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本病多由風熱上攻眼目而成。西醫認為本病是通過人傳人或水傳人來傳染的。最常見的致病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他常見的革蘭陽性球菌還有肺炎球菌、鏈球菌和革蘭陰性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莫拉菌。流感嗜血桿菌是兒童急性結膜炎中最常見的致病菌,正常情況下可存在于成年人的上呼吸道。細菌可通過多種媒介造成接觸傳染,如手、毛巾、水等,在公共場所,集體單位如學校、幼兒園及家庭中迅速蔓延,導致流行,尤以春季為甚。在各種呼吸道疾病流行時,致病菌也可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急性結膜炎多因細菌、病毒引起,發病較急,病程短,一般由以下因素引起:1、病毒感染
普通感冒,流感或其它病毒感染均可引起急性結膜炎,其癥狀有流淚、眼癢、眼紅、燒灼感等,甚至出現眼瞼腫脹,常稱為紅眼病”。病毒感染可能迅速傳播,因此患者需經常洗手,不要擦眼,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2、細菌感染。 細菌性結膜炎通常為單眼流淚、分泌物較稠,如未能及時治療,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除了使用抗菌眼水或眼膏外,冷敷也能消腫,也應經常洗手,不要擦眼,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眼睛紅腫時,不宜配戴角膜接觸鏡,不宜眼部化妝,一旦發現眼部感染,應立即就醫。
結膜充血頭痛,眼內有異物感 眼痛,起病急,自覺異物感、灼熱感、疼痛,嚴重時有眼瞼沉重,畏光、流淚。有時因分泌物附著在角膜表面,造成暫時性視物不清,去除分泌物后即可恢復視力。由于炎癥刺激產生大量黏液膿性分泌物,患者晨起時上、下瞼可被分泌物粘在一起,難以睜開。當病變侵及角膜時,畏光、疼痛等癥狀明顯加重,依角膜病變的情況可出現輕度的視力減退。眼部檢查可見眼瞼腫脹、結膜充血,以瞼部及穹隆部結膜最為顯著。同時可伴乳頭增生,結膜表面有膿性或黏液膿性分泌物,嚴重時可形成假膜,所以又稱假膜性結膜炎。球結膜充血、水腫,有時甚至可突出于瞼裂外。本病常雙眼同時或相隔1~2天發病。一般來說,發病3~4天,病情達到高峰,隨后逐漸減輕,10~14天即可痊愈。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結膜囊分泌物涂片或瞼結膜刮片檢查及細菌培養即可明確診斷。
急性結膜炎有如下幾種方法檢查:1病毒分離。從患者結膜囊內分離病毒以患病后第1天陽性率最高3天后開始下降5天后為陰性。2血清學檢查 結膜囊內病毒分離陰性者還可采用血清學檢查恢復期(2周左右)中和抗體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即可確定診斷。3藥敏試驗 涂片 結膜的檢查。在發病早期和高峰期作分泌物涂片或結膜刮片檢查,確定致病菌,并作藥敏試驗,選擇有效藥物治療。一般病程晚期細菌學檢查陽性率較低。此外,對于過敏性結膜炎的檢查,首先要確定過敏源。部分人群的癥狀有季節性,比如多發病于草收割或花開季節,一旦接觸,將快速發病;有些人群在接觸某些藥物時,出現奇癢,或瞼結膜充血的情況;有些患者是在全身用藥時,出現瞼結膜充血、淲泡,球結膜水泡等癥狀。由于過敏源非常多,所以現在也不能進行所有過敏源的檢測,不過可以按上述癥狀的情況進行一些特別的篩查。對于慢性結膜炎的診斷時,還需要考慮有無屈光不正、煙酒過度、睡眠不足或長期暴露于風沙、煙塵等病史。同時檢查附近組織有無慢性炎癥,如慢性淚囊炎等。
根據不同的病原菌選用敏感的抗菌藥物點眼。在未作細菌培養的情況下,原則上應選用廣譜抗菌藥物,選擇兼顧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的兩種抗菌藥物聯合用藥,效果更佳。對分泌物多的患者,給藥前應清除分泌物,可用4%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或蘸取上述溶液的消毒棉棒清潔眼部。有假膜者,可用生理鹽水棉棒將其除去,然后再滴眼藥水。早期治療應頻繁點眼,每15分鐘1次,連續2h,然后改為每小時1次,連續24~48h,隨后酌情減量,睡前涂抗菌藥物眼膏,直至分泌物消失。對并發角膜炎者,應按角膜炎處理。目前臨床較常用的抗菌藥物包括:
