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血管瘤是一種常發生在嬰兒身上的一種良性腫瘤,這個病的病變是由于先天性血管網發育異常所導致的,雖然不會引起病變,但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腫瘤會逐漸變大,及早的治療有助于將血管瘤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嬰幼兒血管瘤是在出生時或出生后1個月至2個月內出現,常發生于頭、臉及頸部,影響寶寶外觀,造成爸媽的擔心。但是卻有患者的父母因為不知道這個疾病的癥狀,所以會出現耽誤病情的情況發生。
約有一半的嬰兒血管瘤是在出生一周或一歲時才出現。嬰兒血管瘤可長在身上任何部位,于皮膚表面最常見,其中約有一半的嬰兒血管瘤發生在頭、臉、頸部,最易造成外觀上的困擾。至于發生的原因,并不太清楚,只知是胚胎期發育不正常的結果。
根據統計,平均發生率3%左右,國內每年有約一萬六千個新生兒患有嬰兒血管瘤,其中男女比率為1:3。
專家提醒家長,發現孩子有血管瘤,千萬不要等,雖然有部分血管瘤有自行消退的可能性,但是這種幾率不大,不要為了等渺茫的幾率耽誤了孩子的治療,嬰幼兒的血管瘤早發現早治療。
有些家長會在寶寶身上發現這樣一個怪現象:出生的時候身上有一顆小小的米粒大小的紅痣,沒過幾個月就長成了指甲蓋大小的凸起紅斑,而且還有繼續擴張的趨勢。上網一搜,發現原來這個叫“血管瘤”,家長頓時便慌了神。都叫“瘤”了,應該很嚴重吧?
一、大多數血管瘤對健康無害,隨年齡增長可自行消退
血管瘤是寶寶皮膚血管一種先天的良性病變,是一種良性腫瘤,主要成因是血管內皮細胞的異常增殖。按照病變位置,血管瘤可分為淺表型(鮮紅色丘疹結節)、深在型(藍色球形結節)和混合型(以上兩種混合)。血管瘤大多出現在寶寶的頭頸、胸部、背部等位置,女孩比男孩更容易長,而且早產兒中特別常見,尤其是低體重兒。
大多數情況下,血管瘤不會給寶寶帶來任何不適或并發癥。一般會在寶寶出生6個月內瘋長,1歲以后進入消退期,大概5~10年內消退,基本不需要治療。相比起它唬人的名字,可以說是很善良無公害了。話雖如此,但如果發現孩子有血管瘤,建議還是找醫生檢查,一是有利于跟蹤它的變化過程;二是由醫生來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干預、治療更加穩妥。
二、四種異常的血管瘤情況,需盡早進行治療
細心的家長想必會問,有哪些異常情況是需要治療的呢?主要有以下幾種:
1、長在重要器官附近:如果血管瘤長在眼睛、鼻子、嘴巴、喉嚨、生殖器等重要器官附近,有可能會損壞器官功能,比如影響視覺、排泄等。
2、長在面部嚴重影響顏值:考慮到不利于寶寶自信心的建立,應盡早去除。并且是越早去除越好,手術創面一般很小,只會留下非常微小的瘢痕,不會影響以后的顏值。
3、數量多、面積大:如果寶寶皮膚上出現好幾塊血管瘤,意味著血管瘤可能位于身體內部的某個器官上;如果血管瘤的面積很大(直徑大于5cm),尤其是長在頭頸部、下巴、脊柱下方等位置,意味著深層的骨結構和軟組織可能存在病變。以上兩種情況無論哪一種都較為危險,應立即帶寶寶就醫。
4、生長速度異?欤寒敯l現寶寶身上的血管瘤快速瘋漲,短時間內變大,最好找醫生評估嚴重程度。
除此之外,如果血管瘤經常反復摩擦,出現出血、破潰的情況,也應盡早處理,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日常的消毒、擦藥,避免引起感染。
要治療好寶寶的問題,首先要了解病因,這樣才最能對癥下藥。那么,嬰兒血管瘤的原因是什么呢?
