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我意識敏感期?寶寶一歲半左右時就會開始有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敏感期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正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家長們不要擔心。
很多寶媽發(fā)現(xiàn),在寶寶在兩歲左右是就會出現(xiàn)不順從和執(zhí)拗的行為,很多家長認為這是一種“叛逆”的行為,其實就是自我意識敏感期的突出表現(xiàn)。自我意識敏感期從1-2歲就開始萌芽了,最明顯是2-3歲,西方也有人稱這樣的兩歲為“Terrible Two”,而且也有Horrible Three的存在。小孩子在這個時期總是非常執(zhí)著地分清“你”、“我”、“他”這種所屬權問題,這個也是他們認知自我和周圍事物關系的過程。而且在這個時期,寶寶們幾乎能理解家長們的夸獎和批評,同時也特別熱衷于表現(xiàn)自己和問問題。他們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接納或接受、喜歡,于是通過言語、身體姿態(tài)、面部表情等方式來展示自己,從而得到他人的肯定,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由此可見,在這個時期,寶媽通常都會感到很頭痛,不知道該怎么教育和引導寶寶。然而,這個讓大多數(shù)家長頭痛的時期也是寶寶們個性發(fā)展和認識自己的重要時期。
說到自我意識敏感期的表現(xiàn),大多數(shù)寶寶會對物品所有權特別執(zhí)著,不允許別人隨意動她的東西。其他的表現(xiàn),小編現(xiàn)在就帶家長們來了解一下!
自我意識敏感期發(fā)生于小孩出生后1歲半到3歲,主要表現(xiàn)是區(qū)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而且也會對別人說“不”。在這個時期的孩子眼里,自己東西就是自己的,而且不喜歡與他人分享。這些行為在家長們眼里都是不正確的、沒禮貌的,但這就是小孩在建立你、我、他三者關系,確立物權關系的過程,并且判斷和開始確定自己的人際關系交往方式,而且在過程他們需要得到尊重。這個時期,家長還會發(fā)現(xiàn),如果沒有滿足寶寶要求或不合他們的心意,他們就會大哭大鬧。另外,家長們會發(fā)現(xiàn)寶寶開始喜歡照鏡子、在照片上看到自己時會叫出自己的名字、情緒變得更多了等這些小變化。
總而言之,孩子們自我意識敏感期的表現(xiàn)就是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是把自己與其他人和事物區(qū)別開來。自我意識敏感期主要包括自我認識、自我情緒體驗、自我所有權意識、自我控制四個方面。
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孩子如何教育?在這個時期,家長們首先要判斷孩子是否進入了自我意識敏感期,然后再耐心加以引導。如何引導孩子對自己和周圍事物的認知呢?小編現(xiàn)在就和家長們聊一聊。
在寶寶認識周圍人物和自己關系以及自己的身體部位時,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在生活中逐漸認識的。所以,家長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學會區(qū)分自我和他人,比如教孩子認識身體部位,與孩子一起照鏡子,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制作家庭相冊,讓孩子認識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員。這些都可以幫助寶寶認識自我。
對于物品所有權問題,小朋友們總是比較“自私”的,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我意識,所以家長們不要強制地要求小朋友分享。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們先幫助孩子區(qū)分哪些是他自己的東西,他可以做主,而哪些是別人的東西,他不能做主。緊接著,再耐心地引導孩子去分享自己的玩具或零食,讓他理解分享并不代表“槍”了他的東西。
