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寶寶生病時吃藥,媽媽們都操碎了心。一部分媽媽認為是藥三分毒,擔心藥會有副作用,對寶寶身體不好,病情稍有好轉就停藥;還有一部分媽媽正好相反,擔心效果不好,擅自給寶寶增加藥量或幾種藥混著吃。這些過度的操心,不但對寶寶病情沒幫助,反而會給寶寶帶來健康隱患。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常見的錯誤服藥方法,今天我們一起來排坑。
錯誤一:幾種藥同時吃或中西藥混著吃
這樣做不但達不到增強藥效的作用,反而增加了藥物副作用。兒童的肝腎功能發育不健全,如果同時間服用多種藥物,可能會給兒童肝腎帶來傷害。若是病情需要多藥同服,請遵從醫囑按時按量服用。
錯誤二:按大人減半的劑量給寶寶服成人藥
孩子的肝臟、腎臟都處于發育中,對藥物的代謝功能都沒發育完善,絕對不能給兒童隨意服用成人藥物。
錯誤三:上次吃剩的藥繼續吃
這樣做是很冒險的。首先,小孩每次生病的情況未必都相同,就算是感冒也有普通感冒和流感,上次的藥未必適合這次吃。其次,藥品一旦開封后,特別容易變質, 不適合再次服藥。
錯誤四:不同劑型混合服藥
兒童對藥品劑量反應較敏感,服藥劑量要精確計算,不同的年齡,或是相同年齡不同的體重,藥量也不同,請一定要遵守用法用量的規定,不要擅自混合服藥。
錯誤五:忘記服藥下次吃雙倍
千萬不要這樣做。藥物都有副作用,一下子吃雙倍劑量的藥,副作用也會增加,得不償失。
錯誤六:病情改善立即停藥
這個要視藥物的臨床用途而定,不能隨便停。如果醫生給的藥是治療像流鼻涕、咳嗽這些癥狀的,當癥狀消失后,停藥一般沒有問題;如果醫生給的是抗生素治療,就要完成整個療程;如果是慢性疾病,更不能隨便停藥的,以免引發不良后果。
錯誤七:藥效不好立即換藥
不建議這樣做。如果小孩服藥后病情不但沒好轉反而更嚴重的話,家長可以立即帶小孩回原來醫院就診,由醫生判斷是否有新病情出現;如果病情沒太大變化,不必太緊張,可再觀察一兩天。但絕不能私自換藥,以免造成更大的未知風險。
在給寶寶用藥,建議各位家長一定要謹遵醫囑,用藥前要仔細確認好藥品的選擇和劑量是否正確,不要擅自給寶寶使用其他藥品或保健品。希望各位家長都能掌握安全用藥的原則,保障寶寶健康快樂地長大。
寶寶的健康一直以來都是爸爸媽媽最關注的事情,但是家長們用藥也要千萬注意。那家長們了解的小兒用藥誤區有哪些?
1、給寶寶服用成人藥
有時候家里孩子生病了,家長們總是認為可以把成人的藥物給寶寶吃,只要劑量上和寶寶區別開就好。但這種做法是很錯誤的,兒童本身的器官組織,并沒有發育完全,尤其是肝腎功能,極易造成腎臟的損傷。
2、兒童少用抗生素藥
使用抗生素容易形成兒童的抗藥性,甚至引起發育不良。因此,不到非得使用抗生素的時候,是沒有必要使用抗生素的。
3、不要用牛奶服藥
因為牛奶中所有的鈣物質與很多藥物會發生作用,會導致藥效降低,藥物中毒等情況的出現。
4、不用糖水服藥
有些藥物口味苦澀,很多家長會選擇使用糖水來進行矯正口味。但其實糖水中含有過多的礦物質元素,這些過多的礦物質元素會與藥物中的蛋白質發生反應,產生沉淀,致使療效大打折扣。過多的糖會降低藥物的功效,甚至有抑制退燒藥的作用。
5、家長不要盲目的給寶寶吃營養品或補品
兒童正處于一個骨骼的發育期,過多的補品容易造成骨齡的成熟,導致身材矮小,性早熟等。
小兒用藥注意事項是有很多的,因此家長們給孩子用藥時一定要多多注意,F在,小編就帶寶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給藥劑量要準確
兒童給藥物量一定要根據日齡或體重計算給藥量。因給藥量大或靜點速度過快,超過兒童的承受能力或耐受性,就有可能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2、藥物的選擇要合適
兒童一些重要器官,如肝、腎均未發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腎清除功能較差,應避免使用毒性大的、不良反應較嚴重的藥物。比如解熱止痛藥的應用,兒童發熱的原因很復雜,在沒有查出病因前,濫用解熱止痛藥,會掩蓋病情,妨礙正確診斷,耽誤治療。特別是幼兒高熱時,如果使用解熱止痛藥不當,還會引起出汗增多、體溫突然下降而發生虛脫。有消化道出血或潰瘍的患者,應禁用或慎用阿斯匹林、保太松等藥物。
3、聯合用藥須注意的問題
藥物種類不易過多,可用可不用的藥物盡量不用。不要聯用可使毒性增加的藥物,如慶大霉素與卡那霉素(氨基糖甙類藥物)聯用。
4、用藥后要密切觀察
如果出現寒顫、頭暈、惡心、嘔吐、皮疹等身體不適,應立即停藥,進行相應處理。
盡管寶媽們如何保護,寶寶偶爾還是會生病。那么,小兒常見病如何用藥呢?下面就為各位介紹幾種常見病的用藥。
首先,就是感冒。感冒又稱上感,90%由病毒感染引起,即急性的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常見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主要癥狀有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咽部不適,并伴有咳嗽發熱。如果寶寶感冒癥狀較輕,一般就注意休息,并且多飲水,在三至四天內即可自愈。寶寶發熱時,可用降溫貼或退熱栓降溫。另外,可以用一些常見的西藥,例如小兒氨酚烷胺顆粒、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酚麻美敏混懸液等,這些都可用于小兒感冒或流感引起的發熱、頭痛、四肢酸痛、打噴嚏、流涕鼻塞、咳嗽咽痛。
