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育因素:種族、遺傳、營養等因素都是影響骨盆發育的主要因素。如果骨盆在發育過程中受到影響,其形態、大小也不同。不少準媽媽就是由于發育因素引起骨盆徑線過小,在分娩時,胎兒頭部難以經過產道。
2、維生素D缺乏引起盆骨疾病:由于準媽媽在兒童期維生素D吸收不足或長期不曬太陽引起。體內維生素D元素不足,準媽媽的體重壓力及肌肉韌帶對骨盆產生機械牽拉作用,部分準媽媽還伴隨骨盆骨骼發育病理改變,繼而出現骨盆狹窄、骨產道異常。
3、骨軟化因素:骨軟化即成人的佝僂病,這主要是因為在準媽媽成年后,骨骺已閉合,體內缺少維生素,影響到骨盆發育。這也是準媽媽在妊娠期要補鈣的一個原因。
4、骨盆骨折因素:如果準媽媽在懷孕前出過車禍或跌傷等情況,骨盆受到破壞,引起骨產道異常。
5、骨盆腫瘤因素:主要有骨盆軟骨瘤、骨瘤、軟骨肉瘤等。這種情況相對少見。
準媽媽的骨產道異常根據骨盆的形狀一般可以分為以下類型:
1、扁平骨盆。準媽媽骨盆入口前后徑線正常一般為11cm。而扁平骨盆型的準媽媽骨盆入口前后徑縮短,比正常骨盆準媽媽少2cm左右,橫徑正常。此類骨盆的特點是,骶岬(盆腔中間的那塊骨頭)向前傾斜,突入到骨盆入口處,使入口平面的前后徑縮短,骶骨下段向后移。
2、均小骨盆。此種情況的準媽媽骨盆形狀正常,但各徑線正常值相比,縮短2cm以上,由此導致盆骨的各個平面產生一定程度的縮小。這種情況比較多見于身材矮小的準媽媽。
3、漏斗型骨盆。主要表現為骨盆呈漏斗狀,骨盆入口各徑線尚正常,僅中段和出口徑線相對狹小,骨盆壁向內傾斜,坐骨結節間徑<7.5cm。
4、畸形骨盆。骨盆變形,左右骨骼不對稱。多見于小兒麻痹后遺癥、先天性畸形、長期缺鈣、外傷等情況。
1、骨產道異常對準媽媽的影響
如果是骨盆入口平面狹窄,可影響到胎先露(最先進入骨盆入口的胎兒部分)部的銜接,容易出現胎位異常,造成繼發性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產程延長或停滯。
如果是中骨盆平面狹窄,可影響胎頭內旋轉,導致胎頭長時間嵌在于產道內,準媽媽軟組織受壓迫,出現局部缺血、水腫、壞死、脫落,于產后形成生殖道瘺;胎膜早破及手術助產增加感染機會,危及準媽媽生命。
2、骨產道異常對胎兒的影響
頭盆不稱(胎兒頭部大小和準媽媽盆骨大小不相應的情況)容易導致胎膜早破、臍帶脫垂,導致胎兒窘迫,甚至胎兒死亡。此外,由于產程延長,胎兒頭部受壓,缺血缺氧的情況容易發生,導致胎兒顱內出血。由于準媽媽產道狹窄,手術助產的機會相應增多,容易出現新生兒產傷及感染。
1、扁平骨盆。此種情況的準媽媽,骨盆入口前后徑比較,胎兒入盆相對困難,可選擇剖腹產。但如果在強有力的陣縮下,胎兒頭在頭蓋骨重疊、準媽媽盆骨各徑線縮短、胎兒頭部變形的情況下,胎頭可逐漸下降進入盆腔,如果胎頭入盆,可以考慮順產。
2、均小骨盆。這種情況下準媽媽盆骨各徑線都比較小,胎頭入盆困難。如果胎兒頭部相對較小,雖然能被娩出盆骨,但在準媽媽的恥骨弓處,胎頭會出現向后移的情況,可造成深度會陰撕裂。如果胎兒較大、胎位不正,經陰道分娩將非常困難。所以,臨床醫生一般不建議均小骨盆的準媽媽通過陰道分娩。
3、漏斗型骨盆。由于準媽媽的骨盆中段狹窄,胎頭旋轉困難,可造成產程延長。盆骨狹窄程度大或胎兒較大的準媽媽,在分娩時可出現宮縮乏力或造成胎兒擱置的情況,胎兒出盆遇到困難。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順產也是比較危險的。
