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多大會抓東西
收藏抓握是一項重要的寶寶發育里程碑,只有學會抓握,他才能開始玩耍。抓握也是寶寶自己吃飯、看書、寫字、畫畫和照顧自己的第一步。
雖然寶寶在剛出生時就知道本能地抓握東西,但至少要到1歲時,他才具有用手撿起東西并牢牢抓住的協調能力。寶寶從3個月起,就開始集中精力學習抓握,并且每個月都會有進步。
抓握是一項重要的寶寶發育里程碑,只有學會抓握,他才能開始玩耍。抓握也是寶寶自己吃飯、看書、寫字、畫畫和照顧自己的第一步。
雖然寶寶在剛出生時就知道本能地抓握東西,但至少要到1歲時,他才具有用手撿起東西并牢牢抓住的協調能力。寶寶從3個月起,就開始集中精力學習抓握,并且每個月都會有進步。
出生~2個月
小寶寶天生具有抓握反射能力,你用手指碰觸寶寶的小手掌,他就會蜷起自己的小手指去握住你的手指。但在寶寶8周大之前,這些動作都只是出于本能,是不自主的行為。
在這段時間里,寶寶的小手大部分時間會保持握拳狀態,但他很快會開始有意識地練習開合,并研究自己的小手。他甚至可能會試著抓一些軟的東西,比如絨毛玩具。
3個月
這個階段,盡管寶寶仍然不能準確地抓住他想要的東西,但他可以一遍一遍地拍打玩具。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也在提高,他會盯著自己想拿的東西,并且試著去夠它。你可以在地板上放上游戲墊,這樣寶寶就可以躺在柔軟的墊子上,去擊打掛在他面前的玩具了。
4~8個月
4個月大時,寶寶可以抓起大的物品,比如積木。他這時還不能抓住豌豆類的小東西,那還需要等到他的手指發育得更靈活才能辦到。寶寶在快長出第一顆牙(通常在3~12個月)時,就會開始到處抓東西往嘴里塞了。
如果你的寶寶開始吃輔食了,雖然還不能很穩地抓住勺子,但他會努力嘗試。寶寶能把東西往自己的方向劃拉,還會開始把東西從一只手換到另一只手。從這時候起,你最好把貴重物品都收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并且確保有一個安全的家庭環境:以防止寶寶把小東西塞到嘴里,造成窒息。
9~12個月
現在,寶寶輕易就能把東西揀起來了。這時候,寶寶已經顯現出對左手或右手的偏好,但直到兩三歲時,你才能確定他是不是左撇子。寶寶還在不斷完善捏取物品的動作,即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小東西捏起來。隨著寶寶協調能力的提高,很快他就能相當熟練地使用勺子和其他餐具吃飯了,不過,他可能更喜歡用一只手握著勺子,而用另一只手的手指來抓東西吃。
寶寶能很好地抓握之后,很快就會開始扔東西了,所以你要小心哦,很多寶寶喜歡使勁扔他們的玩具。當寶寶1歲時,他會喜歡玩球、套塔或敲打東西。到寶寶2歲時,他的藝術天分就會顯露出來了,他會迷上蠟筆,琢磨怎么用來寫寫畫畫。到了3歲時,寶寶的協調能力已經能夠嘗試寫字,甚至還可能會寫自己的名字了。
要點1:觸覺是最重要的感覺
觸覺是人體發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覺,也是人體分布最廣、最復雜的感覺系統。觸覺是新生寶寶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透過多元的觸覺探索,有助于促進動作及認知發展。因此,良好的觸覺刺激是寶寶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寶寶從出生后就需要持續的觸覺刺激,通過爸爸媽媽的擁抱與撫摸,寶寶可以獲得滿足感和舒適感,產生被愛和安全的感覺。
觸覺系統首先感應到的部位就是皮膚,每個人的皮膚接受程度不一,傳遞信息的速度也不一樣,所以給予感覺刺激必須因人而異。
要點2:胎兒就已經有觸覺
觸覺是人類最早出現的感覺之一,胎兒在媽媽肚子里就已經有觸覺了。當媽媽撫摸肚子時,胎兒就可以感覺得到。一般來說,胎兒到了7周大左右時,口腔就開始對外來的觸覺刺激有所反應,并能通過皮膚感覺周圍的環境。而另一個較早成熟的系統則是控制平衡感的內耳系統,胎兒亦可通過該系統接受母體搖動所傳來的刺激。
