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是寶寶邁向獨立活動的第一步,那么,通常來說寶寶多大學會爬行呢?
一般來說,寶寶出生2~3個月后就可以仰頭了。而到7個月左右的時候,寶寶就會開始學習爬行了。到了8~9個月的時候,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寶寶可以用手和膝蓋爬行,最后發展為兩臂和兩腳都伸直,用手和腳爬行。要知道的是,寶寶的手臂和雙腿必須協調才能完成這一動作。所以,為了讓寶寶盡快學會爬行,父母應該在相應的時間段里有意識地教寶寶練習爬行,這樣才能夠讓寶寶更好地學會爬行。
在訓練寶寶學習爬行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予適當的輔助,這樣有助于寶寶更好更快地學會爬行。還有,要注意寶寶爬行的場地。無論是什么場地,都應該要平整,而且軟硬也應該適當。因為如果場地太軟,寶寶爬起來就比較費力,而如果場地太硬的話,不僅爬起來不舒服,而且還可能使寶寶嬌嫩的手腳和膝蓋受到損傷。這樣反而對寶寶是不好的。此外,寶寶練習爬行的場地要保證干凈衛生,以免寶寶受到細菌感染。
爬行不僅僅只是寶寶必經的一個階段,而且還會有許多的好處。那么,寶寶爬行的好處有哪些呢?
首先,爬行時寶寶的頭要抬起來,只是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胸腹都離地,這就能夠鍛煉到寶寶的手、腳及胸腹背及四肢,使其逐漸發達起來,這也是為以后寶寶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通過爬行運動還能使寶寶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有助于身體的生長發育。爬行對嬰兒來說是一項劇烈的運動,能量消耗較大,這種活動比寶寶只是坐著所消耗能量要多得多,由于身體能量消耗增多,寶寶也就吃得多,睡得好,這樣身體也長得快。
爬行能鍛煉寶寶全身肌肉活動的力量,還有就是能夠鍛煉 四肢活動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所以說,爬行對于寶寶來說就是一種綜合性的強體健身活動,有助于寶寶視聽覺、空間位置感覺以及平衡感覺的發育,以此促進身體的協調。爬行還可使寶寶血液循環流暢,并且促進肌肉、骨骼的生長發育。此外,爬行需要大、小腦的密切配合,寶寶多點爬行可以豐富大、小腦之間的神經聯系,促進腦的生長。
其實,從大人的角度上來看,爬行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對于成長中的寶寶來說,從趴著不動到可以慢慢地挪動到可以爬著到處去自由探索,這是大腦發育一個質的飛躍,是他生命成長的一件大事。寶寶爬行的方式有很多種,而手膝爬行就是其中的一種。那么,手膝爬行是什么樣的呢?
事實上,手膝爬行是以兩手和兩膝著地,手膝交替依次爬行的方法。它的姿勢要點是:頭抬起來,五指分開著地,兩臂與肩同寬,兩膝著地,與肩同寬。一開始學習爬行的寶寶四肢力量不大,還不足以支撐自己的身體,不能夠讓自己胸腹離地爬行,所以一般都會用手膝爬行。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訓練寶寶,慢慢地引導寶寶進行爬行,可以在寶寶前面拿一些玩具或者是吃的,引導他爬到你面前。爬行對于寶寶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過程,爸爸媽媽在給寶寶做爬行訓練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半途而廢的話是沒有什么效果的。通過手膝爬行,能夠讓寶寶發展四肢和軀干肌肉力量,增強動作的靈活性,同時還能夠協調大腦的發展,很是重要。
生活中寶寶采用的爬行姿勢真是千姿百態,有的是單臂爬行、有的是原地打轉、有的是往后退、有的是匍匐前進、還有的是坐移式。其實這些姿勢都是不正確的,其形成原因大多都是是因為寶寶接受了家長幫助時傳達了錯誤的刺激信息引起的。事實上,爬行的正確姿勢并不只有一種,而俯臥爬行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那么,俯臥爬行是怎么樣的呢?
