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性紫癜,多發生與女性能夠身上,在下肢和臀部出現紅斑點。因為它具有自愈性,所以很多人都很容易忽視它,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單純性紫癜這個名詞,對于它是怎樣發生的就更加不清楚了,下面我們就一起去了解認識一下單純性紫癜。
單純性紫癜又稱烏青斑綜合征。這是一種由于血管因素引起的紫癜,多見于女性,其臨床特點是自發性下肢和臀部出現瘀點或瘀斑,上肢少見,不發生于軀干部。當月經期時,紫癜可加劇,不予治療紫癜亦可自行消退。其束臂試驗陽性,其他止血功能均正常。內臟和其他部位不發生出血。本單純性紫癜是指無其他病癥,自發地在皮膚、尤其在兩下肢反復出現紫癜,不經治療可以自行消退的一種出血性疾病。
本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一種毛細血管壁異常所引起的。其束臂試驗陽性,其他止血功能均正常,內臟和其他部位不發生出血。本病常在一個家庭內出現多例。主要見于女性,男性少見。有性別傾向性,并主要在月經期前出現,可能與內分泌有關。另外,也有人提出部分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異常,也是導致本病的機制之一。
雖然以上所述只是可能存在的病因,但如果身體有出現類似的紅斑,又想要它快點消失,就可以到醫院咨詢相關的專業醫生,吃點藥,相信很快就可以康復的。
單純性紫癜是指無其他病癥,自發地在皮膚、尤其在兩下肢反復出現紫癜,不經治療可以自行消退的一種出血性疾病。此病以出血癥狀,特別是皮膚出血斑及出血點為主。總體而言,本病無損健康,一般無需特殊治療。不過也可以通過口服常規劑量維生素C、維生素P(曲克蘆丁)、卡巴克洛等藥物,能夠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減輕癥狀及發病的頻度。
另外,關于單純性紫癜的治療,中醫歷代醫家治療血證”各有所長,而以明代《景岳全書》敘述得較完整。張景岳指出:血虛微熱者,宜涼補之”;血有因于氣虛者,宜補其氣”;血有動亂不寧者,官清之和之”。唐容《血證論》中提出治血四大步驟,指出:惟以止血為第一要法。血止之后,其離經而未吐出者是為瘀血,……故以消瘀為第二法。止吐、消瘀以后,又恐血再潮動,則需用藥安之,故以寧血為第三法。邪之所湊,其正必虛。去血既多,陰無有不虛,故又以補虛為收功之法。四者,乃通治血證之大綱”。至宋代時,以《太平圣惠方》為代表,已經有了許多以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為主要治則的方劑。所以,要徹底根治單純性紫癜,也可以通過中醫中藥的調理方法進行治療。
另外值得提醒大家的就是,患者平時要注意觀察過敏原,如發現某種食物或藥物過敏時,應立即停用,對可疑致敏原應盡量避免接觸。
單純性紫癜多發病于女性,臨床特點為皮膚細小的瘀點及大小不等的瘀斑,常見于下肢及臀部,很少發生于軀干部,無誘發因素。反復發作,易發作與月經期,少數病人束臂試驗可為陽性。此病同時多發于兒童期及青春期女孩之月經期,大多數于兩下肢、臀部皮膚反復出現出血點或淤斑,不隆起于皮面,壓之不退色。數日或數周后紫癜消退并遺留青色或黃褐色色素沉著斑,爾后逐漸消失。可再次出現皮膚紫癜,反復發生。單純性紫癜亦偶見于兩上肢,但不見于軀干。有的病人在皮膚紫癜出現時,伴有局部皮膚疼痛,一般不大劇烈。某些病人也可能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所致,多見于女性,有陽性家族史,稱為家族性單純性紫癜。
另外,單純性紫癜瘀斑或瘀點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不高出表面,壓之不褪色也不疼痛,出現瘀斑前局部可有微微疼痛。但是,此疾病不經治療,瘀斑也可自行消退,留下青黃色色素沉著斑塊,以后逐漸消失。有時候紫癜會常反復發作,在月經期加重。患者一般無內臟和其他部位出血,粘膜出血少見,有時牙齦少量出血,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拔牙、手術、創傷、分娩時出血量可稍多,但不會造成嚴重大出血。
