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
嬰幼兒腹瀉,又名嬰幼兒消化不良,是嬰幼兒期的一種急性胃腸道功能紊亂,以腹瀉、嘔吐為主的綜合征。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本病治療得當,效果良好,但不及時治療以至發生嚴重的水電解質紊亂時可危及小兒生命。
一、寶寶為何容易腹瀉?
1、體質因素
(1)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
(2)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
2、感染因素
(1)消化道內感染
(2)消化道外感染
(3)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
3、消化功能紊亂
(1)飲食因素;(2)不耐受碳水化物;(3)食物過敏;(4)藥物影響;(5)其他因素:如不清潔的環境、戶外活動過少,生活規律的突然改變、外界氣候的突變(中醫稱為“風、寒、暑、濕瀉”)等,也易引起嬰兒腹瀉。
二、如何護理腹瀉的寶寶?
1、要調整好孩子的飲食,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
有些家長千方百計地喂孩子巧克力、牛奶、雞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想以此來彌補患兒腹瀉造成的損失,殊不知這樣做反而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腹瀉長時間不愈。此時宜給孩子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糖鹽開水,甚至暫禁進食,使胃腸功能得以恢復,以加快疾病的痊愈。
2、注意孩子的腹部保暖
小兒腹部容易受寒,而患有腹瀉的兒童,腸蠕動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從而加重病情。
3、要注意保護好病孩的臀部
由于排便次數增多,肛門周圍的皮膚及粘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家長在護理中要特別注意肛門部位。便后應用細軟的衛生紙輕擦,或用細軟的紗布蘸水輕洗,洗后可涂些油脂類的藥膏,以防紅臀,并要及時更換尿布,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布與皮膚摩擦而發生破潰。對于病孩用過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過的衣物、床單,都要及時洗滌并進行消毒處理,以免反復感染或傳染給其他人。
三、腹瀉寶寶如何調整輔食?
1、飲食過多
要減少飲食量,使寶寶的腸胃得以休息。吃配方奶的寶寶可暫時減少每頓的奶量,并用米湯稀釋。已添加輔食的寶寶,應暫停輔食,待腹瀉停止后,再逐漸添加。母乳喂養的寶寶,切勿停止母乳而用其他食物代替,但媽媽在給寶寶喂奶前要喝一大碗溫開水。
2、長期營養不足或不平衡
對這些寶寶一定要耐心細致地調治。這些寶寶已形成慢性營養不良(俗稱奶癆),因腸胃消化功能差,若營養食品添加過快,反可引起更多次腹瀉。
3、致病性大腸桿菌腹瀉如不嚴重,只須嚴格消毒一切食物、用具。注意口服補液,減少牛奶量,暫停輔食。寶寶如有高熱或大量水瀉,應到醫院診治。
4、輪狀病毒腹瀉
這種腹瀉有自限性,約7-10天自愈。發病時須減輕膳食和補充水分,口服液體療法最為便利有效,以少量多次為好。
感冒
80%-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種;占10%-20%的感冒是由細菌所引起的。1歲以內的嬰兒由于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所以更容易患感冒。
一般,感冒將持續7-10天,小寶寶有時可持續2周左右。咳嗽往往是最晚消失的癥狀,它往往會持續幾周。經常和大孩子一起玩耍的嬰兒,頭一年通常要得6-10次感冒;甚至整個冬天都在不停地流鼻涕。
如何辨別孩子是否感冒了?
