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寶寶的成長發育,從翻身、坐起、站立、到走路等等,不可避免會發生一些意外傷害。為了防止意外造成的傷害,家中危險的物品都要收好,放到寶寶夠不到的地方。面對各種防不勝防的意外傷害,家長最好也要掌握一些嬰幼兒急救常識。
意外傷害就是在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因突發事件造成的傷害。有關數據顯示,嬰幼兒童意外傷害,常見的是誤吞異物、中毒、摔傷、燒燙傷、意外窒息(溺水)、動物咬傷等。其中,3歲以下兒童的意外傷害,約70%是發生在家里或者住所周圍。有些傷害,例如氣管異物、燒燙傷、溺水等,發生傷害后的黃金急救時間都是以秒來計算的。因此,家長學習嬰幼兒急救常識非常重要,這樣就能夠在遇到危險時,第一時間做急救措施,減少傷害。
不管發生任何狀況,家長首先要冷靜下來觀察寶寶發生意外后的反應,不要慌張,也不要馬上把寶寶抱起來。例如,發生頭部撞傷時,如果寶寶只是大哭一場,沒有其他的異狀,應該不會有大問題;但如果寶寶臉色泛青、失去意識的話,就必須立刻送到醫院。如果寶寶因為意外傷害出現骨折,那么家長盲目抱起來就可能使寶寶的骨折加重。
按照兒童誤吞異物進入的位置不同,一般分為三大類:氣管異物、食道異物和胃腸道異物,其中,氣管異物最危險,胃腸道異物一般可等待寶寶自行排出。
1、嬰幼兒急救常識——氣管異物
氣管異物多發生在5歲以內兒童,尤其以剛學會走路到3歲之間的小孩多見,死亡率高。寶寶喜歡將瓜子、花生米、果凍、紐扣、硬幣等放入口中,在哭、笑或者吸氣時很容易吸入氣道。如果氣管異物正好卡在聲門處或聲門下頭,堵塞氣管時,非常容易發生窒息。
癥狀:誤吞后,寶寶臉色青紫、憋氣、呼吸困難,或出現劇烈咳嗽、哮鳴,可能提示物品進入氣管。
急救措施: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適用于3歲以下寶寶:
(1)家長馬上把寶寶抱起來,一只手捏住寶寶顴骨兩邊,手臂貼著寶寶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寶寶后頸,讓寶寶臉朝下趴在家長大腿上,且頭部稍低于軀干,在寶寶背部兩肩胛骨間拍打1-5次。
(2)讓寶寶仰臥背貼在家長的大腿上,用中指和食指,放在寶寶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快速向上壓迫1-5次。
(3)循環進行背部拍擊和腹部按壓,直到異物沖出為止。
圖一:海姆立克急救法之背部拍擊
圖二:海姆立克急救法之按壓
適用于3歲以上兒童:
家長從背后抱住小孩,一手握拳,頂住寶寶上腹部,另一只手手掌壓在拳頭上,雙臂用力向上、向內緊壓,有節奏地一緊一松,直到將異物沖出。
2、嬰幼兒急救常識——食道異物
食道異物多發生在食道上端開口處。食道異物如果不能及時取出,可能引起食道周圍炎、縱膈炎和膿腫,嚴重時可能引起食管瘺,或穿破大血管引起大出血。
癥狀:如果誤吞后寶寶沒有面色改變,呼吸平穩,不咳嗽,表明物品沒有嗆入氣管,已經進入食道。多表現為吞咽困難、異物感、疼痛、唾液增多等癥狀。
急救措施
(1)保持安靜,切忌再進食,以防將異物推向深處,加重損傷。
(2)如果是光滑小異物,通常經過2-3天時間就能夠隨大便自行排出,可以讓寶寶多吃富含粗纖維的蔬菜,如芹菜、紅薯等,但不要導瀉。
