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見原因是先天性顱內動脈瘤和血管畸形,其次為高血壓腦動脈粥樣硬化、顱內腫瘤、血液病、各種感染引起的動脈炎、腫瘤破壞血管、顱底異常血管網癥(moyamoya病)。還有一些原因不明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經全腦血管造影及腦CT掃描未找到原因者。
病因中粟粒樣動脈瘤約占75%,年發病率6/10萬;動靜脈畸形約占10%,多見于青年人,90%以上位于幕上;腦底異常血管網(Moyamoya病)占兒童SAH的20%;原因不明占10%。一般認為30歲以前發病者,多為血管畸形,40歲以后發病者多為顱內動脈瘤破裂,50歲以上發病者,則往往因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及腦腫瘤引起。
另外,吸煙、飲酒與蛛網膜下腔出血密切相關。國外動物實驗證明形成動脈瘤有3個因素:Willis環壓力、高血壓和血管脆性增加。吸煙能影響這3個因素,引起血壓急性升高,在3h后逐漸回落,與臨床所見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發生幾率在吸煙后3h內最高相吻合。吸煙還可激活肺巨噬細胞活性,促進水解酶釋放,可引起肺損害與腦血管脆性增加,從而增加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危險率。大量飲酒可能引起高血壓或其他包括血凝機制和腦血流之改變,可加速促發蛛網膜下腔出血。有人報道,過量飲酒者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生率是非飲酒者的2倍。
各年齡均可發病,以青壯年多見。多在情緒激動中或用力情況下急性發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復發作頭痛史。
1、頭痛與嘔吐:突發劇烈頭痛、嘔吐、顏面蒼白、全身冷汗、血壓高。如頭痛局限某處有定位意義,如前頭痛提示小腦幕上和大腦半球(單側痛)、后頭痛表示后顱凹病變等。
2、意識障礙和精神癥狀:多數患者一般是無意識障礙,但可有煩躁不安、心煩氣躁、心神不寧、容易激動等。危重者可有譫妄不同程度的意識不清及至昏迷,少數可出現癲癇發作和精神癥狀。
3、腦膜刺激征:青壯年病人多見且明顯,伴有頸背部痛。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無腦膜刺激征。
4、其它臨床癥狀:如低熱、腰背腿痛、昏昏沉沉、手足心熱、怕有噪音等。亦可見輕偏癱,視力障礙,第Ⅲ、Ⅴ、Ⅵ、Ⅶ等顱神經麻痹,視網膜片狀出血和視乳頭水腫等。此外還可并發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等。
5、生命體征:發病加不合并感染,體溫在38℃左右可為吸收熱。如果病變波及丘肋下部及腦干時,或由于血管痙攣引起丘腦下部缺血,可出現中樞牲高熱,脈搏緩設,血壓升高,面部充血,以及多汗等癥狀,應及時處理。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尿常規和血糖
重癥腦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增高,可有尿糖與尿蛋白陽性。急性期血糖增高是由應激反應引起的。血糖越高,應激性潰瘍、代謝性酸中毒、氮質血癥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越高,預后越差。
2、腦脊液
均勻一致血性的腦脊液是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指標,注意起病后立即腰穿,由于血液還沒有進入蛛網膜下腔,腦脊液往往是陰性。等到患者有明顯腦膜刺激征后,或患者幾小時后腰穿陽性率會明顯提高,腦脊液表現為均勻一致血性、無凝塊。
