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鉻細胞瘤位于腎上腺者占80%~90%,且多為一側性。腎上腺外的瘤主要位于腹膜外、腹主動脈旁(占10%~15%),少數位于腎門、肝門、膀胱、直腸后等特殊部位。多良性,惡性者占10%。與大部分腫瘤一樣,散發型嗜鉻細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家族型嗜鉻細胞瘤則與遺傳有關。
有報道在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MEN-2A,MEN-2B)中的嗜鉻細胞瘤有1號染色體短臂的缺失,也有人發現以上兩者均有10號染色體REI原癌基因的種系突變,MEN2A表現為RET10號外顯子的突變,此突變可以編碼細胞外蛋白質配體結合區域的半胱氨酸殘基,從而影響細胞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體,而MEN-2B則有10號染色體RETB原癌基因突變,該突變影響細胞內蛋白質結合區域的酪氨酸激酶催化部位。
酪氨酸激酶與細胞生長和變異的調節有關,從而導致易感人群發病。von Hippel-Lindau綜合征中的嗜鉻細胞瘤,基因損害存在于3p25~26的VHL基因(又稱腫瘤抑制基因),突變多種多樣,3個外顯子(1,2,3號外顯子)均可發生突變,可表現為無義突變、錯義突變、移碼突變或缺失突變等,嗜鉻細胞瘤與其錯義突變有關。當基因發生突變時,細胞生長失去控制而形成腫瘤。VHL基因生殖細胞系突變決定VHL家族的腫瘤易感素質及發病情況,而VHL基因的體細胞系突變則與所發生的腫瘤的惡性傾向有關。
在多發性神經纖維瘤(Ⅰ型和Ⅱ型)中,嗜鉻細胞瘤只與Ⅰ型有關,其基本的基因損害為17號染色體的RFl基因的失活性突變。此基因也是一個腫瘤抑制基因,其失去表達后,可導致嗜鉻細胞瘤及其他腫瘤的發生。
嗜鉻細胞瘤一旦確診并定位,應及時切除腫瘤,否則有腫瘤突然分泌大量CA、引起高血壓危象的潛在危險。在早期,診斷多依靠臨床特點及腹膜后注氣造影等不夠準確的技術,手術也多以剖腹探查為主,因而診斷錯誤及手術失敗者居多。近年來,隨著生化試驗及顯像技術的發展,其定性和定位診斷技術大為提高,術前處理加強摘除嗜鉻細胞瘤的手術成功率得以提高。
1、術前應采用α受體阻滯藥使血壓下降,減輕心臟負荷,并使原來縮減的血管容量擴大,以保證手術的成功。
2、藥物治療
(1嗜鉻細胞瘤的定性及定位的診斷一旦明確,應立即用藥物控制,以防出現高血壓急癥。主要用藥為長效α受體阻滯藥,包括酚芐明10~20mg,2次/d;哌唑嗪1~2mg,2次/d。
(2)合并高血壓急癥時可靜脈給以酚妥拉明,如療效不好可靜脈輸注硝普鈉。
(3)如合并竇性心動過速和(或)室上性心動過速心絞痛,可口服選擇性β1受體阻滯藥,如美托洛爾和阿替洛爾等,但在嗜鉻細胞瘤患者應用該藥時,必須與α受體阻滯藥合用,否則單獨應用β受體阻滯藥可能由于抑制了E的血管擴張作用而使血壓明顯升高,如用普萘洛爾等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藥則升高血壓的不良反應更為明顯。
(4)如合并室性心動過速靜脈輸注利多卡因。
(5)拉貝洛爾為一種α和β受體阻滯藥,因其以β受體阻滯藥為主,故也可引起血壓升高,PHEO時是否應用尚有爭論。
嗜鉻細胞瘤的癥狀主要表現在心血管系統方面的特征,另外還會出現代謝紊亂等其他臨床癥狀。
1、高血壓。為本癥的主要和特征性表現,可呈間歇性或持續性發作。典型的陣發性發作常表現為血壓突然升高,可達200~300/130~180mmHg,伴劇烈頭痛,全身大汗淋漓、心悸、心動過速、心律失常,心前區和上腹部緊迫感、疼痛感、焦慮、恐懼或有瀕死感、皮膚蒼白、惡心、嘔吐、腹痛或胸痛、視力模糊、復視,嚴重者可致急性左心衰竭或心腦血管意外。
2、低血壓、休克。本病也可發生低血壓或體位性低血壓,甚至休克或高血壓和低血壓交替出現。
3、心臟。大量兒茶酚胺可致兒茶酚胺性心臟病,可出現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縮、陣發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部分病例可致心肌退行性變、壞死、炎性改變等心肌損害,而發生心衰。長期、持續的高血壓可致左心室肥厚、心臟擴大和心力衰竭。
