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平衡力,家長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身體的平衡力,看孩子是否能走穩路。而我們所說的平衡力其實包括有很多種類,除身體平衡力外,還有頭腦平衡、活動中的平衡、精神上的平衡。
1、頭腦的平衡
保持平衡不僅是身體的事情,也與大腦中所有的感覺有關。每次當寶寶把他的小腦袋抬起的時候,大腦對會對這個刺激進行評估、作出反應,這個過程中神經的作用不可低估。
孩子在幼年時期受到的感官刺激很多是通過平衡器官獲得的,他們刺激著神經細胞的連接,并且對大腦血液的流動有促進作用。神經之間的連接是非常復雜的。不斷連接在一起的神經能夠使信息更快、更準確地被傳遞到大腦。方位感、集中精力的能力和對方向的確認都是孩子在從事其他腦力或體力勞動所需要的能力,孩子的平衡器官如果經常得到刺激,大腦就格外靈敏。相反,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如果視覺、聽覺和平衡感比較差的孩子,在智力上的發育也有滯后的現象。
成長中的平衡訓練
當孩子出現發育遲緩、說話或行動方面有問題的時候,應該多給予孩子身體上的刺激。
大量的撫摩:撫摩可以充分刺激孩子身體表皮的神經末梢。讓其變得敏感而判斷準確。
走平衡木:這是一個關于平衡感的綜合訓練。它在訓練大腦控制身體的平衡方面很有效。
2、身體的平衡
兩歲的寶寶對于生活似乎只有一個目標:他們想站起來,到處走動。而這只有在寶寶的平衡感不斷得到訓練的情況下才能實現。其實,在寶寶出生幾個月后,就可以看到平衡感被訓練后的第一個成果了:寶寶已經能夠對自己的腦袋進行控制了。當他抬起頭的時候,平衡感就會感受到姿勢的變化,并把這個信息傳遞給大腦。在這個過程中,有多個感官參與了進來:視覺、觸覺和聽覺。而事實上,也正是平衡感把其他五種感覺結合在了一起。如果沒有平衡感,我們人類現在還不能直立行走呢。平衡感對于孩子運動能力的發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成長中的平衡訓練
抬起頭,這是寶寶的第一個平衡動作,它對培養孩子日后的平衡能力很重要。寶寶越是經常抬起頭來,平衡感傳遞給大腦的信息就越來越準確。同時,寶寶頸部的肌肉也變得更加強壯。寶寶可以感受到了重力的存在,并且發現自己是躺在一個立體的空間里的。最后,當寶寶的腦袋抬的時間越來越長,而且能穩當地抬著的時候,他就開始想讓把整個身體都站立起來了。這樣的平衡行動構成了寶寶進行其他平衡訓練的基礎,在寶寶一兩歲、兩三歲的時候,在你訓練他學會了翻身、坐起來、爬動,然后是學會行走、跳躍和跑動的時候,他的平衡感就已在其中被訓練得越來越好了。
3、活動中的平衡
活動是孩子平衡感的養料。健康的孩子對活動有天然需求,而且他們會自發地刺激大腦中的前庭系統,比如他們會在旋轉中,突然停下來,感受眩暈的感覺,也會喜歡蕩秋千和跳躍。很遺憾的是,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個“長期坐著的社會”,因此他們對運動和旋轉的渴望很早就被抑制了。孩子的笑聲和喧鬧聲被大人看作是對安靜的打擾。孩子的平衡感、對于重力的敏銳感覺,以及其他感覺都變得遲鈍了。
成長中的平衡訓練
在孩子兩三歲已經能跑能跳了的時候,你可以多帶著孩子去公園,到適合幼兒的游樂場,滑滑梯、蕩秋千、爬攀登架、跳蹦床、騎三輪車……這些都能使大腦以及五官和平衡感得到訓練和發展。在孩子自己躍過一個水坑或一個障礙后,他也會感到無比自豪。同樣,如果他跌了一跤,這也是他平衡訓練必要的課程。
4、精神上的平衡
