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氣溫偏低的天氣現象。因為春季是從冬季到夏季的過渡季節,所以高壓區的夏季風慢慢由海洋向陸地推進。冬季風與夏季風兩股冷暖氣團互相控制,氣旋活動頻繁,天氣也就呈現多變現象。
有時早晨還是旭日東升,春風送暖,中午陽光暴曬,氣溫驟升;但傍晚則可能冷空氣突然南下,使人恍如又回到了冬天。如果冷空氣較強,可使氣溫猛降至10℃以下,甚至下雨下雪,持續時間可長達半個月。對于春季這樣的氣候,人們稱之為倒春寒。
嚴重的倒春寒不僅給農業生產造成危害,對于我們的健康也同樣造成影響。專家提醒在倒春寒時,人們首先要注意保暖。特別是低于10歲的兒童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只要不是過敏體質,尤其不對雞蛋過敏,就應盡量接種流感疫苗。
1、一定要給寶寶穿上貼身衣褲
有的媽媽認為,寶寶不停地動會出很多汗,如果汗液把內衣弄濕,不如不穿,只要外面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殊不知柔軟的棉內衣不僅可以吸汗,而且還能讓空氣保留在皮膚周圍,因此阻斷了體熱丟失,不易使寶寶受涼生病;而不穿貼身內衣的寶寶由于體表熱量丟失得多,身上摸上去總是冰涼涼的,尤其是下半身,難怪容易感冒了。
2、衣要適量,防止不停出汗
如果穿得太多,寶寶一旦活動便會出汗不止,這樣衣服被汗液濕透,反而由此著涼,并且也降低了身體對外界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而使抗病能力下降。由于6個月以內的寶寶因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多,但身體產熱能力卻不足,所以外出寒冷時還是應該注意多穿衣。判斷寶寶穿得多少是否合適,可經常摸摸他的小手和小腳,只要不冰涼就說明他們的身體是暖和的。
3、給寶寶一件輕薄的小棉服
既擋風又保暖,要比多穿幾件厚衣服都御寒,而且活動靈巧方便。因為小棉服內層與外層中間夾著膨松的棉花,它可以吸收很多空氣,由皮膚體溫散發的熱量先穿透棉服內層,然后滲入中層的棉花中,由多層空氣吸收并且圍護在皮膚四周,而棉服外層則不易讓冷空氣入侵,因此有著良好的保暖作用。而厚外衣擋風尚還可以,但御寒保暖則就差多了。
原則1、穿衣下厚上薄”。在乍暖還寒的三月,應當注重對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腳的保暖,以免感受風寒。
原則2、把握好時機捂”好寶寶。
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是春捂最佳時機,許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媽媽在冷空氣來臨的前一兩天就要適當給寶寶增添衣物了。當晝夜溫差大于8℃時就需要捂一捂了。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但是,在氣溫回升后不能立即脫掉,最好再捂7天左右,而免疫力弱的小寶寶,最好捂14天以上,讓孩子的身體逐漸得到調節,以適應氣候的變化。
原則3、根據氣溫高低及時加減衣服。
當晝夜溫差大于8℃時就需要捂”,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隨著氣溫的回升,不能減衣太快,待氣溫持續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體弱的孩子應持續14天為妥當,讓孩子的身體逐漸得到調節,以適應氣候的變化。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原則4、三暖二涼”很重要。
三暖: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適度溫暖利于孩子體內陽氣生發,可預防疾病,減少受涼感冒的機會。
二是肚暖。腹部保暖,最好給孩子戴個棉肚兜,既能維護孩子胃腸道的功能,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涼而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癥狀。
三是腳暖。腳部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又遠離心臟,血液循環 較差。足底的神經末梢 非常豐富,對外界寒冷最為敏感。雙腳受寒后,就會通過神經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注意腳的保暖,孩子的小腳暖和了,才能保證一身溫暖,抵御寒冷,防病保健康。
二涼是指頭部和心胸要涼。孩子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的,如果頭部捂的過熱,容易引起頭暈頭昏、煩躁不安。所以,在室內、風和日麗的天氣,要保持頭涼,才能使孩子神清氣爽。心胸涼,是指給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過于厚重臃腫,以免胸部受壓,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臟功能。
寶寶春捂秋冬有什么好方法?
