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
收藏如果出現早產,在生理上會有一些明顯癥狀,如下腹部變硬、出血等。孕媽媽要多關注自身身體,以防早產發生。
下腹部變硬。過了第8個月,下腹部反復變軟、變硬且肌肉也有變硬、發脹的感覺時,首先保持安靜,盡早去醫院接受檢查。
出血。少量出血是臨產的標記之一,但有時是從生殖器官出血,這有非正常臨產的危險,可局部用干凈的紗布、脫脂棉、衛生紙墊上止血。
破水。溫水樣的東西流出,就是早期破水。有的孕婦即便是早期破水,仍能在幾周后平安生產,但一般情況下是破水后陣痛馬上開始,此時可把腰部墊高,不要動腹部,馬上去醫院。
子宮收縮,這也是早產最早的信號。懷孕時,子宮通常是松弛的,在懷孕中期,一天當中子宮可能會有3~5次收縮。此時孕婦會感覺肚子硬硬的,但沒有疼痛的感覺,一般比較瘦的孕婦感覺明顯,這屬于生理性宮縮。但如果收縮的次數過于頻繁,達到每小時3~4次以上,就不屬于生理性的,要盡快去醫院。
早產感覺和平日相似,孕婦很難判斷早產宮縮,需要讓醫生幫忙確認。如有兩種或超過兩種下列早產癥狀,就需打電話給保健醫生。
1、異常宮縮,頻繁規律官縮(每小時超過5次,持續兩小時或以上)。
2、下腹部痙攣性疼痛。
3、背下方隱痛。
4、下腹部和大腿壓力增大(盆腔沉重)。
5、腸運動比平常和腹瀉時加速。
6、陰道分泌物增加或異常(特別是分泌物呈水狀、黏液狀,或伴有淡淡的血色)。
感染是早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孕媽媽一定要注意謹防感染。另外,還有勞累、羊水過多、便秘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早產,準媽媽在孕的各種時期都不能放松警惕。
1、治療生殖道感染
患有生殖道感染疾病時,應該及時請醫生診治。
2、避免勞累和外來刺激
孕晚期最好不長途旅行,避免路途顛簸勞累;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去,以免碰到腹部;走路,特別是上、下臺階時,一定要注意一步一步地走穩;不要長時間持續站立或下蹲;在孕晚期,須禁止性生活。
3、保持良好生活狀態
懷孕期間,孕婦要注意改善生活環境,減輕勞動強度,增加休息時間;孕婦心理壓力越大,早產發生率越高,特別是緊張、焦慮和抑郁與早產關系密切。因此,孕婦要保持心境平和,消除緊張情緒,避免不良精神刺激;要攝取合理的充分的營養,孕晚期應多臥床休息,并采取左側臥位,減少宮腔內向宮頸口的壓力。
4、關注自己的健康
如果孕婦患有心臟病、腎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合并癥,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雙胞胎或多胎妊娠、前置胎盤、羊水過多癥等情況的孕婦,定要遵醫囑,積極做好自己孕期的保健工作,及時發現異常,并盡早就醫。
5、警惕子宮頸松弛
前次妊娠因子宮頸松弛而早產者,于孕16~20周(在前次早產孕周之前)施行子宮頸環扎術。
6、防止羊水過多
一聽說羊水過少,準媽媽都會擔心,怕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怕超期妊娠、更怕胎兒畸形。但是羊水過多,容易導致子宮張力過大,也容易早產。
除了妊娠糖尿病、中度貧血以及愛吃甜食、不愛活動的準媽媽可能羊水過多外,胎兒神經管缺陷以及有溶血問題的準媽媽,也容易發生這一問題,所以除了定期圍產保健外,一旦準媽媽感覺呼吸困難、乏力、心慌時,要及早到醫院做B超查羊水多少。