平衡感不僅是身體上的感覺,也是心理上的感覺。只有當人內心感到平衡的時候,才會真正感覺舒適。腦科學家新近的研究發現,實際上六種感覺是與心理感覺密切聯系的。他們指出,神經管道將小腦與腦邊緣的感覺中心連接起來,這能使信息傳遞過來,進行感性分析。因此,例如當平衡器官對身體成功地躍過了障礙這一信息消化之后,就會分泌出多巴胺,這是一種讓人快樂的物質,人就會覺得得意和滿足。當然,腦邊緣系統也不僅僅是對平衡感做出反映的。平衡練習對于鍛煉勇氣和訓練對危險的估計能力很有幫助,這樣孩子就可以對自己的能力和目標進行合理的比較和判斷。孩子如果經常獲得積極的經驗——判斷正確,就會使他信任自己的感覺,而且對自己也更加自信,這樣就會減少不當的行為,并且自我感覺良好。
成長中的平衡訓練
不要總是把孩子籠罩在你老母雞般的翅膀之下,愛惜他、護佑他,而是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孩子大膽地去自己判斷和嘗試,例如,讓他自己判斷他是否能夠自己把這盆水從廚房端到廁所?讓他自己嘗試爬上梯子到壁櫥里取東西,然后安穩地下到地上。
平衡力對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平衡力的培養是寶寶終身的事情,必須要幫寶寶從身體,頭腦,運動,精神方面做好培養。
對于孩子平衡力的訓練最佳時期是在2-4歲,這個時期孩子的身體柔軟,對于許多的動作都容易學,而且他們還喜歡模仿,不怕被別人的嘲笑,此時培養孩子的平衡力是非常關鍵的,如何鍛煉孩子的平衡力?
1、搖搖椅(6個月~2歲)
媽媽坐在墊子上,屈膝,讓寶寶坐跨在你的腹部,后背依靠在媽媽大腿上,同時用手握住寶寶腋下。媽媽向后翻滾,再坐起。
給寶寶的幫助:幫寶寶增強空間意識(深度認知)及身體平衡性。
媽媽請注意:對于小年齡的寶寶,媽媽在前后搖晃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在托住小朋友腋下的同時,用手給寶寶后頸部以支撐。
2、膝上平衡(0~1歲)
媽媽雙腿并攏坐好,寶寶坐在媽媽雙膝上,面向媽媽。
媽媽幫助小朋友伸開雙臂,幫助其保持平衡。媽媽進行雙膝屈伸動作,重復上述動作多次,過程中始終與寶寶保持對視。
給寶寶的幫助:鍛煉小朋友身體的平衡性和穩定性。
媽媽請注意:對于年齡較小的寶寶,媽媽屈膝的幅度可適當減小,以寶寶能接受的程度為準;盡量讓寶寶雙手伸平,保持身體的平衡與穩定性。
3、滑翔機(0~1歲)
媽媽以跪立或站立姿勢,用慣用手臂從兩腿中間穿過小朋友胯下,手掌向上托住小朋友胸腹部,另一只手拖住小朋友頸部幫助其抬頭。前后、左右搖晃小朋友。
給寶寶的幫助:增強寶寶空間意識(深度認知)及內耳平衡系統。
4、瑜伽球(0~2歲)
讓寶寶趴在瑜伽球上,媽媽雙手扶住寶寶胯部或大腿外側,前后、左右搖擺瑜伽球。如果寶寶較快適應,可加大搖擺幅度或嘗試讓寶寶躺在瑜伽球上,重復上述動作。當寶寶害怕或不適應搖擺時,可在前方放上他喜歡的玩具或同爸爸保持對視,建立安全感。
孩子如果缺乏平衡力,對孩子的一生都受影響,所以家長們可以通過以上的幾種方法幫助孩子鍛煉平衡力,讓他們能夠成為健康的寶寶。
幼兒平衡力的鍛煉是從2歲到4歲這個時期,而這個時期鍛煉的最佳方法就是利用游戲來鍛煉,以下是給大家介紹的幼兒平衡力的游戲。
1、跳跳舞。大多數家庭到了晚上既要準備晚餐,還要應付一個纏人的寶寶。這個時候不妨安排孩子跳個舞吧,既可以讓孩子發泄精力,又可以讓他們開心,還可以鍛煉身體。放孩子喜歡的音樂,讓他隨心所欲地跳,不要在乎他是不是穿鞋子,是不是跳到床上、沙發上,或者在地板上打滾,只要孩子高興就隨他去。
2、雙足交替下樓梯。讓孩子隨同大人上下樓梯,初時身體平衡能力不足,要雙足在一級臺階立穩再往下邁步。在練習多次之后,身體平衡能力進步,可以自己扶欄一足踏一階交替下樓梯大人要在樓梯下方保護,以防萬一。注意:孩子剛學會上下樓梯就會很高興,有時趁大人不在自己推開門學習下樓梯。如果身體一時不穩就會從樓梯上跌倒而摔下來。所以住樓房的家庭要注意門要鎖住。
3、不倒翁。和孩子在家玩“不倒翁”這個益智小游戲,不但能促進孩子大腦的平衡功能,還能讓孩子體驗與媽媽一起游戲的快樂。媽媽坐在墊子上,兩腿分開,兩腳相對,雙手握住雙腳的腳腕;孩子坐在媽媽的腿中間,胳膊自然放在媽媽腿的兩側。媽媽邊唱兒歌:“不倒翁,翁不倒。懷里抱著小寶寶。左歪歪,右倒倒。搖來搖去搖不倒!
