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房保養:孕媽媽如果決定母乳喂養,那么就要從孕前開始保養乳房,洗澡的時候注意按摩,佩戴寬松的胸衣,避免壓迫乳腺造成堵塞,如果有乳頭內陷等問題,可以請教醫生,盡量早點矯正。
另外,媽媽的乳頭應經常保持清潔,防止乳頭、乳房疾病的發生。如果今后喂養的時候,姿勢和方法得當,其實問題不大。每次哺育寶寶之后,如果寶寶沒有將乳房吮吸空,應當用吸奶器將多余的奶水吸出,這不是浪費,排空了乳房才能促進乳汁更多地分泌,還能減輕新媽媽的漲奶痛苦,對乳房的健康也有保健作用。
2、盡早開奶:一般來說,產后30分鐘之后,雖然這時候新媽媽還未開奶,乳房中可能沒有足夠的奶水,但也要盡量給寶寶吮吸乳房,盡早培養起寶寶吮吸乳房的習慣。否則的話,寶寶日后可能會排斥媽媽的乳房。
3、不要丟棄初乳:產后五天內,媽媽分泌的乳汁稱作初乳。有些媽媽認為初乳是“臟”的,或認為初乳沒有營養價值,擠掉丟棄了,這很可惜。其實初乳是營養的精華所在,富含最高的人體免疫因子和生長因子,能夠增強寶寶的免疫力,促進寶寶的發育。因此產后五天內應當隨餓隨喂,盡量多給寶寶補充。
4、注意母乳不足:媽媽母乳量不足時,經常會有哺乳前乳房不脹,哺乳時寶寶吞咽聲少,哺乳后寶寶睡眠短而不安,常哭鬧,體重不增或增加緩慢,這個時候,媽媽需找出原因加以糾正。
5、寶寶邊吃奶邊睡覺影響大:不要讓寶寶含著乳頭睡覺,這樣不僅不衛生,而且容易引起窒息、嘔吐,同時還會影響嬰兒牙床的發育導致畸形。
6、保持心情愉快:媽媽要以輕松的心情喂奶。如果媽媽在精神上有負擔或者心情很緊張,都會影響乳汁的分泌。
“喂奶是會呼吸的痛”,“痛得全身細胞都想排斥喂奶”,“越痛寶寶吸得越大力”,難受得讓很多新手媽媽甚至想放棄母乳。
大部分母乳喂養的媽媽都經歷過“痛不欲生”——喂奶就鉆心痛。其實,這種疼痛是可以避免的,新手媽媽完全不需要忍受它!
一、為什么喂奶會痛?
造成哺乳疼痛的最根本原因——銜乳姿勢不正確!
如寶寶吃奶時,只含住了乳頭,未將乳暈含在口中;寶寶嘴未張大,下唇向內翻;下顎沒有接觸到母親的乳房。這些都是不正確的銜乳姿勢。
正確的銜乳姿勢,媽媽會更舒服,寶寶吃奶也會更省力,吃得更好更快。
二、母乳喂養的正確含接姿勢
媽媽采用C字形手法托住乳房,用手指或乳頭撥弄新生寶寶的面頰或下唇,能幫幫助寶寶建立覓食反應。當寶寶的嘴張開到足夠大時,將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含在寶寶的嘴里。
寶寶的下頜貼在乳房上,下唇向外翻,口腔上方有更多的乳暈;舌頭成勺狀環繞乳暈,面頰鼓起呈現圓形。
注意:
(1)寶寶吮吸時,如果面頰內陷,說明含接姿勢不正確;
(2)寶寶含乳正確,能看到吞咽動作或聽到吞咽聲音。如果出現的是咂咂聲,則說明含接不正確。
(3)喝奶過程中,寶寶慢而深的吮吸,這也表明含接姿勢正確,吮吸有效;
(4)有的媽媽乳暈較大,因此寶寶不一定能含住大面積乳暈,這并不一定就表示含接不正確。
三、銜乳姿勢不正確,會導致這些問題
如果嬰兒以錯誤的姿勢含接乳房,不出幾天,就會出現以下這些問題。
1、乳頭疼痛。錯誤的吸乳頭姿勢是造成乳頭疼痛的最大原因。嬰兒用力吮吸,并把乳頭吸進吐出,造成乳頭上的皮膚和寶寶口腔不斷發生摩擦,乳頭就容易破裂,甚至出血。
2、無效吮吸。含接姿勢不正確,寶寶吃奶很費勁,會更用力吮吸,一方面會造成乳房逐漸腫脹;另一方面會增加哺乳時間,媽媽更疲憊,寶寶經常吸不到奶,營養得不到滿足,影響生長發育。
3、抗拒吃奶。寶寶長期吃奶費勁,可能會有挫敗感,拒絕吃奶。
4、泌乳量減少。乳汁流量小,寶寶得不到滿足,就會哭鬧。許多媽媽就會給寶寶一些添加物,乳房持續沒有排空,泌乳量會越來越少,最終導致母乳喂養失敗。
母乳喂養不會引起乳頭、乳暈或乳房的長時間疼痛。如果剛開始喂奶,就出現長時間疼痛,那么需要檢查一下含接姿勢是否不正確,及時改過來。
另外,如果嬰兒含接姿勢不正確而導致無法得到足夠的乳汁,這種情況下,增加吮吸的次數無法改善情況,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調整含接姿勢。
