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魚的介紹
松鼠魚是江蘇省漢族傳統名菜之一,松鼠魚因形似而得名,通常以黃魚、鯉魚、桂魚等魚類為原料,將魚去鱗、鰓、內臟,用清水洗凈。以胸腹鰭處下刀,將魚頭切下,然后再從下頜處下刀,將魚頭劈半刀,用刀略拍,剔下兩面魚肉,除凈胸部細刺,魚尾相連入油鍋炸到金黃色,再澆上醬汁拼盤而成的美食。色澤鮮艷,鮮嫩酥香,酸甜適口。
說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蘇州就有“松鼠鯉魚”了,乾隆曾品嘗過。后來便發展成了“松鼠桂魚”。清代《調鼎集》中有關于“松鼠魚”的記載:“取季魚,肚皮去骨,拖蛋黃,炸黃,作松鼠式。油、醬油燒”。季魚,即石斑魚。這條記載間接證明蘇州乾隆年間有“松鼠鯉魚”的傳說是可能的(不是很明白詞條原作者是怎么解釋的)。因為《調鼎集》中的不少菜肴均是清乾、嘉時的。其次可以說明今天的“松鼠桂魚”正是在“松鼠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糖醋松鼠魚的做法
用料:桂魚;蝦仁;筍丁;香菇;豌豆;蒜瓣末;淀粉;番茄醬、鮮湯;糖;香醋;酒;鹽;豬油;麻油。
做法:1、將桂魚去鱗及腮,剖腹去內臟洗凈瀝干。各種配料洗凈備用。
2、一手用抹布按住魚身,把魚頭切下。一手按住魚身,用快刀把魚肉貼著骨頭片開,注意尾巴這里不要切斷開,翻面再片開另一片魚肉,然后把魚肚子這里帶刺的肉片掉。割下的兩片魚肉,皮朝下在魚肉上先切直刀,再切斜刀,深至魚皮成菱形刀紋。用料酒,精鹽分別抹在魚頭和魚肉上。
3、再滾上干淀粉,用手拎起魚尾抖去余粉。 炒鍋用大火燒熱后下油,燒至八成熱時,先用手倒拎住魚尾,把鍋中的熱油從上往下用大勺子兜起澆在魚肉上(這樣可以把切了花刀的魚肉先定型)。再將魚肉全部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撈起瀝油,擺入盤中。
4、魚頭也入鍋油炸成金黃色(入鍋炸時用筷子按住魚頭讓其下巴部位展開定型)。把炸好的魚頭和魚身在盤中拼回整條魚的形狀,頭部和尾部要翹起。
5、將番茄醬放入碗內,加些鮮湯、糖、香醋、酒、生抽、濕淀粉拌和成調味汁。鍋內留油少許,放入蔥段煸香撈出加蒜末、筍丁、香菇丁、豌豆、蝦仁炒熟,下調味汁用大火燒濃后,淋上香麻油。起鍋澆在魚身上即成。
功效:桂魚含有蛋白質、脂肪、少量維生素、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極易消化,對兒童、老人及體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來說,吃桂魚既能補虛,又不必擔心消化困難。
小貼士:1. 處理魚的時候,用抹布按住魚身,可以防滑并且避免魚刺到手(桂魚的魚刺非常硬,被刺到會非常痛)。2. 給魚肉打花刀的方法:皮朝下先在魚肉上切直刀,每一刀最好都剛剛劃到魚皮,每一刀的間距盡量一致。再切斜刀,就是斜著片魚,片的斜度稍大一點,這樣“松鼠 毛”才能長。3. 給魚肉裹淀粉的時候要注意把各個角落都抹到,抹完用手拎起來抖一抖,把多余的淀粉抖掉。4. 炸魚肉的時候先用手倒拎著魚肉,用熱油澆上去,這樣魚肉表面的花刀就定型了,然后再下......
相關詞條694
菊花茶 | 金銀花茶 | 百香果 | 葡萄 | 提子 | 蓮子 | 葛根 | 秋葵 | 黃皮果 | 西瓜 | 桃子 | 牛油果 | 火龍果 | 蓮霧 | 哈密瓜 | 紅毛丹 | 蓮藕 | 冬瓜 | 南瓜 | 絲瓜 | 茄子 | 苦瓜 | 山藥 | 白茶 | 洛神花茶 | 薄荷茶 | 紅牛喝多了會怎樣 | 菠蘿莓 | 龍眼 | 李子 | 芒果 | 榴蓮 | 荔枝 | 櫻桃 | 楊梅 | 山竹 | 魚肝油 | 靈芝 蜂王漿 | 維生素B | 維生素E | 維生素C | 深海魚油 | 銀耳 | 烏雞 | 鴨嘴魚 | 螃蟹 | 三文魚 | 紫薯 | 釋迦果 | 燕窩 | 人參 | 冬蟲夏草 | 桂圓 | 碧根果 | 獼猴桃 | 椰子 | 黑加侖 | 草莓 | 菠蘿 | 芒果 | 枇杷 | 紫薯 | 釋迦果 | 燕窩 | 人參 | 桂圓 | 碧根果 | 獼猴桃 韭菜 | 螺旋藻 | 杏仁 | 芝麻 | 香菜 | 玉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