在排除胎兒畸形等問題后,一旦準媽媽羊水過多,除了積極治療原發病,多臥床休息以外,必要時可以在妊娠中晚期時采取抽羊水治療,減少羊水量,以免造成準媽媽長期呼吸不適,甚至引起胎兒宮內缺氧、早產等。
7、32周后禁性生活、防便秘
妊娠早、中及晚期的前幾周,健康的準媽媽可以進行性生活,但到達32周后,切記禁止性生活。胡孟彩說,這既是為了防止感染婦科炎癥,也是避免腹壓過大或刺激太強引起宮縮,進而引發早產。
除此以外,準媽媽特別是妊娠高血壓、糖尿病、雙胎、多胎等早產高危人群更要注意以下方面:
(1)營養全面,多喝牛奶,吃動物肝臟等,必要時補充鐵、鈣等制劑,防止鐵、銅等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早產。
(2)避免劇烈活動,特別是要少做彎腰等會增加腹部壓力的動作。
(3)防止便秘,喝蜂蜜水,吃膳食纖維豐富的新鮮蔬菜、水果等,以免排便困難誘發早產。
(4)左側臥位,避免宮縮。
如何預防早產和流產
預防早產的發生,準媽媽忌用茴香、花椒、胡椒、桂皮、辣椒、大蒜等辛熱性調味料。而且要少食山楂,因為山楂可加速子宮收縮,可導致早產。
孕婦不可攝取太多的維生素A,這會導致早產和胎兒發育不健全。豬肝含極豐富的維生素A,忌過量進食;黑木耳具有活血化瘀之功,不利于胚胎的穩固和生長,忌進食;杏子味酸性大熱,且有滑胎作用,為孕婦之大忌忌食滑膩之品;苡仁對子宮肌有興奮作用,能促使子宮收縮,因而有誘發早產的可能;馬齒莧性寒涼而滑膩,對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易造成早產。
魚是最佳防早產食品,調查發現,孕期每周吃一次魚,早產的可能性僅為1.9%,而從不吃魚的孕婦早產的可能性較大。
菠菜是最佳保胎蔬菜,孕早期的2個月內應多吃菠菜或服用葉酸片。但菠菜含草酸也多,草酸可干擾人體對鐵、鋅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可將菠菜放入開水中焯一下,則大部分草酸即被破壞掉。
另外,蓮子對預防早產、流產、孕婦腰酸最有效。
本身曾有早產病史、懷多胞胎或在懷孕期間經常有陰道出血的孕婦,均是早產的高危險群病人,應多注意休息并觀察子宮收縮的次數。
至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甚至妊娠高血壓癥的孕婦更應注意飲食控制與服用藥物,必要時盡早住院治療,控制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并延長妊娠周數。有些孕婦本身的工作量大,或是體力、精神壓力負荷大者,亦應視情況在孕期多臥床休息。因為許多文獻報告均顯示過多體力或壓力的負荷都容易造成早產。
均衡的飲食則是懷孕或安胎期間最好的營養補充,胎兒并不會因為媽媽多吃高蛋白食物或某類特別的維生素或礦物質,就會生長得特別迅速。多攝取含高纖維的蔬菜及適量的各類含蛋白質、脂質、糖類食物不僅對胎兒有益,也可幫助孕婦體重的控制、消化道的蠕動及排便。
有時跌倒會引發陣痛,但不會流產或早產,如果經過2~3天沒有什么異常,那就是一切平安無事,這是因為羊水起到了緩解應急、保護胎兒的作用。
從生下早產寶寶的那刻開始,媽媽們經常擔心TA的發育是否正常,比如身高、體重、智力、聽力、視力等都是老母親尤其操心的問題。對于這些被認為是“輸在起跑線”的寶寶,要怎樣科學評估發育狀況?有哪些常見的發育異常?又該如何篩查疾病?
