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乳很黃是怎么回事
很多媽媽都發現,產后剛開始分泌的乳汁,不僅顏色黃黃的,而且質地粘稠,跟我們平時所見到的牛奶大不相同。不少媽媽會覺得初乳很臟,直接倒掉不給寶寶喝。殊不知,這一倒,就倒掉了寶寶早期最重要的免疫力來源!
一、為何初乳會發黃?與營養成分有關
其實,初乳之所以會呈現又黃又粘稠的狀態,都是因為其營養豐富的原因。初乳的黃色,來源于其富含的β-胡蘿卜素;而初乳質地粘稠,則是因為其中的蛋白質含量豐富。所以,媽媽們可別再倒掉初乳了,因為初乳不僅不臟,而且還有重要的營養與免疫價值。
二、初乳到底有何用?它是寶寶最完美的第一道食物!
媽媽們可能有所不知,初乳也有“液態黃金”之稱,在美國的母乳銀行,初乳還會被當成治療藥物,提供給存在免疫缺陷的青年人或成人,增加他們的身體免疫力。對寶寶來說,初乳的神奇功效主要體現在:
提供營養。初乳量不多,脂肪和乳糖含量比成熟乳少,但富含有助于寶寶健康的蛋白質、生長因子、維生素A、牛磺酸及抗體。初乳非常容易被消化,能為寶寶提供豐富的濃縮營養,是寶寶最完美的第一道食物。
減輕黃疸。初乳含有瀉劑,有通便的作用,可促進寶寶排出胎便(帶出過量膽紅素),幫助減輕黃疸。
免疫作用。初乳中免疫成分含量要遠遠高于成熟乳。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A(IgA)抗體,可保護寶寶最易受病菌侵襲的部位,如咽喉黏膜,肺黏膜和腸黏膜。初乳中還含有高濃度白血球,可幫助消滅致病的細菌和病毒。
保護胃腸道。寶寶的腸道具有很大的滲透性,而初乳能為寶寶的胃腸道提供保護,從而防止外來物質侵入、防止寶寶因媽媽攝入的食物而產生過敏。
總之,初乳的好處多多,是媽媽送給寶寶的第一份珍貴禮物。它的神奇功效,可是多少營養保健品都比不上的!
母乳喂養到底用不用喂水
如果你做過功課,會看到許多育兒文章提醒——6個月內的寶寶不需要額外補水。
但是,當媽的不急,姥姥奶奶卻按捺不住了。冬天干了,夏天熱了,都在給你提醒寶寶渴了要喝水。她們唐僧般的念經式嘮叨,會讓原本堅定的你也搖擺不定了。母乳寶寶到底要不要額外補水?
一、母乳寶寶喂水的原則
6個月內:不需要喂水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寶寶開始吃輔食前,他可以從母乳或配方奶中獲得所需要的水分。6個月內,吃母乳或配方奶的寶寶通常無須補充水。
6個月后:不要強迫寶寶喝水
吃輔食后對水的需求量會增加,媽媽可以用杯子喂寶寶一點水。不過,寶寶剛開始可能會推開不想喝。你不需要擔心或強迫寶寶,TA只是更喜歡增加吃奶次數來補充水分而已。
二、寶寶過多攝入水的危害
很多老人家總覺得缺水危害大,而多喂水沒壞處,但事實卻并不這樣,過度攝入水的危害也很大。
影響寶寶喝奶
寶寶的胃容量非常小,喝了水以后會占肚子,卻提供不了營養,經常喂水會導致寶寶母乳攝入量減少,導致營養不良。
引起水中毒
過量飲水會導致身體的鈉含量下降到危險水平。寶寶越小,水中毒的危險越大,這也是建議不要給6個月內寶寶寶喂水的重要原因。
三、淡定 搞清寶寶額外喂水的情況
1、天氣炎熱干燥:并不需要補充水分
母乳中的水分含量高達 90%,而且有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溫度在 22-41℃,相對濕度在 9%-96% 之間的環境下,寶寶完全可以通過母乳來滿足水分需求。
2、寶寶生病:謹遵醫生囑咐
寶寶生病了,也不要馬上急哄哄地喂水。沒搞清楚情況亂喂水,影響寶寶喝奶會讓TA更不舒服。除非醫生說需要喝水來防止脫水,否則一般不需要喂水。
3、寶寶突然表現出水的渴望
寶寶突然很想喝水,并且大量喝水,這有可能是一種潛在的健康預警信號,最好帶寶寶到醫院檢查清楚情況。