在情緒方面,家長們在不同環(huán)境時要注意孩子們的情緒,適當?shù)毓膭詈团u他,這些都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舉個例子,當孩子做錯事時,家長們一定指出來,讓孩子明白哪里做得不對,孩子在適度的羞愧或內(nèi)疚的情緒體驗中形成對自我的正確評價。
如果家長們實在是不知道在自我意識敏感期要怎么教育和看待孩子,那么可以通過一些自我意識敏感期案例,從中吸取一些經(jīng)驗來參考。
案例一,寶媽無意識地在給寶寶喂飯時吃了一口寶寶碗里的雞肉,寶寶立馬就大哭大鬧,就算寶媽重新夾一塊雞肉給寶寶也不能安撫寶寶的情緒。這個案例是很典型的,也是大多數(shù)家庭會發(fā)生的但卻不容易意識到的問題,其實就是寶寶認為寶媽搶走了他的東西。因為這個時候寶寶已經(jīng)有所屬權的意識了,會認為東西都是“我的”,不允許別人碰觸,表現(xiàn)出強烈的占有欲。在大人看來,這種占有欲似乎是過分的,但這卻有利于孩子發(fā)展出正確的所有權意識。
案例二,寶寶每天把No掛在嘴邊,想要的東西不被允許就會哭喊。在這個時候,家長們不要一味的去體罰寶寶,而是教會寶寶通過其他方式而不是用大哭大鬧來表達她的訴求。比如,在寶寶不被滿足哭鬧的時候,家長們可以說,“你是大寶寶了,不哭,告訴媽媽你要什么?”通過這樣的鼓勵,這樣她會努力的用語言或動作表達她的需求。
簡而言之,家里有正處于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寶寶的家長們要耐心,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這樣也有助于寶寶個性的發(fā)展。
相關知識點
寶寶搭樂高 | 寶寶學輪滑 | 寶寶學形狀 | 寶寶學顏色 | 寶寶學寫字 | 寶寶學溜冰 | 寶寶玩滑板車 | 寶寶學穿鞋 | 模仿教育 | 電子產(chǎn)品 | 如何安撫寶寶情緒 | 靈敏度訓練 | 時間概念 | 寶寶怕黑怎么辦 | 寶寶學數(shù)字 | 寶寶玩躲貓貓 | 寶寶學漢字 | 寶寶學穿衣 | 寶寶學刷牙 | 寶寶學洗衣服 | 什么是學前教育 | 寶寶學畫畫 | 寶寶學吃飯 | 寶寶學喝水 | 寶寶學騎單車 | 寶寶學算術 | 3歲寶寶的教育 | 4歲寶寶的教育 | 5歲兒童教育 | 左腦開發(fā) | 右腦開發(fā) | 6歲寶寶教育 | 孩子不愛學習怎么辦 | 怎樣教育孩子 | 兒童色彩教育 |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 孩子記憶力差怎么辦 | 兒童性格培養(yǎng) | 蒙臺梭利教育理念 | 兒童性格內(nèi)向怎么辦 | 學齡前智力發(fā)育 | 資優(yōu)生 | 兒童性教育 | 兒童心理學 | 情商教育 | 逆商 | 學齡前兒童認字 | 兒童學習電腦 | 智障兒童的特殊教育 | 兒童乘車安全 | 兒童家居安全 | 為什么孩子的屁股打不得 | 孩子人來瘋怎么辦 | 兒童理財 | 單親教育 | 表揚孩子 | 兒童孤獨癥 | 親子閱讀的好處 | 親子閱讀的方法 | 親子閱讀故事 | 親子閱讀選什么書好 | 幼升小面試 | 幼升小政策 | 幼升小輔導 | 幼升小擇校 | 學寫字 | 教育方式 | 挫折教育 | 特長教育 | 學圍棋 | 性別教育 | 智障兒童學校 | 加減法口訣表 | 減數(shù)和被減數(shù)怎么區(qū)分 | 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相關詞條712
兒童營養(yǎng)食譜 | 吃什么對眼睛好 | 怎樣才能長高 | 兒童換牙順序圖 | 手足口病 | 水痘 | 諾如病毒 | 白血病的早期癥狀 | 脂肪瘤的危害 | 腮腺炎傳染嗎 | 中耳炎 | 猩紅熱 | 扁平足 | 雞眼 | 麥粒腫 | 甲溝炎 | 學前教育 | 孩子上幼兒園哭怎么辦 | 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 小學入學年齡 | 水痘的癥狀和治療 |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 | 近視眼怎么恢復 | 弱視 | 四歲寶寶身高體重 | 正確的刷牙方法 | 兒童牙齒矯正 | 小兒地中海貧血 | 兒童骨骼發(fā)育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兒童口臭 | 齲齒 | 紅眼病 | 疝氣 | 小兒雞胸 | 自閉癥 | 肛裂 | 針眼 | 包莖 | 抽動癥 | 腦癱 | 記憶力 | 兒童心理學 | 口吃 | 兒童保險 | 感統(tǒng)失調(diào) | 吃什么能長高 | 長高方法 謎語 | 學鋼琴的最佳年齡 | 智力發(fā)育 | 幼兒簡筆畫 | 兒童笑話 | 兒童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