,以文火煎煮10分鐘即可,每日1—2次。參茸燉雞肉:雞肉100克,高麗參6克,鹿茸3克,一齊放入燉盅內,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文火隔水燉3小時,調味供食。
專家表示,竇性心動過速的預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生活要規律
要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保證睡眠。因為失眠可誘發心律失常。運動要適量,量力而行,不勉強運動或運動過量,不做劇烈及競賽性活動,可做氣功、打太極拳。洗澡水不要太熱,洗澡時間不宜過長。養成按時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飲食要定時定量。節制性生活,不飲濃茶不吸煙。避免著涼,預防感冒。不從事緊張工作,不從事駕駛員工作。
2、定期檢查身體
竇性心動過速該怎么預防?預防竇性心動過速要注意定期復查心電圖,電解質、肝功、甲功等,因為抗心律失常藥可影響電解質及臟器功能。用藥后應定期復診及觀察用藥效果和調整用藥劑量。
3、預防誘發因素
專家指出,一旦確診后病人往往高度緊張、焦慮、憂郁,嚴重關注,頻頻求醫,迫切要求用藥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誘因的防治,常造成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因此,竇性心動過速還要注意預防誘發因素,如吸煙、酗酒、過勞、緊張、激動、暴飲暴食,消化不良,感冒發燒,攝入鹽過多等。
此外,預防竇性心動過速,還要注意精神調節,平時不要激動,不要發火,保持心態平和。
相關知識點
預激綜合征 | 肛竇炎 | 心包積液 | 分泌性中耳炎 | 胃食管反流病 | 慢性腎小球腎炎 | 嗜鉻細胞瘤 | 單純性紫癜 | 代謝性堿中毒 | 掌跖膿皰病 | 包皮粘連 | 腦血管畸形 | 牙結石 |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 智齒冠周炎 | 心源性休克 | 腦動脈瘤 | 顱內動脈瘤 | 胸膜粘連 | 過敏性咳嗽 | 脫發嚴重 | 高血壓危象 | 流行性乙型腦炎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 牙菌斑 | 跟腱炎 | 神經性耳聾 | 心臟搭橋 | 尿潴留 | 胃竇炎 | 皮膚劃痕癥 | 化膿性扁桃體炎 | 手部濕疹 | 神經性頭痛 | 血管性頭痛 | 胃腸感冒 | 室性早搏 | 膽堿能性蕁麻疹 | 小細胞肺癌 | 跟腱斷裂 | 骶髂關節炎 | 腦動脈硬化 | 膽固醇高 | 胃酸過多 | 胰島素抵抗 | 腮腺混合瘤 |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 胸腺瘤 | 單純糠疹 | 腎錯構瘤 | 電解質紊亂 | 髖關節脫位 | 感染性心內膜炎 | 神經性厭食癥 | 皮膚松弛癥 | 多形性紅斑 | 十二指腸炎 | 神經質 | 眼球震顫 | 結核性胸膜炎 | 結節性紅斑 | 橈神經損傷 | 嬰兒痙攣癥 |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 發作性睡病 | 脊椎炎 | 頸動脈斑塊 | 腦出血后遺癥 | 胼胝 | 血管痣 | 漿細胞性乳腺炎 | 僵直性脊椎炎 | 慢性附睪炎 | 囊腫 | 太田痣 | 神經損傷 | 咖啡斑 | 共濟失調 | 神經萎縮 | 腰椎管狹窄 | 腺樣體肥大 | 智力障礙 | 眩暈 | 肝損傷 | 特發性震顫 | 苯丙酮尿癥 | 橋本甲狀腺炎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慢性結腸炎 | 急腹癥 | 眼部整形 | 多系統萎縮 | 直立性低血壓 | 腸絞痛 | 營養不良 | 蛛網膜下腔出血 | 駝背 |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 幽門螺桿菌 | 淺表性胃炎 | 腱鞘囊腫 | 過敏性哮喘 | 蜘蛛痣 | 甘油三酯偏高 | 神經性頭疼 | 腸套疊 | 增生性疤痕 | 心臟移植 | 皸裂性濕疹 | 劃痕性蕁麻疹 | 輕微腦梗塞 | 疣狀胃炎 | 扁桃體肥大 | 冠狀動脈造影 | 噯氣 | 頭皮毛囊炎 | 恙蟲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牙石 | 肺氣虛 | 脾氣虛 | 自身免疫性肝病 | 血壓低 | 癤腫 | 火癤子 | 面神經炎 | 海鮮過敏 | 軟疣 | 吸脂減肥 | 手術疤痕 | 急性結膜炎 | 上頜竇炎 | 千日瘡 | 急性肝炎 | 慢性支氣管炎 | 支氣管炎 | 急性支氣管炎 | 急性盆腔炎 | 衣原體肺炎 | 排卵期出血 | 小腿靜脈曲張 | 黃疸 | 黃疸肝炎 | 囊腫是怎么形成的 | 消除手術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