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乳喂養—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嬰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說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錯過給寶寶母乳喂養的機會。
2、撫觸—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
在自然分娩中產道收縮,擠壓胎兒,是一種有益的身體接觸,有利于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出生后,母親的身體接觸,會讓小嬰兒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進寶寶的身體發育,對出生時體重較輕的早產兒尤其有益。撫觸可以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并能增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減少哭鬧,改善睡眠。
3、免疫預防接種—積極主動應對
為寶寶預防接種是人類抵御傳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積極措施,如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等。爸媽一定要按時為寶寶接種疫苗。
4、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睡眠時間
爸媽要有足夠耐心地對待孩子,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生活規律。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夠,可以讓他白天小睡一下。周末多帶寶寶到空氣清新的公園玩一玩,對身體大有益處。
5、均衡飲食—提升防御功能
孩子偏食,營養不均衡會造成抵抗力下降。肉、蛋、新鮮蔬菜水果品種盡可能多樣,少吃各種油炸、熏烤、過甜的食品。
6、不要吃得過飽—避免脾胃負擔過重
嬰幼兒臟腑嬌嫩,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雖然發育旺盛,對營養物質需要迫切,但是,脾胃運動消化功能相對不足。若吃得過飽,會使胃腸負擔加重,消化功能紊亂,容易發生積食、腹痛,導致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7、多喝白開水—保持黏膜濕潤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上幼兒園、外出時讓孩子背著水瓶,渴了隨時喝。注意要喝白開水,而不是各種含糖飲料。
8、不必過于干凈—形成免疫記憶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你家太干凈,孩子沒有機會通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減弱,并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
9、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
雖然過分抗菌、干凈無益健康,但仍要培養孩子基本的衛生習慣,尤其在吃飯前和上廁所后把手洗干凈,可以防止病從口入。
10、及時補充鋅元素—提高身體免疫力
鋅是人體內很多重要酶的構成成分,對生命活動有催化作用,促進孩子生長發育與機體組織再生,并幫助孩子提高自身免疫力,并參與維生素A的代謝。
1、水:人體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不是硬梆梆的骨頭,而是柔柔軟軟的水。嬰幼兒體表面積相對于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
2、黃、綠色蔬菜:天天五份蔬果,不只是成人飲食的信條,也適合推廣到幼兒身上。纖維質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境。水果的果寡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孩子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谷類或肉類做成丸子、餃子或餛飩,就容易接受了。
3、菇類:菇類能預防及改善許多心血管系統的富貴病,例如高血壓、動脈硬化。菇類還能增強免疫力,預防及對抗癌癥,還含有豐富維生素B群,能紓解壓力,帶來好心情。
4、糙米、薏仁:五谷類是人類的主食,在嬰兒添加副食品時,首先要嘗試的是米粉、麥粉。斷乳之后,替代食物也是谷類。全谷類含胚芽和多醣,維生素B和E都豐富,這些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力,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
5、牛奶、黃豆:牛奶和黃豆都屬于高蛋白食品,有增強呼吸道和內臟器官抗感染的作用,能防止病毒和細菌粘到呼吸道上。黃豆中的大豆蛋白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極高,它和乳蛋白同樣可以構成人體內的抗體。
6、堅果:堅果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質以及纖維,硒,維生素E和維生素A等營養素,這些都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小部分堅果還能增加能量和克服饑餓。
7、深水魚:深水魚等脂質魚含有大量的OMEGA-3脂肪酸,可以對抗疾病,協助減低血內脂肪量,同時也可以預防與心臟病有關的血凝。這些魚包括大馬哈魚、金槍魚等,可以在家中烤熟或煮熟給寶寶吃,鮮美又營養。
8、蕃茄:蕃茄可說是活力食品,含有多種抗氧化強效因子,如蕃茄紅素、胡蘿卜素、維生素C與E,可保護視力,保護細胞不受傷害,還能修補已經受損的細胞。生吃蕃茄或稍微烹煮都好,加入少量橄欖油,能溶解更多蕃茄紅素,效果更佳。
9、優酪乳:嬰幼兒正值身體快速增長及腦神經發育期,對蛋白質及鈣質的需求量相當高。所以乳類制品為嬰幼兒期最佳的營養來源。優酪乳是乳制品中,可以兼顧營養與改善腸道環境的飲品,很適合兒童期的需要,幼兒則要到滿一歲以后才能喝。