第二,腹瀉 ,即一日內排便超過三次,或帶有未消化的食物,膿血者稱為腹瀉。腹瀉的治療原則就是調整和早期進食,預防和糾正脫水,合理用藥,加強護理。 用藥物治療時,首先是補液、補鹽、補鉀、補鈣,而后是退熱,大多用物理療法,最好就是止瀉。常用的止瀉藥物有嬰兒健脾散 、媽咪愛等。
第三,上火。上火主要癥狀為,手足心熱,大便不調,厭食偏食,小便赤黃,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建議寶媽給寶寶服用八寶驚風散、健兒清解液這類清熱解毒的藥物。
當寶寶生病時,除了選擇藥品很重要,正確的喂養方法也是很重要的。現在給各位介紹一些小兒喂藥錯誤方法。
首先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千萬不要捏住寶寶的鼻子強行喂藥。這種用藥方式很容易使寶寶將藥物嗆入呼吸道而窒息。其次,寶媽不要擅自任意地加大或減少藥量。如果用藥劑量大,其毒副作用也越大,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急性或蓄積性藥物中毒。如果用藥劑量少,達不到效果,寶寶可能會發病反復,容易讓寶寶的身體產生耐藥性和其他的不良反應。另外,嬰幼兒的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很容易發熱,這時寶媽不要盲目地給寶寶使用退熱藥。最佳的方法是物理降溫和多喝水,如果寶寶沒有好轉再帶寶寶去醫院檢查。還要提醒的是,很多寶寶看似癥狀相同,但是病情卻有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所引起的。就算是同一個寶寶得了與先前完全相同的病,家長在給寶寶用相同的處方藥之前,也需要咨詢醫生,最好帶寶寶去醫院檢查,讓醫生來作判斷。家長們不能因一時之懶而選擇擅自分享藥物。最后,當寶寶吃某種藥物已2-3天還沒有好轉,就不能更吃了,說明寶寶的病癥并不是表面看的那么簡單,需要盡快帶他去看醫生。不然有可能會延誤有效的治療期或者讓疾病出現惡化。
相關知識點
寶寶愛吃甜食的危害 | 血鉛超標 | 小孩長痱子怎么辦 | 如何預防噎食 | 兒童噎食急救 | 處理傷口的正確方法 | 兒童噎食急救誤區 | 小孩嗓子啞了怎么辦 | 小孩尿床怎么辦 | 兒童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 幼兒口腔護理 | 兒童用藥指南 | 小兒推拿 | 小兒護足 | 嬰幼兒急救常識 | 兒童健身操 | 幼兒疫苗 | 卵圓孔未閉 | 兒童護眼 | 小兒失眠 | 塑化劑 | 浴室安全 | 兒童防潮濕 | 防潮祛濕 | 幼兒嗓音 | 小孩子睡覺出汗原因 | 出汗多 | 寶寶運動 | 兒童暈車 | 左撇子 | 小兒營養不良 | 捏脊 | 寶寶能泡溫泉嗎 | 孩子叛逆家長怎么辦 | 飯后多久可以運動 | 叛逆期 | 多大的寶寶可以用吸管杯 | 多大的寶寶可以用牙膏 | 愛耳日 | 寶寶食物中毒 | 1-3歲寶寶補鈣 | 2歲寶寶吃什么補鈣 | 兒童涂氟 | 胃脹氣怎么辦 | 寶寶中暑 | 寶寶流鼻血
相關詞條711
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2017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 | 諾如病毒| 小孩反復發燒怎么辦 | 小兒咳嗽 | 小兒肺炎 | 小孩拉肚子怎么辦 |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辦 | 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 | 小孩發燒怎么退燒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發燒吃什么食物 | 輪狀病毒 | 小兒嘔吐 | 佝僂病 | 寶寶上幼兒園 | 幼兒園安全教育常識 |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區別 |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皰疹性咽頰炎 | 風寒感冒 | 風熱感冒 | 小孩感冒流鼻涕怎么辦 | 咳嗽偏方 | 孩子不愛吃飯怎么辦 | 一歲半寶寶不愛吃飯 | 一歲半寶寶身高體重 | 2歲寶寶身高體重 | 3歲寶寶身高體重 | 寶寶食譜 | 一歲寶寶食譜 | 兩歲寶寶食譜 | 三歲寶寶食譜 | 兒童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 親子游戲 | 小兒推拿 | 濕疹癥狀 | 肋骨外翻 | 睡覺磨牙是什么原因 | 磨牙是什么原因 | 狂犬疫苗 | 水痘疫苗 | 乙腦疫苗 | 流腦疫苗 | 脊灰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