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頭顱骨發育:根據頭圍大小、前、后囟及骨縫閉合情況,來衡量顱骨的發育。
前囟:為頂骨和額骨邊緣形成的菱形間隙。前囟對邊中點連線的長度在出生時約1.5—2cm,6個月變小,1—1.5歲時閉合。
后囟:頂骨與枕骨邊緣形成的三角形間隙。出生時很小或已閉合,至遲于生后6—8周閉合。
顱骨縫:出生時尚分離,約于3—4個月時閉合。
囟門和骨縫的閉合反應顱骨骨化過程。
前囟檢查在兒科臨床很重要,早閉或過小見于小頭畸形;遲閉、過大見于佝僂病、克汀病;前囟飽滿常示顱內壓增高,見于腦積水、腦炎、腦膜炎、腦腫瘤等;前囟凹陷見于脫水、極度消瘦小兒。
2、脊柱的發育:
脊柱的增長反映脊椎骨的發育,出生后第一年脊柱增長較下肢快,1歲以后則落后于下肢的增長。
3個月會抬頭,脊柱形成第一個彎曲(頸前凸);6個月會坐,脊柱形成第二個彎曲(胸后凸);1歲會走,脊柱形成第三個彎曲(腰前凸)。至6—7歲時韌帶發育后,這些彎曲才固定。坐、立、行姿勢不正及骨骼病變可引起脊柱發育異常或造成畸形。
骨化中心的發育:一般攝左手X線片了解腕部骨化中心情況以了解骨骼發育情況:正常嬰兒在出生4—6個月出現2 個骨化中心(頭骨及鉤骨),3歲時出現4個骨化中心(三角骨、下橈骨骺);6歲時7個(月骨、大、小多角骨);8歲時9個(舟骨,下尺骨骺);10歲時出齊10個(豆狀骨)。所以1—9歲腕部骨化中心的數目約為其歲數加1。
患呆小病、生長激素缺乏癥、腎小管酸中毒等時骨齡明顯落后,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中樞性性早熟時骨骼發育過快,出現早熟。
1、同床睡會導致斜頸:孩子和媽媽同床睡時,孩子會自然地長時間面向媽媽的一邊入睡,這樣可能會導致寶寶斜頸。長此以往,這種睡姿會使孩子的頭、面部習慣性地向一側傾斜,形成習慣性或姿勢性斜頸(一側臉大一側臉小),俗稱歪脖子。
姿勢性斜頸一般都是由于不良睡姿、抱姿哺乳習慣或一些眼科異常影響形成。左右交替哺乳或平臥睡姿,一般情況下可自行緩解。但是如果發現寶寶在出生兩周左右出現頭面部總傾斜向一側頸部,則需要警惕寶寶的一側頸部是否有腫塊,一旦有可以感觸到的堅硬腫塊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這種極有可能是先天性肌性斜頸。
2、牽手走導致肘脫臼:寶寶開始學走路了,如果爸媽總是牽一側的手,或者太過用力,可能會導致孩子橈骨小頭半脫位。
嬰幼兒骨骼硬度差、彈性大。尤其兩歲以下孩子剛學會走路,爸媽長時間單側向上牽領走,孩子重心易發生偏移,這對骨骼發育不利。另外由于孩子肘部橈骨小頭的環狀韌帶薄弱,也易發生橈骨小頭半脫位,如果領的途中孩子突然跌倒還可能會脫臼。
爸媽領著孩子走的時候,最好左右手交換、輕輕領著孩子的小手。
3、早走路導致O型腿:有些爸媽把嬰兒能夠獨立行走看成是可喜的開端,在寶寶還沒有準備好時就早早地鍛煉他站立、行走,這樣可能會導致孩子O型腿和X型腿。
過早地站立與行走會對嬰兒的骨骼發育造成一定影響。由于兒童出生時骨骼正處于發育時期,沒有完全鈣化,包圍在骨骼外面的是一圈軟骨,孩子一歲以內就學著走,由于站立不穩,就會向內或向外用力,導致兩邊軟骨發育不平衡,時間久了,容易影響腿部骨骼發育出現膝內翻或膝外翻,即常見的O型腿和X型腿。爸媽要放松心態,孩子想走時攔都攔不住呢,所以不要心急。
4、坐時背部凸小包很正常:寶寶坐下時后背會凸起小鼓包,這是正常的椎骨的棘突,較瘦小的孩子更易顯現。一周歲以內的幼兒,剛剛學會坐著,背部肌肉還不發達,所以坐起時很容易出現含胸、駝背,彎腰時后背會有一節一節的脊椎棘突隆起,這都是骨骼發育的正常現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脊柱的發育,這些表現會慢慢消失,爸媽不用擔心。
1、選擇母乳喂養:母乳中的鈣質最容易吸收,因此吃母奶的孩子骨骼發育較好。而好的容貌與骨骼的發育有很大的關系,因為骨骼的發育決定臉形及體形。哺育高品質母乳6—9個月以上的嬰兒,雙臂的力量會更強,雙頰豐潤,鼻梁直挺。
2、注意飲食,適當補充微量元素:維生素A、C、D和礦物質鈣、鐵、磷等是促進幼兒長高的重要成分。牛奶、蛋類、豆類、魚類、瘦肉等食品中含量豐富。
