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燉湯肯定比純肉有營養,也更利于吸收。下面就看看如何用豬骨熬出營養美味的湯。
煲湯首先要注意三點:
1、煲湯的器皿。煲湯首選的器皿是沙鍋,其次是生鐵鍋,再次是不銹鋼鍋。
2、挑選煲湯的材料。煲骨頭湯最好是用豬腿骨,其次是龍骨,再次是豬頭骨。
3、掌握煲湯的火候。以豬骨頭與鮮豬肉為例,豬骨頭中的蛋白質、鐵、鈣和磷等含量,遠遠高于鮮豬肉。其中,蛋白質是豬肉和雞蛋的1倍多,鐵含量是奶粉的9倍,牛肉的8倍,豬肉的2倍、雞蛋的1倍。而且鈣、磷的含量也很高。但要想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骨頭湯,關鍵是要選對骨頭放對配料。
烹調部位:肘子(豬的小腿)分前肘和后肘。
營養分析:這部分骨頭里含有大量的骨髓,另外,骨膠原的含量也非常高,因此燉出來的湯湯色白,營養豐富。
烹調方法:做的時候可以將剔掉肉的前、后肘子骨砸碎,在開水中焯一遍;將焯好的骨頭放入適量溫水中,用小火燜煮1小時10分鐘。這時煮出的湯是清湯,可以盛一部分出來喝,或者留著煮面條用,然后再往鍋里加入足夠的熱水,調到大火繼續煮40分鐘,這時就能煮出濃濃的白湯了,這也是肘子骨煮湯的一大特色。
豬骨也是大家在生活中比較喜歡食用的,除了挑選出豬骨的新鮮度,還要考慮如何烹飪,不同種類的豬骨烹飪方法也不同。
挑選排骨的方法
1、看排骨的外觀。新鮮的排骨外觀顏色鮮紅,最好好粉紅色,不能太紅或者太白。
2、聞排骨味道。氣味要是比較新鮮的豬肉的味道,而且略帶點腥味。一旦有其他異味或者臭味,就不要買,容易是比較不好的排骨。
3、按壓排骨。拿手指按壓排骨,如果用力按壓,排骨上的肉能迅速地恢復原狀,如果癱軟下去則肉質就比較不好;再用手摸下排骨表面,表面有點干或略顯濕潤而且不粘手。如果粘手則不是新鮮的排骨。用手摸起來感覺肉質緊密。
根據排骨的種類與口感挑選
1、小排。小排是指豬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它的上邊是肋排和子排。小排的肉層比較厚,并帶有白色軟骨。適合蒸、炸、烤,但是要剁小塊。
2、子排。子排是指腹腔連接背脊的部位,它的下方是五花肉,片下的排骨長達30厘米,呈三角形斜切片狀。子排的肉層很厚,隔著一層薄油還連了一塊五花肉,油脂豐厚,肉質是所有排骨中最嫩的,適用于多種烹調方法和口味,只是口感略顯油膩。適合炸、烤、紅燒,長度以5~7厘米為宜。
3、大排。大排是里脊肉和背脊肉連接的部位,又稱為肉排,多用于油炸,以肉片為主,但是帶著排骨,除了增加分量讓肉片面積顯得更大外,油炸的時候也會增加大骨特有的香氣,這也是炸肉排的特色。除了油炸,也可以鹵大排,但是鹵之前要經過煎或快速油炸的程序,作用是封住大骨的血水,免得烹調過程流出,影響肉片和湯汗的色澤。適合炸、鹵,如果炸要切薄一點,如果鹵要厚一點。
4、肋排。肋排是胸腔的片狀排骨,肉層比較薄,肉質比較瘦,口感比較嫩,但是因為有一側連接背脊,所以骨頭會比較粗。由于肋排比較大,所以一些店家會把它分割成腔骨、子排等,讓顧客選購。例如片狀的烤肋排,就是選用中段的嫩排。剁小塊后挑出肉層較厚的部分可以用來蒸、炸、紅燒,大片的適合烤。
相關文章
相關詞條694
菊花茶 | 金銀花茶 | 百香果 | 葡萄 | 提子 | 蓮子 | 葛根 | 秋葵 | 黃皮果 | 西瓜 | 桃子 | 牛油果 | 火龍果 | 蓮霧 | 哈密瓜 | 紅毛丹 | 蓮藕 | 冬瓜 | 南瓜 | 絲瓜 | 茄子 | 苦瓜 | 山藥 | 白茶 | 洛神花茶 | 薄荷茶 | 紅牛喝多了會怎樣 | 菠蘿莓 | 龍眼 | 李子 | 芒果 | 榴蓮 | 荔枝 | 櫻桃 | 楊梅 | 山竹 | 魚肝油 | 靈芝 蜂王漿 | 維生素B | 維生素E | 維生素C | 深海魚油 | 銀耳 | 烏雞 | 鴨嘴魚 | 螃蟹 | 三文魚 | 紫薯 | 釋迦果 | 燕窩 | 人參 | 冬蟲夏草 | 桂圓 | 碧根果 | 獼猴桃 | 椰子 | 黑加侖 | 草莓 | 菠蘿 | 芒果 | 枇杷 | 紫薯 | 釋迦果 | 燕窩 | 人參 | 桂圓 | 碧根果 | 獼猴桃 韭菜 | 螺旋藻 | 杏仁 | 芝麻 | 香菜 | 玉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