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性眼疾
如果感染發生于胚胎發育期,尤其是前三個月,會嚴重影響眼球的結構,造成重大眼球異常。感染原以梅毒、德國麻疹及艾滋病最常見,也最嚴重。生育年齡的婦女最好能事先加以預防治療。小寶寶出生時,若產道有細菌,如淋菌、披衣菌,會使眼結膜感染而形成新生嬰兒眼炎,因此新生嬰兒應例行接受預防治療,若已確定產道有感染,甚至可采取剖腹產,避免產道感染。
新生嬰兒時期如果患有鼻淚管阻塞,淚囊容易反復發生淚囊炎、治療方面要先控制感染,并以按摩或手術治療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原則上,六個月內采按摩的保守治療,六個月以后則采取較積極之手術療法。
2、遺傳性眼疾
遺傳形式,一般分為顯性遺傳、隱性遺傳以及性連遺傳三大類。常見的眼疾包括先天性白內障、無虹膜癥、視網膜色素變性癥等屬顯性遺傳;視網膜胚胎母細胞瘤、部份視網膜色素變性癥、白化癥等,這些疾病屬于隱性遺傳;而色盲、脈絡膜缺失癥則屬于性連遺傳。
遺傳性眼疾大多僅能控制癥狀,無法根治,因此婚前檢查及遺傳咨詢,是避免遺傳性眼疾的不二之法。
3、正常結構變異的眼疾
新生嬰兒的視力發展,從出生到二個月大左右,僅能看到模糊的影像,因此對于明亮、鮮艷的物體較感興趣。大腦的神經發展,尚不足以穩定控制眼球的運動,因此在這個時期若發現眼睛有內斜視或外斜視的情況,并不一定是異常的現象。
從二個月到六個月,這段時間是眼球運動及立體感發育的關鍵期,視覺感官刺激的玩具,可促進眼睛的發展;六個月以后,正常的孩童應該是兩眼正視,如果還發現有斜視的情形,就必須請專家檢查,必要時給予適時的治療。切記一歲至六歲是治療的關鍵期。
4、早產造成的眼疾
視網膜血管的發育從懷孕十六周開始,一直到足月四十周才發育完全,因此在懷孕周數小于三十六周,體重小于二千克的早產嬰兒,很容易形成病變,稱為早產嬰兒視網膜病變。有可能造成失明的后果,必須于出生后四至六周起定期檢查,適當治療才能預防失明。此外,早產嬰兒特別容易有高度近視及散光,因而形成弱視,也必須注意。
1、什么是倒睫毛?
倒睫毛是指睫毛改變了生長方向,朝著眼球的方向生長,在睜眼或閉眼時,睫毛摩擦角膜或結膜,感到眼球不適、流淚,有異物感。最嚴重的倒眼毛像“毛刷”,不斷摩擦透明而嬌嫩的角膜,時間久了,容易使黑眼珠逐漸變混濁,影響視力。此外,其它原因像各種熱燙傷、化學燒傷、結膜天皰瘡、白喉性結膜炎等病,都可使眼瞼發生瘢痕性內翻倒睫。
2、倒睫毛都有什么癥狀?
嬰幼兒的倒睫主要發生在下瞼內側。輕的下瞼內翻,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輕,以至消失;如果倒睫摩擦角膜,出現磨眼、充血等癥狀時,可暫時用一長形橡皮膏,一端固定瞼下緣,另一端粘貼在面頰皮膚上,將下瞼向外牽引,以能剛好矯正內翻為度,以免造成瞼外翻而致流淚。對倒睫嚴重的孩子,應到醫院手術矯治。
3、發現寶寶倒睫怎么辦?
