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習最重要的并非知識,知識只是工具,如何吸收、消化、使用知識才是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身體感官、神經組織及大腦間的互動,身體的視、聽、嗅、味、觸及平衡感官,透過中樞神經、分支及末端神經組織,將訊息傳入大腦各功能區,稱為感覺學習。
大腦將這些訊息整合,作出反應再透過神經組織,指揮身體感官的動作,稱為運動學習。感覺學習和運動學習的不斷互動便形成了感覺統合,感覺統合出現障礙時,會產生知覺、語言、認知障礙、情緒及行為控制不良等問題,也就是無法正常與外界事物反應。3歲前是兒童感覺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可以預防感覺統合失調,3-6歲是感覺統合失調最佳的補救時期,7-12歲是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糾正的有效期。
異常反應:
將訊息完全抑制、肢體無反應或反應遲鈍(例如:自閉癥)。
將訊息過分反應、造成焦慮、不專心(例如:過動兒)。
1、視知覺失調
存在視知覺失調的兒童往往可以長時間的看電視,卻不能順利的閱讀,經常錯字、漏字、添字等現象,或者在寫字時經常性的部首偏旁顛倒,看了就忘,常抄錯題或抄漏題。視覺跳動是嬰兒的本能反應,隨著年齡的增加和活動范圍的增加,嬰兒的視覺會逐漸的成熟,但是自閉癥患兒的視覺往往不穩定,很難長時間的將注意力盯在一個物體上。
2、聽知覺失調
具有聽知覺失調的兒童表現在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聞,丟三落四,經常忘記父母或者老師的話。幼兒的聽覺能力一般較弱,所以受不了大聲的刺激,長期處在嘈雜的環境中,可能會讓兒童在聽覺上形成一層自我保護膜,久而久之就可能會造成聽力不佳,容易忘卻,脾氣古怪等特點,自閉癥花兒表現的尤為明顯。
3、前庭系統失調
主要表現為多動,易摔倒,旋轉不會眩暈,分不清左右,方向感不強等,自閉癥兒童還會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語言表達能力有限,重心不穩等現象。由于前庭網膜的協調和掌控功能不足,患兒的重力感和平衡感都會失常,這就可能導致孩子好動不安,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看起來有些笨手笨腳的,與普通孩子有著較為明顯的差別與異常。
4、觸覺系統失調
存在有觸覺系統失調的寶寶,往往不合群,愛去招惹別人,害怕陌生環境,容易產生焦慮,還存在有偏食或者挑食的現象。觸覺反應遲鈍的寶寶還伴隨有反應慢,動作遲鈍,缺乏自我意識,無法保護自己等特征。
5、本體系統失調
本體系統失調的兒童容易走失,對捉迷藏,系攜帶,扣紐扣,用筷子等動作較為遲鈍,還伴隨有手功能力差,動作協調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等現象。
1、讓兒童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走入小伙伴之中,走出孤獨與乏味,從與外界的廣泛接觸中強化各類感覺統合能力。
2、凡兒童可以做好或經學習都能做好的事情都讓兒童自己做,父母不要代替或干預,以便提高感覺統合能力、勞動興趣與綜合心理素質。
3、讓兒童定期參加各種活動,包括體育活動,提高平衡等感覺統合能力,并促進各個統合能力的提高。
4、游戲療法,如走獨木橋、跳沙坑、捉迷藏、丟手絹、賽跑等對提高各種感覺統合能力都大有好處。
5、嚴重感覺統合失調要進行特殊訓練、行為強化和腦力活動等感覺統合功能訓練,直到失調的感覺統合功能矯正。
感統訓練即感覺統合訓練,是指基于寶寶的神經需要,引導對感覺刺激作適當反應的訓練,此訓練提供前庭(重力與運動)、本體感覺(肌肉與感覺)及觸覺等刺激的全身運動,其目的不在于增強運動技能,而是改善腦處理感覺資訊與組織并構成感覺資訊的方法,正確的概念是腦功能的神經功能。
感覺統合訓練的關鍵是同時給予寶寶前庭、肌肉、關節、皮膚觸摸、視、聽、嗅等多種刺激,并將這些刺激與運動相結合。
感覺統合訓練目的要用耐心培養寶寶的興趣,建立寶寶的自信心;要讓寶寶在游戲中感到快樂,自動自發才有效。該訓練因人而異,讓寶寶每天都有多樣的感覺刺激。
感統訓練方法有觸覺訓練、前庭平衡覺訓練、彈跳訓練、固有平衡訓練、本體感訓練等,不同的感統訓練方法所用的感統訓練器材也不一樣,媽媽要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來選用。
1、推球回去:訓練手臂的運動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
方法:開始時需要在一手臂的距離內進行推、接球,鼓勵寶寶雙手接球。推球則用右手從右往左推。接著逐漸地把距離拉大,并鼓勵寶寶用雙手往外推球,用單手接球。