1.喹諾酮類藥物 包括諾氟沙星、氧氟沙星、環丙沙星、洛美沙星等,是廣譜抗菌藥物,對絕大多數革蘭陰性菌包括銅綠假單胞菌都有很強的抗菌作用,對革蘭陽性菌也有效。最近的研究發現,左旋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更高、耐藥菌株更少。此類藥物毒性小,作用時間長,局部用藥濃度通常是0.3%。
2.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 目前最常用的是0.3%妥布霉素。由于耐藥菌株的增加,慶大霉素已不作為首選用藥。大量用藥應注意藥物毒副作用。
3.多肽類抗菌藥物 常用藥物為桿菌肽和多黏菌素B。桿菌肽主要用于革蘭陽性菌及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炎癥,滴眼濃度為100~500U/ml。多黏菌素B對絕大多數革蘭陰性桿菌有高度的抗菌作用,滴眼濃度1~2.5mg/ml。
4.抗菌藥物混合制劑 由兩種或多種抗菌藥物混合,兼顧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如Meospotin(新霉素+短桿菌肽+桿菌肽)、Polyfax(多黏菌素+桿菌肽)、Polytrim(多黏菌素+三甲氧芐氨嘧啶)。
5.抗菌藥物眼膏 與眼藥水相比,眼膏中的藥物濃度高,作用時間長,由于涂抹后可能引起視物模糊,因而白天應用受到限制。睡前應用眼膏,可使藥物在結膜囊內保留較長時間,以提供較長的藥物作用時間。常用的眼膏有:0.5%四環素、0.5%紅霉素、0.3%妥布霉素和0.3%氧氟沙星等。
(1)谷物、豆、薯類:不宜多用精白米、精白面粉(在此類面粉中,為增白或增加亮度,常添加一種過氧化苯甲酰的物質,會間接地破壞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宜多選用一些糙米、標準粉(或全麥粉);玉米、小麥、蕎麥、大麥等也可選用;綠豆及其他豆類或豆制品可多用。多吃糯米易生痰化熱,故在發病期間不宜吃糯米食品。
(2)蔬菜類:應多選用涼性、寒性或平性的品種,如枸杞頭、蘿卜、芹菜、馬蘭頭、黃瓜、苦瓜、冬瓜、菜瓜、西紅柿、茄子、莧菜、茭白、油菜、菠菜、金針菜、萵苣、蘆筍、草菇、蘑菇、慈姑、地瓜、絲瓜、莼菜、發菜、竹筍等。忌用韭菜、蔥、大蒜等。
(3)果品類:也應以涼、寒或平性品種為宜,如梨、柿子、柿餅、李子、獼猴桃、西瓜、無花果、烏梅、葡萄、菠蘿、香蕉、蘋果、草莓、芒果、羅漢果、菱角、枇杷、桑葚、羊桃,甘蔗、橙子、柑、柚子、榛子、榧子、蓮子等。忌用荔枝、龍眼、桃子、櫻桃。在患病期間,有人常用菊花或菊花腦、薄荷、決明子、鮮蘆根等煎湯或泡茶飲用。
(4)禽、蛋、魚類:豬肉、豬皮、豬腸、豬肝、羊肝、雞肉、兔肉、鴿肉、鴨肉等都可以吃。河鮮中的鯉魚、鯽魚、泥鰍、甲魚、田螺等可吃;雞蛋、鴨蛋、牛奶等也可吃。忌食羊肉、狗肉、鹿肉、牛肉、麻雀肉、牛鞭。其他的魚蝦類不利于清熱排毒,因此不宜選用。
(5)煙、酒、飲料:患病期間禁煙、忌酒,不喝咖啡、可可,不吃巧克力。多飲用綠茶。
(6)調味品:調料中禁用辛辣刺激的胡椒、花椒、茴香等。飲食調理:
(1)黑木耳10克、豆腐30克、紅糖適量、麻油適量,水煎服,每日1劑。
(2)綠豆30克、杭菊花12克、桑葉12克、水煎2次,取汁加白糖15克,調勻飲服,每日1劑,連服1周。
(3)黃花菜、馬齒莧、菊花腦各30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日1劑,連服1周。
飲食原則:
1)如患者風重于熱,在飲食上宜吃散風為主,清熱為輔的食物,可用車前草,薄荷葉煎湯洗眼或服用。
2)如因熱重于風引起,飲食上宜清熱為主,散風為輔。
3)忌食蔥,韭菜,大蒜,辣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熱性刺激食物,最好不吃帶魚,鯉魚,蝦,蟹等海腥發物。