大部分人都知道母乳喂養比較好,但是母乳喂養也有許多的細節需要注意的,比如母乳喂養的寶寶是否需要喂水。
母乳中80%都是水,所以新生寶寶只喝母乳就能滿足所需的水分。給嬰兒喂水,只會擠占部分胃容量,抑制孩子的吮吸能力,使他們主動吮吸乳汁的量減少。這不僅對嬰兒成長不利,還會造成母乳分泌減少。
但是,當寶寶處于缺水期,如發燒、腹瀉導致脫水的情況,還是需要喂些溫開水補充體內丟失的水分。而有的寶寶很愛出汗,且家里非常悶熱,媽媽本來就不愛喝水的,那么也要適當給寶寶喝些水。
給寶寶喝的水不應該是糖水,因為母乳中含有嬰兒6個月內所需要的六大類全部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水。這些營養素利于嬰兒消化吸收,其質量隨著嬰兒生長和需求的增加而不斷地相應變化。而糖水含有一定的能量,會影響寶寶對母乳的需求量,從而導致母乳分泌減少。并且,糖在腸道酵解產酸還會引起腹脹和腹瀉,提高嬰兒患消化不良和其他疾病的風險。
母乳喂養間隔時間是多少?母乳喂養時間要參照寶寶年齡情況而定。
1、按時哺乳不適合新生寶寶:對于新生寶寶來說,時間觀念是一種飄渺的東西,無論什么時候寶寶都會睡覺、哭鬧、吃奶,很少玩耍,這讓新爸媽們特別疲憊。以往為了減輕新爸媽們的負擔,提倡對寶寶按時喂養,一般是每隔2—3小時喂奶一次,但通過新的科學研究發現,按時喂養的方式并不適合新生寶寶。現在提倡的喂養方式為按需哺乳,就是說不受喂奶時間和次數的限制,隨餓隨吃。
2、1—2個月后可改為按時哺乳:原則上母乳喂養是按需喂哺的,不過一般寶寶到了一定的月齡會自動形成大約三四小時吃一次奶的規律。
1—2個月后的寶寶,爸媽們可以把按需哺乳改為按時哺乳,這樣可以讓疲憊的爸媽得到一定的休息。例如上午6、9、12點,下午3、6、9點,夜間12點各喂一次奶,深夜就逐漸讓寶寶習慣不吃奶,這樣有利于媽媽和寶寶的夜間休息。3—5個月后,可改為3—4小時喂一次。半歲后可改為4—5小時喂一次,并養成夜間不喂奶的習慣。每次喂奶時間不宜太長,以15—20分鐘為宜。這樣有規律的喂奶有利于嬰兒消化系統有規律地工作。
步驟一:碰碰寶寶嘴唇,讓嘴張開。
步驟二:嘴張開后,將寶寶抱在胸前使嘴放在乳頭和乳暈上,寶寶的腹部正對自己的腹部。
步驟三:如果寶寶吃奶位置正確,其鼻子和面頰應該接觸乳房。
步驟四:待寶寶開始用力吮吸后,應將寶寶的小嘴輕輕往外拉約5mm,目的是將乳腺管拉直,有利于順利哺乳。
乙肝病菌攜帶的媽媽們擔心母乳喂養會造成寶寶感染,其實母乳喂養不會增加乙肝媽媽所生嬰兒的乙肝感染風險。這是因為乙肝
媽媽所生嬰兒發展為乙肝感染多發生在宮內或分娩時,而不是哺乳期間。近幾年,越來越多專家學者主張在注射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預防的情況下,可以母乳喂養,依據是在對母乳喂養和人工喂養孩子比較乙肝感染率時發現,兩組感染乙肝機會是一樣的。
患有乙肝的媽媽,如果治療措施得當的話,一般在懷孕起就開始7個月起就開始打乙肝高效免疫蛋白,胎兒生產后在24小時內注射免疫蛋白,可使胎兒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所以,乙肝媽媽不需要過于擔心,只要嬰兒在宮內或分娩階段未被感染的話,那么母乳喂養是可以的。
但要注意,如果母親血清病毒載量較高,且處于疾病活動期時不宜母乳;媽媽的乳頭破裂,或嬰兒的口腔、咽喉、食道、胃腸粘膜等有破裂、潰爛,也不適宜母乳喂養。
相關知識點
初乳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母乳保存時間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的正確姿勢 | 母乳不足怎么辦 | 哺乳期感冒能喂奶嗎 | 懷孕了還能喂奶嗎 | 手足奶 | 母乳性腹瀉 | 母乳喂養時間 | 新生兒母乳喂養方法 | 喂奶姿勢 | 優質母乳 | 漾奶 | 嬰兒躺著吃奶好嗎 | 母乳喂養姿勢 | 母乳不足 | 母乳喂養的優點 | 促進泌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