絕大多數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脊液壓力升高,多為200~300mmH2O,個別患者腦脊液壓力低,可能是血塊阻塞了蛛網膜下腔之故。
影像學檢查
腦CT掃描或MRI檢查:臨床疑診SAH首選CT檢查,安全、敏感,并可早期診斷。出血當天敏感性高,可檢出90%以上的SAH,顯示大腦外側裂池、前縱裂池、鞍上池、橋小腦角池、環池和后縱裂池高密度出血征象,并可確定腦內出血或腦室出血,伴腦積水或腦梗死,可對病情進行動態觀察。CT增強可發現大多數動靜脈畸形和大的動脈瘤。MRI可檢出腦干小動靜脈畸形,但須注意SAH急性期MRI檢查可能誘發再出血。CT可顯示約15%的患者僅中腦環池少量出血,稱非動脈瘤性SAH。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可進行腦CT掃描或MRI檢查,以提示或排除本病:①臨床表現疑有顱內出血者。②有部分性癲癇發作或全面性癲癇發作病史者。③有慢性發作性或進行性神經功能障礙病史者,如偏身運動或感覺障礙。④有慢性頭痛病史,其他原因不好解釋者。
1、病因治療
目前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行急診腦血管造影查明出血灶,開顱結扎出血血管,清除積血以及尋找出血原因,可進行手術切除術,以防止再復發。
2、腦積水的防治
蛛網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大量積血堵塞了腦池,并影響腦脊液回收入大腦鐮靜脈竇,因而引起急性腦積水導致嚴重顱內壓增高,以后可逐漸轉為慢性腦積水。另外,蛛網膜下腔積血過多,血液刺激炎性物質分泌,造成纖維素粘連及蛛網膜顆粒被閉塞,容易形成正常壓力腦積水。因此,如何把蛛網膜下腔中的血液盡快清除,是十分重要的問題。
采用置換腦脊液,能減輕血液對腦膜的刺激,減少了致腦血管痙攣的因素,注入生理鹽水使顱壓保持相對穩定,又能稀釋血性腦脊液,預防出血后的蛛網膜粘連。本療法不失為一種安全而又有效的治療新措施。但盡管有諸多優點,也不能說置換療法就沒有危險性,操作時應注意嚴格按規范操作,注意無菌觀念,放液速度要慢。置換不要過頻,應隔天或隔2天以上進行1次,而且一旦腰穿發現腦脊液已變清,則不必再置換,要據病情而定,不可千篇一律。對于診斷不明或疑有腦疝形成可能者,不宜進行。
腦脊液置換術方法:①選擇發病48h后無呼吸困難及腦疝患者作為置換對象。②術前半小時先給甘露醇及速尿降顱壓。③腰穿成功后先測初壓,隨后緩慢放出腦脊液5~10ml,再椎管內注入鹽水5~10ml,重復上法2~3次,直至置換總量達20~30ml為止。最后一次不再注入鹽水而注入地塞米松5mg。隔天1次,一般置換3~5次,最多7次。
預后與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有無并發癥及是否得到適當治療有關。
動脈瘤出血急性期病死率約為30%,存活者1/3復發,其中60%復發在發病2周內,第1次出血存活時間愈長,復發機會愈小。第2次出血病死率為30%~60%,第3次幾乎是l00%。腦血管畸形引起的SAH預后較動脈瘤為好,病死率為10%~15%,復發也較少;存活的SAH經2~3周后癥狀大多消失,一般不留后遺癥,僅個別患者于出血后數月至數年發生正常顱壓腦積水,出現智力減退,步態不穩和尿失禁,可考慮做分流術。
蛛網膜下腔出血食療方
1、香菇豆腐湯:香菇60克,豆腐100克,紫菜30克,鹽、香油少許,加水適量,用文火煎煮成湯,每日1次服用,可連用15天- 30天。
2、雙耳海參湯:黑木耳、銀耳各20克,海參30克(鮮品)加蜂蜜適量熬成湯服用,每日1次,連用30天。
3、黑豆元胡粥:黑豆、小米各100克,元胡粉15克,蘇木、雞血藤、生黃芪各1 0克。黑豆加水適量煮成半熟,再將蘇木、雞血藤、生黃芪煮后濾出藥液,與小米、元胡粉加水同煮成粥后,加入適量。
(1)做好心理護理
為了使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安全度過急性期,將患者安置在單人房間,室內應保持安靜、避光;應避免一切精神刺激,禁止同患者敘述容易引起激動、憂傷、恐懼內容的事情;更應穩定家屬的情緒,切忌由于家屑的突然疏遠或過分緊張、關懷而引起患者悄緒的波動。病愈出院前應早做思想準備,不可突然通知,以免過度的興奮、激動而致復發。