3、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爸媽要在平時注意幼兒坐立、行走的正確姿勢,桌椅、床鋪等等設施都要適合幼兒的身體發育狀況,否則易導致幼兒出現駝背、佝僂等疾病。
4、多運動、多曬太陽: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給骨骼組織輸送更多的營養物質,使骨骼生長加速,骨質致密。
5、寶寶爬坐交替:爬坐交替可滿足寶寶不愿安靜坐的習慣,又鍛煉了胸腹腰背及四肢的肌肉,可促進骨骼的生長,為以后站立和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礎。爬坐交替是一項激烈的活動,消耗能量多,有助于食得多、睡眠好,從而促進身體良好的發育。
6、騎童車有助于寶寶骨骼健康發育:騎童車,是幼兒鍛煉身體的好方法,適當、科學的鍛煉,可促進幼兒骨骼和肌肉的發育。但由于幼兒的生長發育尚未完全完善,爸媽需特別注意別讓孩子在騎車中受傷。
1、飲食平衡:人體的生長,取決于所吃的食物質量。若想讓寶寶長得高,各種營養素都要均衡。每天保證吃入食物的種類有10—15種,一定比一天只吃三五種獲取的營養要豐富。
2、鈣質充足:鈣是骨骼成長的基礎。骨骼得不到充足營養,當然無法正常生長,更別提高了。推薦爸媽給孩子多吃含鈣較多的食物:奶制品、雞蛋、魚類、貝類、豆腐及豆類等。食物中含有維生素D、維生素C、乳糖等都有助于鈣的吸收利用。建議1—2歲的寶寶,每日喝牛奶400—500毫升。
3、蛋白質天天有:生長發育期的寶寶,對蛋白質的需求量比成人高得多,如供給不足便會影響長高。此外,膠原蛋白和黏蛋白也是構成骨骼的有機成分。爸媽可以多給孩子吃雞肉、牛肉、魚蝦肉、雞蛋、牛奶、豆腐都富含蛋白質。
4、鐵、鋅、銅不可少:缺鋅的寶寶,見什么都沒食欲。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必需物質,銅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催化劑。食物中供給鐵、銅若是不足,必然使血紅蛋白合成受阻,生長發育、智力發育、免疫功能等均會受到影響,寶寶可能經常生病。
含鐵豐富的食物:動物肝臟、牛肉、羊肉、蛋黃、魚、紅小豆、菠菜。
含鋅豐富的食物:動物肝臟。
含銅豐富的食物:豬肝、豬血、蝦、蟹、貝類。
5、新鮮蔬果不可缺:新鮮的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是人體必需的。維生素A、C能使寶寶具有正常的抵抗力。
蔬菜類:白菜、胡蘿卜、黃瓜、青椒、萵筍、番茄。
水果類:橘子、香蕉、梨、蘋果、葡萄、桃、杏、西瓜。
相關知識點
長高的征兆 | 吃什么能長高 | 長高的秘訣 | 增高藥有用嗎 | 兒童游泳 | 跳繩 | 跑步 | 增高 | 生長痛 | 運動 | 學齡前體檢 | 兒童堿性磷酸酶偏高 | 什么時候喝牛奶長個 | 矮個子怎么長高
相關文章
相關產品排行榜
相關詞條712
兒童營養食譜 | 吃什么對眼睛好 | 怎樣才能長高 | 兒童換牙順序圖 | 手足口病 | 水痘 | 諾如病毒 | 白血病的早期癥狀 | 脂肪瘤的危害 | 腮腺炎傳染嗎 | 中耳炎 | 猩紅熱 | 扁平足 | 雞眼 | 麥粒腫 | 甲溝炎 | 學前教育 | 孩子上幼兒園哭怎么辦 | 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 小學入學年齡 | 水痘的癥狀和治療 |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 | 近視眼怎么恢復 | 弱視 | 四歲寶寶身高體重 | 正確的刷牙方法 | 兒童牙齒矯正 | 小兒地中海貧血 | 兒童骨骼發育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兒童口臭 | 齲齒 | 紅眼病 | 疝氣 | 小兒雞胸 | 自閉癥 | 肛裂 | 針眼 | 包莖 | 抽動癥 | 腦癱 | 記憶力 | 兒童心理學 | 口吃 | 兒童保險 | 感統失調 | 吃什么能長高 | 長高方法 謎語 | 學鋼琴的最佳年齡 | 智力發育 | 幼兒簡筆畫 | 兒童笑話 | 兒童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