由于早產兒出生的時間比較早,錯過了在媽媽肚子里最后發育成熟的時機,因此對外界的刺激顯得比較敏感。建議媽媽每天在固定時間給寶寶一定的肌膚刺激,以促進觸覺能力的發展。
要點3:新生寶寶觸覺發展
在寶寶出生后,其觸覺發展會逐漸擴展。在0~2個月大時,其觸覺發展主要以反射動作為主,這些反應都是為了覓食或自我保護。等到3~5個月大時,寶寶可以將反射動作加以整合,利用嘴巴與手去探索,并感受到各種觸覺的不同,開始懂得做簡單的辨別。等到6~9個月大時,寶寶的觸覺發展已經遍及全身,會用身體各個部位去感受刺激、探索環境。等到10個月大之后,寶寶的觸覺定位越來越清晰,開始分辨出所接觸的不同材質。
爸爸媽媽擁抱初生寶寶,這是建立親密接觸的良好開始。寶寶出生后要面對不同于子宮的全新環境,難免會有不適應的無助之感。如果多將寶寶擁在懷中,讓他感受溫暖的肌膚接觸、聆聽熟悉的心臟跳動,自然能降低適應新環境的焦慮。
要點4:觸覺刺激的好處
通過對皮膚的撫觸刺激,可同時刺激到寶寶的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的神經系統,進而產生整合和成熟化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寶寶的成長來說,爬行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可獲得豐富的觸覺刺激和經驗。在爬行的過程中,寶寶的大腦還會將所接受到的刺激加以整理、比較,進而促進腦部發育。
要點5:觸覺VS本體覺
本體覺主管肌肉、肌腱、關節、韌帶、骨骼等身體組織的綜合動作,有助于統合觸覺與前庭覺的感覺訊息。寶寶會通過本體覺與觸覺的接觸,了解到手或腳伸出去后還可以收回來,進而學會控制身體四肢。良好的觸覺經驗有助于本體覺的發展,能讓寶寶日后的各項動作更加熟練。
要點6:觸覺VS前庭覺
前庭覺主管身體平衡、動作的速度感、身體的空間概念等,能感覺到頭部位置的改變及維持身體姿勢,同時也會影響眼球、頭部、四肢的運作,因此與寶寶的動作、平衡及協調等能力有關。
在爬行時,寶寶需要運用手臂和腿部肌肉的力量、頸部的支撐力,而且會通過觸覺刺激去認識周圍的環境。因此,當寶寶擁有良好的觸覺經驗之后,也有助于刺激前庭覺,增強平衡感和動作的敏捷程度。
要點7:觸覺失調的影響
觸覺發展狀況會影響寶寶的區分和辨別能力。凡是觸覺敏感的寶寶,對外界刺激的適應力都比較差,甚至對輕微的碰觸也產生負面情緒。這類寶寶比較黏人、怕生,進而可能出現許多令人費解的行為。而觸覺遲鈍的寶寶則比較笨拙,大腦的分辨能力比較弱。這類寶寶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容易跌跌撞撞,無法有效保護自己。
通過觸覺傳遞給大腦的訊息,對情緒發展也有重要影響。如果爸爸媽媽經常給寶寶輕柔的安撫,就能讓寶寶產生安全感,不僅情緒比較穩定,注意力也比較容易集中。反之,如果寶寶接觸到的是負面的觸覺刺激,則會造成情緒不穩,長大后也變得容易緊張、神經質。
要點8:主動提供觸覺刺激
越是年齡小的寶寶,越需要接受多樣的觸覺刺激。父母平時可以多給寶寶一些擁抱和觸摸,一方面傳遞愛的訊息,一方面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可以用不同材質的毛巾給寶寶洗澡,讓寶寶接觸多種材質的衣服、布料、寢具等,給寶寶不同材質的玩具玩。
在大自然里有許多不同的觸覺刺激,那是一般家庭環境所缺乏的,如草地、沙地、植物等。父母不妨多找機會帶寶寶外出,充分接觸大自然,這對觸覺發展大有幫助。
1個月:寶寶出生一周,觸覺敏感性已經得到很大的發展,寶寶對身體接觸,特別是對手心和腳心的接觸非常敏感。大人用手輕觸寶寶的手心和腳心,寶寶會有反應。一周后,寶寶對觸摸和包裹的方法也十分敏感,喜歡柔軟而不是粗糙的感覺,不喜歡被粗魯的摸抱。舒適的尿布和柔軟的衣物布料會比粗糙的衣服更讓寶寶安靜。
2個月:由于先天反射還沒消失,會經常賺著拳頭。
3個月:寶寶伸出大拇指或食指,寶寶會抓握。大人將手指或能發出聲響的帶有柄的物體放入寶寶手中,看寶寶是否抓握。同時會主動伸出小手拍打玩具,玩具在手中停留的時間延長。給寶寶提供玩具,但以質地柔軟的布玩具為佳。