(3)如果是大異物或者尖銳異物,如棗核、縫針等,容易引起食道和胃腸穿孔,應盡快去大醫院,用兒童胃鏡取出。
3、嬰幼兒急救常識——誤食毒物
(1)撥打急救電話,聯系醫生。
告訴醫生誤食毒物的種類、數量、時間,以及寶寶現在的情況等,然后聽醫生指示。因為有些藥品不宜催吐,不能任意處置。
(2)緊急催吐。
這些東西可以催吐:化妝水、染發劑、樟腦球、藥、肥皂、酒精類、香煙、咖啡。催吐后,讓寶寶多喝水分以稀釋毒性,然后帶他去醫院。
催吐方法:家長可以用勺柄、筷子、手指等直接刺激寶寶的咽喉部,誘導寶寶出現嘔吐。催吐時間越快越好,嘔吐得越完全越好。藥物在體內的吸收速率多為指數變化,早1秒催吐,就有可能截斷藥物的吸收高峰。
(3)盡快送往醫院洗胃。
如果吞入毒性較大的物品,應盡快送到最近的醫院洗胃。最好將寶寶誤食的毒物的包裝和說明書,以及嘔吐物(裝入塑料袋)一并帶上,以便醫生做針對性的治療。
這些東西不可催吐
(1)強酸、強堿制品:如廁所所用洗滌劑、管道洗凈劑、漂白劑、去油劑等。
(2)石油制品:如家庭用燈油、汽油、揮發油、稀薄劑、指甲油、去光水等。
(3)農藥類:如殺蟲劑、除草劑、生石灰等。
(4)危險的固體:如圓釘、別針、玻璃等。
寶寶誤食藥品,家長如何應對?
(1)誤食一般性藥品,劑量較少
如維生素、中成藥,可讓寶寶多喝水,使藥物稀釋并盡快從尿中排出去。
(2)誤食有毒性、或副作用大的藥品
家長須迅速催吐,再給寶寶喝大量茶水、肥皂水反復嘔吐洗胃。然后可以讓寶寶喝幾杯牛奶養胃解毒。
(3)誤食腐蝕性較強的藥品
不要催吐,建議可以服用適量牛奶、蛋清,并迅速送醫院治療。蛋清和牛奶可以覆在胃黏膜上,減少強酸腐蝕性物質與胃消化道黏膜的接觸面積,起到稀釋、隔離的作用。
(4)誤食碘酒
立即飲用米湯、面湯等含淀粉的液體,然后催吐,反復進行,直到嘔出物無碘酒色為止。
4、嬰幼兒急救常識——如何預防寶寶誤吞異物
(1)不要給幼兒吃花生、瓜子、豆類、果凍等不容易咬嚼的食物,帶核的食物要先把核取出。
(2)糾正寶寶把小玩具含在口中玩耍的不良習慣。
(3)可能吸入或吞下的小玩具,不要給寶寶玩。
(4)培養寶寶安靜進食的好習慣,不要邊吃邊說。
(5)寶寶進食時,不要讓他吵鬧跑跳,家長此時也不要逗樂、訓斥、驚嚇寶寶。
(6)不要強迫喂藥,寶寶哭鬧時不要硬向他口中塞。
(7)寶寶活動范圍內不要存放小物品或危險物品,如硬幣、瓜子、花生、小紐扣、圖釘、藥品等。
如果寶寶不小心掉到澡盆、浴缸、馬桶里,或在游泳是發生溺水,家長可以用以下方法進行急救。
1、如果寶寶還有意識,首先要清理其呼吸道,把泥沙、嘔吐物、污物清理干凈,防止發生窒息。
2、可以按壓寶寶的胸部,或者讓寶寶保持頭低腳高的位置將水吐出來。
3、如果寶寶沒有呼吸,家長需要馬上開始心肺復蘇急救。
4、如果寶寶當時只是嗆了一下,馬上沒事,但過后發燒、咳嗽是,也應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嬰幼兒急救常識——嬰幼兒心肺復蘇具體操作
第一步:判斷環境,檢查寶寶的狀況。
1、判斷環境是否安全。
首先要確保救人的環境是安全的,確保自己和寶寶的安全。
2、立即除去或者避開危害生命的因素。
例如,一氧化碳中毒時,應首先打開門窗,把寶寶轉到空氣流通的地方;發生觸電事故時,應首先切斷電源;溺水者應首先從水中救出。