事實上,俯臥爬行就是一種以兩手和兩腳著地,手足交替依次爬行的方法。姿勢要點是:頭抬起來,五指分開著地,兩臂與肩同寬,雙足著地分開約一肩半寬,腳前掌著地,膝微屈。這種爬行姿勢是學爬行的寶寶后期會采用的姿勢。訓練寶寶俯臥爬行,能夠為寶寶之后的坐立以及行走奠定基礎。寶寶進行俯臥爬行的訓練的話,能夠鍛煉手腳的肌肉力量以及靈活性,是促進寶寶手腳協調性的一個重要的訓練。同時,大腦也需要協調手腳的動作,所以爬行還能夠使寶寶的大腦得到發育。所以說,對于爬行訓練,爸爸媽媽一定不能夠松懈,這是對寶寶非常有好處的。
有些家長會認為寶寶“爬”沒有“走”重要,因此沒有重視和引導寶寶爬行,但其實,爬行不僅是寶寶站和走的一個重要過渡,還能給寶寶成長帶來許多好處。
說到這里,很多新手媽媽可能產生疑問了:到底爬行對寶寶有什么好處呢?該如何引導寶寶學爬?寶寶不愛爬行又該怎么辦?下面就來逐一解答寶寶爬行的那些事兒。
一、寶寶爬行的四大好處逐個數
媽媽可別小瞧爬行過程,因為它能帶給寶寶這四大好處:
1、增加寶寶的視覺能力、增強寶寶的認知能力。當寶寶學會爬行后,TA往往會喜歡主動去探索自己好奇的空間和事物,比如TA可能會好奇家具的擺設位置,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鍛煉TA認知、空間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2、訓練力量,為學走打基礎。寶寶需要用自己雙手將身體支撐起來,在爬行過程中手部跟腿部都得到了鍛煉,這樣雙腿就會有勁兒,同時身體的協調性也得到了增強,慢慢的寶寶就可以站立起來。
3、促進寶寶的身體發育。爬行看似簡單,實則很消耗寶寶的體能,多讓寶寶爬行,有利于讓寶寶吃的多,睡得好,這樣身體長得好。
4、利于寶寶探索世界。寶寶爬行中能接觸到更多以往躺著、坐著無法觸及事物,有利于激發寶寶探索外界事物的欲望,培養好奇心。爬行中遇到障礙物,能夠鍛煉寶寶的意志和膽量。
二、掌握五招 更好地訓練寶寶爬行
既然爬行對寶寶如此重要,那么,媽媽可得用對方法,更好地訓練寶寶爬行:
1、盡量讓寶寶多趴。讓寶寶多趴著可以鍛煉寶寶的上下肢的力量,同時也熟悉了爬行的姿勢。
2、把握好學爬時機。8-9月大的寶寶,在經歷了翻滾鍛煉后,上下肢力量增強,就想用四肢爬行了。
3、用玩具鼓勵寶寶爬行。先把玩具放在寶寶觸手可及的位置上,用玩具引誘寶寶爬行,當寶寶拿到后,媽媽要多表揚寶寶,緊接著,再把玩具放到稍遠一點的地方,繼續鼓勵寶寶爬行去拿。
4、增強爬行趣味性。媽媽可以給寶寶換著方法來爬,比如改變方向爬,轉身爬,也可以在寶寶爬行路上,設置小小的障礙,讓寶寶翻越障礙,提升爬行技能。
5、親身示范爬行姿勢。有時候寶寶不爬,不是因為不愿意,而是不知道怎么出力,怎么爬,但是寶寶的模仿能力可是棒棒噠,爸爸媽媽可以多做寶寶面前進行爬行,親身示范,很快也可以帶領寶寶爬起來。
二、寶寶學爬遇到這些小狀況,家長不必慌
有的寶寶在學習爬行時,可能一開始并不能以“雙手雙膝支撐往前爬”的經典爬行動作來爬行,而是會采用一些奇怪的爬行姿勢,比如匍匐爬、肚子貼地爬、向后爬、翻滾著前進等。
實際上,這些在媽媽看來是“奇怪”的爬行姿勢,其實是寶寶學爬的一個正常過程,是寶寶動用了TA的小聰明,想到一些媽媽意想不到的小竅門來爬行。這是寶寶在用自己的方法在進行學習爬行,再加上媽媽的耐心引導,寶寶很快就可以掌握正確的爬行姿勢。
當然,也有一些寶寶不愛爬。媽媽要了解清楚寶寶,是寶寶體重太重,雙臂力量不夠,難支撐身體爬行,還是寶寶先天不足,早產、營養不良,力量不足。搞清原因后,才可以針對進行支持幫助寶寶爬行。
相關知識點
四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五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8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一周歲寶寶發育標準 | 七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嬰兒0一12個月發育表 | 六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三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5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胎兒大腦發育 | 測骨齡 | 嬰兒智力發育 | 11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十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腦磷脂 | 兩個月的寶寶體重 | 8個月寶寶體重 | 1歲寶寶體重 | 5個月寶寶體重 | 四個月寶寶體重 | 2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9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三個月寶寶體重 | 寶寶多大會抓東西 | 寶寶幾個月可以豎著抱 | 寶寶幾個月會翻身 | 寶寶幾個月會爬 | 寶寶多大會說話 | 寶寶學走路 | 嬰兒視力發育 | 嬰兒聽力發育 | 嬰兒大腦發育 | 嬰兒嗅覺與味覺發育 | 語言能力發育 | 肢體運動發育 | 囟門 | 坐 | 嬰兒手語 | 寶寶不會爬 | 囟門凹陷 | 視覺發育 | 體重低下 | 寶寶體檢 | 幼兒體檢 | 寶寶學說話 | 寶寶不愛說話怎么辦 | 鹵門 | 寶寶幾個月會抬頭 | 坐立轉身 | 反射動作 | 握拳 | 巨大胎兒 | 腦發育不良 | 胎兒的大腦發育 | 百露 | 嬰兒幾個月會笑 | 五個月寶寶不會翻身 | 小孩說話晚 | 畸形胎兒
相關詞條695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 | 嬰兒喂養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嬰兒吐奶嚴重怎么辦 | 寶寶肚子脹氣怎么辦 | 嬰兒大便顏色 | 寶寶拉肚子有泡沫 | 嬰兒打嗝 | 嬰兒吃奶量 嬰兒嘔吐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寶寶長牙發燒怎么辦 | 寶寶臉上長濕疹怎么辦 | 嬰兒撫觸 | 嬰兒發燒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初期癥狀 | 輔食100款 | 寶寶發燒38度怎么辦 | 幼兒急疹 | 嬰兒輔食食譜 | 睡眠不好如何調理 | 嬰兒睡眠 | 寶寶晚上睡覺哭鬧 | 嬰兒奶癬 | 寶寶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辦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 小兒支氣管炎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厭奶期 | 嬰兒米粉 | 嬰兒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寶寶過敏性皮炎 | 斷奶方法 | 小兒肺炎 嬰兒鵝口瘡 | 諾如病毒 | 小兒推拿 | 疫苗接種時間表 | 乙肝疫苗 | 五聯疫苗 | 流感疫苗 | 麻疹疫苗 | 流腦疫苗 | 嬰兒枕頭 | 嬰兒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