囟門(xìn mén)指嬰兒出生時頭頂有兩塊沒有骨質的“天窗”,醫學上稱為“囟門”。后囟門一般在出生后3個月閉合,前囟門要到1歲半才閉合。人們常說的“天窗”或“囟門”主要是指前囟門。
人的顱骨是由6塊骨頭組成的,寶寶出生時前囟門和后囟門已經形成。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前囪門大約為1.5×2cm大小,外觀看上去,前囟門平坦或稍稍有些凹陷。在出生后的數月里,前囟門會隨著頭圍的逐漸增大而略微增大,在寶寶6個月后,囟門會由于顱骨逐漸發生骨化而漸漸變小。
囟門是由于寶寶出生時,骨骼還未發育好,骨縫還沒有完全閉合造成的。那么,囟門凹陷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囟門凹陷主要與體內水分缺失、喂養不當等以下幾種原因造成。
1、體內水分缺失:顱內的腦脊液和身體的血液、組織液不斷交換,保持平衡。當身體丟失較多水分時,腦室的腦脊液也會減少,壓力降低,囟門便會明顯凹陷。如嬰兒因嘔吐、腹瀉后出現這種癥狀,說明身體已中等程度的脫水,要及時補充水分,否則,因嬰兒自然調節能力差,耐受力不足,可能發生循環衰竭,有生命危險。
2、喂養不當:由于喂養不當造成重度營養不良的極度消瘦嬰兒也會出現囟門凹陷,此時需加強營養,合理喂著。
3、極少數嬰兒因為胚胎時母體感染或因其他疾病大腦發育不良,頭顱較小。出生時頭圍小,出生后5-6個月囟門即提前閉合,造成小頭畸形;頭小而尖,前額狹窄,鼻梁塌陷,下頜小而后縮,同時伴有智力落后。甲狀腺機能低下所致的呆小癥患兒,囟門也會遲遲不閉;同時有眉毛少而淡,鼻梁塌陷,兩眼距離寬,智力遲鈍等,可用甲狀腺素治療。
囟門其實是前囟門和后囟門的統稱,那么這兩者到底有什么區別,各自又在什么時候閉合?
前囟門,沿著頭頂的中線前后觸摸寶寶,會發現寶寶的頭骨在前后各有一個開口,摸起來軟軟的,前端的稱為前囪門,呈菱形。它是頭顱上最大的骨縫交點,因為此處并無骨塊存在,較其他部分略凹陷、柔軟,摸上去會有輕微博動。寶寶出生 6個月后,前囟門隨著顱骨縫逐漸骨化而面積變小,到1周歲,最遲不超過18個月閉合,為骨質所取代。
后囪門,位于寶寶的腦后方,枕骨與兩塊頂骨之間的骨縫交點,尺寸較小,有時甚至摸不太到。后囪門在寶寶出生時已接近閉合,或僅可容納指尖,約在出生后 2-4個月閉合。寶寶的囟門雖然不大,卻是反映寶寶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窗口。在寶寶1歲之內,通過觀察這個小窗口,就可及早發現多種疾病,從而讓寶寶早日得到診斷和治療。
一般來說,給嬰兒洗頭時,囟門處是可以洗。清洗時手指應平置在囟門處輕輕地揉洗,不應強力按壓或強力搔抓,更不能以硬物在囟門處刮劃。洗頭水不能過熱,要用溫水。洗頭時,因嬰兒的皮膚嬌嫩,宜用刺激性小的中性肥皂,以免刺激頭皮誘發濕疹或加重濕疹。
囟門是胎兒出生時頭顱骨發育尚未完成而遺留的間隙。后囟一般在出生后三個月內閉合,前囟大約在出生后1-1.5歲時閉合。由于囟門處沒有堅硬的顱骨覆蓋,應注意保護,以防大腦遭受損傷。
有的嬰兒前囟頭皮有一些黃褐色油膩性鱗屑,是嬰兒脂溢性皮炎,可用消毒棉花沾點石蠟油或煉過晾涼的植物油涂在鱗屑上,待其軟化后再用消毒棉花輕輕拭去,千萬不能強行揭下。嬰兒脂溢性皮炎可以自愈,只要不感染可不必涂什么藥。如果囟門處“乳痂”不易洗掉,可以先用麻油或精制油蒸熟后潤濕浸透2-3小時,待這些污垢變軟后再用無菌棉球按照頭發的生長方向擦掉,洗凈后撲以嬰兒粉。
1、囟門鼓起
寶寶的前囟門原本是平的,如果突然之間鼓了起來,尤其在寶寶哭鬧時更為明顯,且用手摸上去有緊繃繃的感覺,同時伴有發燒、嘔吐甚至出現抽風,則說明寶寶的顱內壓力增高。通常,顱內壓力增高是由于顱內感染所引起,寶寶可能是患了各種腦膜炎、腦炎等疾病。
如果寶寶的前囟門變得逐漸飽滿,可能是顱內患有腫瘤,或是硬膜下有積液、積膿、積血等;長時間地服用大劑量的魚肝油、維生素A或四環素,或因某種原因使用腎上腺素而又突然停藥,也可使寶寶的前囟門出現飽滿。然而,在停用維生素A及四環素后,前囟門還會變得逐漸平坦。
2、囟門凹陷
主要見于寶寶的身體內缺了水。例如腹瀉后沒有及時補充水分,或是為了降低顱內壓而使用了大劑量的脫水劑,從而使前囟門凹陷。需要指出的是,此時媽咪應該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因為脫水過度會造成體內代謝紊亂。營養不良、消瘦的寶寶的前囟門,也會經常凹陷下去。
3、囟門早閉或遲閉
囟門早閉時必須測量寶寶的頭圍,如果頭圍低于正常值,可能為腦發育不良。但有些身體正常的寶寶,在5-6個月時,前囟門也僅剩下指尖大小,似乎要關閉了。其實并未骨化,應請醫生鑒別;囟門遲閉主要是指寶寶已經過了18個月,但前囟門還未關閉,多見于佝僂病、呆小病,僅有少數為腦積水或其它原因所致的顱內壓增高,應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4、囟門過大或過小