母乳常溫保存時間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1、乳房保養:孕媽媽如果決定母乳喂養,那么就要從孕前開始保養乳房,洗澡的時候注意按摩,佩戴寬松的胸衣,避免壓迫乳腺造成堵塞,如果有乳頭內陷等問題,可以請教醫生,盡量早點矯正。
另外,媽媽的乳頭應經常保持清潔,防止乳頭、乳房疾病的發生。如果今后喂養的時候,姿勢和方法得當,其實問題不大。每次哺育寶寶之后,如果寶寶沒有將乳房吮吸空,應當用吸奶器將多余的奶水吸出,這不是浪費,排空了乳房才能促進乳汁更多地分泌,還能減輕新媽媽的漲奶痛苦,對乳房的健康也有保健作用。
2、盡早開奶:一般來說,產后30分鐘之后,雖然這時候新媽媽還未開奶,乳房中可能沒有足夠的奶水,但也要盡量給寶寶吮吸乳房,盡早培養起寶寶吮吸乳房的習慣。否則的話,寶寶日后可能會排斥媽媽的乳房。
3、不要丟棄初乳:產后五天內,媽媽分泌的乳汁稱作初乳。有些媽媽認為初乳是“臟”的,或認為初乳沒有營養價值,擠掉丟棄了,這很可惜。其實初乳是營養的精華所在,富含最高的人體免疫因子和生長因子,能夠增強寶寶的免疫力,促進寶寶的發育。因此產后五天內應當隨餓隨喂,盡量多給寶寶補充。
4、注意母乳不足:媽媽母乳量不足時,經常會有哺乳前乳房不脹,哺乳時寶寶吞咽聲少,哺乳后寶寶睡眠短而不安,常哭鬧,體重不增或增加緩慢,這個時候,媽媽需找出原因加以糾正。
5、寶寶邊吃奶邊睡覺影響大:不要讓寶寶含著乳頭睡覺,這樣不僅不衛生,而且容易引起窒息、嘔吐,同時還會影響嬰兒牙床的發育導致畸形。
6、保持心情愉快:媽媽要以輕松的心情喂奶。如果媽媽在精神上有負擔或者心情很緊張,都會影響乳汁的分泌。
母乳的營養成分
母乳是6個月內小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是任何代乳品都無法媲美的。母乳的營養成分也會隨著產后母體的變化,以及哺乳的不同階段而發生變化。母乳按不同的階段可分為初乳、過渡乳、成熟乳和晚乳。
1、蛋白質:母乳蛋白質含量較低,1.1-1.3g/dl。由酪蛋白和乳白蛋白組成,前者提供氨基酸和無機磷。乳白蛋白約占總蛋白的2/3,主要成份有α-乳白蛋白、乳鐵蛋白、溶菌酶、白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高,在胃內形成凝塊小,有利于消化吸收。
2、碳水化合物:母乳中的乳糖含量為6.5-7.0g/dl,較牛乳中乳糖含量(4.5-5.0g/dl)高。是生后6個月內嬰兒熱能的主要來源。乳糖對嬰兒腦發育有促進作用。母乳中所含的乙型乳糖有間接抑制大腸桿菌生長的作用。
3、脂肪:以細顆粒(直徑<10μm)的乳劑形態存在,其中較易吸收的油酸脂含量比牛乳多一倍,而揮發性短鏈脂酸比牛乳少7倍,長鏈不飽和脂酸較多,易于消化吸收。母乳中脂肪球少,且含多種消化酶,加上小兒吸吮乳汁時舌咽分泌的舌脂酶,有助于脂肪的消化。故對缺乏胰脂酶的新生兒和早產兒更為有利。
4、維生素:正常營養的乳母乳汁中維生素A、E、C較高,而維生素B1、B2、B6、B12、K、葉酸含量較少,但能滿足生理需要。
5、無機鹽:人乳礦物質含量約為牛乳的1/3。人乳鈣、磷含量(33:15)比牛乳(125:99)低,但鈣、磷比例適宜(人乳為2:1,牛乳為1.2:1),鈣的吸收良好,故人乳喂養兒較少發生低鈣血癥。
6、微量元素:鐵在人乳和牛乳中含量均低,但人乳中鐵的吸收率明顯高于牛乳。人乳鋅含量比牛乳低(人乳0.17-3.02mg/L,牛乳1.7-6.6mg/L),但其生物利用率高。母乳中鋅的吸收率可達59.2%,而牛乳僅為42%。因人乳中存在一種小分子量的配位體(ligand)與鋅結合,可促使鋅的吸收。因人乳中存在一種小分子量的配位體(ligand)與鋅結合,可促使鋅的吸收。
母乳中鐵的吸收率為45%-75%,而牛奶中鐵的吸收率為13%。此外,母乳中還有豐富的銅,對保護嬰兒嬌嫩心血管有很大作用。