一、早產兒的分類:低危、中危和高危
早產兒按照胎齡和體重分為三種:低危早產兒、中危早產兒和高危早產兒。
低危早產兒:即胎齡>34周、體重>2000g的寶寶;
中危早產兒:即胎齡為32-34周、體重1500g-2000g的寶寶;
高危早產兒:即胎齡<32周、出生體重<1500g的寶寶。
二、早產兒生長發育評估要校正年齡
早產兒的校正月齡=實際月齡-早產月齡(40周-出生周期)。
舉例:一個孕期為32周的早產寶寶,實際月齡是6個月,它的校正月齡=6個月-8周(2個月)=4個月,那么寶寶的校正月齡就是4個月,TA的發育指標評估要參照4月齡的健康寶寶的指標。而這種月齡評估方式一直要持續到1-2歲。
三、要及早發現早產兒發育異常
1、發育評價的兩個重要標準
早產兒發育評價標準包括兩個方面,體格發育檢查和神經發育檢查,而發育標準以校正月齡的發育標準為準。媽媽可以通過評估寶寶的身長、體重、頭圍、囟門、胸腹圍、皮脂厚度等身體發育指標,以及大動作發育、精細動作發育、語言發育、認知及社交發育等神經發育指標,來判斷早產寶寶的發育情況,如果媽媽不懂如何評估,可以定期進行兒科保健,讓醫生來做專業評估。
2、進行相關疾病篩查
由于早產寶寶身體發育的特殊原因,出院后家長仍然要注意給寶寶做好這些特殊檢查,主要包括早產兒視網膜病篩查、視力檢查、聽力篩查等。
特別是早產兒視網膜病篩查,因為早產寶寶提前出生,眼睛中的視網膜血管還沒有完全長好,所以,容易出現視網膜病變問題,不及時發現和治療,可能會導致寶寶視力下降,甚至引起視網膜脫離,導致雙目失明。
早產兒的發育情況比較特殊,所以為了確保寶寶的發育正常,媽媽要密切關注TA的體重、智力發育和有無疾病等情況,有必要時向專科醫生求助或者咨詢。
母乳是寶寶珍貴的口糧,使媽媽和寶寶的關系更加緊密。而對于早產的寶寶來說,母乳更是珍貴無比,是為早產寶寶量身定制的糧食,為寶寶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必需脂肪酸、能量、礦物質、微量元素和IgA等營養物質。
因此,為了讓早產寶寶健康成長,母乳喂養是頭等大事。下面先來扒一扒母乳對早產寶寶的作用。
一、早產兒母乳喂養的好處
1、降低疾病發病率。有研究發現,母乳喂養可以降低新生兒一些疾病的發生率,比如新生兒遲發性敗血癥、新生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早產兒視網膜病等。
2、有助于神經發育。由于母乳中含有神經系統發育所需的重要營養成分,所以,母乳喂養可以促進神經元、腦白質等發育,有助于早產兒的神經系統發育。
二、順利實現母乳喂養的5個tips
1、及早開奶、多吸吮
媽媽生產后要盡早開始哺乳,而且要讓寶寶盡可能多地吸吮。因為寶寶早產有可能會與媽媽分離,但也要讓寶寶盡量在生產后6小時內開始哺乳,為了保證泌乳量,建議每天吸奶6-8次,每次以10-15分鐘為宜,即使是母嬰分離,也要盡早讓早產寶寶吃到母乳,媽媽可以把奶水擠出來,裝好送去給寶寶吃。
2、做好母乳儲存
由于早產寶寶很有可能會存在母嬰分離的情況,或者媽媽奶水比較多的情況,媽媽一定要做好母乳儲存。
(1)儲存容器:建議使用玻璃容器或硬質塑料來儲存母乳,最好采用30-60ml的小包裝;
(2)衛生要求:擠奶和喂奶都要做好清潔、消毒,包括洗手、消毒容器和喂奶用品;
(3)儲存條件:母乳應放在冰箱4℃保存,最長保存3個月,常溫下母乳不宜超過48h,融化后的母乳不宜超過24h內喝完。
(4)做好標記:儲存前要清晰標記好日期和時間,使用時要按儲存時間順序的先后來用。
3、保證媽媽的營養,多休息,放松心情,促進泌乳
媽媽要補充均衡的營養,多喝湯水,合理安排作息,另外不要因為寶寶早產而過于擔心焦慮,要盡量放松心情,可以多和家人溝通,調整心態,舒緩壓力,樹立母乳喂養的信心,促進乳汁分泌。
4、最好是自己的母乳
雖說有人乳庫,但是媽媽自身的母乳對早產兒來說是最好的,不僅讓寶寶獲得所需營養,還有利于培養親子關系。可通過乳房喂養、奶瓶喂養或管飼等途徑喂養,以減少營養素破壞及流失。
5、切勿輕言放棄
在母乳喂養路上不要輕易放棄,堅持讓寶寶多吸,不能吸的情況下多擠奶。媽媽也要及時補充營養,為寶寶提供更高質量的母乳。
早產寶寶提前來到了這個世界,在營養和體重方面都比足月寶寶欠缺一些。因此,早產寶寶喂養問題很關鍵。媽媽既心疼又著急,究竟要怎樣科學喂養才能給到寶寶更好的營養,讓TA追上足月寶寶的成長步伐呢?