4、畸形骨盆。如果畸形程度不嚴重的話可選擇順產,如果存在嚴重的頭盆不稱或伴有胎位不正等情況的話,建議選擇剖宮產,以免導致難產情況的發生。
準媽媽需要注意的是,骨產道大小并不是決定準媽媽分娩方式的唯一因素,臨床上醫生還要根據胎位、胎兒大小、胎心、宮縮強弱、宮頸擴張程度、破膜與否及準媽媽的年齡、產次、既往分娩史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再決定分娩方式。
1、對于骨盆入口狹窄的情況,根據入口前后徑狹窄程度及胎兒的大小來處理。
(1)做剖宮產處理。對于骨盆顯著狹窄、入口前后徑<9cm的準媽媽,足月胎兒一般難以從陰道娩出,最好選擇剖宮產。對于骨盆輕度狹窄,同時具有下列情況的準媽媽:胎兒比較大、胎位異常、高齡初產準媽媽、重度妊高征及珍貴胎兒(在本身懷孕困難情況下懷孕的孩子)患者,選擇剖腹產。曾出現過難產史且無一存活的準媽媽也最好選擇剖腹產。
(2)嘗試順產。盆骨入口前后徑>9cm及胎兒不過大的準媽媽,可以嘗試通過陰道分娩。試產時要嚴密觀察準媽媽宮縮、胎心音及胎頭下降的情況,并注意準媽媽的營養和休息。
如果準媽媽宮口逐漸開大,胎頭可漸入盆,即為試產成功。這種情況下很多準媽媽能自產,在必要的情況下課使用負壓吸引或產鉗助產。如果宮縮情況良好,但過了6~8小時,胎頭還是不下降、宮口擴張變慢或停止擴張,表明試產失敗,應該做剖腹產處理。
如果在試產過程中發生子宮破裂的預兆或者胎心音發生改變,應該及時剖宮。對于并發宮縮乏力、胎膜早破等情況,也最好進行剖宮。如胎兒已沒有生命跡象,則以穿顱為宜。
盆骨入口狹窄 |
---|
骨盆入口前后徑<9cm | 盆骨入口前后徑≥9cm |
剖宮產 | 嘗試順產 |
2、對于骨盆中段狹窄的準媽媽,如果胎兒頭部能伸入盆腔,可以自然分娩。如果是枕后位(胎兒腦后部朝向準媽媽的脊椎骨)的情況,娩出有困難時,可以進行手術助產。如果出現盆骨高度狹窄,應該進行剖宮處理。
骨盆中段狹窄 |
---|
胎頭入盆 | 枕后位 | 盆骨高度狹窄 |
自然分娩 | 手術助產 | 剖宮產 |
3、對于骨盆出口狹窄的準媽媽,如果盆骨出口橫徑≥15cm,胎兒頭部一般可通過,此時很多醫生會幫準媽媽做較大的會陰切開,以免出現深度會陰撕裂的情況。如橫徑+后矢狀徑之和<15cm,胎頭通過困難,需要進行剖宮或穿顱處理。
骨盆出口狹窄 |
---|
橫徑+后矢狀徑≥15cm | 橫徑+后矢狀徑<15cm |
會陰切開自然分娩 | 剖宮產或穿顱 |
相關知識點
分娩征兆 | 胎膜破裂 | 分娩鎮痛 | 分娩陣痛 | 胎兒入盆 | 宮縮 | 假性宮縮 | 破水 | 見紅 | 見紅后多久生 | 產前陣痛 | 臨產前胎動 | 頭盆不稱 | 宮口 | 入盆后胎動 | 宮縮乏力 | 胎兒不入盆 | 異常分娩 | 臨產前見紅 | 高位破水 | 分娩恐懼 | 產前征兆 | 產前陣痛怎么辦 | 宮縮時間 | 羊水破了什么感覺 | 臀先露 | 分娩前幾天的征兆 | 規律宮縮 | 胎兒入盆是什么感覺 | 37周破水了多久會生 | 假臨產 | 假性陣痛 | 開宮口 | 跨恥征 | 臨盆待產 | 胎兒臂位 | 胎兒鏡 | 胎方位 | 見紅后多久會生 | 臨產前見紅后注意事項 | 分娩前的征兆 | 臨產前的征兆 | 臨產前的癥狀 | 臨產前幾天的征兆 | 異常分娩 | 破水了怎么辦 | 破水是什么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