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嘔吐時爸媽不要恐慌,引起嬰兒嘔吐的因素有很多,要清楚導致嘔吐的原因,才能有效地緩解和防止,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下是可能引起嬰兒嘔吐的原因:
1、喂食問題
在寶寶出生后的前幾個月里,寶寶出現嘔吐癥狀,很可能由于喂食問題造成的,例如喂食過量、不消化,或對母乳或配方奶里的蛋白質過敏。要判斷寶寶是嘔吐還是吐奶(寶寶吐奶也是常發生的情況),媽媽只要記住寶寶吐奶時,只會有幾勺量的奶順著寶寶的下巴流出來,而嘔吐時吐出來的液體要多得多。同時,寶寶也可能會被自己的嘔吐嚇住,很可能會哭起來。
解決方法:每次喂奶后要多給寶寶拍嗝。
2、胃食管反流
如 果寶寶在其他方面都很健康,但是吃過東西后會馬上嘔吐,或沒有原因地發生嘔吐,那么這很可能是胃食管反流造成的。如果寶寶的食管和胃之間的肌肉沒有正常發 揮作用,使胃里的食物向上反涌到咽喉處,就造成胃食管反流。雖然寶寶不會表達,但是他也可能會感到腹部難受,或咽喉和胸部有燒灼感或不適感。到周歲時,寶 寶的胃食管部位的肌肉已經發育得更強壯有力了,這種情況會自動消失。
解決方法:對于很小的寶寶,媽媽可以試著在寶寶進食后30分鐘內,讓他保持半直立的姿勢。可以豎抱著寶寶,也可以把他放在嬰兒汽車座椅或后背式嬰兒背包里,總之使他處于半直立的狀態。
3、胃腸病菌
寶寶到幾個月大的時候,胃腸病菌最有可能引起寶寶嘔吐。尤其如果寶寶白天去托嬰機構,或周圍有的大孩子把新的病菌帶到你家時,那就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寶寶感染胃腸病菌后,除了嘔吐以外,還可能會出現腹瀉、食欲下降和發燒等癥狀。
解決方法:家里人在上廁所后,或給寶寶換尿布之后,把手徹底洗干凈,以防止病菌的擴散傳播。同時,也要盡量保證寶寶雙手的清潔衛生。
4、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引起嘔吐,因為寶寶容易被鼻涕堵塞產生惡心的感覺。
解決辦法:用吸鼻器清除寶寶的鼻涕,盡量不要在寶寶鼻腔里積存黏液。媽媽還可以問問醫生是不是能夠用治療鼻塞的藥物來減少寶寶分泌的鼻涕。
5、過度哭泣或咳嗽
時間過長的哭泣或咳嗽也可能引起寶寶作嘔的反應,造成嘔吐。
解決辦法:寶寶長時間哭泣引起嘔吐,會讓媽媽和寶寶都不好受,但事實上這對寶寶的身體并不會造成什么傷害。如果寶寶確實因為這種情況而嘔吐,媽媽只要盡快把寶寶清理干凈,放回床上去,就可以了。
6、誤食有毒物質
寶寶也可能因為吞下了某些藥物、有毒的植物、草藥或化學物質等而嘔吐。
解決辦法:如果懷疑寶寶誤食了有毒物質,應該立刻帶寶寶去醫院,記住一定要同時帶上可疑食物或藥物、藥瓶,并告知醫生,以便醫生能夠及時確定有毒物的性質,對寶寶給予正確的處理。
7、感染或重病
偶爾的嘔吐可能說明寶寶的呼吸系統、尿路或者耳部發生了感染,如中耳炎、肺炎、敗血癥、腦膜炎等,也是引起寶寶嘔吐的常見原因。
解決方法:如果寶寶看起來病得很重,或出現了其他癥狀,要及時送寶寶到醫院就診,避免耽誤診斷治療。
嬰兒嘔吐怎么辦?護理嬰兒嘔吐,應根據嬰兒的嘔吐原因,對癥下藥,就可以有效解決。
1、喂奶適當
喂奶后多給寶寶拍嗝,每次喂的量少一點。另外,在寶寶進食后半小時內,不要讓他劇烈活動,幫助他保持身體豎直,以幫助消化。媽媽可以豎抱著寶寶,如果家里有嬰兒汽車座椅或后背式嬰兒背包,也可以讓寶寶坐在里面。
但要記住:讓寶寶保持完全直立會給他的胃造成壓力,使他再次嘔吐。
2、為寶寶及時補水