3、檢查寶寶的反應。
1歲以下的寶寶,可以輕輕敲打其腳掌,1歲以上可以搖動他的肩膀。如果寶寶有反應,但是受傷了,馬上撥打120。如果寶寶沒有反應,比如窒息、溺水的寶寶,家長首先要做2分鐘的心肺復蘇。因為這時先打電話求助就錯過搶救的黃金時間了。但如果有其他人在場,可請其幫忙撥打120急救電話。
4、檢查寶寶的呼吸。
觀察呼吸至少要五秒鐘,最多不要超過10秒鐘。檢查呼吸的方法:彎腰側頭靠到寶寶的嘴前,眼睛往他腳的方向看——看胸廓有沒有起伏,并仔細聽呼吸聲。如果他在呼吸,你的臉應該能感覺到他呼出來的氣息。如果寶寶沒有呼吸,開始胸外心臟按壓。這會兒不要再去檢查寶寶的脈搏了。因為我們是普通人不是專業的醫務人員。直接開始進行按壓。
第二步:盡快擺好體位,進行心肺復蘇急救。
1、擺好體位。讓寶寶仰臥在地面或者堅實的平板上,頭部和軀干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不得高于胸部。
2、給予寶寶30次胸外心臟按壓。
注意要用力、快速按壓。按壓時,手要打直、垂直用力壓下,放松時,要讓胸部完全的回彈。
①按壓部位:嬰兒為胸骨下1/3處,即兩乳頭連線與胸骨正中線交界點下一橫指處,兒童為胸骨中部。
②按壓方式:嬰兒可用雙手拇指法或單手雙指法。兒童使用兩只手掌根重疊或一只手掌根。
嬰兒雙手拇指法,即雙手的大拇指并列或重疊,置于胸骨的下1/3,其他的手指環繞軀干,并以雙手手指支撐后背。嬰兒單手雙指法,以中指和食指的指尖按壓胸骨的下1/3,如果床面較軟,可用另一只手支撐嬰兒的后背。
③按壓深度:嬰兒1-2厘米;兒童2-3厘米。
④按壓頻率:嬰兒、兒童,均為每分鐘至少100次。
圖一:胸外心臟按壓,嬰兒雙手拇指法
圖二:胸外心臟按壓,嬰兒單手雙指法
表一:心肺復蘇(CPR)指南標準比例表
3、開放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
就是看寶寶口腔、氣道里有沒有阻塞,如果有異物,需要首先清理。開放氣道的方法推薦使用仰頭抬頜法,搶救者一只手下壓嬰兒的額頭,另一只手太高下頜,注意不要使頭過度后仰。必要時拇指可輕牽下唇,使口微微張開。
圖三:開放氣道的方法
4、給予寶寶口對口人工呼吸,輕吹兩次。
每次吹氣要持續1秒以上。只要以平靜的呼吸,使寶寶的胸廓抬起來即可。1歲以下嬰兒,用嘴包住嬰兒的口鼻;1歲以上幼兒,用一只手捏住他的鼻子,用你的嘴蓋住他的嘴,向里吹氣兩次。吹氣后,口唇離開,并松開捏著鼻部的手指。
如果吹氣有效,寶寶胸部會脹起,并隨著氣體的排出而下降。大人的肺容量大,應注意1次不要吹入太多的空氣。否則,空氣進入胃部,會妨礙寶寶的自主呼吸,或是對肺造成損傷。
如果空氣沒有進入肺內,而是從食道進入胃部,則看不到胸廓的膨起,而是出現腹部的膨起。這是因為屈曲頸部的方法不對,只要糾正過來就可以。也可以輕壓腹部排出空氣。
5、重復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
對兒童或嬰兒實施單人搶救時按壓通氣比為 30:2。也就是每進行30次胸外按壓后,給予2次呼吸。每進行5個循環30∶2的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后(約兩分鐘,稱為一個心肺復蘇周期),對寶寶的呼吸情況進行檢查,如仍沒反應,則繼續做,盡量保持不間斷。直到救護車到來或者嬰兒有反應。每次檢查時間不能超過6秒。
