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香是什么?如果說到百里香可能大家不太了解,而如果說到花椒,大家就比較清楚,它是一種調(diào)味品。
百里香是唇形科百里香屬的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甘肅、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地,生長于海拔600米至900米的地區(qū),常生于山坡以及海邊低丘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地椒(《嘉佑本草》),全草類。異名,地花椒(《海上名方》),百里香(《植物學(xué)大辭典》),山椒(《中國藥植圖鑒》),山胡椒(《遼寧經(jīng)濟(jì)植物志》)。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的全草。主要分布于內(nèi)蒙、寧夏、青海、山西等地。祛風(fēng)解表,行氣止痛,用于感冒、頭痛、牙痛、腹脹冷痛。
由以上的介紹,我們了解到百里香是一種調(diào)味品,它有種辣辣的味道。
百里香作為一種調(diào)味品,是日常生活當(dāng)中必不可少的。不僅如此,百里香還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像牙痛、頭痛等治療有效。以下是關(guān)于百里香的做法。
百里香紅酒雞
鍋內(nèi)熱油,六成熱時,下入培根煎黃盛出;用鍋內(nèi)的余油將雞翅的表皮煸黃,撈出;用鍋內(nèi)的余油將洋蔥末煸香,加入紅酒,高湯,百里香,煮開;加入雞翅、培根,燒開后,蓋上蓋,改小火燜20分鐘;從鍋中撈出雞肉、培根,等湯汁漸濃時往里加入奶油、鹽,重新倒回雞肉與培根,拌勻后即可起鍋。
百里香烤排骨
用料:排骨700克、蔥姜蒜40克、百里香5克
調(diào)味料:鹽1勺、糖1.5勺、生抽1勺、蠔油1勺、排骨醬1湯匙
百里香烤排骨的做法
1.排骨洗凈。
2.蔥姜蒜搗成茸后,加入清水,制作蔥姜蒜水備用。
3.把蔥姜蒜水倒入盆中,加入鹽,糖,排骨醬,生抽,蠔油,百里香。
4.按摩一會,使之進(jìn)味。
5.取一個大袋子,把排骨放入,隔著袋子再進(jìn)行按摩一會,然后放入冰箱冷藏腌制一晚。
6.第二天取出,因盤子略小,所以改了下刀,置于盤中。
7.包上錫紙,烤箱提前預(yù)熱好,180度,45分鐘,中下層。
8.取出烤了45分鐘的排骨,用根牙簽扎一下,撥出牙簽沒有血水往外冒,即表示已經(jīng)完全成熟,此時,去掉錫紙,繼續(xù)入烤箱烤25分鐘,兩面烤上色即可。
利用百里香可以制作成各種的菜系,通過它的烹調(diào)會讓菜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不過,要注意野的百里香是有小毒的,過量吃會引發(fā)頭暈、血壓高等反應(yīng)。
百里香是我們?nèi)粘I町?dāng)中的調(diào)味品,在烹調(diào)菜的時候放入百里香,味道香濃。不過,百里香還有其藥用價值,下面我們來了解百里香的功效與作用。
百里香的作用:
1.消炎作用:花的煎劑或流浸膏可用于 支氣管炎或其他上呼吸道疾患作保護(hù)劑。
2.止痛作用:也可用于 神經(jīng)炎或脊神經(jīng)根炎作止痛劑,此皆因其中含百里香酚之故。
百里香的功效:
祛風(fēng)止咳;健脾行氣;利濕通淋。主感冒頭痛;咳嗽;百日咳;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牙痛;小便澀痛;濕疹瘙癢;瘡癰腫痛。
①《嘉佑本草》:“主淋煠腫痛。”
②《中國藥植圖鑒》:“為鎮(zhèn)痙、驅(qū)風(fēng)、強(qiáng)壯劑。主治痙攣性咳嗽,百日咳,炎癥,喉頭腫痛。”
③《新疆中草藥手冊》:“祛風(fēng),止咳化痰,治感冒。”
④《陜西中草藥》:“溫中散寒,健脾消食,祛風(fēng)鎮(zhèn)痛。治胃寒痛,小腹脹滿,消化不良,周身疼痛,牙痛。”
⑤《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清暑解熱,和胃止嘔。”
百里香雖然是一種調(diào)味品,但是其作用很大,尤其是對于牙痛、頭痛、腹痛等治療有效。
相關(guān)知識點(diǎn)
