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熱、頭痛、噴射狀嘔吐”是流腦典型的三大癥狀。流腦起病急,病初有鼻炎、咽喉炎或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癥狀,臨床上常常容易被忽視。隨即高熱,寒戰、乏力、哭鬧不安,大孩子有頭痛、嘔吐等癥狀出現,重者表情呆滯,面色難看。
因為細菌經血液引起敗血癥,細菌堵塞小血管,所以這時在寶寶皮膚上可看到大小不等的出血點,稱為“淤點”,甚至淤點擴大變成淤斑,病情進展快時淤斑會增大,中央出現紫紅色大塊皮膚壞死。
當細菌及其毒素進入腦,則寶寶嘔吐頻繁、前囟飽滿、頭痛加劇,出現抽搐、神志朦朧、頭頸部強硬甚至昏迷。有時寶寶會面色蒼白、四肌冰涼并發紫、血壓下降至測不出等中毒性休克、中樞性呼吸衰竭等表現,醫學上稱為“暴發性流腦”,可危及生命。即使搶救過來,有的寶寶也可能引起各種并發癥及后遺癥。
媽媽應注意:寶寶如有以上癥狀,應及時上醫院就診,千萬不要耽誤。
流腦起病很急,兩三個小時就可以發展到嚴重期,一旦發現可疑癥狀,應及時就診治療,千萬不要耽誤!流腦該如何治療了?通常來說,流腦一般病程為7-10天左右,具體還是要看流腦患者出現的癥狀及嚴重程度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常見的治療方法如下:
1、脫水劑的應用
下列藥物應交替或反復應用:①20%甘露醇。②25%山梨醇。③50%葡萄糖。④30%尿素。以上藥物按具體情況每隔4~6小時靜脈快速滴注或靜推一次,至血壓恢復正常,兩側瞳孔大小相等,呼吸平穩。用脫水劑后適當補液,使患者維持輕度脫水狀態。腎上腺皮質激素亦可同時應用,以減輕毒血癥,降低顱內壓。
2、亞冬眠療法
主要用于高熱、頻繁驚厥及有明顯腦水腫者,以降低腦含水量和耗氧量,保護中樞神經系統。氯丙嗪和異丙嗪肌注或靜推,安靜后置冰袋于枕后、頸部、腋下或腹股溝,使體溫下降至36℃左右。以后每4~6小時再肌注一次,共3~4次。
3、呼吸衰竭的處理
應以預防腦水腫為主。如已發生呼吸衰竭,除脫水外則應給予洛貝林、可拉明、回蘇靈等中樞神經興奮劑。亦可用氫溴酸東莨菪堿靜注,可改善腦循環,有興奮呼吸和鎮靜作用。必要時作氣管插管,吸出痰液和分泌物,輔以人工輔助呼吸,直至患者恢復自動呼吸。
在流行季節宜采取綜合預防措施,防止流腦的發生和傳播。流腦如何預防?具體預防措施如下:
1、接種流腦疫苗。孩子在流腦流行季節前應進行流腦A群多酶體菌苗接種。接種0.5毫克皮下注射,接種后一個月,孩子體內產生抗體,抗體可維持三年左右。孩子接種后會有以下反應:輕微發熱、局部腫痛、胃口減退等。接種后孩子要注意休息,多喝水,暫不洗澡,不做劇烈運動。
2、在流行病期間,盡量少帶寶寶去人口密集的場所。
3、保持室內通風,多帶寶寶曬太陽,經常曬寶寶的衣服、被子。
4、給寶寶多喂水,讓寶寶多吃蔬菜和水果,讓寶寶多運動,以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5、父母要提高警惕,一旦發現寶寶出現可疑癥狀,應馬上就醫,減少傳播,做到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流腦與流感,雖然都會出現頭痛、發燒、咳嗽等癥狀,傳播途徑也都是患者通過空氣飛沫傳播,都容易感染免疫水平低下的成人和兒童。但流腦與流感之間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流感多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咳嗽、流鼻涕等癥狀較輕,屬呼吸道傳染病。用抗病毒藥物和對癥治療后有效,大多數患者有自愈傾向。
流腦是由腦膜炎球菌感染引起的,絕大多數患者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當腦膜炎球菌進入腦脊髓膜后,病情發展特別快,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無效,死亡率高達40%-60%。流腦的發病季節一般從冬末或春初開始,3-4月份達到高峰,5月下旬逐步減少。
流腦初期會出現類似傷風感冒的癥狀,如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和輕微的發熱。隨著病情變化,患者會出現嗜睡、昏迷、抽筋、皮膚和粘膜出現大片瘀斑等全身中毒癥狀;當發展到腦膜炎階段后,就會出現劇烈的頭痛、高燒和嘔吐,如不及時搶救患者會很快死亡。
如果你的寶寶出現了疑似感冒的癥狀,寶寶媽媽不要自行在家中喂寶寶服藥,一定要先去醫院進行檢查確診,畢竟流腦與流感起初癥狀相似,不可忽視!