除了臨床表現出來的癥狀外,單純性紫癜還會出現一定的并發癥,最為常見的就是真皮上部中等度淋巴細胞浸潤及含鐵血黃素沉著,小血管擴張等。
1、單純性紫癜患者應該多吃的食物
(1)要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及補血的食物
紫癜患者常因出血過多而致貧血,因此要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及補血,以補充機體的需要。這些主要有瘦肉,禽蛋,動物肝,腎,菠菜,西紅柿,海帶,紫菜,木耳,大棗和豆類及其制品。
(2)應多吃高維生素C食物
高維生素C食物有減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脆性作用,患者多吃這些有助于康復。高維生素C食物有柚子,橙子,柑橘,蘋果,檸檬,草莓,獼猴桃,西紅柿以及各種綠葉蔬菜等。
2、單純性紫癜患者的飲食禁忌
(1)忌吃粗、長纖維食物。血小板減少患者最易出血,食用粗、長纖維食物,在消化過程中與消化道黏膜接觸磨擦,會導致消化道出血。這些食物有芹菜、菠菜、韭菜、竹筍,以及未煮的牛肉、羊肉等。
(2)忌吃燒烤食物。此類食物外皮焦硬,食后會磨擦消化道而導致黏膜出血,同時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胃腸道消化功能紊亂。
(3)忌吃過多脂肪攝入。過多的脂肪,會抑制造血功能,引起患者消化、吸收不良。
(4)忌吃熱性食物。因其能助陽而動血,使出血加重,故應忌食羊肉、狗肉、公雞肉、韭菜、荔枝等。
(5)應限制食鹽和水份的攝入
紫癜患者既要補充各種營養,又要盡量食得清淡些,有腎臟損害者應限制食鹽和水份的攝入。
(6)忌暴飲暴食及酗酒。血小板減少患者最易出血,暴飲暴食可加重消化道的負擔,并使食物大量積聚于胃腸道而易致內臟出血。
檢查項目主要包括有束臂試驗、抗血小板抗體、血小板聚集試驗(PAgT)、毛細血管脆性試驗。
(1)束臂試驗
在前臂屈側面肘彎下4cm處,劃一直徑5cm的圓圈,用血壓計袖帶束于該側上臂,先測定血壓,然后使血壓保持在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持續8分鐘,然后解除壓力,待皮膚顏色恢復正常后,計數圓圈內皮膚新出血點的數目。束臂試驗值正常時檢查呈陰性,即正常新出血點在10個以下,若陽性即為紫癜的診斷依據。
(2)抗血小板抗體檢查過程
測定血小板抗體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國內最為常用的方法為ELISA法,檢查結果正常值如下:
①ABC-ELISA法1.9~5.5ng/106?血小板
②雙抗體夾心ELISA法
PAIgG0.0~78.8ng/107?血小板
PAIgM0.0~7.0ng/107?血小板
PAIgA0.0~2.0ng/107?血小板
③酶聯免疫吸附競爭法0.0~3.0fg/血小板
④定性陰性
所以,陽性者為紫癜的診斷依據。
(3)血小板聚集試驗(PAgT)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之間互相黏附,也是血小板的一種重要的止血功能。檢查過程主要為血液檢查,正常值1.0μmol。
(4)毛細血管脆性試驗
在前臂肘窩下4cm處畫一直徑為5cm的圓圈,仔細觀察圓圈內有無出血點,如發現有出血點則以標記筆標記。將血壓計袖帶縛于該側上臂,先測量血壓,然后使血壓維持在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持續8分鐘,然后解除壓力。解除壓力5min后,計算圓圈內皮膚新出血點的數目。
結果的判定:正常男性0~5個,女性0~10個,若出血點>10個為陽性。
因本病為自發性出血,無明顯誘因,并且無明顯的伴隨癥狀,故給預防帶來一定的難度,預防上可采取下列措施:
1、做好皮膚護理工作。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每天要用溫水清潔皮膚,勤剪指甲,瘙癢明顯時不搔抓皮膚,可以用少量的止癢劑,要防止蚊蟲叮咬。衣服要柔軟、寬松、不要穿化纖類布料的衣服,勤換洗干凈的衣服,病情恢復期脫皮時不要剝離皮屑。
