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還小,一些滑溜溜的、大塊的或者是堅硬的食物,一般咀嚼不充分,很容易就發(fā)生噎食。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寶寶瞳孔傘大,臉色發(fā)紫,或者呼吸困難,就要意識到寶寶可能是噎著了。
寶寶發(fā)生噎食時,還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癥狀,家長一定要及時發(fā)現(xiàn)這些不妥表現(xiàn)。
噎食并沒有太嚴重的話,寶寶可能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面色紫紺、雙眼直瞪、雙手亂抓或抽搐等情況,如果噎食已經嚴重威脅到寶寶生命時,可能就會出現(xiàn)意識喪失、全身癱軟、四肢發(fā)涼、二便失禁、呼吸停止、心率快而弱進而停止等情況。
常言道:因噎廢食。那么,噎食究竟會造成怎樣嚴重的后果,以致于讓人索性連飯也不吃了?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噎食,即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的第一狹窄處,甚至誤入氣管,引起呼吸窒息。一旦發(fā)生噎食,如果不能在“黃金四分鐘”內將堵塞物取出,那么噎食者便很可能會因為窒息而死亡。
99.9%的情況下,噎食是不會發(fā)生的。因為咽喉部有精確的進食反射功能,進食時會自動封閉氣管,開放食管,食物便可通過咽喉部自然進入食道。但如果兒童吃飯時注意力不集中,還是很可能出現(xiàn)噎食的。
發(fā)現(xiàn)寶寶有噎食的跡象時,不要給寶寶喂水,而是應該根據(jù)寶寶情況做心臟復蘇或者直接用手指摳寶寶喉嚨,當然也要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一、如果寶寶已經臉色發(fā)青或者發(fā)紫,前5分鐘做心外按壓是最有效的,此時也是黃金急救時間。那么如何幫寶寶做心臟復蘇?家長可以按壓寶寶兩個乳頭的連線和胸骨交叉的部位,一分鐘按壓100次,一直按壓到寶寶有反應為止。
二、此外,家長也可以把寶寶包起來,一只手捏住寶寶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寶寶的前胸,令一只手拖住寶寶后頸部,令寶寶臉部朝下,趴在大人的膝蓋上,然后在寶寶的備上拍1到5次,觀察寶寶是否將異物吐出。
三、如果寶寶沒有吐任何異物,家長可以用手或者筷子在寶寶喉嚨(舌頭的三分之二位置)摳,令寶寶將異物吐出來。
各位寶爸寶媽們,你們看到各種寶寶噎食的可怕后果之后,你還敢放任寶寶任性吃飯了嗎?寶寶噎食很多時候都是由于爸爸媽媽的疏忽而造成的,所以請大家快點往下看如何防止寶寶噎食吧。
一、對于年齡尚小的小寶寶,媽媽們可以把食物做成柔軟的泥狀,方便寶寶嚼碎;
二、在為寶寶準備食物時,爸爸媽媽應該為孩子量身定做飲食,例如肉塊應切碎、剁碎,水果應去核、搗碎;
三、給寶寶喂食時要營造安靜的環(huán)境,盡量不要打擾寶寶吃飯,以防寶寶因為大笑或大哭而引起噎食;
四、要培養(yǎng)寶寶良好的就餐習慣,吃飯應靜靜坐下吃,不可邊跑邊吃;
五、對于一些易噎食的食物,如果凍、糖果等,家長應避免喂寶寶吃,也要阻止其他人喂孩子吃。
當過媽的都知道,“餐桌如戰(zhàn)場”。不僅要保證寶寶能吃夠,還要“護送”寶寶平安吃完全程。因為你一不注意,可能就有許許多多始料不及的意外……
一、噎住
這可以說是最為常見的就餐意外之一,主要問題出在食物上:一是形狀,二是硬度。
首先,相比起長條狀、片狀、泥糊狀的食物,圓形(如香腸)或塊狀的食物更易導致寶寶噎住。家長應根據(jù)寶寶的月齡,合理安排食材的形狀。
其次,給寶寶吃的食物過硬(如堅果),寶寶沒嚼爛就吞下去容易嗆噎;但如果食物過于軟粘(如年糕),則又可能黏在氣道開口處,導致寶寶窒息。避免給寶寶吃過軟或過硬的食物,保證食材軟硬適中,是每位媽媽的必修課。
最后,除了食物本身,不恰當?shù)木筒蜖顟B(tài)也是導致嗆噎的原因之一。寶寶睡得迷迷糊糊,或者玩得興奮、跑得起勁時,其實都不宜進食。在這三種狀態(tài)下,寶寶都無法正常吞咽,極易發(fā)生嗆咳。
寶寶食物卡喉時,應即刻用海姆力克法急救,還沒學習的媽媽,趕緊學習起來!