貼士:若想提升寶寶的免疫力,請拒絕給寶寶吃高油、高糖的精致化加工食品。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此外,不要讓寶寶偏食而導致營養失調。均衡、優質的營養,才能造就寶寶優質的免疫力,輕輕松松遠離病菌。
1、高質量的睡眠:高質量的睡眠可促進人體產生多一些睡眠因子,睡眠因子可促進白血球增多,同時加強肝臟的解毒能力,從而可以消滅侵入人體的細菌和病毒,因此,高質量的睡眠可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有助于秋季養生。
2、樂觀的情緒:壓力會使人體產生一種抑制因子,這種抑制因子會直接影響到免疫細胞的正常工作,所以孩子要學會調節情緒,利用這種樂觀情緒提高免疫力。
3、適量運動:研究表明,運動不僅可以使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強,而且還會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從而增強免疫力,運動也不一定要做一些特別劇烈的活動,例如爬樓梯、餐后散步也是不錯的。
4、多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影響各類免疫細胞的數量和活力,因此,建議大家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5、學會利用益生菌:益生菌是一類微生態制劑,對提高免疫力效果還不錯呢,例如常見的腸道雙歧桿菌可刺激身體內的淋巴細胞分裂增殖,產生多種抗體,加強人體免疫力,同時還可消除各種外來的致病微生物。
6、保證營養均衡: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最重要的莫過于吃得健康,家長要保證孩子每餐飯都要吃一些蔬菜水果,飲食要呈現多樣化,保持營養均衡。
免疫力是一種平衡的生理機制,但是,免疫力并非越高越好,平衡才是“王道”。通常情況下,每個人的免疫系統都處于一種平衡狀態,因而沒必要故意去提高它。只有少數人,由于遺傳原因或疾病、用藥等原因導致免疫功能低下,才需要免疫增強治療。
提高免疫力的藥物有很多,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無外乎有兩種,一種是主動的提高免疫力,一種是被動的提高免疫力。兩種藥物各有利弊,臨床適應癥也不一樣。
一、主動提高免疫力的藥物:以皮多莫德和玉屏風為代表。這類藥物還有很多,比如轉移因子、干擾素、左旋咪唑等。這些藥物可以刺激機體產生免疫物質。
皮多莫德療效比較確切,但是價格較貴。童康片,價格適中、效果也不錯,還有提高食欲的作用,它是在玉屏風的基礎上加減而成的一種藥物,五彩異型咀嚼片,口感、色澤都很適合孩子服用。
二、被動提高免疫力的藥物:以丙種球蛋白和胸腺肽為代表。丙種球蛋白可以提高體液免疫功能,胸腺肽可以提高細胞免疫功能。特點是見效快、效果比較肯定,它是直接補充人體所需要的抗體和免疫物質。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點。
必須強調,所有的用藥都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切不可家長自行給孩子服用。在臨床上,醫生們已經發現,如今一些免疫調節劑的不合理應用,已大大降低了部分兒童上呼吸道感染預防和治療的效果。據了解,兒童免疫調節劑在兒童用藥中較常見,有家長甚至為了提高孩子免疫力,長期將調節免疫系統藥物作為保健品給孩子服用。這樣做大大影響了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保健類藥物或食品,自稱可以提高兒童的免疫力。但事實上,并不建議家長給孩子吃這些保健品。這是因為,相對成人而言,免疫低下在孩子中普遍存在,重要的是分清楚免疫低下的類型。盲目使用促進免疫力的藥物或保健品并不可取。
專家強調,正常人的免疫力不能靠保健品,更不應該靠藥品來提高。尤其是兒童,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上幼兒園就老生病,是免疫力不夠強其實這正是孩子自身免疫系統不斷發育和完善的過程,孩子的每次感冒或發燒其實都是一次對免疫力的良性刺激。
對孩子而言,絕大部分生理性免疫低下的兒童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療。只要通過加強和平衡孩子的營養、增進體格鍛煉,孩子身體的免疫狀況都會得到明顯改善,能很快適應 環境。對于一些免疫低下表現較重的孩子,家長的首要任務是在免疫專科醫生那里明確孩子免疫低下的類型,如果不存在先天性或后天繼發性免疫低下,也可以使用一些藥物治療,但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相關文章
相關詞條711
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2017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 | 諾如病毒| 小孩反復發燒怎么辦 | 小兒咳嗽 | 小兒肺炎 | 小孩拉肚子怎么辦 |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辦 | 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 | 小孩發燒怎么退燒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發燒吃什么食物 | 輪狀病毒 | 小兒嘔吐 | 佝僂病 | 寶寶上幼兒園 | 幼兒園安全教育常識 |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區別 |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皰疹性咽頰炎 | 風寒感冒 | 風熱感冒 | 小孩感冒流鼻涕怎么辦 | 咳嗽偏方 | 孩子不愛吃飯怎么辦 | 一歲半寶寶不愛吃飯 | 一歲半寶寶身高體重 | 2歲寶寶身高體重 | 3歲寶寶身高體重 | 寶寶食譜 | 一歲寶寶食譜 | 兩歲寶寶食譜 | 三歲寶寶食譜 | 兒童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 親子游戲 | 小兒推拿 | 濕疹癥狀 | 肋骨外翻 | 睡覺磨牙是什么原因 | 磨牙是什么原因 | 狂犬疫苗 | 水痘疫苗 | 乙腦疫苗 | 流腦疫苗 | 脊灰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