寶寶大量嘔吐時,會失去對身體至關重要的水分,所以一定要及時為寶寶補充液體,以防脫水,脫水可能會給嬰兒造成很嚴重的問題。
寶寶停止嘔吐2—3個小時以后,媽媽可以開始每半小時到一小時給寶寶喝28—57毫升適合寶寶的電解質溶液。可以到藥店購買0.9%的生理鹽水,并用水稀釋1倍成為0.45%的淡鹽水溶液。對于寶寶來說,電解質溶液通常要比母乳或配方奶更容易接受,不容易造成嘔吐。如果寶寶還純母乳喂養階段,那么可以用滴管式喂藥器或小杯子喂寶寶喝電解質液,以防造成寶寶出現乳頭混淆現象。
如果寶寶連續4次喝下電解質液而沒有嘔吐,那么可以再給他喂一次30—60ml。30分鐘后,給寶寶喂30ml母乳或配方奶和30ml電解質溶液的混合液。
如果寶寶2次喝下電解質和奶的混合液都沒有嘔吐,就可以給寶寶喂純母乳或配方奶了,每3—4小時喂一次,漸漸加量,一直增加到每次85—113ml。
一旦寶寶連續12個小時以上不嘔吐,就可以嘗試讓寶寶恢復正常的喂食規律。
3、保證寶寶睡眠
睡覺也可能幫助緩解寶寶的嘔吐情況,因為胃里的食物經常會在寶寶睡眠時騰空進入腸道,可以減輕寶寶想嘔吐的感覺。
如果寶寶能在小床上翻身或通常喜歡趴著睡覺,那么寶寶可能會覺得趴著比仰臥更舒服。如果寶寶還不會翻身,那么應該讓寶寶仰臥睡,因為這樣能降低嬰兒猝死的風險。如果每隔幾小時喂寶寶一次,但寶寶每次都會嘔吐,那么媽媽應該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4、排除消化道畸形因素
寶寶生下來就吐奶,而且吐奶嚴重,有時呈噴射狀的,就要到醫院去好好檢查一下。肥厚性幽門狹窄癥、幽門痙攣都會造成寶寶吐奶嚴重,這時,寶寶要進行手術治療才能痊愈。
(1)食道閉鎖:新生兒生后即發生劇烈的嘔吐,吃啥吐啥,常吐出象螃蟹吐的泡沫狀液體。
(2)幽門肥厚性狹窄:臨床常常在生后2周左右出現嘔吐,進行性加劇,常表現為噴射性嘔吐,但吐后仍有饑餓感,由于頻繁嘔吐,新生兒常出現脫水和營養不良,腹部體檢時,可以摸到棗核樣的塊物。
(3)腸閉鎖:生后1天內常出現持續性嘔吐,吐奶后癥狀常有所緩解,但吃奶后幾小時又開始嘔吐,吐出物常伴有奶、膽汁和糞便樣的液體。
(4)腸旋轉不良:生后數日內常出現間隔性嘔吐,時輕時重,嘔吐物可為奶汁或膽汁。
(5)先天性巨結腸:生后無胎便或有頑固性的便秘,臨床常伴有進行性的腹脹、嘔吐。
嬰兒嘔吐吃什么藥?嬰兒用藥需謹慎,因為寶寶的肝腎代謝功能不完善,隨便用藥會對肝腎有很大刺激,用藥不當會引起相應毒素累積,進而對寶寶造成更多的傷害。因此,家長不要隨便給寶寶用藥。
1、如果寶寶只是吐奶,最好用1—2片的生姜,加上水,煮5分鐘,給孩子喂幾口溫溫的、沒有明顯辣味的姜水。喝幾次后,吐奶的現象會明顯減少或消失。還有一種就是換奶粉后出現的吐奶現象,很可能是這個牌子的奶粉對小寶寶不合適,最好重新再換一種試試。
2、如果是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嘔吐,最好到藥店買寶寶健胃消化的藥。如果寶寶嘔吐情況不太嚴重,可以少量多次的喂些糖鹽水,比例大約是一大杯白開水放一小羹匙鹽,2羹匙左右的糖;或是給孩子喝點益生菌沖劑等,改善腸道功能,增強寶寶自身胃腸功能。如果嘔吐比較嚴重,應立即去醫院進行治療。
嬰兒嘔吐腹瀉怎么辦?具體做法如下:
1、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通常,寶寶腹瀉一開始時,多為輕度脫水。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完全可在家里進行治療。這樣既及時又方便,更加有利于寶寶恢復病情。輕度脫水的寶寶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并且表現出煩躁、愛哭,爸媽要留意哦。