幫助:開始時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體協助,注意培養寶寶在每一難度的獨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漸撤銷幫助的程度。
2、呵癢癢: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方法:媽媽用手撓寶寶的頭頸、胳肢窩、腳底等皮膚觸覺敏感處,手的力度一陣輕一陣重,如果寶寶害怕,可以維持時間短一些。
3、小小飛行員:提高寶寶平衡能力。
方法:媽媽躺在地板上,讓寶寶呈俯臥姿趴在小腿上,拉著寶寶的雙臂,慢慢地伸展開來,順勢抬腿,讓寶寶呈飛翔姿勢,重復若干次。
4、擺毛巾:提升寶寶注意力集中。
方法:用一塊大毛巾把寶寶包在里面,由你和你的伴侶各拉一頭,左右或上下拉動毛巾,使寶寶隨著毛巾擺動。同時可以讓寶寶拿著小球,一邊擺動一邊向固定目標投球。
5、梳頭游戲:鍛煉寶寶手指的精細運動和了解自身形象。
方法: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寶寶的頭皮,順勢梳頭。也可以讓寶寶在鏡子面前自己動手。
6、籃中尋寶:增進觸覺識別能力。
方法:準備一個水果籃,籃子內放各種不同質感、不同重量的玩具,鼓勵寶寶從籃中將玩具一一取出,媽媽告訴寶寶玩具的名稱,然后再將玩具一一放入籃中,反復2-3次。讓寶寶多觸摸各種玩具,在觸摸不同質地的玩具時不知不覺地增進觸覺識別能力。
7、四肢運動:鍛煉寶寶身體協調能力。
讓寶寶平躺,大人分別抓住寶寶兩腿、兩手,上下屈伸、開合,左右搖晃各4個節拍。再抓住右腳,向左搖過左腳位置,接著換左腳、右手、左手同樣運動。
8、水中游戲:提高寶寶的觸覺敏感度。
透過水的浮力及水溫,刺激寶寶皮膚的神經,可以促進觸覺信息的協調,所以水的游戲是感覺統合活動中用處最大的。可以在水中放玩具,可以讓寶寶邊在水中玩,邊用柔軟的刷子刷身體。這個游戲,只要注意環境及水的溫度就行,可借助給寶寶洗澡時進行。
相關知識點
小兒腸套疊 | 小兒扁桃體發炎 | 小兒鼻出血 | 八個月寶寶拉肚子 | 寶寶咳嗽化痰 | 寶寶痢疾 | 寶寶過敏性結膜炎 | 小兒消化不良 | 寶寶便血 | 寶寶感冒 | 小兒肺炎 | 小兒結核病 | 小兒癲癇 | 小兒感冒 | 寶寶偏食 | 小兒口臭 | 羅圈腿 | 小兒鼻出血食譜 | 幼兒營養不良 | 夾腿綜合癥 | 小兒盜汗 | 高熱驚厥 | 小兒尿頻 | 兒童微量元素缺乏癥 | 遺尿 | 小兒麻疹 | 小兒腎炎 | 小兒厭食癥 | 小孩鼻子不通氣怎么辦 | 幼兒常見疾病 | 肋骨外翻 | 瘊子 | 意外損傷 | 小兒便血 | 小兒嘔吐 | 小兒痢疾 | 小兒便秘怎么辦 | 小兒中暑 | 小兒過敏性皮炎 | 小兒便秘 | 小孩拉肚子怎么辦 | 2歲寶寶腹瀉怎么辦 | 幼兒貧血 | 小兒腹脹 | 孩子營養不良怎么辦 | 小兒多動癥 | 蟯蟲感染 | 肌營養不良 | 流腦 | 吞氣癥 | 寶寶踏步反射 | 小兒高熱驚厥 | 小兒驚厥 | 高溫驚厥 | 羅圈腿矯正 | 羅圈腿矯正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嬰兒消化不良 | 寶寶咳嗽治療 | 奶癬 | 太子金 | 新生兒驚厥的表現 | 新生兒髖關節脫位原因 | 新生兒淚囊炎按摩 | 寶寶病毒性腹瀉 | 小兒食欲不振 | 小兒猩紅熱 | 小兒癢疹 | 一周歲寶寶腹瀉
相關詞條711
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2017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 | 諾如病毒| 小孩反復發燒怎么辦 | 小兒咳嗽 | 小兒肺炎 | 小孩拉肚子怎么辦 |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辦 | 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 | 小孩發燒怎么退燒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發燒吃什么食物 | 輪狀病毒 | 小兒嘔吐 | 佝僂病 | 寶寶上幼兒園 | 幼兒園安全教育常識 |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區別 |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皰疹性咽頰炎 | 風寒感冒 | 風熱感冒 | 小孩感冒流鼻涕怎么辦 | 咳嗽偏方 | 孩子不愛吃飯怎么辦 | 一歲半寶寶不愛吃飯 | 一歲半寶寶身高體重 | 2歲寶寶身高體重 | 3歲寶寶身高體重 | 寶寶食譜 | 一歲寶寶食譜 | 兩歲寶寶食譜 | 三歲寶寶食譜 | 兒童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 親子游戲 | 小兒推拿 | 濕疹癥狀 | 肋骨外翻 | 睡覺磨牙是什么原因 | 磨牙是什么原因 | 狂犬疫苗 | 水痘疫苗 | 乙腦疫苗 | 流腦疫苗 | 脊灰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