流腦與乙腦都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傳染性疾病,臨床表現也有一些相同之處,但流腦與乙腦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它們本質上也有很大區別:
1、病因不同。流腦是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是由帶菌者或病人經呼吸道飛沫傳染。而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此種病毒通過蚊蟲先在牲畜(如幼豬、馬、牛等)中傳播,而后再傳播給人。
2、流行季節不同。流腦流行每于冬末開始,春節盛行,到初夏就明顯下降;乙腦流行有嚴格的季節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
3、癥狀存在差異,病程不同。兩種病發病開始都有發熱、頭疼、惡心嘔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癥狀,但乙腦病人沒有菌血癥期,不會出現皮膚淤點,也少有很快出現休克者。重癥的病人都會發生顱內壓增高的種種危險癥狀,但乙腦病程進展不象流腦那么迅速。流腦一般病程為7-10天左右,恢復期常在口、鼻周圍起皰疹,而乙腦病程約經2周方進入恢復期,甚至在發病6個月后仍遺留神經、精神方面的癥狀。
4、腦脊液化驗結果不同。流腦在腦脊液涂片或培養時可發現腦膜炎雙球菌,腦脊液渾濁如米湯樣,白細胞數和蛋白質明顯增高,而糖和氯化物減少;乙腦的腦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細胞數和蛋白質僅輕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對流腦、乙腦有了一定認識,若發現疑似癥狀,請及時就醫確診,避免耽誤治療時間!
相關知識點
小兒腸套疊 | 小兒扁桃體發炎 | 小兒鼻出血 | 八個月寶寶拉肚子 | 寶寶咳嗽化痰 | 寶寶痢疾 | 寶寶過敏性結膜炎 | 小兒消化不良 | 寶寶便血 | 寶寶感冒 | 小兒肺炎 | 小兒結核病 | 小兒癲癇 | 小兒感冒 | 寶寶偏食 | 小兒口臭 | 羅圈腿 | 小兒鼻出血食譜 | 幼兒營養不良 | 感覺統合 | 夾腿綜合癥 | 小兒盜汗 | 高熱驚厥 | 小兒尿頻 | 兒童微量元素缺乏癥 | 遺尿 | 小兒麻疹 | 小兒腎炎 | 小兒厭食癥 | 小孩鼻子不通氣怎么辦 | 幼兒常見疾病 | 肋骨外翻 | 瘊子 | 意外損傷 | 小兒便血 | 小兒嘔吐 | 小兒痢疾 | 小兒便秘怎么辦 | 小兒中暑 | 小兒過敏性皮炎 | 小兒便秘 | 小孩拉肚子怎么辦 | 2歲寶寶腹瀉怎么辦 | 幼兒貧血 | 小兒腹脹 | 孩子營養不良怎么辦 | 小兒多動癥 | 蟯蟲感染 | 肌營養不良 | 吞氣癥 | 寶寶踏步反射 | 小兒高熱驚厥 | 小兒驚厥 | 高溫驚厥 | 羅圈腿矯正 | 羅圈腿矯正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嬰兒消化不良 | 寶寶咳嗽治療 | 奶癬 | 太子金 | 新生兒驚厥的表現 | 新生兒髖關節脫位原因 | 新生兒淚囊炎按摩 | 寶寶病毒性腹瀉 | 小兒食欲不振 | 小兒猩紅熱 | 小兒癢疹 | 一周歲寶寶腹瀉
相關詞條711
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2017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 | 諾如病毒| 小孩反復發燒怎么辦 | 小兒咳嗽 | 小兒肺炎 | 小孩拉肚子怎么辦 |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辦 | 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 | 小孩發燒怎么退燒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發燒吃什么食物 | 輪狀病毒 | 小兒嘔吐 | 佝僂病 | 寶寶上幼兒園 | 幼兒園安全教育常識 |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區別 |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皰疹性咽頰炎 | 風寒感冒 | 風熱感冒 | 小孩感冒流鼻涕怎么辦 | 咳嗽偏方 | 孩子不愛吃飯怎么辦 | 一歲半寶寶不愛吃飯 | 一歲半寶寶身高體重 | 2歲寶寶身高體重 | 3歲寶寶身高體重 | 寶寶食譜 | 一歲寶寶食譜 | 兩歲寶寶食譜 | 三歲寶寶食譜 | 兒童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 親子游戲 | 小兒推拿 | 濕疹癥狀 | 肋骨外翻 | 睡覺磨牙是什么原因 | 磨牙是什么原因 | 狂犬疫苗 | 水痘疫苗 | 乙腦疫苗 | 流腦疫苗 | 脊灰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