虎杖 | 車前草 | 車前子 | 川貝 | 地黃 | 鹿茸 | 五味子的副作用 | 五味子泡水 | 五味子泡水喝的功效 | 五味子泡水喝的害處 | 五味子泡水喝的用量 | 五味子糖漿的副作用 | 五味子糖漿的功效與作用 | 五味子糖漿是什么 | 五味子怎么保存 | 五味子怎么吃 | 石斛泡水 | 石斛適宜人群 | 石斛種類 | 石決明的功效與作用 | 石決明 | 陽春砂仁功效 | 洋車前子 | 鹽車前子 | 鹽杜仲的功效與作用 | 鹽酸川芎嗪 | 鹽菟絲子 | 麥冬 | 五味子 | 天仙子 | 明黨參 | 牽牛子 | 法半夏 | 刺五加 | 土荊芥 | 菟絲子 | 白芨 | 白芨粉 | 白鮮皮 | 黨參 | 魚膽 | 白術(shù) | 沉香 | 芫花 | 炒白芍 | 生白芍 | 赤芍 | 木通 | 土貝母 | 銀柴胡 | 蒼術(shù) | 烏飯子 | 丹參飲 | 蘆根 | 鹿角膠 | 延胡索 | 石菖蒲 | 羌活 | 鐵皮楓斗 | 栝樓 | 獨(dú)活 | 夏枯草 | 零陵香 | 天仙藤 | 雞血藤 | 遠(yuǎn)志 | 荊芥 | 荊芥穗 | 荊芥炭 | 淡竹葉 | 骨碎補(bǔ) | 香附 | 知母 | 白芍 | 白芷 | 防風(fēng) | 川芎 | 刺五加籽 | 枇杷核 | 三棱 | 南沙參 | 胖大海 | 黃連 | 蒺藜 | 鐵皮石斛 | 黃柏 | 紅丹參 | 五靈脂 | 麝香 | 柴胡 | 杜仲 | 白附子 | 黑附子 | 毛冬青 | 金錢草 | 玄參 | 大血藤 | 枳殼 | 大青葉 | 天冬 | 活血化瘀的中藥 | 潤肺的中藥 | 冰糖草 | 姜半夏 | 附子 | 辣木籽 | 黃芩 | 黃芩茶 | 黃芩湯 | 絞股藍(lán) | 熟地黃 | 生地 | 砂仁 | 北沙參 | 沙參 | 乳香 | 萱草 | 丹參 | 何首烏 | 貓爪草 | 皂角刺 | 蓖麻子 | 硼砂 | 溪黃草 | 川貝母 | 鴉膽子 | 商陸 | 罌粟殼 | 山茱萸 | 海螵蛸 | 五倍子 | 吳茱萸 | 郁李仁 | 四制香附 | 石斛酒 | 牛至 | 牛至油 | 胖大海價格 | 天冬麥冬湯 | 天山雪蓮果 | 天山雪蓮花茶 | 天山雪蓮菌 | 甜菊葉 | 甜菊葉和甜葉菊 | 甜菊葉價格 | 鐵皮石斛的副作用 | 鐵皮石斛花的功效與作用 | 鐵皮石斛花怎么吃 | 鐵皮石斛價格 | 鐵皮石斛怎么吃最好 | 銅皮石斛 | 菟絲子茶 | 菟絲子泡酒 | 菟絲子丸 | 枇杷花 | 金櫻子 | 萊菔子 | 木姜子 | 火麻仁 | 番瀉葉 | 巴豆 | 枳實(shí) | 貓眼草 | 鐵樹花 | 白茅根 | 夜交藤 | 茯神 | 巴戟天 | 獨(dú)角蓮 | 麻黃 | 常山 | 細(xì)辛 | 春砂仁 | 紅豆杉的功效與作用 | 紅花 | 霍山石斛 | 桔梗 | 橘紅 | 苦蕎麥 | 苦蕎麥的功效與作用 |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 | 石耳 | 天山雪蓮 | 香茅草 | 鴨舌草 | 洋甘菊的功效與作用 | 洋甘菊 |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 | 紅花籽的功效與作用 | 蒲黃 | 雞骨草 | 雞骨草的功效與作用 | 韭菜子 | 桔梗的功效與作用 | 橘紅的功效與作用 | 橘紅果 | 橘紅片 | 鹿茸草 | 鹿茸膏 | 鹿茸酒 | 鹿茸片 | 石斛酒 | 王不留行 | 西紅花的功效與作用 | 甘草片小孩能吃嗎
相關(guān)詞條694
菊花茶 | 金銀花茶 | 百香果 | 葡萄 | 提子 | 蓮子 | 葛根 | 秋葵 | 黃皮果 | 西瓜 | 桃子 | 牛油果 | 火龍果 | 蓮霧 | 哈密瓜 | 紅毛丹 | 蓮藕 | 冬瓜 | 南瓜 | 絲瓜 | 茄子 | 苦瓜 | 山藥 | 白茶 | 洛神花茶 | 薄荷茶 | 紅牛喝多了會怎樣 | 菠蘿莓 | 龍眼 | 李子 | 芒果 | 榴蓮 | 荔枝 | 櫻桃 | 楊梅 | 山竹 | 魚肝油 | 靈芝 蜂王漿 | 維生素B | 維生素E | 維生素C | 深海魚油 | 銀耳 | 烏雞 | 鴨嘴魚 | 螃蟹 | 三文魚 | 紫薯 | 釋迦果 | 燕窩 | 人參 | 冬蟲夏草 | 桂圓 | 碧根果 | 獼猴桃 | 椰子 | 黑加侖 | 草莓 | 菠蘿 | 芒果 | 枇杷 | 紫薯 | 釋迦果 | 燕窩 | 人參 | 桂圓 | 碧根果 | 獼猴桃 韭菜 | 螺旋藻 | 杏仁 | 芝麻 | 香菜 | 玉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