血管瘤是發生于血管組織的良性腫瘤,主要是種胚胎發育過程中血管發育失常,血管發育或分化失常導致的血管畸形,一種因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產生的真性腫瘤。血管瘤雖然一般都是天生的,但每位患者的形成原因都是不同的,只有到正規的血管瘤專科醫院進行全面檢查便可得知。導致血管瘤發生的影響因素很多,至今尚無一個公認和肯定的說法。
一般認為父母的遺傳、父母的內分泌失常、高血壓等疾病、懷孕期間的環境污染或微生物感染都會影響胎兒血管發育。其中有關母親的激素水平與嬰兒血管瘤發生的相關關系研究很多,發現懷孕前服用避孕藥的母親的孩子血管瘤發生率明顯增高;母親雌激素水平與孩子血管瘤發生率呈正相關關系,即母親雌激素水平高的孩子血管瘤發生機會也多。在此基礎上,許多學者提出:隨著嬰兒出生和斷母乳,嬰兒體內來自母親的激素水平逐漸下降,所以導致嬰兒血管瘤自然消退。也有學者根據這個理論而應用激素及雌激素受體抑制劑治療血管瘤。
總之,當發現有嬰兒血管瘤的出現,就要盡快帶寶寶去醫院檢查,配合醫生治療。
如果父母因為粗心大意而沒有發現寶寶的異常,導致沒有及時發現病癥,那可能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嬰兒血管瘤的癥狀,以便查看:
1、草莓狀血管瘤。屬毛細血管瘤的其中一種,外形類似草莓,呈紅色或暗紅色顆粒狀,高出皮膚表面,用手按壓顏色可變淺、變淡,是有血流量較大的毛細血管增生而造成,常見于身體的四肢、背部、枕部、頭部和面部等部位,隨時間增長后開始向周邊蔓延。
2、鮮紅斑痣。屬毛細血管瘤的其中一種,也稱為紅胎記或微靜脈畸形,顏色淡紅色或暗紅色,為毛細血管呈網狀增生病變而成,外形似普通胎記,但與其不同的是,用手按壓顏色會變淺變淡,且會逐漸發展,表皮出現增生增厚現象。
3、海綿狀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又稱靜脈畸形,外形與蔓狀血管瘤相似,同屬于較大類型瘤體,這種瘤體多生長在頭部或者顏面部,表現為膚色或青紫色,呈海綿狀浸潤式生長,用手觸摸柔軟,成人體內的肝血管瘤多為這種類型的瘤體。
4、蔓狀血管瘤。又稱動靜脈畸形,與海綿狀血管瘤同屬較大型瘤體,但與海綿狀血管瘤不同的是,蔓狀血管瘤多見于四肢軀干等部位,呈樹枝狀擴張,呈迂回曲折狀,表面皮膚溫度較高,可摸到血管的搏動和血管的雜音,且較海綿狀血管瘤比較少見。
5、混合型血管瘤。為毛細血管瘤與海綿狀血管瘤的混合體,瘤體較其它單純性血管瘤更為復雜,初期癥狀同毛細血管瘤癥狀相同,后隨時間增長瘤體下方的海綿體逐漸形成,并且發展迅速,在幾周內就可向四周蔓延發展。
知道了嬰兒血管瘤的相關癥狀,還是希望父母們能夠引起注意,如果自己的小孩有相關的癥狀出現,應該及時將他帶到醫院去治療,由于上述所說的癥狀不是針對每一個患者而言的,因此患者的父母們應該注意及早帶孩子到醫院做檢查治療,避免出現什么嚴重的后果。
發現寶寶患有嬰兒血管瘤了,父母難免會很擔心,畢竟對這種疾病的了解并不會很多,不知道帶寶寶到醫院之后應該怎么辦。其實,嬰兒血管瘤的就診科目為外科。一般位于皮下的海綿狀血管瘤外表看腫起來一個包塊之類的,到醫院門診咨詢掛什么科時,導醫都會建議看外科。那嬰兒血管瘤一般做哪些檢查?