一、母乳是早產寶寶最好的口糧
早產寶寶的喂養應首選母乳喂養。因為早產寶寶消化能力差,對蛋白質的需求比較高、對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好。而早產母乳和足月母乳相比,尤其是初乳,它含有更多的營養物質,包括蛋白質、必需脂肪酸、能量、礦物質、微量元素和IgA等,為早產寶寶量身定制“糧倉”,能夠使其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出生體重,更好地追趕生長。
如果寶寶出生月齡<34周,體重<2000g,則需要母乳強化劑來幫忙。這種母乳強化劑強化蛋白質、能量、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加入到母乳中能增加母乳中的營養密度。
對于由于一些原因不能進行母乳喂養或母乳不足的早產寶寶,當胎齡<34周,體重<2000克時,可以選擇早產兒配方奶。當寶寶體重達到2000g時,可視情況轉換成早產兒出院后配方奶。
一般來說,當早產寶寶的校正胎齡的發育指標達到第25個百分位及以上水平時,可以逐漸轉換為純母乳或普通嬰兒配方奶粉。
二、早產寶寶輔食添加的3個注意事項
家長給早產寶寶添加輔食時,需要注意這3點:
1、要在校正月齡6個月后,才可以添加輔食。因為早產寶寶發育的成熟相對較差,所以,輔食添加的時間也要相對延遲一些。若添加輔食過早,有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以及影響奶量的攝入;但也不能添加過晚,否則容易導致營養不夠,以及影響進食技能的發展。
2、添加輔食的方法和正常足月兒一樣:每次只添加一種新的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添加。尤其要注意,剛開始添加輔食時,應選擇強化鐵的米粉、肉泥等富含鐵的食物,以避免寶寶因為鐵攝入不足而出現缺鐵甚至是缺鐵性貧血。
3、添加輔食后,也要繼續母乳喂養,才能保證能力以及蛋白質、鈣等重要營養素的供給。
三、早產寶寶追趕生長,這三類營養素也要跟上
除此之外,早產寶寶還要強化其他營養素的補充,來滿足寶寶類似在媽媽子宮中快速生長的需要。
1、鐵劑。早產寶寶鐵儲備低,建議從出生后2-4周開始每天補充鐵元素2-4mg/kg,直到校正胎齡1歲。
2、維生素D。出生3個月以內的早產、低出生體重寶寶每天要補充800-1000IU維生素D,3個月后改為每天400IU,補充方式包括維生素D制劑、日光照射和食物。
3、長鏈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DHA和ARA,對早產兒神經發育有重要作用。目前對早產寶寶的DHA和ARA的推薦量分別為每天55-60mg/kg和每天35-45mg/kg,直至胎齡40周。
為了讓早產寶寶更好地追趕生長,科學喂養可是頭等大事,媽媽們都掌握方法了嗎?
有些寶寶迫不及到想要看看世界,還沒滿37周就提前降生了,于是有了另一個名字——早產寶寶。由于寶寶還沒足月,胃腸道發育還很嬌弱,需要更多的呵護,在喂養上更是要十二分的細心,以適應還未發育成熟的胃腸道。
那么,為了更好地呵護早產寶寶嬌弱的胃腸道,媽媽在喂養上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呢?采用不同的喂養方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一、早產寶寶胃腸道發育不成熟
由于早產寶寶是提前降臨世界的,所以,身體的一些方面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比如早產寶寶的消化功能尚未發育成熟。
早產寶寶通常會比足月寶寶更容易出現嘔吐、腹脹、腹瀉等胃腸道不適的癥狀,體內的淀粉酶發育還不全,而其他消化酶的發育接近足月寶寶,對蛋白質需求較高,對脂肪消化能力稍微遜色一些,尤其對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更容易發生一種胃腸道疾病——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由于早產寶寶胃腸道發育不成熟,因此媽媽在喂養上需要更多的精力,以適應嬌弱胃腸道的發育。
二、早產寶寶科學喂養方法:母乳喂養&配方奶喂養
1、母乳喂養
母乳是早產寶寶首選的口糧。因為母乳中含有很多的免疫成分,以及早產寶寶必需的營養物質,并且這些營養物質還能夠被寶寶的胃腸道充分吸收,很好地避免了寶寶的胃腸道由于不適應的問題而引起的身體不適,甚至可以避免出現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雖然母乳有利于早產寶寶生長,但是因為早產寶寶攝入的奶量有限,加上早產媽媽母乳中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難以滿足早產寶寶加速生長的需要。因此,對于胎齡<34周、出生體重<2000g的早產寶寶,通常推薦要使用母乳強化劑來增加母乳中的蛋白質、能量、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
