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的形成和患兒的體質有著很大的關系。疝氣病是由于小孩發育不健全,經常啼哭,腹腔內產生負壓,導致腹腔內氣壓增大,迫使腹腔內的游離臟器如: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見孔就鉆,也就是說導致疝氣的根本原因就是氣血不暢。
疝氣一般發生率為1%—4%,多數在2—3個月時出現,也有遲至1—2歲才發生。男寶寶是女寶寶的10倍,這是因為男孩的睪丸是在出生前才通過腹股溝管降至陰囊的,隨之下移的腹膜則形成鞘狀突。若鞘狀突在嬰兒出生后還沒有閉鎖,或閉鎖不全,反而成為較大的腔隙,腹腔內容物就會從這里突向體表,而形成疝氣。又因為右側睪丸下降比左側略晚,鞘狀突閉鎖也較遲,故右側腹股溝疝氣較多。當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氣,只是發病率相對低一些。早產兒發生率更高,且可能發生于兩側。
疝氣的癥狀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溝區,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嬰兒多在換尿布時發現,較大的小兒則多于入浴時或健康門診時發現的。
1、小兒疝氣有可能會在出生后數天、數月或數年后發生。
2、通常在小孩哭鬧、劇烈運動、大便干結時,在腹股溝處會有一突起塊狀腫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壓時會自行消失。
3、一旦疝塊發生嵌頓(疝氣包塊無法回納)則會出現腹痛、惡心、嘔吐、發燒、厭食或哭鬧、煩躁不安。
4、小兒疝氣發病初期,當幼兒平臥安靜時腫物可消失;隨著腹內壓力的繼續增高,腫物可下降到陰囊里。這時如果能解除腹內壓增高的因素,并讓患兒平臥,或輕輕地將腫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腫物則可通過睪丸下降時的那條通道返回到腹腔,腫物消失,這種情況稱為可復性疝氣。
5、如果腫物不能返納腹腔,就會出現腹痛加劇,哭鬧不止,繼而出現嘔吐、腹脹、排便不暢等腸梗阻癥狀,在腹股溝或陰囊內可見橢圓形腫物,質地硬,觸痛明顯;嵌頓時間久者皮膚可見紅腫,若長時間腸管不能回納則有可能出現腸管缺血壞死等嚴重并發癥。
6、除了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之外,有些小孩會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現象,也有些可能會變得易哭、不安等。陰囊疝氣太大則會引起行動的不便。
聽音頻學孕育,知識從未如此有趣
手機掃碼關注“快樂呱呱”微信小程序
除少數嬰兒疝氣外,大部分腹股溝疝氣不能自愈。隨著病情的拖延,疝氣包塊逐漸增大,會給治療帶來難度,并且腹股溝疝氣容易發生嵌頓(疝氣包塊被卡住無法回納)和絞窄,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數特殊情況外,小兒疝氣均應盡早接受徹底的治療。
1、藥物療法:能緩解疝氣導致的腹脹、腹痛、便秘等癥狀,從而使疝氣減輕;不足之處是無法控制疝氣脫出,更無法根治疝氣。常用中成藥有疝氣內消丸、桔核丸、補中益氣丸等;或用肉桂研末醋調,紗布包敷臍部等。
疝氣帶療法:能迅速阻止疝的凸出,從而能有效阻止疝氣發展、緩解疝氣導致的腹脹、腹痛、便秘等癥狀。缺點是使用不便和無法根治疝氣。
2、及時治療
小兒疝氣一般在小孩出生后很快就會發生,發生率較高。當孩子哭鬧、奔跑等用力過猛的情況下就會在陰囊/陰唇上方看到包塊,安靜后又消失,因此有些孩子發病很長時間家長還不知道,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留下終身的遺憾。小兒疝氣一般不會有明顯不適。一旦病情發展,腫塊下墜接近陰囊/陰唇,就會造成孩子活動及行走不便,嚴重時會發生嵌頓不能還納,甚至威脅生命。同時,一旦發生嵌頓,孩子往往會承受不少痛苦。
3、根治療法有疝修補術、疝補片修補術、疝腹腔鏡修補術和疝醫用膠注射吻合術四類。
疝修補術:通過剝離部分腹外斜肌用以修補疝環口。
疝補片修補術:用一種補片材料代替剝離部分腹外斜肌修補疝環口。
疝腹腔鏡修補術:是通過腔鏡修完成疝修補術或疝補片修補術。
疝醫用膠注射吻合術:將一種與人體組織相似而且完全兼容的吻合劑直接注射到疝管內閉合疝管和疝環口,取得了與剝離部分腹外斜肌修補疝環口或用補片材料修補疝環口完全一樣的效果。
“真奇怪,我家寶寶好像長了三個蛋蛋……”
“寶寶的蛋蛋一個大,一個小,是發育不良嗎?”
“寶寶的肚臍上有個凸起的鼓包,時大時小,到底怎么回事?”