4、拍氣球。玩具帶給孩子的樂趣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有時候最廉價的玩具能給孩子帶來最大的樂趣。追逐肥皂泡和氣球讓孩子開心的程度大概會讓很多家長吃驚。孩子在奔跑著追逐、抓、撓肥皂泡時,把氣球往上頂不讓它掉下來的過程中,體驗到無窮的樂趣。這個游戲在鍛煉孩子協調力的同時,還鍛煉了反應力,在氣球快要掉下來的時候,趕快拍一下,這要求孩子有快速反應能力,并且能完成復合動作。
5、走直線。在房間的地上放一條帶子,讓孩子沿著帶子走。對兩三歲的孩子來說,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過能極大地鍛煉孩子的平衡協調能力。其實走直線這個游戲并不完全限定在家里,平日帶孩子上街時可以拉著孩子的手,讓孩子沿著人行道的一條直線走,還可以在公園里用粉筆畫一條直線讓孩子沿著直線走。在外面玩這個游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因為專心玩游戲而發生危險。
對于平衡力差的幼兒,就可以通過以上的幾種游戲來鍛煉幼兒平衡力,讓幼兒能夠更健康的成長。
相關知識點
1歲寶寶的教育 | 親子早教 | 中國式逗小孩的弊端 | 如何正確逗小孩 | 寶寶睡前故事 | 一歲半寶寶的教育 | 2歲寶寶的教育 | 3歲寶寶的教育 | 家庭安全教育 | 兒童潛能開發 | 捕捉兒童敏感期 | 親子游戲 | 適合兒童看的電影 | 兒童學數學 | 寶寶攻擊行為 | 幼兒智力發育 | 幼兒大腦發育 | 3歲兒童故事 | 兒童的年齡范圍 | 語言關鍵期 | 寶寶社交能力 | 幼兒識字 | 認知能力 | 什么是啟蒙教育 | 什么是啟蒙教育 | 什么是啟蒙教育 | 家庭教育 | 寶寶肢體語言 | 兒童節是幾歲到幾歲 | 寶寶吐口水 | 家庭安全隱患
相關文章
相關詞條711
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2017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 | 諾如病毒| 小孩反復發燒怎么辦 | 小兒咳嗽 | 小兒肺炎 | 小孩拉肚子怎么辦 |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辦 | 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 | 小孩發燒怎么退燒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發燒吃什么食物 | 輪狀病毒 | 小兒嘔吐 | 佝僂病 | 寶寶上幼兒園 | 幼兒園安全教育常識 |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區別 |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皰疹性咽頰炎 | 風寒感冒 | 風熱感冒 | 小孩感冒流鼻涕怎么辦 | 咳嗽偏方 | 孩子不愛吃飯怎么辦 | 一歲半寶寶不愛吃飯 | 一歲半寶寶身高體重 | 2歲寶寶身高體重 | 3歲寶寶身高體重 | 寶寶食譜 | 一歲寶寶食譜 | 兩歲寶寶食譜 | 三歲寶寶食譜 | 兒童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 親子游戲 | 小兒推拿 | 濕疹癥狀 | 肋骨外翻 | 睡覺磨牙是什么原因 | 磨牙是什么原因 | 狂犬疫苗 | 水痘疫苗 | 乙腦疫苗 | 流腦疫苗 | 脊灰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