4、代謝紊亂。高濃度的腎上腺素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交感神經系統而使耗氧量增加,基礎代謝率增高可致發熱、消瘦。大量兒茶酚胺又可加速脂肪分解,使血游離脂肪酸增高而致血脂異常。也可因腫瘤分泌甲狀旁腺激素相關肽而致高鈣血癥。
5、其他表現。過多的兒茶酚胺使腸蠕動及張力減弱,故可致便秘、腸擴張、胃腸壁內血管發生增殖性或閉塞性動脈內膜炎,致腸壞死、出血或穿孔,膽囊收縮減弱,括約肌張力增強,可致膽汁潴留、膽結石。
嗜鉻細胞瘤是腫瘤的一種,所以此類腫瘤患者應做到以下的飲食習慣:
1、注意膳食平衡:膳食平衡是維持機體免疫力的基礎,普通食物是機體營養素的最好倆員,對于存在營養不良等臨床情況的患者應進行個體化的營養治療。
2、食物多樣化、搭配合理化:要保證攝取均衡全面的營養,每日食物多樣化是必需的,即按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展示的五大類食物的比例進行搭配。
3、少量大餐、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對于放化療及手術后的病人由于消化功能減弱,增加進餐次數可以達到減輕消化道負擔,同時增加食物攝入量的目的。
4、不宜忌口:忌口應根據病情病性和不同病人的個體特點來決定,不提倡過多的忌口。一般患者需限制或禁忌的食物有:高溫油炸、煙熏燒烤、辛辣刺激、油膩生硬的食物等。
5、多選擇具有抗癌功效的食物:蔬果類(如蘆筍、胡蘿卜、菠菜、西紅柿、西蘭花、薯類、獼猴桃、柑橘)、大豆及其制品類、食用菌、堅果、海藻類、薏米仁、牛奶、雞蛋等。
6、飲食與運動相結合的。早晨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吃的東西不要非常油,要吃些有營養的,按時按質、按了進餐,多吃素菜瓜果和高蛋白的食物,少吃脂肪含量高的油炸食物。
1、腎上腺CT掃描。為首選,做CT檢查時,由于體位改變或注射靜脈造影劑可誘發高血壓發作,應先用-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斷劑控制高血壓,并在掃描過程中隨時準備酚妥拉明以備急需。
2、磁共振顯像(MRI)?娠@示腫瘤與周圍組織的解剖關系及結構特征,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3、B超。方便、易行、價低,但靈敏度不如CT和MRI,不易發現較小的腫瘤?捎米鞒醪胶Y查、定位的手段。
4、131Ⅰ-間碘芐胺(MIBG)閃爍掃描。對腎上腺外、多發或惡性轉移性嗜鉻細胞瘤病灶的定位有較高診斷價值,同時具有定性和定位意義,但對低功能腫瘤的顯像較差,而且受多種藥物如利舍平、可卡因、三環類抗抑郁藥等影響,而致假陰性,故應在檢查前1周停用,并在檢查前服用復方碘液保護甲狀腺。
5、腎上腺靜脈插管采血測血漿CA。當臨床表現和生化檢查均支持本病、但上述無創傷性顯像檢查又未能定位腫瘤時,可考慮采用。操作過程中有可能誘發高血壓危象,應準備酚妥拉明以備急用。
6、血、尿兒茶酚胺及其代謝物測定
(1)尿中CA、香草基杏仁酸、3-甲氧基腎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腎上腺素(NMN)及其總和(TMN)均可升高,常在正常高限的兩倍以上。同時測定去甲腎上腺素及其代謝物二羥苯丙醇(DHPG),可提高其診斷的特異性。
(2)血漿CA和DHPG測定:血漿CA值在本病持續或陣發性發作時明顯高于正常。僅反映取血樣即時的血CA水平,故其診斷價值不比發作期24h尿中CA水平測定更有意義。
由于嗜鉻細胞瘤病人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而使診斷有一定困難,但是在下述情況時應首先考慮嗜鉻細胞瘤的可能性:
1、陣發性或持續性高血壓病人,伴有頭痛、心悸、多汗、面色蒼白、胸、腹部疼痛、緊張、焦慮、瀕死感等癥狀及高代謝狀態;
2、患急進性或惡性高血壓的兒童、青少年;
