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教學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傾其畢生經歷所創造的。其教學法的精髓在于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
在蒙氏教室里,有豐富多彩的教具,它們都是根據兒童成長發展敏感期所創立的適宜兒童成長的“玩具”。
蒙臺梭利教學內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文化教育等內容。孩子通過自我重復操作蒙氏教具創新建構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訓練。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動作、照顧自己、照顧環境、生活禮儀等,培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助、愛物等好習慣。
感官教育:培養敏銳的感官,進而培養觀察、比較、判斷的習慣與能力。
數學教育:使用直觀教具玩數學。讓孩子在學具操作中懂得數與量的關系,感受四則運算的快樂。
語言教學:讓孩子通過對實物的描述,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同時滲透文字活動,培養閱讀能力,為書寫做準備。
文化教育:蒙氏教室里備有動物、植物、天文、地理、歷史、地質等各方面教具,使兒童在玩中探索科學的奧秘,從宏觀到微觀,培養對科學的興趣。
以兒童為主:為孩子打造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立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孩子是靠感官來學習的,幼兒園提供給孩子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發其內在潛能。蒙臺梭利教室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教材教具(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誘發孩子自我學習的樂趣。
“不教”的教育:反對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主張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亮麗豐富的教具,讓兒童主動去接觸、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學習:0—6歲的兒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出現對不同事物的偏好,也就是所謂的兒童“敏感期”。蒙臺梭利幼教法強調掌握兒童的“敏感期”,而給予孩子恰當的引導。
教師居于協助啟導的地位:教師必須放棄傳統的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從旁適時地給予兒童協助與引導,讓兒童成為教育的主體,使他們開動腦筋、挖掘潛力。
這是蒙臺梭利經典的教育方法,它是指通過三個教學過程指導寶寶認識事物,鞏固記憶。例如我們要教寶寶認識顏色,可以按照這樣的一個教學順序。
第一階段——名稱與實物對應介紹。老師拿出紅色與黃色的色板,依次指示給寶寶看“紅的”、“黃的”。
第二階段——請寶寶找出與名稱相對應的實物。老師問“哪個是紅的?”“哪個是黃的?”然后,讓寶寶逐一指出。
第三階段——記憶實物的名稱。老師指著其中一個色板詢問寶寶“這是什么顏色?”,讓寶寶說出顏色的名稱來。
這種循序漸進的指導方式能夠很好地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而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爸媽可以選用寶寶所熟悉的事物進行教學,這樣寶寶接受起來也會比較快,記憶也會更加牢固。
1、教具可當游戲玩 寶寶輕松學知識:
例如數棒系列:請找出最短,孩子就會找到最短的那根,比1更長一些的請幫我找出來?
例6÷3,我們可以將它變成這樣的游戲,拿出6個蘋果,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人能得多少呢?孩子數出6粒要珠,在除法板上分給3個小人,最后就會得到正確的得數。
凡是8歲以前的數學題,均可以在這里以游戲的形式被孩子得出結果。因此6+1教具就象語言一樣,為孩子提供了一種數學的環境,使孩子象對語言一樣對數學感興趣。
2、父母演示 寶寶可以獨立玩:
所有操作都有錯誤控制,除首次爸媽演示方法外,爸媽不過多參與操作,完全由孩子獨立自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我動手能力,孩子容易產生成就感,滿足內心的需求,享有充分的樂趣。
3、難度適宜 符合寶寶興趣:
