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根據其產生的原因不同,大致上可分為生理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
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生理性低血壓狀態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癥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
2、病理性的低血壓病: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癥狀以及某些疾病。低血壓病可分為:
(1)原發性低血壓病:指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態,如生理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低血壓病)。
(2)繼發性低血壓病:是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內迅速發生,以致出現虛脫和休克的征象,稱為急性低血壓。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而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于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所致低血壓,其防治主要是針對原發病。
低血壓主要是由于高級神經中樞調節血壓功能紊亂所引起的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偏低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疾病。一般成人如收縮壓低于100毫米汞杜。舒張壓低于50毫米汞柱時即稱為低血壓。
低血壓常見于女性、貧血或失血過多者、中老年人、缺乏運動者、長期臥床者及部分脊髓疾病患者等。低血壓常伴有乏力、頭暈、眼前發黑等自覺癥狀。低血壓可分為生理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兩大類。
生理性低血壓多天任何癥狀。亦不影響生存期。生理性低血壓多見于年輕婦女.大以體型瘦長者多見,特別是從事腦力勞動者或辦公室工作的女性多見。此時低血壓的產生多與迷走神經緊張性增高有關。
病理性低血壓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低血壓多見于各種休克和急性心血管障礙,平時所說的低血壓多為慢性低血壓,即血壓長期偏低,多伴有頭暈、頭昏、乏力、易疲勞等癥狀。
大部分輕度的生理性低血壓對生活沒有大影響,不用特別治療,只要注意補充營養,加強鍛煉,改善體質即可。但少數低血壓特別是既往血壓正常的人出現原因不明的低血壓癥狀,需要及時排查治療,否則會影響工作與生活,嚴重時還能誘發腦梗塞和心肌缺血。
低血壓的治療可分中醫治療和西醫治療,以下是詳細介紹。
1、中藥治療:中醫認為低血壓病主要是心脾陽虛,陽氣不足,血行乏力所致。因此,主要治則是溫補通陽,佐以補脾健運。一般情況下可用肉桂、桂枝、甘草各10g,1劑/d,水煎服或泡開水當茶飲。若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30-50g。舌紅少津咽干者加麥冬15g、五味子10g。此外,根據辨證施治,可輔以中成藥如歸脾丸或人參營養丸等也有一定療效。
以下介紹幾款低血壓的食療方:
1、甘草、肉桂、桂枝各15克,五味子25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當血壓回升到癥狀消失后,繼續服藥4天,以鞏固療效。
2、甘草、五味子各12克,茯苓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或開水沖泡代茶飲。服藥3—10天后,血壓可平均上升20—30毫米汞柱。
3、黃芪30克,當歸6克,龍眼肉15克,紅糖10克。水煎分2次溫服,每日1劑。
4、黃芪、黨參各30克,五味子20克,麥冬10克,北柴胡3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15天為1療程,一般服藥1個療程即可見效。
如果你是在懷孕之前就存在低血壓的癥狀,那么您需要警惕,此類低血壓可能會在懷孕之后變得嚴重,給孕婦和腹中胎兒帶來不利影響,比如昏厥等。建議您去正規婦產科醫院就診。
2、低血壓西醫治療方法
(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但應定期隨訪,因為某些所謂生理性低血壓狀態在一定情況下,可能轉變為低血壓病,也可能原屬病理性低血壓病,只是早期未能發現有關病理改變而誤認為是生理性低血壓狀態。
(2)原發性低血壓病的治療包括以下幾點:
a、飲食方面應給予高營養、易消化和富含的飲食: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和煙酰胺(維生素PP)等。適當飲用咖啡、可可和濃茶,有助于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改善血管舒縮中樞功能,有利于提升血壓和改善臨床。此外,飲用蜂蜜或蜂王漿也有裨益。
b、適當參加運動和醫療體育:如醫療、保健操、太極拳、按摩以及理療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壓。
c、對于上述治療無效:且臨床癥狀嚴重的低血壓,可酌用小劑激素,如9-a氟氫可的松0.1mg/d開始,根據治療反應逐漸增加劑量,本藥具有水鈉潴留作用,通過增加血容量而提。必要時可輔以咖啡因、麻黃堿(15-30mg,1-3次/d)和鹽酸士的寧肌內注射。此外,根據臨床癥狀可予以對癥治療。
