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鉻細胞瘤的檢查
收藏1、腎上腺CT掃描。為首選,做CT檢查時,由于體位改變或注射靜脈造影劑可誘發高血壓發作,應先用-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斷劑控制高血壓,并在掃描過程中隨時準備酚妥拉明以備急需。
2、磁共振顯像(MRI)。可顯示腫瘤與周圍組織的解剖關系及結構特征,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3、B超。方便、易行、價低,但靈敏度不如CT和MRI,不易發現較小的腫瘤。可用作初步篩查、定位的手段。
4、131Ⅰ-間碘芐胺(MIBG)閃爍掃描。對腎上腺外、多發或惡性轉移性嗜鉻細胞瘤病灶的定位有較高診斷價值,同時具有定性和定位意義,但對低功能腫瘤的顯像較差,而且受多種藥物如利舍平、可卡因、三環類抗抑郁藥等影響,而致假陰性,故應在檢查前1周停用,并在檢查前服用復方碘液保護甲狀腺。
5、腎上腺靜脈插管采血測血漿CA。當臨床表現和生化檢查均支持本病、但上述無創傷性顯像檢查又未能定位腫瘤時,可考慮采用。操作過程中有可能誘發高血壓危象,應準備酚妥拉明以備急用。
6、血、尿兒茶酚胺及其代謝物測定
(1)尿中CA、香草基杏仁酸、3-甲氧基腎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腎上腺素(NMN)及其總和(TMN)均可升高,常在正常高限的兩倍以上。同時測定去甲腎上腺素及其代謝物二羥苯丙醇(DHPG),可提高其診斷的特異性。
(2)血漿CA和DHPG測定:血漿CA值在本病持續或陣發性發作時明顯高于正常。僅反映取血樣即時的血CA水平,故其診斷價值不比發作期24h尿中CA水平測定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