媽媽可從以下幾種補液方法中選擇一種:
(1)用自制的糖鹽水補液,即在5000ml的溫開水中加入1.75g精食鹽和10g白糖,1.75g精食鹽相當于啤酒瓶蓋的一半,10g白糖相當于2小勺;
(2)用自制的米湯加鹽液體補液,即在500ml溫開水加入1.75g的精食鹽;
(3)用醫生給開出來的ORS補液鹽。ORS補液鹽是已配好的干粉,使用時按說明書配成液體即可。
飲用方法:在最初4小時里,按寶寶的每公斤體重給予20-40ml液體。此后,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
2歲以下的寶寶可每隔1-2分鐘便喂上一小勺,大一點的寶寶則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寶寶嘔吐,待10分鐘后再慢慢地喂;一旦寶寶出現眼瞼浮腫,表明補液有些過量,應暫時改喝白開水或母乳。
2、給寶寶豐富的食物以防止營養不良
傳統的腹瀉治療方法,主張讓患兒禁食一段時間。然而,這樣有礙于身體的營養補充,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現在主張不要讓腹瀉的寶寶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
母乳喂養的寶寶繼續吃母乳,但媽媽的飲食含脂肪量要低些,否則會使腹瀉加重;6個月以內人工喂養的寶寶,可按平時量喝奶;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寶寶,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爛面條、魚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鮮水果汁或香蕉泥,直至腹瀉停止后2周。
3、嚴密觀察寶寶病情的發展
如果寶寶煩躁不安加重,囟門和眼窩出現凹陷,哭時眼淚少,看上去口干舌燥,并且用手捏起大腿內側的皮膚然后馬上松手時,皮膚皺褶變平的時間超過2秒。這種情況表明寶寶的身體脫水已經很嚴重,應立即去醫院。
寶寶嘔吐已經讓寶寶自身感覺痛苦難受,爸媽如何護理,讓寶寶感覺舒服些,一般做好以下護理工作:
1、維持呼吸道的暢通
嘔吐厲害時,嘔吐物可能從鼻腔噴出,父母需立即清除鼻腔異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暢通。若嘔吐發生在寶寶直立或臥床時,可以先讓寶寶身體向前傾或維持側臥的姿勢,讓嘔吐物易于流出,不至于讓寶寶吸入嘔吐物,以免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可以在寶寶的床邊放一個盆盂,以備寶寶再次嘔吐時使用。
2、清淡飲食
嘔吐之后每隔10~15分鐘給寶寶喝一點淡的鹽水或淡的白糖水,也可以給寶寶喝一點稀釋后的果汁,少量多次就行了。不要急于讓寶寶進食,等待嘔吐反應過去,可以進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爛面條、少量蔬菜泥等。
3、保持口腔的清潔
嘔吐之后,會有一些胃酸、消化,及未消化的食物殘渣殘留在口腔中,難聞的味道,會使寶寶更加的不舒服。所以較小的寶寶,父母可以以濕紗布沾開水清潔口腔;而較大的寶寶,可以以溫開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潔。