2、預防各種感染。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積積極清除感染灶,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
3、平時不要過于勞累,注意多休息,情緒需要保持穩定,調節情志保持心情的輕松愉快。
4、飲食有節,忌食辛辣、過硬及海鮮類食物,在有明確的感染或感染灶時選用敏感的抗生素,但不應該盲目地使用抗生素,按時服藥,確保療效。
5、患者需要避免食用可能引起本病的食物,單純性紫癜有可能轉變為過敏性的,要盡可能找出并避開過敏原。平時多觀察皮疹的分布、顏色,出疹及消退時間,并做好記錄;急性期臥床休息,盡量少活動。
但總體而言,本病以女性多見,一般對健康無明顯危害,預后良好,屬中醫出血證”范疇。所以依據本病的中醫發病機制,預防上采取增強體質,起居有節,匆過勞,發病后注意休息,問題就不會太大。
相關知識點
預激綜合征 | 心動過速 | 肛竇炎 | 心包積液 | 分泌性中耳炎 | 胃食管反流病 | 慢性腎小球腎炎 | 嗜鉻細胞瘤 | 代謝性堿中毒 | 掌跖膿皰病 | 包皮粘連 | 腦血管畸形 | 牙結石 |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 智齒冠周炎 | 心源性休克 | 腦動脈瘤 | 顱內動脈瘤 | 胸膜粘連 | 過敏性咳嗽 | 脫發嚴重 | 高血壓危象 | 流行性乙型腦炎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 牙菌斑 | 跟腱炎 | 神經性耳聾 | 心臟搭橋 | 尿潴留 | 胃竇炎 | 皮膚劃痕癥 | 化膿性扁桃體炎 | 手部濕疹 | 神經性頭痛 | 血管性頭痛 | 胃腸感冒 | 室性早搏 | 膽堿能性蕁麻疹 | 小細胞肺癌 | 跟腱斷裂 | 骶髂關節炎 | 腦動脈硬化 | 膽固醇高 | 胃酸過多 | 胰島素抵抗 | 腮腺混合瘤 |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 胸腺瘤 | 單純糠疹 | 腎錯構瘤 | 電解質紊亂 | 髖關節脫位 | 感染性心內膜炎 | 神經性厭食癥 | 皮膚松弛癥 | 多形性紅斑 | 十二指腸炎 | 神經質 | 眼球震顫 | 結核性胸膜炎 | 結節性紅斑 | 橈神經損傷 | 嬰兒痙攣癥 |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 發作性睡病 | 脊椎炎 | 頸動脈斑塊 | 腦出血后遺癥 | 胼胝 | 血管痣 | 漿細胞性乳腺炎 | 僵直性脊椎炎 | 慢性附睪炎 | 囊腫 | 太田痣 | 神經損傷 | 咖啡斑 | 共濟失調 | 神經萎縮 | 腰椎管狹窄 | 腺樣體肥大 | 智力障礙 | 眩暈 | 肝損傷 | 特發性震顫 | 苯丙酮尿癥 | 橋本甲狀腺炎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慢性結腸炎 | 急腹癥 | 眼部整形 | 多系統萎縮 | 直立性低血壓 | 腸絞痛 | 營養不良 | 蛛網膜下腔出血 | 駝背 |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 幽門螺桿菌 | 淺表性胃炎 | 腱鞘囊腫 | 過敏性哮喘 | 蜘蛛痣 | 甘油三酯偏高 | 神經性頭疼 | 腸套疊 | 增生性疤痕 | 心臟移植 | 皸裂性濕疹 | 劃痕性蕁麻疹 | 輕微腦梗塞 | 疣狀胃炎 | 扁桃體肥大 | 冠狀動脈造影 | 噯氣 | 頭皮毛囊炎 | 恙蟲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牙石 | 肺氣虛 | 脾氣虛 | 自身免疫性肝病 | 血壓低 | 癤腫 | 火癤子 | 面神經炎 | 海鮮過敏 | 軟疣 | 吸脂減肥 | 手術疤痕 | 急性結膜炎 | 上頜竇炎 | 千日瘡 | 急性肝炎 | 慢性支氣管炎 | 支氣管炎 | 急性支氣管炎 | 急性盆腔炎 | 衣原體肺炎 | 排卵期出血 | 小腿靜脈曲張 | 黃疸 | 黃疸肝炎 | 囊腫是怎么形成的 | 消除手術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