發現孩子倒睫,不要隨便使用鑷子拔睫毛,這是很危險的,因為這樣做并不能破壞毛囊,睫毛拔掉后還會重新長出,有時還可能因細菌感染造成毛囊炎或眼邊癤。如果是沙眼引起的內翻倒睫,就得積極治療沙眼。
1、什么是瞼內翻
有些爸媽發現寶寶的兩只眼睛總是淚汪汪的,仔細觀察一下會發現,寶寶的下眼皮靠近內側眼角的地方,眼睫毛是向里長著的。由于這些小睫毛的刺激,寶寶就會經常眼淚汪汪了。這種情況稱作先天性瞼內翻。
2、引起先天性瞼內翻的原因主要有兩種:
(1)由于寶寶的鼻根平坦,發育不飽滿,內眥贅皮的牽拉,會使孩子下眼皮向靠鼻側內翻;
(2)由于寶寶的眼皮內眼輪匝肌過度發育,瞼板發育不良引起。 寶寶倒睫時,由于其小睫毛很柔軟,一般不會損傷角膜,所以不需要做處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自己好轉痊愈。但是,如果刺激癥狀嚴重,寶寶不但容易流淚,還會頻繁眨眼睛,用手揉眼,這時就應該治療了。
3、瞼內翻的護理及治療方法:
(1)涂少許眼膏,將睫毛粘在皮膚上;
(2)用橡皮膏一端輕輕貼在孩子的瞼下緣,將瞼剛好拉為不倒睫狀,另一端貼在臉的皮膚上。注意不要拉開太多,否則反而引起不適。此法是暫時性方法,常用會有損寶寶的嫩皮膚;
(3)手術矯正。
1、什么是麥粒腫?
麥粒腫俗稱“針眼”。西醫認為麥粒腫是瞼板腺或睫毛毛囊周圍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癥,以局部紅腫、疼痛,出現硬結及黃色膿點為主要臨床表現。
中醫上稱麥粒腫為土疳或土瘍,麥粒腫也是兒童常見的眼病。寶寶年幼無知,加上本性好動,經常用臟手揉眼,細菌就會乘虛而入。引起麥粒腫的細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以麥粒腫多為化膿性炎癥。寶寶得各種全身性疾病時全身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引起麥粒腫。
2、寶寶眼瞼為何易長麥粒腫?
麥粒腫分內麥粒腫和外麥粒腫兩類:
(1)內麥粒腫是眼瞼皮脂腺或睫毛毛囊的感染為外麥粒腫,瞼板腺感染。這是寶寶很容易患的一種。由于寶寶免疫機能差,對感染的抵抗力不強,加上本性好動,若同時伴有衛生習慣不良,臟手揉眼等,易致細菌侵入腺體而發病。內麥粒腫因其炎癥部位在堅實的瞼板內,一般范圍較小,看起來不重,但疼痛卻明顯,近外眥部(小眼角)的重癥麥粒腫可引起白眼球(球結膜)水腫,呈水泡樣,甚至突出于瞼裂之外。在瞼結膜上的病變區呈紅色或紫紅色中心部有黃白色膿點,膿腫自結膜面自行潰破,膿液可排出,癥狀消失。
(2)外麥粒腫病變部位初起時紅腫、疼痛、近瞼緣可摸到硬結,形如麥粒,3-5天后膿腫軟化,7天左右可自行穿破皮膚,膿液流出,紅腫消失,有的也可不經穿破皮膚,膿液流出,紅腫消失,有的也可不經穿破排膿或因排膿不暢自行吸收消退。
3、麥粒腫如何治療?
(1)局部熱敷,以促進化膿,輕的炎癥也可在熱敷后完全消失。
(2)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療可促進炎癥的消失,青霉素族的抗生素口服、肌注或靜脈注射均可,它對化膿菌的作用都很好。局部可點眼藥,一般使用0.25%氯霉素眼藥水即可,小兒入睡后可涂金霉素眼膏。
(3)切開排膿,不要等到自行破潰,這樣可以減少病人的疼痛,并可縮短療程。
當膿頭出現時切忌用手擠壓,因為眼瞼血管豐富,眼的靜脈與眼眶內靜脈相通,又與顱內的海綿竇相通,而眼靜脈沒有靜脈瓣,血液可向各方向回流,擠壓會使炎癥擴散,引起嚴重合并癥,如眼眶蜂窩織炎、海綿竇栓塞甚至敗血癥,從而危及生命。不要用臟手揉眼睛,以免將細菌帶入眼內,引起感染。
麥粒腫病雖小,但很是讓人煩惱,痛苦不堪,醫療上又無治療好辦法,用酒精棉球擦拭眼睫毛根部效果非常好。方法是:當開始患病——眼瞼發癢、出現紅腫或疼痛時,即刻用酒精棉球擦眼睫毛。擦時要雙眼緊閉,用酒精棉球(不要太濕,太濕時擠掉一些酒精)在眼睫毛根處來回輕輕擦幾下。擦后雙眼會感到發熱(發熱時不可睜眼,否則酒精會滲透到眼里使眼睛疼痛),待熱勁過后再睜眼。只要當天擦2-3次就可消腫。
4、新生兒淚囊炎與麥粒腫的區別?
