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早產寶寶,在護理上更是需要十二分的細心。有些媽媽在照顧早產寶寶時,對寶寶的視力發育頗為擔心:
“我家寶寶比別人寶寶出生得早,感覺TA看東西還不是很好耶。”
“醫生讓我定期帶寶寶去醫院做眼底檢查,不過,我看我家寶寶視力還挺好的呀。”
……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為了早產寶寶的眼睛健康,究竟有沒有必要做眼部檢查呢?檢查過程是怎樣的?寶寶會不會難受?
眼底檢查可不是一個“走過場”的檢查,它的重要性可不能小看。今天就來逐一解析關于早產寶寶的視力問題以及眼底檢查。
一、早產兒常見視力問題及原因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最常見的影響早產寶寶視力的問題。足月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時眼睛的各個結構都基本發育成熟,但是早產寶寶比足月寶寶提早出生,其視網膜的血管發育還不成熟,加上出生后過早暴露于高濃度氧,就可能發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嚴重時甚至導致視網膜脫離,雙目失明。因此,媽媽尤其要關于早產寶寶的視力問題,應積極做到“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
二、早產兒要進行眼底病變篩查
1、檢查時間與頻率
首次檢查時間為出生后4-6周,之后一般為每4周復查一次,一直到視網膜病變退行或者視網膜正常血管化,方可終止檢查。
2、檢查方法
1、滴眼藥水散瞳;
2、等待瞳孔散開;
3、用開瞼器撐開寶寶的眼皮,進行眼底檢查;
4、檢查完,滴上抗生素眼藥水預防感染。
散瞳操作一般不會對寶寶的眼睛造成傷害;由于檢查過程中可能會引起寶寶哭鬧,所以檢查期間要禁止喂奶喂水,以免引起嗆咳或窒息。
三、預防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方法
首先,在懷孕期間就要注意預防早產;
其次,早產寶寶(特別是小于34周時)要限制用氧,氧氣濃度不宜過高;
此外,及時對早產兒進行視網膜病變篩查。
早期的視網膜病變如果得到及時的治療,成功率是很高的。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期,手術的效果是比較差的,寶寶可能會發展成失明。
四、有效治療方法:外科&內科治療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治療一般包括外科治療和內科治療。
1、外科治療:包括冷凝、激光光凝鞏膜環扎、玻璃體切除等;
2、內科治療:包括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激素治療、基因治療等。
關于治療方案的詳細內容,建議家長咨詢眼科醫生。
雖然新生兒剛出生時眼睛已經能夠看見東西了,但此時他的大腦發育不完善,還不能處理這些視覺信息,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寶寶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模模糊糊的。
雖然寶寶剛出生時,只能看到抱著他的人的臉,但隨著寶寶一個月一個月地長大,他能看清的范圍也會越來越大。隨著寶寶大腦的發育,他看到的東西也越來越清楚,慢慢地他能通過雙眼去理解和掌握周圍的世界。
1個月:出生一周,寶寶的視力趨向于近視,可以把視力集中于8至15厘米遠的物體上,還能夠用眼追隨移動的物體。到1個多月時,寶寶已經能看清眼前15—30厘米內的物體,并能開始注視物體了。
2個月:寶寶視覺集中的現象就越來越明顯,喜歡看活動的物體和熟悉的大人的臉。能協調的注視物體,能區分顏色,但不能分辨深淺,在90度范圍內眼球能隨著物體運動,當有物體很快地靠近眼前時,會出現眨眼等保護性反射,注視小手5秒以上。
3—4個月:能固定視線,看清大約75cm遠的物體,視力約為0.1。注視的時間明延長了,視線還能跟隨移動的物體而移動。對顏色很敏感,寶寶對色彩有偏愛,喜歡看明亮鮮艷的顏色,尤其是紅色,不喜歡看暗淡的顏色。他們偏愛的顏色依次為紅、黃、綠、橙、藍等,最喜歡的顏色是紅色。
5—6個月:眨眼次數增多,可以準確看到面前的物品,還會將其抓起,在眼前玩弄。將手搖鈴掛在搖籃或嬰兒床旁邊,當寶寶不小心碰到手搖鈴時,觀察寶寶是否會因聲音注意到某處有個東西。6個多月時,寶寶的目光可向上向下跟隨移動物體轉動90度。這時候寶寶的視力可達0.1,能注視較遠距離的物體,如街上行人、車輛等。
7—8個月:能辨別物體的遠近和空間,喜歡尋找那些突然不見的玩具。跟寶寶玩“躲貓貓”的游戲,觀察寶寶的興奮程度和反應及時與否。
9—10個月:視線能隨移動的物體上下左右地移動,能追隨落下的物體,尋找掉下的玩具,并能辨別物體大小、形狀及移動的速度。能看到小物體,能開始區別簡單的幾何圖形,觀察物體的不同形狀。
11—12個月:開始出現視深度感覺,實際上這是一種立體知覺。12個月時視力可達0.2。
1—2歲:1歲后,喜歡看圖書,能區別物體,會模仿動作。在外界環境光線的不斷刺激下,寶寶的視力逐漸在發展,到1歲半時,他的視力可達0.4,能看見細小的東西如爬行的小蟲、蚊子,能注視3米遠的小玩具。還能區別簡單的形狀,例如圓形、三角形、方形。
2—5歲:能判斷出物體大小、上下、內外、前后、遠近等空間概念。雙眼視覺發育最為旺盛。2—3時,視力大約達到0.5—0.6,已經快接近成人視力,但此時極易使視力喪失。四五歲時,視力大約為1.0,各種眼部生理反射已形成并趨于穩固,此時已不易喪失視力。
6歲:六七歲時進入成人的視覺。而立體視功能到9歲才可達到正常。
寶寶還小,還不能判斷自己是不是有視力問題。因此,家長需要保持警惕,注意觀察存在潛在問題的危險信號。如果寶寶出現以下情況,建議家長帶寶寶去看醫生,讓醫生幫寶寶進行一個視力篩查,看看視力發育是否正常。
1、給寶寶讀書的時候,需要把書靠他非常近;