4個月: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逐漸完善,條件反射性反應逐漸消失,會主動伸手抓住逗引他的東西。多和寶寶玩耍,拿東西逗寶寶抓握,他會主動伸手抓握。
5-6個月:觸覺越來越敏銳,對人的撫摸和抱抱很敏感。抱寶寶的時候宜輕柔,力度大或者用力不當時寶寶感覺不舒服時會有排斥等表現。喜歡和爸爸媽媽和看護他的親人的接觸。陌生人和寶寶互動,寶寶明顯不喜歡,而爸爸媽媽的擁抱會讓寶寶感覺安全舒服。
7-8個月:看到東西伸手就去抓,不管什么都會往口里放;手的動作從被動到主動,由不準確到準確。給寶寶準備一些能拿著、搖著、轉著玩的玩具,如皮球、不倒翁、塑料娃娃、喇叭、鈴鐺等等,觀察寶寶是否流暢地抓握玩耍。手眼協調能力增強,能將眼睛看到的和自身的身體動作建立聯結反應,寶寶清醒時經常在玩自己的雙手,兩手在眼前握著,手指亂動狀。向寶寶做鬼臉,觀察寶寶會試圖模仿與否;和寶寶對坐,問寶寶五官位置,讓寶寶指五官;剛開始可能會知錯,但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寶寶可以準確指出五官。
9-10個月:孩子9個月時,能用眼睛去找從手中掉下的東西;手上拿著一根小棒去敲打另一個物品,尤其喜歡敲打能發出聲音的玩具。10個月時,寶寶的的手指會更加靈活,如果玩具掉到桌下面,還會知道去尋找丟掉的玩具。在碗里放一些小珠子,引導寶寶抓起,觀察寶寶能否順利抓握。
1歲左右:這時寶寶常常是小手高高舉起,過一段時間小手才會慢慢放下來,最后才能甩開膀子”行走自如。這是寶寶在依靠小手尋找平衡。
2-3歲:寶寶開始對自己排泄器官的觸覺信息開始敏感,會有意識地用手觸摸排泄器官,解便的過程會讓寶寶感到快意。
3-6歲:逐步走向規范的活動。這個時期,在人類對觸覺刺激的兩大反應中,當識別系統的發展終于超越了防御系統時,學習能力將有突破性的進展。這時,媽媽所要做的就是為寶寶提供各種安全玩具讓他把玩,以促進手的辨識能力的發展,同時輔助視知覺,從而進一步推進手眼協調能力的提高。此外,父母還要經常與寶寶一起游戲,開展有意義的對話和互動,這對于寶寶觸覺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爸爸媽媽一邊要發展寶寶的觸覺,一邊又很擔心寶寶。寶寶的小手這里摸摸,那里碰碰,小嘴更是咬咬這個,舔舔那個,忙個不停。天哪,要傷到了寶寶,或者寶寶誤吞了什么東西可怎么辦?所以爸爸媽媽要從專業的角度為寶寶培養觸覺。
1.撫觸
父母可以找專業人士指導,按照一定的步驟給寶寶按摩,做撫觸操。或者經常輕柔地捏捏撓撓寶寶的小腳小手小耳朵小臉,摸摸寶寶的身體,根據寶寶的大小以適當的力度將寶寶抱在胸前,這些都是非常好的促進寶寶觸覺發育的方式。
2.物體刺激
使用各種不同柔軟度的刷子,或不同質料的布,輕輕地摩擦寶寶的四肢、背部,強化及增加觸覺刺激的效果;給寶寶買一些不同質地的玩具,讓寶寶抓握或者啃咬;利用家里常用的一些用品,鼓勵寶寶用小手摸一摸,用小腳丫踩一踩來發展寶寶的觸覺。
3.地板
鋪上不同材質的地板,比如塑膠、布料、木地板、蓬松棉等等,為寶寶提供一個爬行的小環境,讓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促進觸覺的發育。如果有條件,可以在家里設置一個球池,里面放上大大小小、軟硬度、粗糙度不一、材質不一的球,讓寶寶在球池里玩耍。
4.觸摸大自然
帶寶寶走進大自然,讓他摸摸泥土、石塊、樹干、樹葉、小草、小動物的皮毛等等各種純天然的東西,給寶寶準備一些玩沙戲水揉泥巴的小玩具,增加寶寶玩的樂趣。
5.涂鴉
給寶寶一些安全的顏料,讓寶寶用自己的小手、小腳丫蘸顏料涂涂畫畫也是非常受寶寶歡迎同時又效果顯著的促進觸覺發育的好游戲。
媽媽心聲
熱線電話:我女兒出生25天了,她剛出生的時候指甲就長得很長,老自己亂抓,有一天還把臉撓了個口子。
我給她戴上了手套,可是這幾天我媽媽來了,說戴手套會影響孩子手的生長,可是摘掉了就得給她剪指甲,我也不敢啊。怎么辦?到底該不該戴手套?