日期 | 蛋白質(%) | 脂肪(%) | 糖(%) | 礦物質(%) |
---|---|---|---|---|
初乳(1-12天) | 2.25 | 2.83 | 2.59 | 0.3077 |
過渡乳(13-30天) | 1.56 | 4.87 | 7.74 | 0.2407 |
成熟乳(2-9個月) | 1.15 | 3.26 | 7.50 | 0.2062 |
晚乳(10個月以后) | 1.07 | 3.16 | 7.47 | 0.1978 |
母乳喂養的好處
母乳喂養對嬰兒的好處
1、提供足夠營養
(1)母乳含有最天然的營養成分。母乳蛋白質中,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最適合新生兒和早產兒的需要,保證氨基酸完全代謝,不至于積累過多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2)母乳成分隨嬰兒月齡增加而變化,以適應嬰兒的需求,是其他代乳品所無法取代的。
2、保護嬰兒健康
(1)保護嬰兒免受感染、腹瀉、中耳炎、過敏性疾病侵襲。
母乳喂養減少了細菌感染的可能,母乳能增強新生兒抗病能力,初乳和過渡乳中含有豐富的分泌型IgA,能增強新生兒呼吸道抵抗力。
母乳中溶菌素高,巨噬細胞多,可以直接滅菌。乳糖有助于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生長,乳鐵蛋白含量也多,能夠有效地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和活性,保護腸黏膜,使黏膜免受細菌侵犯,增強胃腸道的抵抗力。
(2)降低嬰兒猝死癥(SIDS)、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危險。
母乳中未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且易吸收,鈣磷比例適宜,糖類以乳糖為主,有利于鈣質吸收,總滲透壓不高,不易引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3)預防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濕疹等疾病。
(4)預防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研究表明,吃母乳的新生兒,成年以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幾率,要比未吃母乳者小得多。
3、促進嬰兒發育
(1)促進腦細胞和智力的發育。母乳中,半光氨酸和氨基牛磺酸的成分都較高,有利于新生兒腦生長,促進智力發育。
(2)吸吮的運動對語言能力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4、利于增強母嬰感情,使新生兒得到更多的母愛,增加安全感,有利于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為嬰兒的情商培養奠定基礎。
母乳喂養對媽媽的好處
1、促進產后恢復
(1)促進子宮恢復,減少產后出血。
(2)降低媽媽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危險。
(3)幫助媽媽盡快恢復體型,每天消耗500卡路里。
2、增進母子感情,對媽媽與寶寶一生的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
母乳喂養對家庭的好處
1、經濟:節省時間、減少支出、降低浪費。
2、方便:隨時供應,省時省力,減少污染。
3......
母乳喂養的好處有哪些?