兒童患感冒時往往上呼吸道癥狀如鼻塞、流鼻涕、咽喉腫痛等不明顯,而消化道癥狀如食欲不振、嘔吐、腹痛、腹瀉等卻較明顯,嬰幼兒感冒時,常常發生高燒,有的患兒甚至發生驚厥,同樣患了感冒,兒童得了可能就比大人要重些。
由于兒童抵抗力弱,得感冒后炎癥容易波及下呼吸道,引起支氣管炎,肺炎等合并癥。此外,小兒感冒時有時可引起心肌炎、腎炎危及生命,兒童時期,還有不少急性傳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等,這些病在早期,也有類似感冒的一些癥狀,但由于兒童表達能力差,往往不能明確說明自己哪里不舒服,不會說話的嬰兒更是不能表達,并且小兒病情發展變化快,因此對小孩的感冒癥狀不可掉以輕心,應當細心觀察,發現病情異常應及時去醫院診治,千萬不能疏忽大意。
寶寶感冒了怎么辦? ;
1、帶著寶寶去醫院,醫生常會要求寶寶進行一些檢查,這樣才能知道感冒的原因。
2、如果是病毒性感冒,并沒有特效藥,主要就是要照顧好寶寶,減輕癥狀,一般,過上7-10天就好了。
3、如果是細菌引起的,醫生往往會給寶寶開一些抗生素,一定要按時按劑量吃藥。有的媽媽為了讓孩子病早點好,常會自行增加藥物劑量,這可萬萬不行,否則會事與愿違。
4、如果寶寶發燒,應當按照醫生的囑托服用退燒藥,體溫低于38.5℃,不用服用退燒藥。不要亂吃感冒藥。1歲以內的嬰兒,亂吃感冒藥往往弊大于利。
5、如果鼻子堵塞已經造成了寶寶吃奶困難,你就需要請醫生給你開一點鹽水滴鼻液,在吃奶前15分鐘滴鼻,過一會,即可用吸鼻器將鼻腔中的鹽水和粘液吸出。滴鼻水可以稀釋粘稠的鼻涕,使之更容易清潔。未經醫生允許,千萬不要給孩子用收縮血管或其他的藥物滴鼻劑。
發燒
人的正常體溫是36.5-37℃左右,如果高于37.2℃,則稱作發燒。當人不能維持正常體溫的時候,很多生理機能將發生障礙。
如何辨別寶寶發燒了?
體溫本身并不是觀察兒童疾病的真正的最關鍵的方法。對成人來說,體溫的高低通常反映出疾病的輕重程度。孩子并非如此,因為他們的身體對溫度的控制還不完善。有的孩子在感染輕微疾病時,發燒也達40℃,然而在得更嚴重的疾病時只有38.3℃。孩子發燒時,家長更應觀察他的臉色、神態和行動。一個體溫為38.3℃卻臉色灰白、安靜得有點反常的孩子,也許比一個體溫為39.4℃但仍能滿屋子亂竄亂鬧的孩子病得重。如果發燒的孩子出現以下癥狀,不管體溫如何,都應請醫生診斷。
1、一直哭鬧不停,不管誰來安慰都沒有用。
2、很難被喚醒。
3、如果有人想觸碰或者移動孩子,他就哭鬧。
4、脖子僵硬,不靈活。
5、手臂、大腿或身體的其它部位出現不能控制的抽動、痙攣。
6、神志不清,行動怪異(看見或聽見不存在的東西,說些很奇怪的話或行動反常)。
7、呼吸時伴有雜音。
8、不能吞咽任何食物,并不住地流口水。
9、皮膚上出現紫色的斑點。
10、膚色灰白或呈暗藍色。
11、脈搏微弱卻快、急(不滿1歲的孩子每分鐘脈搏超過160跳;年滿1歲的孩子每分鐘超過120跳)。
12、排尿時有灼燒或疼痛感。
13、腹瀉時大便中帶血。
什么辦法能快速退燒?
爸媽在未帶寶寶就醫前,如何家中為寶寶退燒呢?綜合專家的建議,作為父母的您,正確的退燒方法應該是: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于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于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用退熱貼:
有助于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并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汗,并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寶寶發燒吃什么好?