4、補充藥物
有些止吐藥的使用需要在進食前三十分鐘給予。有些藥物如抗生素,則必須按照醫師指示服用。若于服用藥物后三十分鐘內大量嘔吐,則需要再給予一次劑量;三十分鐘至一小時內嘔吐,可再補充半次劑量。
5、測量體溫
給寶寶測量體溫,看看寶寶是否發燒。注意保持房間里空氣的清新。可以用涼的濕毛巾給寶寶擦臉,使他有一種清涼的感覺。
6、觀察是否出現脫水癥狀
注意觀察寶寶手上的皮膚是否干澀,有無脫水現象發生。
如果寶寶反復嘔吐或是有上嘔下瀉,寶寶已經出現脫水癥狀的情況,要盡快將寶寶送去醫院救治,以免延誤寶寶的病情。
嘔吐是一種常見的癥狀之一,很多情況都容易發生嘔吐,從門診來看,30%-40%的嬰兒就診時都有嘔吐癥狀。要了解清楚嘔吐的原因,有些嘔吐是正常的現象,并不可怕,而有些嘔吐則是隱藏一些嚴重疾病的癥狀,要及時就醫檢查診斷。嬰兒嘔吐的危害不可忽視:
1、營養不良:頻繁的嘔吐直接影響營養的吸收,導致營養不良,寶寶體重沒有正常增加。
2、肺炎:由于嘔吐物常從口鼻同時噴出,容易嗆入氣道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代謝紊亂:可產生唇和口腔干裂、凹眼征、呼吸急促和脈跳加快等脫水、酸中毒等癥狀,造成水電解質紊亂以及酸堿平衡失調,嚴重危害嬰兒健康。對于寶寶來說,還可能出現排尿減少和囟門凹陷。
4、消化道畸形:各種消化道畸形如先天性食道閉鎖、幽門肥大性狹窄、先天性巨結腸或任何腸段產生的閉鎖或狹窄導致的寶寶嘔吐。出現消化道畸形,可影響寶寶今后的生長發育,甚至是威脅寶寶性命。
每次看到寶寶嘔吐,媽媽們都亂了陣腳,看著寶寶難受的樣子,難免會胡思亂想,寶寶到底怎么了?是吃錯東西,還是著涼了?吐成這樣會不會很嚴重?
其實,嘔吐是嬰幼兒常見的癥狀,跟吐奶不一樣,寶寶嘔吐一般是指胃容物強有力地從口腔或鼻腔中噴射出來。而且引起嘔吐的原因有很多,不同月齡原因也不一樣。
一、寶寶嘔吐可能是這些原因引起的
首先要辨明白:寶寶究竟為何嘔吐?除了正常吐奶之外,寶寶嘔吐一般分以下幾種原因:
1、幽門狹窄
幽門是胃和腸之間的一個關卡,如果幽門存在肥大性狹窄的問題,就會阻礙食物從胃部流入腸道。具體表現為每次喂食后強烈嘔吐,持續15-30分鐘,多見于2周~4月齡的寶寶。
2、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下段肌肉松弛,導致食物向上反流。具體表現和吐奶差不多,但發作頻率更高,多見于幾周或幾個月的嬰兒。一般會越來越嚴重,且不會逐漸好轉。
3、感染病毒、細菌或寄生蟲
主要為胃腸道感染,比如感染了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通常伴有發熱、嘔吐、腹痛的癥狀;其他消化道外的感染如中耳炎、尿路感染、腦膜炎、闌尾炎等,也有可能引起寶寶嘔吐。
4、腸套疊、腸扭轉等危險疾病
當寶寶患有腸套疊、壞死性腸炎、腸扭轉等危險疾病時,也會出現嘔吐、腹痛的癥狀,并可能伴有血便。
5、誤服藥物或吃了不干凈的食物
寶寶吃了不干凈的食物,也可能發生中毒性嘔吐;誤服藥物之后,血液中的化學物質可能導致寶寶嘔吐。
6、頭部外傷
寶寶頭部遭受重大撞擊后嘔吐,要警惕是否有腦震蕩、顱內損傷或出血等。
除此之外,乳糖不耐受、過敏、暈車等原因也有可能引起嘔吐。
當寶寶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時,媽媽要及時帶寶寶就醫:
嘔吐物帶血或呈黃綠色
新生兒嚴重嘔吐,嬰幼兒嘔吐超過24小時
出現中度或重度脫水,如口干、無淚、不排尿