如果你單獨一個人,請先進行2分鐘的心肺復蘇,也就是30次按壓,2次通氣,重復5遍以后,再撥打120急救電話。
撥打120電話注意事項:應清楚簡潔的說明事故的詳細地點、傷者人數、姓名、性別、傷情、聯系電話,已經進行何種急救措施,并確保120醫生沒有任何疑問之后,再掛斷電話。
1、嬰幼兒急救常識——頭部摔傷
如果寶寶撞到頭之后立刻大哭,不久后恢復正常,通常不必太擔心。如果寶寶撞到頭之后不哭不鬧,臉色發青、嘔吐、痙攣時,必須馬上送醫院急救。
寶寶撞到頭部后,即時當時沒有任何癥狀,也要觀察至少24小時,48小時則更為安全。如果寶寶出現嗜睡、手腳無力、哭鬧或頭痛等異常情形,應該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急救措施
(1)情況危急時不要搖晃寶寶的身體。
(2)不要揉搓淤青處,反而會使皮下出血。
(3)頭部腫起大包,可用冰袋或濕毛巾冷敷。24~48小時后改為熱敷。
(4)觀察是否有局部的骨板凹陷。如果有,則可能是顱骨受外力沖撞導致破裂或下陷,需要及時送醫院進一步檢查。
2、嬰幼兒急救常識——皮膚擦傷出血
皮膚損傷可分為皮膚擦傷和皮膚破裂傷兩種。
(1)皮膚擦傷
皮膚擦傷后會出現局部紅腫、青紫、疼痛。可用溫開水清洗干凈,在患處涂碘酒,幾天后會自行愈合。對于青紫、腫脹面積較大的擦傷,先用毛巾浸冷水濕敷,24~48小時后改用溫開水熱濕敷。
(2)皮膚破裂傷
皮膚破裂傷除疼痛、傷口破裂外,還有出血較多、較急的特點。出血顏色鮮紅而且不易停止,多為動脈出血,常見于嚴重的外傷,比較危險,須立即止血。出血持續、緩慢、顏色暗紅,多為靜脈出血,常見于撕裂傷或切割傷,一般比動脈出血容易控制。血一滴一滴向外滲,為毛細血管出血,一般會自行凝結停止。
急救措施
(1)止血方法
方法一:指壓法,用手指或者止血帶用力按壓傷口處5-10分鐘。
方法二:包扎法,用消毒紗布或者干凈手帕直接壓在傷口處,再用繃帶或者毛巾包扎。
如果兩種方法還止不住出血,應緊扎傷口,抬高傷部,迅速送完醫院治療。
(2)小傷口如只傷及皮膚,用紅藥水涂抹,保持干燥,避免沾水,幾天就會愈合。如果傷口較臟,立即用消毒生理鹽水或冷開水輕輕擦洗干凈,否則會影響傷口愈合。
(3)大傷口內部用生理鹽水擦凈,注意不要涂藥,再用消毒紗布包扎。傷口周圍用75%酒精消毒,先由傷口邊緣開始,逐漸向外擴大消毒區。切忌不要用臟棉花、衛生紙、灰土等覆蓋傷口,以免感染。凡臟污的大傷口,都要迅速送往醫院處理。
嬰幼兒急救常識——燒燙傷
燒燙傷一般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
(1)輕度表皮燙傷,皮膚會有發紅且疼痛的現象。如果能在燙傷后馬上沖水冷卻至少20分鐘,一般2~3天可獲得改善。
(2)中度燙傷,表皮潰爛并產生水泡,可能深及表皮下方的真皮層,一般2~3周可痊愈。
(3)重度燙傷,燙傷直達皮下組織,皮膚發硬、發黑或局部碳化。中度和重度燙傷都必須送醫院治療。
應急措施
發生燒燙傷后,應該第一時間給皮膚降溫。這是因為80%的燒燙傷的傷害來自于余熱的蔓延。
(1)從流動的冷水緩慢沖洗傷口二十分鐘左右,水流要從傷口的中心向四周蔓延,以防止感染。
(2)保持傷口清潔,皮膚上起的水泡不要撕破,不要自行涂抹任何藥物,以防造成傷口感染,影響愈合。