遇到以上這些情況,寶寶很有可能是疝氣了。
一、什么是疝氣?
所謂“疝氣”,通俗來講,就是人體的某些連接組織沒有完全閉合,就會導致腹腔內的腸管通過這個沒有閉合的地方向外突出,形成鼓包。
當腹壓增加(比如孩子哭鬧、咳嗽或用力排便)時,鼓包會變大;而當腹壓減小(比如孩子安靜或平躺)時,鼓包又會變小或消失。
疝氣是小兒外科常見病,發病率約為3%左右,以早產兒和男寶寶居多。而在小兒疝氣中,以腹溝股疝和臍疝最為常見。
二、家有“疝氣娃”,我該怎么辦?
大多數腹溝股疝或臍疝,并不會引起寶寶疼痛或者不適,但極少數情況下,可能會發生疝氣嵌頓,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腸管、睪丸壞死。
所以父母要引起重視,注意以下方面:
1、注意就醫
如果懷疑寶寶有臍疝或腹股溝疝,就要帶寶寶就醫,由醫生來確定。
特別是當發現寶寶臍部或腹股溝鼓起的包塊很硬,平躺不能變小回納,一碰寶寶就哭鬧不止,十分疼痛的時候,可能是發生了疝氣嵌頓,此時不要自行推回包塊,要緊急帶寶寶看急診。
2、盡量讓寶寶少哭鬧或咳嗽
為了避免疝氣嵌頓,平時要盡量讓寶寶少哭鬧或咳嗽,抱的時候最好是平抱或斜抱,以減少增加腹壓的機會。
3、臍疝多可自愈
多數情況下,臍疝可能會隨著寶寶的發育而自己長好,在2歲之前自愈,因此一般建議家長等待,不需要馬上進行手術。
4、腹股溝疝一般需要手術治療
腹股溝疝一般很難自愈,一旦確診,通常需要手術治療。如果孩子太小,手術和麻醉的風險也比較大,因此對于腹股溝疝,醫生通常建議1歲后再進行手術。但至于什么時候是最佳的手術時機,這需要醫生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判斷。
相關知識點
寶寶臍疝 | 喉梗阻是怎么回事 | 寨卡病毒 | 嬰兒鵝口瘡 | 口水疹 | 嬰兒腸套疊 | 嬰兒臍疝 | 嬰兒貧血 | 嬰兒猝死 | 寶寶鼻塞怎么辦 | 乳糖不耐受 | 嬰兒捂熱綜合征 | 嬰兒搖晃癥候群 | 嬰兒性早熟 | 嘴唇上有白點 | 舌系帶 | 熱性驚厥 |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 |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 | 嬰兒常見疾病 | 嬰幼兒外陰炎 | 爛嘴角 | 小兒支氣管炎 | 小兒鼻塞 | 小兒蕁麻疹 | 嬰兒缺鐵性貧血 | 兒童就醫指南 | 寶寶常備藥 | 嬰兒手足搐搦癥 | 嬰幼兒常見眼疾 | 包皮垢 | 嬰兒腸絞痛 | 嬰兒血管瘤 | 方顱 | 角弓反張 | 腸梗阻 | 包皮紅腫 | 包皮嵌頓 | 包皮癢 | 肚臍下方疼痛 | 畸形足 | 舌系帶過短 | 舌系帶手術 | 肛周膿腫 | 嬰兒口瘡 | 嬰兒臉紅 | 嬰兒玫瑰疹 | 嬰兒起痱子 | 嬰兒缺鈣的表現 | 嬰兒熱痱 | 嬰兒水土不服 | 嬰幼兒常用藥 | 嬰兒癲癇 | 嬰兒上呼吸道感染 | 嬰兒腎積水 | 嬰兒胃腸功能紊亂 | 嬰兒消化不良怎么辦
相關詞條695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 | 嬰兒喂養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嬰兒吐奶嚴重怎么辦 | 寶寶肚子脹氣怎么辦 | 嬰兒大便顏色 | 寶寶拉肚子有泡沫 | 嬰兒打嗝 | 嬰兒吃奶量 嬰兒嘔吐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寶寶長牙發燒怎么辦 | 寶寶臉上長濕疹怎么辦 | 嬰兒撫觸 | 嬰兒發燒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初期癥狀 | 輔食100款 | 寶寶發燒38度怎么辦 | 幼兒急疹 | 嬰兒輔食食譜 | 睡眠不好如何調理 | 嬰兒睡眠 | 寶寶晚上睡覺哭鬧 | 嬰兒奶癬 | 寶寶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辦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 小兒支氣管炎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厭奶期 | 嬰兒米粉 | 嬰兒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寶寶過敏性皮炎 | 斷奶方法 | 小兒肺炎 嬰兒鵝口瘡 | 諾如病毒 | 小兒推拿 | 疫苗接種時間表 | 乙肝疫苗 | 五聯疫苗 | 流感疫苗 | 麻疹疫苗 | 流腦疫苗 | 嬰兒枕頭 | 嬰兒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