囟門過大一般是指寶寶出生后不久,前囟門就達到4-5厘米大小。囟門過大的可能,首先是寶寶存在先天性腦積水,其次,可能是先天性佝僂病所致。先天性腦積水的寶寶在出生時,經過產道時頭顱受擠,因此,在剛出生時囟門并不大。但通常在出生后的幾天,前囟門就會逐漸大了起來。而先天性佝僂病的寶寶不但前囟門大,而且后囟門也大,正中的一條骨縫(矢狀縫)也較寬,可將前后兩個囟門連通。
囟門過小主要是指囟門僅有手指尖大,很可能是存在頭小畸形,也可能是顱骨早閉所造成。特別是矢狀縫早閉,會使寶寶的頭顱變長、變窄,形成被稱為舟狀畸形的頭顱,即枕部突出、前額寬,前囟小或摸不到。寶寶囟門過小時要定期測量頭圍,觀察在滿月前頭圍是否在正常范圍內。爸媽每個月或每兩個月都應檢查頭圍的增長速度,并與正常的寶寶做比較,觀察是否有明顯的落后。如果寶寶頭圍的發育尚且正常,即使囟門偏小一些,也不會影響大腦的發育。
相關知識點
四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五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8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一周歲寶寶發育標準 | 七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嬰兒0一12個月發育表 | 六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三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5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胎兒大腦發育 | 測骨齡 | 嬰兒智力發育 | 11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十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腦磷脂 | 兩個月的寶寶體重 | 8個月寶寶體重 | 1歲寶寶體重 | 5個月寶寶體重 | 四個月寶寶體重 | 2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9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三個月寶寶體重 | 寶寶多大會抓東西 | 寶寶幾個月可以豎著抱 | 寶寶幾個月會翻身 | 寶寶幾個月會爬 | 寶寶多大會說話 | 寶寶學走路 | 嬰兒視力發育 | 嬰兒聽力發育 | 嬰兒大腦發育 | 嬰兒嗅覺與味覺發育 | 語言能力發育 | 肢體運動發育 | 囟門 | 坐 | 嬰兒手語 | 寶寶不會爬 | 視覺發育 | 體重低下 | 寶寶體檢 | 幼兒體檢 | 寶寶學說話 | 寶寶不愛說話怎么辦 | 鹵門 | 寶寶幾個月會抬頭 | 坐立轉身 | 怎樣教寶寶爬行 | 反射動作 | 握拳 | 巨大胎兒 | 腦發育不良 | 胎兒的大腦發育 | 百露 | 嬰兒幾個月會笑 | 五個月寶寶不會翻身 | 小孩說話晚 | 畸形胎兒
相關文章
相關詞條695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 | 嬰兒喂養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嬰兒吐奶嚴重怎么辦 | 寶寶肚子脹氣怎么辦 | 嬰兒大便顏色 | 寶寶拉肚子有泡沫 | 嬰兒打嗝 | 嬰兒吃奶量 嬰兒嘔吐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寶寶長牙發燒怎么辦 | 寶寶臉上長濕疹怎么辦 | 嬰兒撫觸 | 嬰兒發燒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初期癥狀 | 輔食100款 | 寶寶發燒38度怎么辦 | 幼兒急疹 | 嬰兒輔食食譜 | 睡眠不好如何調理 | 嬰兒睡眠 | 寶寶晚上睡覺哭鬧 | 嬰兒奶癬 | 寶寶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辦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 小兒支氣管炎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厭奶期 | 嬰兒米粉 | 嬰兒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寶寶過敏性皮炎 | 斷奶方法 | 小兒肺炎 嬰兒鵝口瘡 | 諾如病毒 | 小兒推拿 | 疫苗接種時間表 | 乙肝疫苗 | 五聯疫苗 | 流感疫苗 | 麻疹疫苗 | 流腦疫苗 | 嬰兒枕頭 | 嬰兒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