什么是母乳性腹瀉
母乳喂養的正確姿勢
喂母乳的正確姿勢如下:
1、摟抱式:這種方法也稱為搖籃式,這是最簡單易學的姿勢,也是采用最多的姿勢。
媽媽可以坐在椅子上,或者半躺在床上,背后靠一個松軟的靠墊,手肘下和懷中都墊一個可以作為支撐的墊子或者枕頭,可以墊高腿部屈起膝蓋,這樣會感覺更輕松,有助于媽媽放松全身的肌肉,保持心情的愉悅。把寶寶摟進懷中,將寶寶的小腦袋放在你的手肘中,手臂環繞著寶寶,托好寶寶的小屁股,讓寶寶整個身子都依靠在媽媽的懷里,高度和媽媽的乳房平齊。
2、交叉搖籃法:這個姿勢其實和摟抱式差不多,只是托著寶寶的手臂是跟摟抱式的反過來。如果寶寶是頭右躺在媽媽的懷中,就用左手托著寶寶的屁股,反之亦然。手臂支撐著寶寶的背部,手掌托著寶寶的腦袋,這樣的姿勢比較適合早產兒,方便媽媽控制寶寶小腦袋。
3、足球抱法:如果媽媽乳房較大或者乳頭內陷、扁平時適合這種抱法。將寶寶放在媽媽身體一側,媽媽用同側前臂支撐寶寶的頭,手要扶住寶寶的頸部和頭部,另一只手托著乳房。這樣容易觀察寶寶是否已經叼牢乳頭,以便形成有效哺乳。
4、側臥抱法:這是對媽媽來說比較輕松的抱法,這種抱法適合剛經歷過剖腹產手術的媽媽,可以避免寶寶壓迫傷口。媽媽在床上側臥,與寶寶面對面。然后將自己的頭枕在臂彎上,使寶寶的嘴和自己的乳頭保持水平方向。用另一只胳膊的前臂支撐住寶寶的后背,手托著寶寶頭部。這種方法可以讓媽媽在寶寶吃奶的時候得到休息,有利于媽媽產后恢復。
需要注意的是,當媽媽身體恢復到差不多的時候,最好就換另外的哺乳方法。因為這個喂養方法對于三個月以上的寶寶很適用,但是對于三個月以下的寶寶要慎重,有的寶寶因此會增加吐奶的幾率。
另外,三個月以下寶寶的頭、頸部力量均很弱,一旦媽媽在喂奶時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乳房堵住了寶寶的口鼻,而寶寶又沒有足夠的力量避開,就可能因為窒息而發生意外。只有當寶寶4個月后,才具備抬頭躲避和用手推開母親乳房,或用身體動作將母親驚醒的能力,所以媽......
混合喂養有哪些分類
混合喂養每次補充其它乳類的數量應根據母乳缺少的程度來定,喂養方法有兩種,即補授法和代授法。
1、補授法混合喂養:在喂完母乳后再補充其他乳品。就是先母乳,接著補喂一定數量的牛奶或有機奶粉。這種補授法適用于6個月以前的寶寶。喂奶粉時可選用仿真乳頭,這種乳頭吸吮起來比較費力,跟吸母乳的感覺比較接近,寶寶容易接受。其特點是,寶寶先吸吮母乳,使媽媽乳房按時受到刺激,保持乳汁的分泌正常。使用補授法哺乳,寶寶每天吸吮母乳次數要達到6次以上,以促進催乳素分泌。
2、代授法混合喂養:就是母乳和配方奶粉輪流喂食。即一次喂母乳,一次配方奶粉,輪換間隔喂食。這種代授法適合于6個月以后的寶寶。這種喂法容易使母乳減少,逐漸地用牛奶、稀飯、爛面條代授,可培養寶寶的咀嚼習慣,為以后斷奶做好準備。
一般情況下,在產后5天左右以后,媽媽奶量增多,當媽媽乳房比較飽滿時,讓寶寶優先吸吮母乳,寶寶吸吮一次后,如果可以維持一段時間,能夠睡一覺、安靜一會兒,哪怕是只有半個小時,所以就不必再給寶寶補喂奶粉,等到寶寶餓了再繼續喂母乳;再餓了,媽媽乳房不太飽滿時,可以用一餐完全配方奶喂養寶寶,這樣媽媽可以好好休息,有利于產奶,寶寶也能吃一頓飽餐,不必每次都很費勁的吸吮媽媽半空虛的乳房。代授法一餐全部為奶粉,一次喂養量大一些。
相關文章
相關詞條710
新生兒喂養 | 新生兒吐奶 | 新生兒護理 | 新生兒黃疸 | 新生兒大便 | 母乳喂養 | 初乳 | 新生兒眼屎多 | 新生兒打嗝 | 新生兒睡覺不踏實 | 新生兒濕疹 | 新生兒臉上有小紅點 | 新生兒臍帶護理 | 新生兒肺炎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 新生兒黃疸多久能退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母乳保存時間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新生兒飲食 | 嬰兒吃奶量 | 新生兒洗澡 | 新生兒大便帶血 | 新生兒大便次數 | 新生兒拉肚子怎么辦 | 母乳性腹瀉 | 新生兒發燒怎么辦 | 新生兒睡眠 | 新生兒打噴嚏 | 新生兒臉上有小紅點 | 新生兒體溫 | 新生兒感冒 | 新生兒驚厥 | 乙肝 | 乙肝疫苗 | 卡介苗 | 嬰兒護理 | 嬰兒濕疹 | 濕疹癥狀 |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獨生子女證 | 出生證明 | 唐氏綜合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