有些爸爸媽媽以為,寶寶發燒必會消耗大量體力,便迫不及待地為寶寶提供大量營養及高熱量食物。其實,發高燒的寶寶,必須以出汗的形式去蒸發熱能以至消耗足量水分。因此,發燒期間的寶寶,最需要補充的是水分而非食物。發燒期間,寶寶消化系統功能障礙,胃腸道的蠕動因而減慢,寶寶通常食欲下降,若強迫寶寶進食,反而引致嘔吐及腹瀉等。
伴有咳嗽、多痰的寶寶,由于不會咯痰,往往咽到胃里,劇烈咳嗽還會引起胃部不適,若進食過多,容易出現嘔吐。因此,爸爸媽媽要特別注意,不宜讓孩子過量進食,不宜吃海鮮或過咸、太甜、過油膩的菜肴,以防引起過敏或刺激呼吸道,加重癥狀。但是,寶寶發燒期間也不應該盲目忌口,以防寶寶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
寶寶發燒期間,適合少量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如藕粉、代乳粉、粥、雞蛋羹、面片湯等。
寶寶疾病早知道
生病是難免的,媽媽無需著急,只要平常對孩子細心一點,對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孩子就不會太痛苦,媽媽也不會太煩惱了。一些疾病的早期發生階段,身體會有所變化。如果孩子有了疾病苗頭,就要早就醫,而不應輕信營養品或保健品的宣傳廣告。
1、體重異常: 本來胖乎乎的小臉慢慢地消瘦下來,軀體和四肢的皮下脂肪變薄了,甚至有點皮包骨頭的感覺;較長時期內,孩子體重增加不明顯,或幾乎不增加。這些情況多見于食量小,消化吸收能力較差的孩子,也可見于孩子疾病過后的恢復期。
2、身高異常:較長時期內,孩子增高不明顯或個頭幾乎不增長。這種情況常見于生病之后,或有明顯挑食或偏食的孩子,也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如經常睡覺很晚。
3、面色異常:孩子面色蒼白或萎黃,皮膚彈性差,或有較嚴重的皮膚損害,如皮膚粗糙,色素沉著,汗毛脫落,出現皮下出血點,出現烏青塊”。在排除皮膚病等疾病的情況下,出現這些癥狀可能與某些微量營養素的缺乏有關,如鐵、鋅或維生素C、B1缺乏,也可能與食物過敏有關。
4、頭發異常:有些孩子頭發稀少無光澤、枯黃易斷裂,或出現白發、枕部脫發等情況。這些情況可能與營養不良、某些微量營養素缺乏有關,也可能與中醫講的氣血虛弱等因素有關。
5、視力異常:在昏暗的光線下視物不清,眼睛干燥,經常眨眼,經常有眼屎,眼睛易疲勞。這種情況可能與孩子不愛吃蔬菜,尤其不愛吃綠色蔬菜和胡蘿卜等原因有關。
6、出牙異常:有些孩子出牙遲,一歲時8個乳牙還沒出齊,到了2歲,乳牙還不到20個;有的孩子乳牙掉后新牙遲遲不出;有些孩子囟門閉合遲,走路遲、說話遲。這些情況可能與維生素D、鈣或蛋白質缺乏有關,也可能與中醫講的先天不足、先天腎虛有關。
7、食欲異常:孩子味覺減退,食欲不振;有的孩子有異食癖,如吃泥土、紙張或墻壁灰等物質。這種情況可能與缺乏微量元素鋅等有關,也可能與腸道寄生蟲有關。
8、口腔異常:有些孩子口內有異味;經常出現口角炎、唇炎、口腔炎;舌頭發胖,有的成地圖舌(舌頭表面看起來像地圖);消化能力差,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癥狀,有時也會出現腹瀉和便秘交替癥狀。這種情況可能與維生素B2、B1缺乏有關,也可能與經常給孩子吃溫熱性的食品或油炸食品有關。
9、精神異常:表情淡漠、不愿說話、不喜歡活動;或煩躁不安,或時時哭吵;睡眠時頭部多汗,睡眠不踏實,易醒,經常翻來翻去,時有驚跳或突然啼哭。這種情況可能與營養不良、缺乏某些維生素或微量元素有關,也可能與某些疾病有關。
10、血色異常:孩子的嘴唇、眼結膜、口腔粘膜顏色蒼白;手指甲血色差,用手輕輕壓迫甲蓋,放松后甲蓋的血色恢復慢;經常訴說頭暈,注意力不集中。這些情況可能與微量元素鐵,或B族維生素中的葉酸缺乏有關。