2、眼睛經常斜視;
3、需要歪著頭才能看得更清楚,比如看照片的時候;
4、不睏的時候也常揉眼睛;
5、好像流眼淚特別多;
6、閉上一只眼才能看得更清楚,比如看書的時候;
7、不愛做需要近看的活動,比如涂鴉;
8、不愛做需要遠看的活動,比如看天上的鳥或飛機;
9、看起來好像是對眼,或者兩只眼睛好像視線不一致;
10、眼睛發紅,幾天都不好,有時候眼睛還疼或者對光線敏感;
11、好像行動特別不靈巧;
12、在用閃光燈給他拍的照片里,他的眼睛里總是有一個異樣的點。這個點不是普通的紅眼,而可能是一個白點一類的;
13、眼皮耷拉,好像從沒有完全睜開過;
14、瞳孔里有白色、灰白色或者黃色物質;
15、眼睛凸出;
16、眼睛流膿或者有結痂;
17、眼睛外觀出現了任何其他變化;
18、自述眼睛疼或者眼睛不舒服。
0—6個月:黑白期
新生兒只能看到光和影,吃奶的時候剛好可以看到媽媽的臉,再遠的地方就看不清了。寶寶3個月大時已具有三色視覺,但這個時候他們最感興趣的還是對比強烈的黑白兩色,尤其是黑白相間的圖案,所以此時最好在寶寶眼前20—38厘米處放一些具有黑白對比色的玩具,以刺激其視力發育。
6—12個月:色彩期
這是寶寶辨別物體物象細微差別能力的發展關鍵期,此時他們需要的是顏色對比鮮明的圖像和玩具。
1—3歲:立體期
寶寶能直立行走了,開始對遠近、前后、左右等立體空間有了更多認識,這時家長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3D玩具,引導寶寶視覺從二維向三維轉化,激發想象力,如各種積木幾插接式、鑲嵌式的玩具都是對寶寶視力和智力發育有所幫助。
3—6歲:空間期
通過視覺,寶寶能判斷出物體大小、上下、內外、前后、遠近等空間概念。這個時候,家長應利用游戲發展寶寶的空間視覺能力,如走迷宮、識別各種標志、各國國旗、學地圖、找不同(辨別兩張看似相同卻有五處不同的圖畫)等,同時,讓寶寶學著使用油畫棒、毛筆、橡皮泥等進行繪畫訓練,將視覺啟智和美育教育相結合。
相關知識點
四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五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8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一周歲寶寶發育標準 | 七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嬰兒0一12個月發育表 | 六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三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5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胎兒大腦發育 | 測骨齡 | 嬰兒智力發育 | 11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十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腦磷脂 | 兩個月的寶寶體重 | 8個月寶寶體重 | 1歲寶寶體重 | 5個月寶寶體重 | 四個月寶寶體重 | 2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9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三個月寶寶體重 | 寶寶多大會抓東西 | 寶寶幾個月可以豎著抱 | 寶寶幾個月會翻身 | 寶寶幾個月會爬 | 寶寶多大會說話 | 寶寶學走路 | 嬰兒聽力發育 | 嬰兒大腦發育 | 嬰兒嗅覺與味覺發育 | 語言能力發育 | 肢體運動發育 | 囟門 | 坐 | 嬰兒手語 | 寶寶不會爬 | 囟門凹陷 | 視覺發育 | 體重低下 | 寶寶體檢 | 幼兒體檢 | 寶寶學說話 | 寶寶不愛說話怎么辦 | 鹵門 | 寶寶幾個月會抬頭 | 坐立轉身 | 怎樣教寶寶爬行 | 反射動作 | 握拳 | 巨大胎兒 | 腦發育不良 | 胎兒的大腦發育 | 百露 | 嬰兒幾個月會笑 | 五個月寶寶不會翻身 | 小孩說話晚 | 畸形胎兒
相關文章
相關詞條695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 | 嬰兒喂養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嬰兒吐奶嚴重怎么辦 | 寶寶肚子脹氣怎么辦 | 嬰兒大便顏色 | 寶寶拉肚子有泡沫 | 嬰兒打嗝 | 嬰兒吃奶量 嬰兒嘔吐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寶寶長牙發燒怎么辦 | 寶寶臉上長濕疹怎么辦 | 嬰兒撫觸 | 嬰兒發燒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初期癥狀 | 輔食100款 | 寶寶發燒38度怎么辦 | 幼兒急疹 | 嬰兒輔食食譜 | 睡眠不好如何調理 | 嬰兒睡眠 | 寶寶晚上睡覺哭鬧 | 嬰兒奶癬 | 寶寶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辦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 小兒支氣管炎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厭奶期 | 嬰兒米粉 | 嬰兒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寶寶過敏性皮炎 | 斷奶方法 | 小兒肺炎 嬰兒鵝口瘡 | 諾如病毒 | 小兒推拿 | 疫苗接種時間表 | 乙肝疫苗 | 五聯疫苗 | 流感疫苗 | 麻疹疫苗 | 流腦疫苗 | 嬰兒枕頭 | 嬰兒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