急性淚囊炎是一種淚囊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化膿性炎癥。由于鼻淚管被堵塞,淚囊里面的淚液不能排出,潴留的淚液成了細菌生長、繁殖的場所,形成慢性淚囊炎。
有些慢性淚囊炎炎癥可向周圍擴散,急性發作,成為急性淚囊炎。因此急性淚囊炎多由慢性淚囊炎引發,只有少數一開始就為急性炎癥。
有時由于淚囊遭到外傷,或在淚道探通中造成假道,或在淚囊手術后細菌感染,也可形成急性淚囊炎。急性淚囊炎時,局部皮膚紅腫、疼痛、壓痛明顯,炎癥可擴散到頰部、鼻梁和眼瞼等處。當擴散到眼瞼時,會被誤認為是麥粒腫。
其實麥粒腫是眼瞼上的癤子,它是長在眼皮上的,我們常叫做“針眼 ”、“偷針眼”。麥粒腫是由眼瞼的瞼板腺或毛囊及其附屬腺體感染引起的。麥粒腫初起時又紅又痛,三五天后可化膿,待膿排出后,紅腫消退,脹痛緩解,再過幾天就可完全痊愈。可見急性淚囊炎與麥粒腫的發病部位是不一樣的,壓痛部位不同,而且癥狀也不完全相同。
急性淚囊炎在數日后也會形成一個膿腔,破潰排膿后炎癥迅速消退,但常在淚囊前留下一瘺管,且多數久治不愈,這一點也與麥粒腫不同。急性淚囊炎早期癥狀與麥粒腫相似,但它們的起病原因不同,發病部位不同,預后不同。因此只要細心檢查是不難識別的。
1、什么是結膜炎?
結膜為一層堅韌的薄膜。結膜緊貼于眼瞼內面,并翻轉覆蓋于鞏膜(白眼仁)表面。結膜有助于防止異物和感染對眼球的損害,但結膜本身也會受到化學物質或過敏物質的刺激,或受到病毒、細菌的感染,出現眼痛、眼癢及充血。
結膜炎為一種由病毒、細菌或過敏物質引起的結膜炎癥。對灰塵、泥土、動物皮毛、花粉的過敏反應可使結膜發炎,風沙、煙和其他種類的空氣污染也可刺激結膜發炎,感冒或麻疹可引起結膜炎,甚至電焊弧光、太陽燈、雪地反射強烈陽光中的紫外線也可對結膜產生刺激。
有些結膜炎癥可持續數月或數年,特別是瞼外翻、瞼內翻、淚道疾病、化學藥品過敏、接觸某些刺激性物質或某種特殊細菌感染(如衣原體)引起的結膜炎。
2、結膜炎怎么治療?
結膜炎的治療因病因不同而異。眼瞼可用清水和干凈毛巾輕輕洗凈,去除分泌物。如為細菌性結膜炎、可滴用抗生素眼藥水或藥膏。醫生有時會用棉簽擦下一點分泌物送實驗室檢查,再根據檢查結果調整用藥。一般結膜炎不需用皮質類固醇眼藥水。如考慮是皰疹病毒性結膜炎,則絕對不要滴用皮質類固醇眼藥水,其可能使病情加重。
對于過敏性結膜炎和病毒性結膜炎,抗生素治療無效。如是過敏性結膜炎,口服抗組胺藥可以止癢和緩解刺激癥狀,如果無效,也可試用皮質類固醇眼藥水。
由于感染性結膜炎傳染性很強,患者在洗眼或滴藥前后均應洗手。此外患者也不要觸摸了患眼又去觸摸另一眼,用于清潔患眼的毛巾和浴巾應與其他毛巾分開。
如病因是眼瞼畸形或淚道阻塞,則多需要手術治療。
3、得了結膜炎應該注意什么?
結膜炎多是接觸傳染,故應提倡勤洗手、洗臉或不用手和衣袖拭眼。所用臉盆、毛巾、手帕等必須與他人分開,并應經常煮沸消毒,防止傳染別人。傳染性結膜炎患者應進行隔離,更不允許到公共游泳區游泳,醫務人員在接觸患者之后也必須洗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如一眼患結膜炎,必須告訴病人保護健眼不受傳染。遇嚴重傳染性結膜炎時,可用透明眼罩遮蓋健眼,周圍用絆創膏密封,于外下方通一小橡皮管,以便空氣流通,醫生也容易觀察健眼是否患病。
1、兒童屈光不正可以恢復嗎?