孩子經常不明原因出血:刷牙時牙齦出血,不小心碰到鼻子或天氣干燥時鼻子出血等等。這些情況可能與維生素C缺乏有關。
現代免疫學認為,免疫力是人體識別和排除“異己”的生理反應。人體內執行這一功能的是免疫系統。有了寶寶后,父母們最擔心生病問題。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方法,就可提升寶寶的免疫力,減少生病的次數。
寶寶免疫力不佳,就經常生病:別人無病,他有病;別人小病,他大病。想要寶寶不生病,除了加強運動運動外,媽媽還要給寶寶多吃提升免疫力的食物調理體質。只有健全的免疫系統,才能幫助寶寶抵抗致病的細菌和病毒,遠離疾病。
相關知識點
寶寶臍疝 | 喉梗阻是怎么回事 | 寨卡病毒 | 嬰兒鵝口瘡 | 口水疹 | 嬰兒腸套疊 | 嬰兒臍疝 | 嬰兒貧血 | 嬰兒猝死 | 寶寶鼻塞怎么辦 | 乳糖不耐受 | 嬰兒捂熱綜合征 | 嬰兒搖晃癥候群 | 嬰兒性早熟 | 嘴唇上有白點 | 舌系帶 | 熱性驚厥 |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 |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 | 嬰幼兒外陰炎 | 爛嘴角 | 小兒支氣管炎 | 小兒鼻塞 | 小兒蕁麻疹 | 嬰兒缺鐵性貧血 | 兒童就醫指南 | 寶寶常備藥 | 嬰兒手足搐搦癥 | 嬰幼兒常見眼疾 | 包皮垢 | 嬰兒腸絞痛 | 嬰兒血管瘤 | 方顱 | 角弓反張 | 腸梗阻 | 包皮紅腫 | 包皮嵌頓 | 包皮癢 | 肚臍下方疼痛 | 畸形足 | 疝氣 | 舌系帶過短 | 舌系帶手術 | 肛周膿腫 | 嬰兒口瘡 | 嬰兒臉紅 | 嬰兒玫瑰疹 | 嬰兒起痱子 | 嬰兒缺鈣的表現 | 嬰兒熱痱 | 嬰兒水土不服 | 嬰幼兒常用藥 | 嬰兒癲癇 | 嬰兒上呼吸道感染 | 嬰兒腎積水 | 嬰兒胃腸功能紊亂 | 嬰兒消化不良怎么辦
相關詞條695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 | 嬰兒喂養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嬰兒吐奶嚴重怎么辦 | 寶寶肚子脹氣怎么辦 | 嬰兒大便顏色 | 寶寶拉肚子有泡沫 | 嬰兒打嗝 | 嬰兒吃奶量 嬰兒嘔吐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寶寶長牙發燒怎么辦 | 寶寶臉上長濕疹怎么辦 | 嬰兒撫觸 | 嬰兒發燒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初期癥狀 | 輔食100款 | 寶寶發燒38度怎么辦 | 幼兒急疹 | 嬰兒輔食食譜 | 睡眠不好如何調理 | 嬰兒睡眠 | 寶寶晚上睡覺哭鬧 | 嬰兒奶癬 | 寶寶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辦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 小兒支氣管炎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厭奶期 | 嬰兒米粉 | 嬰兒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寶寶過敏性皮炎 | 斷奶方法 | 小兒肺炎 嬰兒鵝口瘡 | 諾如病毒 | 小兒推拿 | 疫苗接種時間表 | 乙肝疫苗 | 五聯疫苗 | 流感疫苗 | 麻疹疫苗 | 流腦疫苗 | 嬰兒枕頭 | 嬰兒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