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天性免疫低下
癥狀表現:起病早,重的可以在出生后就表現出臨床癥狀;反復發生重癥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癥、肺炎、腦膜炎、反復腹瀉;感染后治療效果不佳,疾病長期不愈;正常預防接種后出現嚴重的感染;有類似家族史;易伴發腫瘤、白血病。
是否需要治療:屬于病態,需要治療。
治療恢復關鍵:醫學上也稱為免疫缺陷。先天性免疫低下多由基因突變引起,因此具有遺傳性。先天性免疫低下的治療,需要根據病情采用不同的措施,一般治療較困難,治療也是長久的。
2、后天繼發性免疫低下
癥狀表現:寶寶由于感染、藥物、營養不良等,導致免疫力低下。表現為反復呼吸道感染,亦有胃腸道感染者,一般癥狀較輕,但反復發作,可引起更嚴重的營養吸收障礙而加重營養不良。
是否需要治療:屬于病態,需要治療。
治療恢復關鍵:清除可能損害免疫系統的病毒或細菌病灶;更改或停用引起免疫低下的藥物;及時對癥治療可能影響到免疫系統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當心臟畸形校正后,寶寶反復感染的情況就會明顯改善;避免因營養不良影響寶寶免疫系統的發育和成熟。去除這些不良因素后,寶寶的免疫功能大多會逐步恢復。
3、生理性免疫低下
癥狀表現,主要是上呼吸道,如感冒等,而不是肺炎、腦膜炎、敗血癥等嚴重感染。經常是由于天氣變化、生活環境改變等日常情況引起的,通常可自行痊愈。
是否需要治療:正常現象,通常不需要治療。
治療恢復關鍵:與成人相比,孩子更容易感冒,這就是因為孩子存在生理性免疫低下。生理性免疫低下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必須經歷的,屬于正常現象。
1、患有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發育不良等。
2、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如缺乏鈣,鋅,鐵,維生素A、維生素D等,均可導致寶寶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
3、環境不良:大氣污染或被動吸煙等,污染的空氣進入呼吸道,影響肺的換氣功能。
4、患有免疫缺陷病:這類寶寶是因先天性缺乏一些抗體或合成酶,在臨床因為化驗項目不齊全,一般的醫院不具備條件,還檢查不出來。
5、濫用抗生素:不管病情需不需要都用,并多次更換,產生耐藥性,打亂了人體的一些平衡。
6、擅自停藥:患病后,療程不夠,擅自停藥,發燒一退就停藥,細菌長期處于隱伏狀態,一旦受涼,容易引發疾病。
7、濫用激素:有些看護人對發熱機理不了解,恨不得一貼藥就手到病除,還有一些醫生不耐煩看護人的嘮叨,或者害怕對自己不信任從而流失病員,就給寶寶運用激素。
8、不良的習慣:研究發現一些寶寶睡前吃東西,或抱奶瓶入睡的,也很容易誘發感冒;不刷牙或不漱口的孩子,最容易嗓子發炎。這些都會造成寶寶免疫力下降。
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強固,這也是幼兒園里一個小朋友感冒,其它人也容易跟著感冒的原因。據估計,幼兒每年傷風感冒的次數是6-10次。隨著年齡增長,寶寶的免疫機能逐漸成熟,3歲以上寶寶體內免疫血清的抗體濃度即接近成人;8歲后,整個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當。
免疫系統負責保衛身體,免受細菌、病毒等傳染病原的侵害,可說是體內的保全人員。怎樣提高免疫力,可以采用以下10個方法。
1、母乳喂養—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嬰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說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錯過給寶寶母乳喂養的機會。
2、撫觸—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
在自然分娩中產道收縮,擠壓胎兒,是一種有益的身體接觸,有利于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出生后,母親的身體接觸,會讓小嬰兒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進寶寶的身體發育,對出生時體重較輕的早產兒尤其有益。撫觸可以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并能增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減少哭鬧,改善睡眠。
3、免疫預防接種—積極主動應對
為寶寶預防接種是人類抵御傳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積極措施,如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等。爸媽一定要按時為寶寶接種疫苗。
4、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睡眠時間
爸媽要有足夠耐心地對待孩子,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生活規律。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夠,可以讓他白天小睡一下。周末多帶寶寶到空氣清新的公園玩一玩,對身體大有益處。
5、均衡飲食—提升防御功能
孩子偏食,營養不均衡會造成抵抗力下降。肉、蛋、新鮮蔬菜水果品種盡可能多樣,少吃各種油炸、熏烤、過甜的食品。
6、不要吃得過飽—避免脾胃負擔過重
嬰幼兒臟腑嬌嫩,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雖然發育旺盛,對營養物質需要迫切,但是,脾胃運動消化功能相對不足。若吃得過飽,會使胃腸負擔加重,消化功能紊亂,容易發生積食、腹痛,導致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7、多喝白開水—保持黏膜濕潤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上幼兒園、外出時讓孩子背著水瓶,渴了隨時喝。注意要喝白開水,而不是各種含糖飲料。