嚴重腹痛、腹脹
高熱、驚厥
二、寶寶嘔吐時,媽媽這樣護理
1、清潔
寶寶每次嘔吐完,要把寶寶身上的嘔吐物清理干凈,包括嘴里的嘔吐物都要用濕紗布擦干凈,并換上干凈的衣物。
2、喂養
1歲以下的寶寶,如果是母乳喂養,除非醫生建議停止喂養,否則可以繼續少量、多次哺乳;如果是奶粉喂養,喝奶之余,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口服補鹽液,預防脫水。
1歲以上寶寶,24小時之內應盡量不吃固體食物,接下來一兩天改為吃流食。還要多補充液體,如水、稀釋的果汁等,適當補充口服補鹽液。
3、睡眠
當寶寶出現嘔吐時,盡量讓寶寶趴著睡或側睡,使得胃部朝下,避免嘔吐物誤吸到氣管或肺部。
一般來說,單純的嘔吐是不需要吃藥治療的,可以自愈。除非是疾病引起,則需要對癥下藥。媽媽要時刻關注寶寶病情的變化及精神狀態,如果嘔吐沒有好轉,而且越來越嚴重,一定要及時就醫治療。
相關知識點
囟門早閉 | 小兒尿床 | 寶寶耳朵后面長了個疙瘩 | 寶寶耳朵疼 | 寶寶耳朵發炎 | 寶寶耳膜穿孔 | 臀部護理 | 嬰兒私處護理 | 嬰兒口腔護理 | 嬰兒操 | 嬰兒放屁 | 嬰兒腹脹 | 嬰兒哭鬧 | 寶寶臉上長小白點 | 寶寶臉上長小紅疙瘩 | 消毒護理 | 幼兒體溫 | 臀部護理知識 | 嬰兒幾個月可以把尿 | 嬰兒用安撫奶嘴好嗎 | 嬰兒受到驚嚇怎么辦 | 寶寶幾個月可以坐學步車 | 嬰兒枕禿 | 寶寶防蚊 | 小兒口腔護理 | 嬰兒翻身 | 一個月嬰兒護理 | 入盆時間 | 尿不濕怎么用 | 寶寶出汗多 | 寶寶受驚嚇 | 寶寶鼻梁上有青筋 | 六個月嬰兒護理 | 三個月嬰兒護理 | 寶寶睡覺出汗多 | 初生嬰兒護理 | 嬰兒護理 | 兒童護理 | 嬰幼兒專用水
相關文章
相關詞條695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 | 嬰兒喂養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嬰兒吐奶嚴重怎么辦 | 寶寶肚子脹氣怎么辦 | 嬰兒大便顏色 | 寶寶拉肚子有泡沫 | 嬰兒打嗝 | 嬰兒吃奶量 嬰兒嘔吐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寶寶長牙發燒怎么辦 | 寶寶臉上長濕疹怎么辦 | 嬰兒撫觸 | 嬰兒發燒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初期癥狀 | 輔食100款 | 寶寶發燒38度怎么辦 | 幼兒急疹 | 嬰兒輔食食譜 | 睡眠不好如何調理 | 嬰兒睡眠 | 寶寶晚上睡覺哭鬧 | 嬰兒奶癬 | 寶寶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辦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 小兒支氣管炎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厭奶期 | 嬰兒米粉 | 嬰兒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寶寶過敏性皮炎 | 斷奶方法 | 小兒肺炎 嬰兒鵝口瘡 | 諾如病毒 | 小兒推拿 | 疫苗接種時間表 | 乙肝疫苗 | 五聯疫苗 | 流感疫苗 | 麻疹疫苗 | 流腦疫苗 | 嬰兒枕頭 | 嬰兒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