1、B超:常作為首選的檢查方法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均勻高回聲的腫塊大血管瘤可見網狀回聲不均有時可見鈣化。
2、CT:典型的血管瘤的CT表現平掃為密度均一邊界清楚的低密度腫塊;靜脈造影動態CT掃描顯示為由周邊開始的密度增強此后逐步向中心充盈并且與周圍肝組織呈等密度
3、MRI:檢測血管瘤的特異性準確度可達92%-100%,血管瘤具有很高的T2信號而T1強度則與周圍相等。
4、放射性核素血池掃描:用99mTc標記的紅細胞進行血池掃描。肝血管瘤表現為早期的不充盈,隨后由周邊開始逐步充盈填充期延長。此種檢查方法的敏感性可達90%,是一種高特異性無創傷的檢查。
5、肝動脈造影:對診斷本病準確率高能顯示1-2cm大小的血管瘤表現為早期造影劑充盈且持續染色可有特征性的棉絮團或雪樹狀樣表現此方法為創傷性檢查臨床不作為首選
6、活組織檢查:雖然細針穿刺抽吸細胞學檢查相對安全但常得不出診斷性結論;若使用標準穿刺針則穿刺的危險性增大且已有穿刺引起致死性出血的報道。
血管瘤屬于良性腫瘤,而且嬰兒血管瘤是可以治好的。如果寶寶患了血管瘤,父母最關心的問題自然是,嬰兒血管瘤能治好嗎?下面還為大家介紹一下嬰兒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
手術是采用外科手術方法將病損組織切除,以達到血管瘤的治療目的。但一般情況下血管瘤病損區血管豐富,血量大,手術時出血量極大,常常引起嚴重的失血性休克,術中需要大量輸入全血,手術難度大,危險程度高。
2、激光治療
原理是一種高溫淺表性的燒灼,對血管瘤組織進行凝固,并達到治療血管瘤目的。但激光治療深度一般控制在表層皮膚0.2-0.4mm以內,超過0.4mm即產生明顯疤痕,對深層血管瘤易引發出血及疤痕畸形。所以傳統激光不適合用于位置較深的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淋巴管瘤、草莓狀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的治療所以不能較廣泛推廣。
3、激素治療
激素療法是腎上腺皮質激素口服的一種方法。皮質類固醇激素內服盡管有小部分患者會收到滿意的療效,但該療法副作用大,不可隨便使用,應權衡利弊。
4、同位素治療
同位素是一種具有嚴重放射性的物質,對人體的傷害比較大。大量放射線會殺死白細胞,使機體造血功能減弱,免疫力下降,同位素也只能對體表小面積的血管瘤起到一定的效果,對皮下深部的血管瘤起不到很好的治療效果還會留下疤痕,而且經同位素治療過的地方都會留下大量的色斑或色脫(象白癜風)。
其實嬰兒血管瘤是可以治愈的。不同的治愈方式有著不同的效果,最好就是去醫院詢問醫生,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法。
寶寶生病期間飲食上都需要父母多加注意,正確的飲食可以促進疾病的治療,而飲食不當則可能不利于恢復。那么,嬰兒血管瘤吃什么好?
首先,應該給予寶寶多樣化的膳食,要做到既有動物性食物,也有植物性食物,即膳食是由谷、豆、肉、蛋、奶、蔬、水果類、油脂類以及糖類等各種調味組合而成的混合物。機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量應當有一定的比例,由于攝入人體內的各種營養素之間存在著相互配合與相互制約的關系,如果攝入各種營養素超量,非但對嬰兒血管瘤患者無益,甚至有害。
除此之外,攝取均衡的營養是嬰兒血管瘤所不能忽略的,父母們一定要謹慎應對。根據我國營養結果表明,兒童在維生素、A、鈣、鐵和碘等攝入不足。主要原因是膳食結構不合理所致,所以要想營養均衡有不至于影響嬰兒血管瘤的治療,要做到調配得當。嬰兒血管瘤患者各種膳食營養素的攝入量應選定在合理范圍內,攝入量過少將產生營養素缺乏癥,過高將出現副作用,對寶寶健康不利。
此外,還要注意,不要給寶寶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這會刺激腸胃,使血管的負擔加大,加重血管瘤。
寶寶生病,父母痛心,因此最好是防患于未然。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嬰兒血管瘤的預防吧!