(3)用保鮮袋保護傷口,送醫院就醫。在傷口部位套一個保鮮袋,不用包扎,也不用捆,輕輕覆蓋即可。
(4)如果衣服和皮膚有粘連,不要強行剝離,可用剪刀剪掉周圍沒有粘牢的衣服,用清潔被單輕輕覆蓋,送醫院就醫。
(5)如果燒燙傷部位在顏面、頭頸部、會陰部等特殊部位,即使傷口面積不大,也可能出現并發癥,這時除了冷水緊急處理外,可以給患者喝些淡鹽水以防休克。
相關知識點
寶寶愛吃甜食的危害 | 小兒用藥誤區 | 血鉛超標 | 小孩長痱子怎么辦 | 如何預防噎食 | 兒童噎食急救 | 處理傷口的正確方法 | 兒童噎食急救誤區 | 小孩嗓子啞了怎么辦 | 小孩尿床怎么辦 | 兒童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 幼兒口腔護理 | 兒童用藥指南 | 小兒推拿 | 小兒護足 | 兒童健身操 | 幼兒疫苗 | 卵圓孔未閉 | 兒童護眼 | 小兒失眠 | 塑化劑 | 浴室安全 | 兒童防潮濕 | 防潮祛濕 | 幼兒嗓音 | 小孩子睡覺出汗原因 | 出汗多 | 寶寶運動 | 兒童暈車 | 左撇子 | 小兒營養不良 | 捏脊 | 寶寶能泡溫泉嗎 | 孩子叛逆家長怎么辦 | 飯后多久可以運動 | 叛逆期 | 多大的寶寶可以用吸管杯 | 多大的寶寶可以用牙膏 | 愛耳日 | 寶寶食物中毒 | 1-3歲寶寶補鈣 | 2歲寶寶吃什么補鈣 | 兒童涂氟 | 胃脹氣怎么辦 | 寶寶中暑 | 寶寶流鼻血
相關詞條711
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2017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 | 諾如病毒| 小孩反復發燒怎么辦 | 小兒咳嗽 | 小兒肺炎 | 小孩拉肚子怎么辦 |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辦 | 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 | 小孩發燒怎么退燒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發燒吃什么食物 | 輪狀病毒 | 小兒嘔吐 | 佝僂病 | 寶寶上幼兒園 | 幼兒園安全教育常識 |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區別 |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皰疹性咽頰炎 | 風寒感冒 | 風熱感冒 | 小孩感冒流鼻涕怎么辦 | 咳嗽偏方 | 孩子不愛吃飯怎么辦 | 一歲半寶寶不愛吃飯 | 一歲半寶寶身高體重 | 2歲寶寶身高體重 | 3歲寶寶身高體重 | 寶寶食譜 | 一歲寶寶食譜 | 兩歲寶寶食譜 | 三歲寶寶食譜 | 兒童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 親子游戲 | 小兒推拿 | 濕疹癥狀 | 肋骨外翻 | 睡覺磨牙是什么原因 | 磨牙是什么原因 | 狂犬疫苗 | 水痘疫苗 | 乙腦疫苗 | 流腦疫苗 | 脊灰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