(2)保持大便通暢
對防止蛛網膜下腔出血復發十分重要。因便秘所致腹脹及直腸充氣可使用肌升高,反射性影響心率及冠狀動脈血流量。同時用力誹便可因腔壓增高致腦壓增高,增加再出血的機會。一般來說,大便通暢的才能夠更好的防止蛛網膜下腔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因絕對臥床休息,腸蠕動減弱,為預防便秘,除飲食中應含纖維意外,每次飯后一小時可按摩旗部數分鐘,增進腸煽動。如有便秘應早期給予級瀉劑,對有秘結而不能解除大便者可用開塞露,盡量避免港腸,以防反射性用力報便,誘發再出血。
相關知識點
預激綜合征 | 心動過速 | 肛竇炎 | 心包積液 | 分泌性中耳炎 | 胃食管反流病 | 慢性腎小球腎炎 | 嗜鉻細胞瘤 | 單純性紫癜 | 代謝性堿中毒 | 掌跖膿皰病 | 包皮粘連 | 腦血管畸形 | 牙結石 |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 智齒冠周炎 | 心源性休克 | 腦動脈瘤 | 顱內動脈瘤 | 胸膜粘連 | 過敏性咳嗽 | 脫發嚴重 | 高血壓危象 | 流行性乙型腦炎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 牙菌斑 | 跟腱炎 | 神經性耳聾 | 心臟搭橋 | 尿潴留 | 胃竇炎 | 皮膚劃痕癥 | 化膿性扁桃體炎 | 手部濕疹 | 神經性頭痛 | 血管性頭痛 | 胃腸感冒 | 室性早搏 | 膽堿能性蕁麻疹 | 小細胞肺癌 | 跟腱斷裂 | 骶髂關節炎 | 腦動脈硬化 | 膽固醇高 | 胃酸過多 | 胰島素抵抗 | 腮腺混合瘤 |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 胸腺瘤 | 單純糠疹 | 腎錯構瘤 | 電解質紊亂 | 髖關節脫位 | 感染性心內膜炎 | 神經性厭食癥 | 皮膚松弛癥 | 多形性紅斑 | 十二指腸炎 | 神經質 | 眼球震顫 | 結核性胸膜炎 | 結節性紅斑 | 橈神經損傷 | 嬰兒痙攣癥 |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 發作性睡病 | 脊椎炎 | 頸動脈斑塊 | 腦出血后遺癥 | 胼胝 | 血管痣 | 漿細胞性乳腺炎 | 僵直性脊椎炎 | 慢性附睪炎 | 囊腫 | 太田痣 | 神經損傷 | 咖啡斑 | 共濟失調 | 神經萎縮 | 腰椎管狹窄 | 腺樣體肥大 | 智力障礙 | 眩暈 | 肝損傷 | 特發性震顫 | 苯丙酮尿癥 | 橋本甲狀腺炎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慢性結腸炎 | 急腹癥 | 眼部整形 | 多系統萎縮 | 直立性低血壓 | 腸絞痛 | 營養不良 | 駝背 |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 幽門螺桿菌 | 淺表性胃炎 | 腱鞘囊腫 | 過敏性哮喘 | 蜘蛛痣 | 甘油三酯偏高 | 神經性頭疼 | 腸套疊 | 增生性疤痕 | 心臟移植 | 皸裂性濕疹 | 劃痕性蕁麻疹 | 輕微腦梗塞 | 疣狀胃炎 | 扁桃體肥大 | 冠狀動脈造影 | 噯氣 | 頭皮毛囊炎 | 恙蟲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牙石 | 肺氣虛 | 脾氣虛 | 自身免疫性肝病 | 血壓低 | 癤腫 | 火癤子 | 面神經炎 | 海鮮過敏 | 軟疣 | 吸脂減肥 | 手術疤痕 | 急性結膜炎 | 上頜竇炎 | 千日瘡 | 急性肝炎 | 慢性支氣管炎 | 支氣管炎 | 急性支氣管炎 | 急性盆腔炎 | 衣原體肺炎 | 排卵期出血 | 小腿靜脈曲張 | 黃疸 | 黃疸肝炎 | 囊腫是怎么形成的 | 消除手術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