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高的征兆
長高對于個人來說,幾乎是沒有感覺的。因為它主要是成骨細胞在不斷地分泌骨基質,這樣骨頭就會不斷地變長,但這只是很輕微的改變,可能一個人每天有幾個微米或者零點幾個毫米的生長變化,并不是很明顯,因此很多人都沒法感覺到。人在長高的時候,會稍微感受到骨骼部分出現輕微的酸痛,這是人自身能感受到的變化。
吃什么能長高
牛奶:牛奶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物美價廉、食用方便,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人稱“白色血液”,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它所具有的原生營養性是其它任何人造營養品都無法比擬的。
菠菜:菠菜中含有大量的β胡蘿卜素和鐵,也是維生素B6、葉酸、鐵和鉀的極佳來源。其中豐富的鐵對缺鐵性貧血有改善作用。
胡蘿卜:胡蘿卜是一種質脆味美、營養豐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參”之稱。胡蘿卜富含糖類、脂肪、揮發油、胡蘿卜素、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花青素、鈣、鐵等營養成分。
橘子:柑橘果實營養豐富,色香味兼優,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以果汁為主的各種加工制品。柑橘產量居百果之首,柑橘汁占果汁的3/4,廣受消費者的青睞。
骨骼發育關鍵時期
1、頭顱骨發育:根據頭圍大小、前、后囟及骨縫閉合情況,來衡量顱骨的發育。
前囟:為頂骨和額骨邊緣形成的菱形間隙。前囟對邊中點連線的長度在出生時約1.5—2cm,6個月變小,1—1.5歲時閉合。
后囟:頂骨與枕骨邊緣形成的三角形間隙。出生時很小或已閉合,至遲于生后6—8周閉合。
顱骨縫:出生時尚分離,約于3—4個月時閉合。
囟門和骨縫的閉合反應顱骨骨化過程。
前囟檢查在兒科臨床很重要,早閉或過小見于小頭畸形;遲閉、過大見于佝僂病、克汀病;前囟飽滿常示顱內壓增高,見于腦積水、腦炎、腦膜炎、腦腫瘤等;前囟凹陷見于脫水、極度消瘦小兒。
2、脊柱的發育:
脊柱的增長反映脊椎骨的發育,出生后第一年脊柱增長較下肢快,1歲以后則落后于下肢的增長。
3個月會抬頭,脊柱形成第一個彎曲(頸前凸);6個月會坐,脊柱形成第二個彎曲(胸后凸);1歲會走,脊柱形成第三個彎曲(腰前凸)。至6—7歲時韌帶發育后,這些彎曲才固定。坐、立、行姿勢不正及骨骼病變可引起脊柱發育異常或造成畸形。
骨化中心的發育:一般攝左手X線片了解腕部骨化中心情況以了解骨骼發育情況:正常嬰兒在出生4—6個月出現2 個骨化中心(頭骨及鉤骨),3歲時出現4個骨化中心(三角骨、下橈骨骺);6歲時7個(月骨、大、小多角骨);8歲時9個(舟骨,下尺骨骺);10歲時出齊10個(豆狀骨)。所以1—9歲腕部骨化中心的數目約為其歲數加1。
患呆小病、生長激素缺乏癥、腎小管酸中毒等時骨齡明顯落后,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中樞性性早熟時骨骼發育過快,出現早熟。
長高的秘訣
寶寶有不少長高的機會,但確實有一定的“秘訣”。孩子長高的秘訣有:
1、每天保證20—40分鐘的縱向運動。
要長高,首先是要運動,運動是孩子長高的法寶之一。運動必須從小就抓,在嬰兒期就抓,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同時,運動的類型也要有所選擇,縱向運動對孩子長高很有好處。例如跳高、籃球、向上跳躍等,肢體延伸類的運動對孩子長高也有好處,例如游泳等。舉重等運動則對孩子的長高沒有好處。
運動時間也必須控制,要注意適量。爸媽必須督促孩子每天至少有20—40分鐘的有效運動時間,以孩子出汗、發熱、面色紅潤為宜。
能夠促進身高增長的運動有:引體向上、籃球、排球、跳躍、跳繩、踢毽子和游泳。
2、半饑餓狀態反而容易長高。
在飲食方面必須保證孩子有足夠的營養。孩子長高有兩個關鍵期,嬰兒期和青春期。要保證孩子每天都有均衡的營養攝入,特別要適當補充動物性蛋白,因為蛋白質缺乏會直接影響身高增長;因此,每天至少要保證喝200毫升牛奶,吃1個雞蛋以及適量的各種肉類、谷類和水果蔬菜。零食盡量少吃,飲料、奶油蛋糕、巧克力等等能不吃盡量不吃。
另外,在半饑餓狀態下,人的生長激素分泌得更多,更能促進身高發育。所以爸媽不要老是擔心孩子吃不飽,填鴨式地喂孩子,不停地給他吃零食,這樣對長高和身體健康反而不利。
3、關燈睡覺,睡眠充足。
保證充足的睡眠是孩子長高的重要條件,發育期的孩子應早睡、早起,有充分的8—10小時的睡眠,使體內生長激素和其他與生長發育有關的激素處于最佳的分泌和發揮功能的狀態。
另外,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關燈,人工光源都會產生一種很微妙的光壓力,這種光壓力的長期存在,會使人、尤其是嬰幼兒表現得騷動不安、情緒不寧,以致難以成眠,睡眠質量不好,對孩子的骨骼生長非常不利。
增高藥有用嗎
兒童游泳的好處