如果是低度的遠視的話可以恢復,不過要先戴眼鏡,因為孩子的眼球還在發育,戴眼鏡讓孩子看清楚,可以消除弱視的發生。
2、如何預防屈光不正?
(1)教育孩子看書、寫字姿勢要端正,不要養成趴在桌子上學習的習慣,也不要躺著或坐車時看書。
(2)平時閱讀或寫字時,書本和眼的距離應保持在30厘米左右。
(3)光線要充足、柔和,不要在陽光直射下學習,光源應在左前方。
(4)防止眼肌疲勞,學習時間不要過長,一次40分鐘為宜,休息10分鐘,看看遠處物體或做眼睛保健操。
(5)如患有屈光不正,應及時配戴合適度數的眼鏡。
3、屈光不正眼睛會出現哪些癥狀?
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共有三種,即遠視、近視和散光,是兒童期的常見病。如果發現孩子看電視瞇眼、歪頭看東西或者要走得很近才看清物體,就要到醫院檢查孩子有沒有屈光不正,兒童期的屈光不正必須盡早治療。
0-6歲兒童除少數有先天性近視,多數為遠視或遠視散光。而兒童眼球尚在不斷發育之中,可塑性大,本身有一個正視化的過程。因此,通過戴鏡、物理治療等系列治療后,視力多數可以得到矯正。因
為兒童屈光不正治療較為復雜,一般眼鏡店不具備進行治療的專業技術和條件,如果孩子視力有問題,應去醫院請專科醫生檢查后,才進行配鏡治療。有弱視的要遵醫囑進行正規治療。
相關知識點
寶寶臍疝 | 喉梗阻是怎么回事 | 寨卡病毒 | 嬰兒鵝口瘡 | 口水疹 | 嬰兒腸套疊 | 嬰兒臍疝 | 嬰兒貧血 | 嬰兒猝死 | 寶寶鼻塞怎么辦 | 乳糖不耐受 | 嬰兒捂熱綜合征 | 嬰兒搖晃癥候群 | 嬰兒性早熟 | 嘴唇上有白點 | 舌系帶 | 熱性驚厥 |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 |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 | 嬰兒常見疾病 | 嬰幼兒外陰炎 | 爛嘴角 | 小兒支氣管炎 | 小兒鼻塞 | 小兒蕁麻疹 | 嬰兒缺鐵性貧血 | 兒童就醫指南 | 寶寶常備藥 | 嬰兒手足搐搦癥 | 包皮垢 | 嬰兒腸絞痛 | 嬰兒血管瘤 | 方顱 | 角弓反張 | 腸梗阻 | 包皮紅腫 | 包皮嵌頓 | 包皮癢 | 肚臍下方疼痛 | 畸形足 | 疝氣 | 舌系帶過短 | 舌系帶手術 | 肛周膿腫 | 嬰兒口瘡 | 嬰兒臉紅 | 嬰兒玫瑰疹 | 嬰兒起痱子 | 嬰兒缺鈣的表現 | 嬰兒熱痱 | 嬰兒水土不服 | 嬰幼兒常用藥 | 嬰兒癲癇 | 嬰兒上呼吸道感染 | 嬰兒腎積水 | 嬰兒胃腸功能紊亂 | 嬰兒消化不良怎么辦
相關文章
相關詞條695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 | 嬰兒喂養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嬰兒吐奶嚴重怎么辦 | 寶寶肚子脹氣怎么辦 | 嬰兒大便顏色 | 寶寶拉肚子有泡沫 | 嬰兒打嗝 | 嬰兒吃奶量 嬰兒嘔吐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寶寶長牙發燒怎么辦 | 寶寶臉上長濕疹怎么辦 | 嬰兒撫觸 | 嬰兒發燒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初期癥狀 | 輔食100款 | 寶寶發燒38度怎么辦 | 幼兒急疹 | 嬰兒輔食食譜 | 睡眠不好如何調理 | 嬰兒睡眠 | 寶寶晚上睡覺哭鬧 | 嬰兒奶癬 | 寶寶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辦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 小兒支氣管炎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厭奶期 | 嬰兒米粉 | 嬰兒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寶寶過敏性皮炎 | 斷奶方法 | 小兒肺炎 嬰兒鵝口瘡 | 諾如病毒 | 小兒推拿 | 疫苗接種時間表 | 乙肝疫苗 | 五聯疫苗 | 流感疫苗 | 麻疹疫苗 | 流腦疫苗 | 嬰兒枕頭 | 嬰兒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