3、原因不明的休克;高、低血壓反復交替發作;陣發性心律失常;體位改變或排大、小便時誘使血壓明顯增高;
4、在手術、麻醉、妊娠、分娩過程中出現血壓驟升或休克,甚至心跳驟停者;按摩或擠壓雙側腎區或腹部而誘發高血壓癥群者;
5、服用常規降壓藥物治療,血壓下降不滿意,或僅用b-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
散發型嗜鉻細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所以無明確的相關預防。家族型嗜鉻細胞瘤則與遺傳有關。可做相關遺傳學方面的檢查。
1、在對高血壓患者的診斷治療中要高度警惕該病的可能性,應掌握其臨床特點才可做到早期診斷,盡量減少漏診和誤診。
2、一旦確診該病首選手術治療根治。
3、在對該病的治療中注意保持血壓的相對穩定,以免發生意外。
相關知識點
預激綜合征 | 心動過速 | 肛竇炎 | 心包積液 | 分泌性中耳炎 | 胃食管反流病 | 慢性腎小球腎炎 | 單純性紫癜 | 代謝性堿中毒 | 掌跖膿皰病 | 包皮粘連 | 腦血管畸形 | 牙結石 |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 智齒冠周炎 | 心源性休克 | 腦動脈瘤 | 顱內動脈瘤 | 胸膜粘連 | 過敏性咳嗽 | 脫發嚴重 | 高血壓危象 | 流行性乙型腦炎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 牙菌斑 | 跟腱炎 | 神經性耳聾 | 心臟搭橋 | 尿潴留 | 胃竇炎 | 皮膚劃痕癥 | 化膿性扁桃體炎 | 手部濕疹 | 神經性頭痛 | 血管性頭痛 | 胃腸感冒 | 室性早搏 | 膽堿能性蕁麻疹 | 小細胞肺癌 | 跟腱斷裂 | 骶髂關節炎 | 腦動脈硬化 | 膽固醇高 | 胃酸過多 | 胰島素抵抗 | 腮腺混合瘤 |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 胸腺瘤 | 單純糠疹 | 腎錯構瘤 | 電解質紊亂 | 髖關節脫位 | 感染性心內膜炎 | 神經性厭食癥 | 皮膚松弛癥 | 多形性紅斑 | 十二指腸炎 | 神經質 | 眼球震顫 | 結核性胸膜炎 | 結節性紅斑 | 橈神經損傷 | 嬰兒痙攣癥 |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 發作性睡病 | 脊椎炎 | 頸動脈斑塊 | 腦出血后遺癥 | 胼胝 | 血管痣 | 漿細胞性乳腺炎 | 僵直性脊椎炎 | 慢性附睪炎 | 囊腫 | 太田痣 | 神經損傷 | 咖啡斑 | 共濟失調 | 神經萎縮 | 腰椎管狹窄 | 腺樣體肥大 | 智力障礙 | 眩暈 | 肝損傷 | 特發性震顫 | 苯丙酮尿癥 | 橋本甲狀腺炎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慢性結腸炎 | 急腹癥 | 眼部整形 | 多系統萎縮 | 直立性低血壓 | 腸絞痛 | 營養不良 | 蛛網膜下腔出血 | 駝背 |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 幽門螺桿菌 | 淺表性胃炎 | 腱鞘囊腫 | 過敏性哮喘 | 蜘蛛痣 | 甘油三酯偏高 | 神經性頭疼 | 腸套疊 | 增生性疤痕 | 心臟移植 | 皸裂性濕疹 | 劃痕性蕁麻疹 | 輕微腦梗塞 | 疣狀胃炎 | 扁桃體肥大 | 冠狀動脈造影 | 噯氣 | 頭皮毛囊炎 | 恙蟲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牙石 | 肺氣虛 | 脾氣虛 | 自身免疫性肝病 | 血壓低 | 癤腫 | 火癤子 | 面神經炎 | 海鮮過敏 | 軟疣 | 吸脂減肥 | 手術疤痕 | 急性結膜炎 | 上頜竇炎 | 千日瘡 | 急性肝炎 | 慢性支氣管炎 | 支氣管炎 | 急性支氣管炎 | 急性盆腔炎 | 衣原體肺炎 | 排卵期出血 | 小腿靜脈曲張 | 黃疸 | 黃疸肝炎 | 囊腫是怎么形成的 | 消除手術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