1、游泳這一復雜動作是在大腦支配下完成的,這樣在游泳的過程中也會提高大腦的功能,表現為大腦對外界環境的反應能力快,智力發育好。
2、孩子經常游泳可使心肌發達,新陳代謝旺盛,心跳比同齡幼兒慢且有力,這就為承擔更大的體力負荷準備了條件。
3、孩子經常游泳,呼吸系統的功能也得到了提高,表現為肺活量大,憋氣時間長。
4、經常游泳可消耗過多的脂肪,利用全身各部位的肌肉,使體形勻稱健美。
5、經常游泳還可以提高孩子耐寒和抗病的能力。
6、但游泳同時存在著一些潛在的危險,父母應未雨綢繆地嚴加監督與防范。
寶寶學跳繩的四大好處
1、越跳心肺功能越好:跳繩能加快全身血液循環、提升心肺功能和呼吸系統功能;胃腸蠕動和新陳代謝提速了;身體各主要部分的肌肉也得到了鍛煉、骨骼快速生長。體力越來越好、身體越來越棒、心情也更好。
2、 左右腦共同進步:跳繩需要四肢、手腳、腕、肩有規律、有節奏地相互配合,能促進寶貝左半腦和右半腦的共同進步。培養寶貝身體的平衡感、協調性、敏捷度、節奏感、耐力和爆發力。同時,手握繩,繩子刺激拇指穴位;兩腳心不斷地與地面碰撞,通過足反射區刺激腦下垂體、增強腦細胞的活力,思維反應能力和想象力得到升華。
3、明白數的概念:教寶貝一邊跳繩一邊數數,將所數的數與跳繩的次數所建立的對應關系,把抽象的數字與實際事物聯系起來,抽象記憶轉化為形象記憶。能幫助孩子初步理解數的實際含義、形成數的概念,也提高了記憶力。
4、燃燒多余的脂肪:如果寶貝體重超標,跳繩能幫他輕松燃燒掉身上多余的脂肪。就運動量來說,每分鐘120~140次,一個小時就可燃燒掉600~1000卡的熱量。如果天天堅持,很快就能看到效果。而且,跳繩也不需要太大的場地,方便操作。
嬰兒運動的好處
嬰兒運動的價值,卻遠遠超出了運動本身。盡管人類新生兒的運動能力與許多高等動物相比是那樣的纖弱,但他卻能在短短的一年內,從躺臥學會直立行走,完成了生命進化史上一次帶有根本性的質的飛躍!這是其他動物不可比擬的。
運動不僅是對寶寶體質與體能的鍛煉,而且有利于良好個性的培養。無論是摸爬滾打”,還是走跑跳攀,都是對寶寶的體能、毅力、膽量、自信和自控能力的考驗。而有趣的體育游戲,可為獨生子女們提供同伴交往的機會,促進寶寶的社會性發展。
3歲前是寶寶學會基本動作技能的敏感期,一般八個月會爬,1歲學會直立行走,1歲半左右開始學跑,兩歲左右學跳、上下樓梯。要不失時機地充分利用這個敏感期,培養寶寶鍛煉身體的興趣與習慣。
增高的方法
什么是生長痛
生長痛是指兒童的膝關節周圍或小腿前側疼痛,這些部位沒有任何外傷史,活動也正常,局部組織無紅腫、壓痛。檢查之后,孩子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即可以被認為是生長痛。
生長痛是兒童生長發育時期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多見于3—12歲生長發育正常的兒童。生長痛的發生多因孩子活動量相對較大,長骨生長較快,與局部肌肉筋腱的生長發育不協調,導致了生理性疼痛的發生。生長痛是暫時的,過段時間就會消失,爸媽不必過于擔心。
矮個子怎么長高一點
矮個子跟先天有很大關系,但后天多多少少也能改變,那么矮個子怎么長高一點呢?
個子比較矮,如果還沒有骨骺線閉合,完全有可能再長高一點,遺傳因素雖然很重要,但后天環境也很重要,所以不要過度焦慮,焦慮只會讓身體出現疾病,影響長高。充足良好的睡眠是確保身高的“護基石”。有研究表明,睡眠已成為影響孩子長高的第一大外在因素。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最多的兩個時段是是21:00-1:00和5:00-7:00,所以最助長高的睡眠時間晚上9點至早上7點。
如果是運動長高首選需要跳躍的運動。如籃球等,每新的一天,人的關節處會有一種物質。經過一天的磨合,將會消耗,通過運動將此消耗降到了最低。使得睡眠時候將其穩固吸收到骨骼中。這就是有的人會問為什么自己早上比晚上高一些的原因。如果是女生推薦打羽毛球。身高有一半是一定的遺傳因素導致的。當然還有一半是靠自己的努力。
相關詞條712
兒童營養食譜 | 吃什么對眼睛好 | 怎樣才能長高 | 兒童換牙順序圖 | 手足口病 | 水痘 | 諾如病毒 | 白血病的早期癥狀 | 脂肪瘤的危害 | 腮腺炎傳染嗎 | 中耳炎 | 猩紅熱 | 扁平足 | 雞眼 | 麥粒腫 | 甲溝炎 | 學前教育 | 孩子上幼兒園哭怎么辦 | 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 小學入學年齡 | 水痘的癥狀和治療 |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 | 近視眼怎么恢復 | 弱視 | 四歲寶寶身高體重 | 正確的刷牙方法 | 兒童牙齒矯正 | 小兒地中海貧血 | 兒童骨骼發育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兒童口臭 | 齲齒 | 紅眼病 | 疝氣 | 小兒雞胸 | 自閉癥 | 肛裂 | 針眼 | 包莖 | 抽動癥 | 腦癱 | 記憶力 | 兒童心理學 | 口吃 | 兒童保險 | 感統失調 | 吃什么能長高 | 長高方法 謎語 | 學鋼琴的最佳年齡 | 智力發育 | 幼兒簡筆畫 | 兒童笑話 | 兒童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