急性結膜炎的預防1.注意保持眼部的清潔衛生,及時擦去眼部分泌物,避免不必要的串門和聚會,少去公共場所。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忌食辛辣食物及牛羊肉等。
急性結膜炎的預防2.急性結膜炎傳染性強,如不重視隔離消毒可能造成流行。學校、托兒所等集體單位,更要積極防治,做好衛生宣教工作,人人愛清潔,不用手揉眼,接觸病人后要洗手;病人用過的毛巾、手帕、面盆等應分開,并煮沸消毒。加強游泳池管理,紅眼患者不得進入;游泳后應滴消炎眼藥水以防止感染。
急性結膜炎的預防3.患流行性急性結膜炎的病人應該隔離,禁止去公共場所,尤其應禁止進入游泳池、公共浴室、理發店、電影院等處,以防傳染給別人。應注意個人衛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揉擦眼晴。應實行一人一巾制,不要用公用毛巾。洗臉最好用流水,面盆、毛巾等用具應注意消毒。患過流行性急性結膜炎的人,對此病并無免疫力,同樣需要注意預防再度感染
相關知識點
預激綜合征 | 心動過速 | 肛竇炎 | 心包積液 | 分泌性中耳炎 | 胃食管反流病 | 慢性腎小球腎炎 | 嗜鉻細胞瘤 | 單純性紫癜 | 代謝性堿中毒 | 掌跖膿皰病 | 包皮粘連 | 腦血管畸形 | 牙結石 |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 智齒冠周炎 | 心源性休克 | 腦動脈瘤 | 顱內動脈瘤 | 胸膜粘連 | 過敏性咳嗽 | 脫發嚴重 | 高血壓危象 | 流行性乙型腦炎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 牙菌斑 | 跟腱炎 | 神經性耳聾 | 心臟搭橋 | 尿潴留 | 胃竇炎 | 皮膚劃痕癥 | 化膿性扁桃體炎 | 手部濕疹 | 神經性頭痛 | 血管性頭痛 | 胃腸感冒 | 室性早搏 | 膽堿能性蕁麻疹 | 小細胞肺癌 | 跟腱斷裂 | 骶髂關節炎 | 腦動脈硬化 | 膽固醇高 | 胃酸過多 | 胰島素抵抗 | 腮腺混合瘤 |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 胸腺瘤 | 單純糠疹 | 腎錯構瘤 | 電解質紊亂 | 髖關節脫位 | 感染性心內膜炎 | 神經性厭食癥 | 皮膚松弛癥 | 多形性紅斑 | 十二指腸炎 | 神經質 | 眼球震顫 | 結核性胸膜炎 | 結節性紅斑 | 橈神經損傷 | 嬰兒痙攣癥 |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 發作性睡病 | 脊椎炎 | 頸動脈斑塊 | 腦出血后遺癥 | 胼胝 | 血管痣 | 漿細胞性乳腺炎 | 僵直性脊椎炎 | 慢性附睪炎 | 囊腫 | 太田痣 | 神經損傷 | 咖啡斑 | 共濟失調 | 神經萎縮 | 腰椎管狹窄 | 腺樣體肥大 | 智力障礙 | 眩暈 | 肝損傷 | 特發性震顫 | 苯丙酮尿癥 | 橋本甲狀腺炎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慢性結腸炎 | 急腹癥 | 眼部整形 | 多系統萎縮 | 直立性低血壓 | 腸絞痛 | 營養不良 | 蛛網膜下腔出血 | 駝背 |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 幽門螺桿菌 | 淺表性胃炎 | 腱鞘囊腫 | 過敏性哮喘 | 蜘蛛痣 | 甘油三酯偏高 | 神經性頭疼 | 腸套疊 | 增生性疤痕 | 心臟移植 | 皸裂性濕疹 | 劃痕性蕁麻疹 | 輕微腦梗塞 | 疣狀胃炎 | 扁桃體肥大 | 冠狀動脈造影 | 噯氣 | 頭皮毛囊炎 | 恙蟲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牙石 | 肺氣虛 | 脾氣虛 | 自身免疫性肝病 | 血壓低 | 癤腫 | 火癤子 | 面神經炎 | 海鮮過敏 | 軟疣 | 吸脂減肥 | 手術疤痕 | 上頜竇炎 | 千日瘡 | 急性肝炎 | 慢性支氣管炎 | 支氣管炎 | 急性支氣管炎 | 急性盆腔炎 | 衣原體肺炎 | 排卵期出血 | 小腿靜脈曲張 | 黃疸 | 黃疸肝炎 | 囊腫是怎么形成的 | 消除手術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