低血壓患者,應增加飲食營養、多食溫補脾腎的食物;多吃易消化的蛋白食物,如雞、蛋、魚、乳酪、牛奶等,還要注意少食多餐。以下來看看低血壓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
1、平時可多食一些具有溫脾旨、升陽氣的食物,如狗向、羊肉、公雞、酒、胡椒、辣椒、韭菜、龍眼、濃茶、咖啡等。
2、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
3、宜適當選擇一些高鈉、高膽固醉飲食,以利于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4、生姜含揮發油,可刺激昌液分泌,興奮腸管,促進消化并可使血壓升高,對低血壓患者有益,不妨常吃。
5、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可使血壓上升。
6、低血壓患者不宜多吃以下食物,如芹菜、冬瓜、桓、紅小豆等,它們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7、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癥,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
8、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低血壓需要做什么檢查?一般而言,低血壓需要做體格檢查,測量臥位與立位血壓外,還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及特殊檢查。
1、體格檢查
對低血壓患者除了注意分別測量臥位與立位血壓外,尚應注意雙上肢以及上、下肢間血壓的比較測量,以排除多發性大動脈炎所致的動脈狹窄。除此之外,查體時還應注意患者面容、皮膚色澤、毛發分布、胖瘦、有無水腫等一般表現;心臟查體尤應注意心音和心臟雜音的變化;神經系統檢查注意患者肢體感覺、運動以及共濟運動等。
2、實驗室及特殊檢查
根據病史和查體可以獲得患者低血壓病因診斷的線索,但若確立診斷尚需依靠必要的實驗室或特殊檢查。
如懷疑糖尿病者需進行血糖、尿糖測定;心血管疾病需進行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甚至心血管造影檢查,必要時也可進行血常規、血電解質、肌鈣蛋白、24小時動態心電圖測定、有創性電生理檢查、直立傾斜試驗、經食管超聲心動圖等檢查;內分泌疾病的診斷需有垂體、腎上腺或甲狀腺功能測定的證據。如懷疑肺栓塞,可進行血氣分析、肺動脈CT、肺通氣灌注掃描等。如懷疑顱內病變或局灶性神經病變,則要進行腦電圖、頭顱和腦CT及磁共振。
相關知識點
孕婦嗓子疼怎么辦 | 孕婦嚴重便秘怎么辦 | 孕婦谷丙轉氨酶高 | 孕婦流鼻血 | 鼻炎的癥狀 | 低血糖的表現 | 低血壓的標準 | 低血壓怎么治療 | 低血壓癥狀 | 喉嚨痛怎么辦 | 孕婦貧血 | 孕婦血糖高 | 孕婦痔瘡 | 孕婦白帶多怎么辦 | 孕期外陰瘙癢正常嗎 | 孕早期陰道炎 | 乙肝母嬰傳播 | 孕中期腹痛 | 孕婦痔瘡怎么辦 | 孕期貧血 | 孕期鼻炎 | 孕婦過敏怎么辦 | 孕婦膽固醇高怎么辦 | 孕婦肚子脹氣怎么辦 | 孕婦缺氧怎么辦 | 孕婦消化不良怎么辦 | 乙肝孕婦如何護理 | 孕婦腸胃炎怎么辦 | 孕婦血小板低 | 孕婦長智齒 | 皮膚瘙癢 | 口腔潰瘍 | 皮膚過敏 | 腹腔妊娠 | 乳頭溢液 | 陰道炎 | 牙齦出血 | 孕婦牙疼 | 懷孕三個月肚子疼 | 懷孕四個月肚子疼 | 孕婦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 懷孕一個月肚子疼 | 孕婦血壓 | 懷孕6個月肚子疼 | 懷孕8個月肚子疼 | 孕婦腳心疼 | 食物中毒 | 孕婦腳癢怎么辦 | 孕婦有炎癥怎么辦 | 孕婦尿道感染 | 大便帶血 | 牙齦炎 | 孕婦牙齦出血 | 孕婦胃酸怎么辦 | 孕期常見不適 | 乙肝孕婦 | 孕期外陰瘙癢 | 孕中期陰道炎預防 | 母嬰傳播疾病 | 孕婦氣短 | 孕婦有腳氣怎么辦 | 孕婦胃疼怎么辦 | 孕婦血壓低怎么辦 | 孕婦腰疼 | 孕婦呼吸困難 | 孕婦鼻炎怎么辦 | 孕婦濕疹 | 腰疼 | 低血糖 | 孕婦胃痛 | 高血糖 | 孕中期陰道炎 | 孕婦臉上過敏怎么辦 | 孕婦牙齦腫痛怎么辦 | 孕婦嗓子發炎怎么辦 | 孕婦血糖高怎么辦 | 孕期頭痛 | 孕婦濕氣重怎么辦 | 缺鐵性貧血 | 孕婦陰道出血 | 孕期乳房脹痛 | 神經衰弱 | 孕婦失眠 | 痔瘡 | 胃炎 | 妊高癥 | 牙周炎 | 竇性心律 | 子宮畸形 | 孕婦鼻塞 | 妊娠期鼻炎 | 妊娠皰疹 | 孕婦嘴巴苦怎么辦 | 孕期抑郁 | H型高血壓 | 孕婦厭食癥 | 孕期焦慮 | 孕婦血糖正常值 | 孕婦腰酸 | 異常妊娠 | 嚴重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 孕婦尿路感染
相關文章
相關詞條861
血糖正常值 | 高血糖 | 血糖檢查 | 孕期低血糖 | 低血壓 | 神經衰弱 | 葡萄胎 | 妊娠反應 | 孕酮正常值 | 宮外孕用試紙試 | 胎心監護 | 口腔潰瘍 | 靜脈曲張 | 腳氣怎么根治 | 黃褐斑 | 尿頻 | 乳暈上有小疙瘩 | 孕婦便秘怎么辦 | 孕婦牙齦出血 | 孕婦感冒了怎么辦 | 高齡產婦 | 引產 | 流產后注意事項 | 孕酮低的癥狀 | 懷孕多久能測出來 | 人流后多久來月經 | B超數據看胎兒性別 | 懷孕初期有什么癥狀 | 孕婦不能吃哪些食物 | 孕婦吃什么水果好 | 孕婦注意事項 | 無痛人流 | 懷孕初期肚子痛 | 宮外孕的早期癥狀 | 胎動頻繁 | 懷孕周期 | 懷男孩和女孩的區別 | 孕期性生活 | 早孕反應 | 孕酮低吃什么好 | 陪產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