沈陽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楊柳:最好不給新生兒戴手套,這種手套可能會給新生兒造成多種傷害,建議家長學會為孩子剪指甲。
專家意見
年輕的家長擔心新生兒亂抓亂摸,給孩子戴上一副專門為嬰兒設計的手套,以避免孩子抓傷自己。
楊副院長說,戴手套看上去好像可以保護新生嬰兒的皮膚,但從嬰兒發育的角度看,這種做法直接束縛了孩子的雙手,使手指活動受到限制,不利于觸覺發育。另外,有的家長給孩子穿袖子很長的衣服以避免孩子抓傷身體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如果手套里面的線頭脫落,很容易纏住孩子的手指,影響手指局部血液循環,如果發現不及時,甚至有可能引起新生兒手指壞死而造成嚴重后果。
相關知識點
四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五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8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一周歲寶寶發育標準 | 七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嬰兒0一12個月發育表 | 六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三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5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胎兒大腦發育 | 測骨齡 | 嬰兒智力發育 | 11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十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腦磷脂 | 兩個月的寶寶體重 | 8個月寶寶體重 | 1歲寶寶體重 | 5個月寶寶體重 | 四個月寶寶體重 | 2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9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三個月寶寶體重 | 寶寶幾個月可以豎著抱 | 寶寶幾個月會翻身 | 寶寶幾個月會爬 | 寶寶多大會說話 | 寶寶學走路 | 嬰兒視力發育 | 嬰兒聽力發育 | 嬰兒大腦發育 | 嬰兒嗅覺與味覺發育 | 語言能力發育 | 肢體運動發育 | 囟門 | 坐 | 嬰兒手語 | 寶寶不會爬 | 囟門凹陷 | 視覺發育 | 體重低下 | 寶寶體檢 | 幼兒體檢 | 寶寶學說話 | 寶寶不愛說話怎么辦 | 鹵門 | 寶寶幾個月會抬頭 | 坐立轉身 | 怎樣教寶寶爬行 | 反射動作 | 握拳 | 巨大胎兒 | 腦發育不良 | 胎兒的大腦發育 | 百露 | 嬰兒幾個月會笑 | 五個月寶寶不會翻身 | 小孩說話晚 | 畸形胎兒
相關詞條695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 | 嬰兒喂養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嬰兒吐奶嚴重怎么辦 | 寶寶肚子脹氣怎么辦 | 嬰兒大便顏色 | 寶寶拉肚子有泡沫 | 嬰兒打嗝 | 嬰兒吃奶量 嬰兒嘔吐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寶寶長牙發燒怎么辦 | 寶寶臉上長濕疹怎么辦 | 嬰兒撫觸 | 嬰兒發燒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初期癥狀 | 輔食100款 | 寶寶發燒38度怎么辦 | 幼兒急疹 | 嬰兒輔食食譜 | 睡眠不好如何調理 | 嬰兒睡眠 | 寶寶晚上睡覺哭鬧 | 嬰兒奶癬 | 寶寶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辦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 小兒支氣管炎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厭奶期 | 嬰兒米粉 | 嬰兒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寶寶過敏性皮炎 | 斷奶方法 | 小兒肺炎 嬰兒鵝口瘡 | 諾如病毒 | 小兒推拿 | 疫苗接種時間表 | 乙肝疫苗 | 五聯疫苗 | 流感疫苗 | 麻疹疫苗 | 流腦疫苗 | 嬰兒枕頭 | 嬰兒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