教具不以年齡為主,而是按幼兒的能力由幼兒自主選擇游戲的內容,做多做少,完全由孩子以自己的理解和興趣出發,使孩子絕對不會有自卑感和厭倦情緒,從而長久地保持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自信。
4、帶給寶寶成就感:
所有游戲內容必須通過孩子自己的努力,而獲取答案和結果,不存在橫向竟爭,提倡工作中的自我超越和獲取成果后的內心滿足,每一次操作都能使幼兒獲得新的成就感。
5、內容豐富 可以自己組合:
該教具共十大系列,3000個部件,十五種構形,十一種顏色組成,如果配以家長和孩子的手工操作,可將近百萬道數學題演變成游戲,不僅可以學習數學,還可以做近萬種變幻的拼圖游戲。孩子既便每天操作,演變,也絕少重復,因此其豐富的內容可使孩子保持永久的興趣。
1、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
2、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聽到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
3、兒童的進步不是取決于年齡,而是取決于能夠自由地觀看他周圍的一切。
4、當兒童還沒有發展起控制能力的時候,讓兒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與自由觀念相違背的。
5、激發生命,讓生命自由發展,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務。
6、教育體系是以感官基礎,以思考為過程,以自由為目的。
7、建立在規則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8、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食物的需要更為強烈。
9、教育就是激發生命,充實生命,協助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幫助他們發展這種精神。
10、誰若不能獨立,誰就談不上自由。
相關知識點
寶寶搭樂高 | 寶寶學輪滑 | 寶寶學形狀 | 寶寶學顏色 | 寶寶學寫字 | 寶寶學溜冰 | 寶寶玩滑板車 | 寶寶學穿鞋 | 模仿教育 | 電子產品 | 如何安撫寶寶情緒 | 靈敏度訓練 | 時間概念 | 自我意識敏感期 | 寶寶怕黑怎么辦 | 寶寶學數字 | 寶寶玩躲貓貓 | 寶寶學漢字 | 寶寶學穿衣 | 寶寶學刷牙 | 寶寶學洗衣服 | 什么是學前教育 | 寶寶學畫畫 | 寶寶學吃飯 | 寶寶學喝水 | 寶寶學騎單車 | 寶寶學算術 | 3歲寶寶的教育 | 4歲寶寶的教育 | 5歲兒童教育 | 左腦開發 | 右腦開發 | 6歲寶寶教育 | 孩子不愛學習怎么辦 | 怎樣教育孩子 | 兒童色彩教育 |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 孩子記憶力差怎么辦 | 兒童性格培養 | 兒童性格內向怎么辦 | 學齡前智力發育 | 資優生 | 兒童性教育 | 兒童心理學 | 情商教育 | 逆商 | 學齡前兒童認字 | 兒童學習電腦 | 智障兒童的特殊教育 | 兒童乘車安全 | 兒童家居安全 | 為什么孩子的屁股打不得 | 孩子人來瘋怎么辦 | 兒童理財 | 單親教育 | 表揚孩子 | 兒童孤獨癥 | 親子閱讀的好處 | 親子閱讀的方法 | 親子閱讀故事 | 親子閱讀選什么書好 | 幼升小面試 | 幼升小政策 | 幼升小輔導 | 幼升小擇校 | 學寫字 | 教育方式 | 挫折教育 | 特長教育 | 學圍棋 | 性別教育 | 智障兒童學校 | 加減法口訣表 | 減數和被減數怎么區分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相關文章
相關詞條712
兒童營養食譜 | 吃什么對眼睛好 | 怎樣才能長高 | 兒童換牙順序圖 | 手足口病 | 水痘 | 諾如病毒 | 白血病的早期癥狀 | 脂肪瘤的危害 | 腮腺炎傳染嗎 | 中耳炎 | 猩紅熱 | 扁平足 | 雞眼 | 麥粒腫 | 甲溝炎 | 學前教育 | 孩子上幼兒園哭怎么辦 | 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 小學入學年齡 | 水痘的癥狀和治療 |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 | 近視眼怎么恢復 | 弱視 | 四歲寶寶身高體重 | 正確的刷牙方法 | 兒童牙齒矯正 | 小兒地中海貧血 | 兒童骨骼發育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兒童口臭 | 齲齒 | 紅眼病 | 疝氣 | 小兒雞胸 | 自閉癥 | 肛裂 | 針眼 | 包莖 | 抽動癥 | 腦癱 | 記憶力 | 兒童心理學 | 口吃 | 兒童保險 | 感統失調 | 吃什么能長高 | 長高方法 謎語 | 學鋼琴的最佳年齡 | 智力發育 | 幼兒簡筆畫 | 兒童笑話 | 兒童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