二、燙傷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食物“趁熱吃”會更好吃。但放到寶寶這里,還是謹慎好一點。突然吃太燙的食物,容易損傷寶寶的食管黏膜。家長可以把食物稍稍放涼一點再喂,或者自己先試吃下溫度(注意不要和寶寶用同個餐具)。
除了吞咽的時候可能燙傷,還有一些意外燙傷情況值得警惕。比如帶寶寶外出就餐時,如果寶寶坐在上菜位或過道旁邊,則有可能被服務員失手滑落的湯盆、茶壺甚至火鍋燙傷。在家就餐時,寶寶趁媽媽在忙誤入廚房,也有可能被油鍋或者滾水燙到。
所以,作為寶寶的“保護神”,媽媽在寶寶就餐時千萬不要開小差。如果寶寶不慎意外燙傷,應立即用冷水沖、泡燙傷處15分鐘以上,然后用干凈紗布輕輕蓋在傷處,盡快將寶寶送往醫(yī)院。
三、感染
感染多是因為吃了不干凈的食物,但也可以由喂食方式不衛(wèi)生引起。嘴對嘴喂食、吹涼食物后喂食、共用餐具,都有可能使寶寶感染來自大人唾液中的幽門螺桿菌或其他細菌,引起口腔潰瘍、皰疹、腸炎等疾病。所以愛寶寶,真的要保持距離!
除了以上提到的,防止餐椅翻倒也是需要注意的。要警惕別讓寶寶從餐椅上站起或用力晃動身體,防止寶寶不小心翻倒摔傷。總結一句,雖然吃飯時間是愉快的放松時刻,但媽媽也不能過于松懈,用心觀察,別走神多關注,可以避免很多意外事故。
相關知識點
寶寶愛吃甜食的危害 | 小兒用藥誤區(qū) | 血鉛超標 | 小孩長痱子怎么辦 | 兒童噎食急救 | 處理傷口的正確方法 | 兒童噎食急救誤區(qū) | 小孩嗓子啞了怎么辦 | 小孩尿床怎么辦 | 兒童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 幼兒口腔護理 | 兒童用藥指南 | 小兒推拿 | 小兒護足 | 嬰幼兒急救常識 | 兒童健身操 | 幼兒疫苗 | 卵圓孔未閉 | 兒童護眼 | 小兒失眠 | 塑化劑 | 浴室安全 | 兒童防潮濕 | 防潮祛濕 | 幼兒嗓音 | 小孩子睡覺出汗原因 | 出汗多 | 寶寶運動 | 兒童暈車 | 左撇子 | 小兒營養(yǎng)不良 | 捏脊 | 寶寶能泡溫泉嗎 | 孩子叛逆家長怎么辦 | 飯后多久可以運動 | 叛逆期 | 多大的寶寶可以用吸管杯 | 多大的寶寶可以用牙膏 | 愛耳日 | 寶寶食物中毒 | 1-3歲寶寶補鈣 | 2歲寶寶吃什么補鈣 | 兒童涂氟 | 胃脹氣怎么辦 | 寶寶中暑 | 寶寶流鼻血
相關詞條711
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2017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 | 諾如病毒| 小孩反復發(fā)燒怎么辦 | 小兒咳嗽 | 小兒肺炎 | 小孩拉肚子怎么辦 |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辦 | 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 | 小孩發(fā)燒怎么退燒 | 小孩發(fā)燒39度怎么辦 | 發(fā)燒吃什么食物 | 輪狀病毒 | 小兒嘔吐 | 佝僂病 | 寶寶上幼兒園 | 幼兒園安全教育常識 |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區(qū)別 |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皰疹性咽頰炎 | 風寒感冒 | 風熱感冒 | 小孩感冒流鼻涕怎么辦 | 咳嗽偏方 | 孩子不愛吃飯怎么辦 | 一歲半寶寶不愛吃飯 | 一歲半寶寶身高體重 | 2歲寶寶身高體重 | 3歲寶寶身高體重 | 寶寶食譜 | 一歲寶寶食譜 | 兩歲寶寶食譜 | 三歲寶寶食譜 | 兒童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 親子游戲 | 小兒推拿 | 濕疹癥狀 | 肋骨外翻 | 睡覺磨牙是什么原因 | 磨牙是什么原因 | 狂犬疫苗 | 水痘疫苗 | 乙腦疫苗 | 流腦疫苗 | 脊灰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