2、配方奶喂養
對于不能進行母乳喂養或母乳不足的早產寶寶,需要選擇早產兒專用的配方奶來助力。
其中,早產兒配方奶適用于胎齡<34周、出生體重<2000g的早產寶寶住院期間應用。如果寶寶出院時體重達到2000g,就可以轉換成早產兒出院后配方奶了。
對于早產寶寶發喂養,需要根據體重調整每天的喂養頻率。
對于體重>2000克的寶寶,建議每4小時喂一次;
對于體重在1500-2000克之間的寶寶,建議每隔3小時喂一次;
對于體重在1000-1500克之間的寶寶,建議每隔2小時喂一次;
對于體重<1000克的寶寶,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靜脈營養。
如果寶寶適應喂養,每日喂奶量可以參考如下標準:
第一天:60-90ml/kg;
第一周:每天100-120ml/kg;
第二周:每天120-160ml/kg。
注意要循序漸進增加喂奶量,每天增加量不要超過20ml/kg,否則容易導致寶寶出現不耐受或者是壞死性結腸炎。
至于早產寶寶何時可以不再需要強化營養支持,需要根據寶寶的營養風險程度和具體發育情況來判斷。一般來說,高危早產兒需要強化的時間比較長,需要堅持使用到校正胎齡6個月或1歲;中危早產兒需要強化營養到校正胎齡3個月;低危早產兒只需強化到校正胎齡為足月也就是40周即可。又或者,當早產寶寶的校正胎齡體格發育指標達到第25百分位及以上水平時,就可以逐漸轉換為純母乳或者普通嬰兒配方奶粉喂養了。
1、注意保暖: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被窩的溫度應保持在30~32℃,房間要經常開窗通空氣。換尿布時動作要快,不要涼著孩子。體重低于2.5千克時,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嬰兒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若體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達100毫升時,可與健康新生兒一樣洗澡。
2、精心喂養:早產兒體重增長快,營養供給要及時,最好是母乳喂養。住院時,媽媽擠出奶來由護士喂,回家后就可以直接喂奶了。吃奶量可根據孩子的體重來確定,一般說來,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2.5千克重的嬰兒每天喂350~450毫升就可以了。喂奶的次數每天7~9次或按需哺乳。
3、防止感染:除專門照看孩子的人外,最好不要讓其他人走進早產兒的房間,更不要把孩子抱給外來的親戚鄰居看。專門照看孩子的人,在給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時,要換上干凈清潔的衣服,洗凈雙手。
4、保持安靜:早產兒的居室要保持安靜、清潔,進入早產兒的房間動作要輕柔,換尿布、喂奶也要非常輕柔、敏捷地進行,不能大聲喧嘩,或弄出其他刺耳的響聲,以免驚嚇嬰兒。
相關知識點
臍帶繞頸一周 | 產力指什么 | 測孕紙怎么看 | 生孩子的真實過程 | 順產側切 | 生孩子疼嗎 | 順產好還是剖腹產好 | 第一胎剖腹第二胎能順產嗎 | 臍帶繞頸一周能順產嗎 | 順產后傷口護理 | 順產注意事項 | 順產后多久可以同房 | 順產后惡露多久干凈 | 順產后多久可以用收腹帶 | 順產和剖腹產的利弊 | 會陰側切 | 產前運動 | 分娩姿勢 | 分娩疼痛 | 肩難產 | 順產坐月子注意事項 | 順產全過程 | 宮頸水腫 | 產力 | 會陰裂傷 | 產痛 | 分娩報銷 | 分娩補助 | 雙子宮能順產嗎 | 會陰切開術 | 會陰撕裂 | 拉瑪澤生產呼吸法 | 拉梅茲呼吸法 | 臨盆 | 胎糞 | 產力異常
相關詞條756
產程 | 分娩 | 第一產程 | 第二產程 | 第三產程 | 產程延長 | 生孩子的真實過程 | 剖腹產 | 剖腹產后多久可以用收腹帶 | 難產 | 剖腹產過程 | 分娩征兆 | 產前陣痛 | 破水 | 高位破水 | 見紅 | 羊水破了什么感覺 | 胎兒入盆 | 宮縮 | 假性宮縮 | 見紅后多久生 | 分娩待產包 | 待產包清單 | 生孩子要準備什么 | 臨產前吃什么 | 產前篩查 | 預產期怎么算 | 預產期到了還沒生怎么辦 | 預產期 | 早產 | 分娩前的征兆 | 拉瑪澤呼吸法 | 無痛分娩 | 羊水栓塞 | 產后出血 | 子宮破裂 | 胎膜早破 | 產道損傷 | 臍帶脫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