8、不必過于干凈—形成免疫記憶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你家太干凈,孩子沒有機會通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減弱,并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
9、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
雖然過分抗菌、干凈無益健康,但仍要培養孩子基本的衛生習慣,尤其在吃飯前和上廁所后把手洗干凈,可以防止病從口入。
10、適度運動—增強體質
研究表明,運動不僅可以使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強,而且還會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從而增強免疫力,運動也不一定要做一些特別劇烈的活動,例如爬樓梯、餐后散步也是不錯的。
眾所周知,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常出現免疫功能低下。所謂免疫功能低下是一種籠統的說法,醫學上將它細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正常的生理性免疫低下,隨著嬰幼兒的發育成熟而完善。另兩種情況分別為先天性免疫低下和后天繼發性免疫低下,均屬病態,需要特殊治療。
大部分孩子都屬于生理性免疫低下。生理性免疫低下實際上是人體生理現象,不屬于病態。類似于人類的智力發育,誰也不會或不應該要求孩子具有與成人相同的智力。同樣,我們也不能指望年幼的孩子具有和大人一樣的免疫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正常。
先天性免疫低下,醫學上也稱免疫缺陷,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突變所造成,大部分是遺傳的,也有部分是懷孕期間基因突變的。在免疫低下的孩子中這類疾病的比例較少,一般得病較重,可能會終身患病。主要表現為:起病早,重的可以在出生后就表現出臨床癥狀;反復發生重癥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癥、肺炎、腦膜炎、反復腹瀉;感染后治療效果不佳,疾病長期不愈;正常預防接種后出現嚴重的感染;有類似家族史;易伴發腫瘤、白血病。有這樣癥狀的孩子,要早點來醫院檢測,做到早期治療,否則錯過治療時間,預后差、死亡率高。
后天繼發性免疫低下,顧名思義是出生后由外界因素誘發的免疫低下。對于兒童,外界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病毒感染。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巨細胞病毒(CMV)感染,EB病毒感染,都可以影響免疫功能。某些外科疾病和手術等均可導致繼發性免疫功能缺陷,尤其燒傷是造成免疫缺陷的一個重要原因。又如因某種疾病引起嚴重的蛋白質丟失、營養不良、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也可導致免疫系統功能缺陷。總之,繼發性免疫缺陷的原因多種多樣,是導致原發性疾病病情加重和復雜化的主要原因。
人體的免疫力分為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其實,大部分經常感冒的寶寶都屬于生理性免疫低下,對于生理性的免疫低下,不建議服用增強免疫力的藥物。如果是先天性免疫低下,則應就醫,不宜自行服藥。
要想提高免疫力,主要依靠規律的生活行為,讓生物鐘有節奏地運轉;養成運動的習慣,讓身體協調靈巧;做到均衡飲食,多喝水,保持黏膜濕潤;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不隨意服用抗生素,讓免疫系統得到鍛煉。
有爸媽認為,只要寶寶服用了增強免疫力的藥物,就可以避免反復生病。其實,在6個月到3歲這個年齡階段只要不是反復的肺炎、腹瀉、中耳炎等,經常感冒也可能是正常的。對于由生理原因引起的反復呼吸道感染,爸媽不必過分擔心。只要為自己的寶寶安排適當的護理、鍛煉,隨著年齡增長,寶寶的呼吸道感染頻率自然會逐漸降低,免疫系統功能將日臻完善。若爸媽實在不放心,可到醫院就診檢查免疫功能,現在的醫療技術可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免疫功能低下。
相關文章
相關詞條711
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2017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 | 諾如病毒| 小孩反復發燒怎么辦 | 小兒咳嗽 | 小兒肺炎 | 小孩拉肚子怎么辦 |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辦 | 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 | 小孩發燒怎么退燒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發燒吃什么食物 | 輪狀病毒 | 小兒嘔吐 | 佝僂病 | 寶寶上幼兒園 | 幼兒園安全教育常識 |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區別 |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皰疹性咽頰炎 | 風寒感冒 | 風熱感冒 | 小孩感冒流鼻涕怎么辦 | 咳嗽偏方 | 孩子不愛吃飯怎么辦 | 一歲半寶寶不愛吃飯 | 一歲半寶寶身高體重 | 2歲寶寶身高體重 | 3歲寶寶身高體重 | 寶寶食譜 | 一歲寶寶食譜 | 兩歲寶寶食譜 | 三歲寶寶食譜 | 兒童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 親子游戲 | 小兒推拿 | 濕疹癥狀 | 肋骨外翻 | 睡覺磨牙是什么原因 | 磨牙是什么原因 | 狂犬疫苗 | 水痘疫苗 | 乙腦疫苗 | 流腦疫苗 | 脊灰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