1、首先孕期不要食用含有雌性激素的藥物、食物。有學者認為人體內雌激素含量增多是誘發血管瘤的原因之一。
2、再次就是剛出生嬰兒可以考慮先不進行母乳喂養。這也是避免嬰兒體內雌性激素增加的考慮因素。
3、媽媽要做好孕期工作,孕期婦女少吃辛辣冷涼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刺激胚胎,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研究發現刺激性食物能刺激胚胎的發育,有可能使嬰兒血管等組織異;蚧伟l育。
4、孕婦要注意心態平和,大喜大怒的情緒可引起血壓波動,損害血管的彈性,從而加速血管的老化。定期檢查,定期檢查身體,注意血壓、血脂、血液粘稠度等指標的異常,預防血管瘤的形成,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相關知識點
寶寶臍疝 | 喉梗阻是怎么回事 | 寨卡病毒 | 嬰兒鵝口瘡 | 口水疹 | 嬰兒腸套疊 | 嬰兒臍疝 | 嬰兒貧血 | 嬰兒猝死 | 寶寶鼻塞怎么辦 | 乳糖不耐受 | 嬰兒捂熱綜合征 | 嬰兒搖晃癥候群 | 嬰兒性早熟 | 嘴唇上有白點 | 舌系帶 | 熱性驚厥 |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 |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 | 嬰兒常見疾病 | 嬰幼兒外陰炎 | 爛嘴角 | 小兒支氣管炎 | 小兒鼻塞 | 小兒蕁麻疹 | 嬰兒缺鐵性貧血 | 兒童就醫指南 | 寶寶常備藥 | 嬰兒手足搐搦癥 | 嬰幼兒常見眼疾 | 包皮垢 | 嬰兒腸絞痛 | 方顱 | 角弓反張 | 腸梗阻 | 包皮紅腫 | 包皮嵌頓 | 包皮癢 | 肚臍下方疼痛 | 畸形足 | 疝氣 | 舌系帶過短 | 舌系帶手術 | 肛周膿腫 | 嬰兒口瘡 | 嬰兒臉紅 | 嬰兒玫瑰疹 | 嬰兒起痱子 | 嬰兒缺鈣的表現 | 嬰兒熱痱 | 嬰兒水土不服 | 嬰幼兒常用藥 | 嬰兒癲癇 | 嬰兒上呼吸道感染 | 嬰兒腎積水 | 嬰兒胃腸功能紊亂 | 嬰兒消化不良怎么辦
相關詞條695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 | 嬰兒喂養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嬰兒吐奶嚴重怎么辦 | 寶寶肚子脹氣怎么辦 | 嬰兒大便顏色 | 寶寶拉肚子有泡沫 | 嬰兒打嗝 | 嬰兒吃奶量 嬰兒嘔吐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寶寶長牙發燒怎么辦 | 寶寶臉上長濕疹怎么辦 | 嬰兒撫觸 | 嬰兒發燒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初期癥狀 | 輔食100款 | 寶寶發燒38度怎么辦 | 幼兒急疹 | 嬰兒輔食食譜 | 睡眠不好如何調理 | 嬰兒睡眠 | 寶寶晚上睡覺哭鬧 | 嬰兒奶癬 | 寶寶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辦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 小兒支氣管炎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厭奶期 | 嬰兒米粉 | 嬰兒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寶寶過敏性皮炎 | 斷奶方法 | 小兒肺炎 嬰兒鵝口瘡 | 諾如病毒 | 小兒推拿 | 疫苗接種時間表 | 乙肝疫苗 | 五聯疫苗 | 流感疫苗 | 麻疹疫苗 | 流腦疫苗 | 嬰兒枕頭 | 嬰兒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