招式1、腳底保暖,增強寶寶抵抗力
很多媽媽看到了春天,寶寶開始活潑好動起來,于是就迫不及待地給寶寶換上了輕薄的鞋子。但中醫認為,人的腳底不能受涼,因為腳底脂肪少,而且許多穴位與人的內臟相對應,腳部受涼就會引起許多臟腑不適。
招式2、來點慢節奏親子運動
可以做幼兒親子體操,讓寶寶的肩、頸、背、四肢等舒展開來,這樣能夠有效地消除疲勞和增強身體抵抗力,促進血液循環,抵御疾病的侵害。但要注意,不能進行激烈運動,否則會使經過冬天嚴酷氣候而變得脆弱的器官更容易受損,而且出汗過多,毛孔開放,容易受到風寒侵襲而誘發感冒。應該選擇輕柔和緩的運動項目,比如快走、慢跑、踏青、放風箏等。運動時著衣要適中,鞋子要輕便柔軟;運動后要及時擦汗、換衣,這樣才不會受傷、著涼。應,腳部受涼就會引起許多臟腑不適。
招式3、每天3次開窗通風
開窗通風時間應該保持在30分鐘左右,一天3~4次;不能盲目依賴熏香、臭氧空氣過濾器來保持室內空氣質量;陰天和每天10點以前不宜多開窗,因為空氣中浮塵多,空氣質量不好。
招式4、提倡晚睡早起、太陽出來后再外出
春天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一般以7.5~8.5個小時為宜,而且春季提倡晚睡早起,睡眠時間也要隨著天氣變化而變化。倒春寒這種冷暖空氣相互交換的天氣變化,有利于各種細菌、病菌的繁殖,而且春天風多且大,人體吸入細菌、病菌的幾率也增大。太陽沒出來,不要做運動。春天鍛煉要在日出后進行。天色沒有大亮時最好別運動,特別是不要到有綠色植物的地方運動。天沒亮時,在物旁邊運動的話,會攝入大量二氧化碳,對身體不利。太陽來以后,陽光有殺菌的功能,而且還能促進植物光合作用,釋放更多氧氣,對心肺調節非常有幫助。
招式5、乍暖還寒,適當增減衣服
中醫提倡春捂秋凍”,不要因為天氣轉暖就馬上脫掉冬服。因為冬天寶寶已習慣了多穿衣服,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功能與冬季環境溫度處于相對平衡狀態,隨便減少衣服會破壞這種平衡。春捂提倡上薄下厚”,因為人下部血液循環比上部差,更容易受寒冷侵襲。
招式6、每天清晨含一片姜
古人說:早上吃姜,勝過參湯。中醫認為,清晨含姜,既可以 活血、驅散體內的寒氣,又能殺菌防病,增強抵抗力。
寶寶是長身體的時候,早餐一定要吃好。
豆漿:每天都喝300ml豆漿,豆漿成分為:黃豆、赤豆、綠豆、花生、核桃、有時加紅棗、葡萄干、芝麻什么的,吃起來很香甜。
雞蛋:珈伽早飯一般都是水煮雞蛋或者蒸雞蛋亦或粥,每天都吃的,定時定量。
營養粥:用雞湯或是排骨湯做底熬粥,要想粥粘稠些的話可以加些玉米粉或者蕎麥粉,因為稍許的粗糧對寶寶腸胃很好。
大冷天,寶寶的水果要加溫。
蘋果是涼的,葡萄也是涼的,桔子也是涼的……可是不吃水果又是不行的,水果味道好又有營養,寶寶也應該吃,怎么辦?看看網友
分享的冬季水果新吃法:
煮
網友丫兒媽:我用煮的,蘋果梨都煮一煮,水直接給悅丫兒喝,水果打成泥給悅丫兒吃。其實直接切了蘋果梨給悅丫兒拿著磨牙,悅丫兒一樣很喜歡。
微波爐加熱
網友晴晴媽媽:桔子經微波爐加熱后真可謂是色、香、味俱全!不用吃就能聞到淡淡的清香讓人口水都要下來了,吃一口,比新鮮桔子更嫩更爽口。
蒸
網友takyla:我說個方法,就是把蘋果切成小丁,加一點溫開水,蒸個三五分鐘,我跟書上學的,據說還可以幫助寶寶消化呢!
要想殺菌并防寒,在飲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蔥、芹菜等味兒沖食物的次數,對預防傷寒感冒、春季多發的呼吸道感染、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大有益處。中醫認為,洋蔥、姜、蒜、芹菜這些帶味兒食物,既可疏風散寒,又能殺菌防病。其中,大蒜含有揮發性辣素,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質。洋蔥含有前列腺素,有舒張血管及降低血壓的功能。其中含有的二烯丙基二硫物及少量硫氨基酸,有促使血凝塊溶解的作用。芹菜含有揮發油、甘露醇等,具有降壓、鎮靜、健胃、利尿等作用。
不過,兒童可能會對這些氣味兒食物抵觸。這時可把芹菜、姜末做餃子餡吃,也可以用碎洋蔥做成炒飯。此外,將洋蔥、蒜、芹菜等加熱時間長一些可減少氣味兒,但烹飪越長,氣味兒中的健康物質保留越少。為此,市民可根據口感接受程度找到口感和健康兼顧的最佳結合點。
相關文章
相關專家解答
孩子3歲多,一到“倒春寒”時節,小孩就開始咳嗽厲害,有時候還伴有喘息,這是小兒哮喘嗎?
張費通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兒科 副主任醫師
小孩最近開始咳嗽厲害,有時候還伴有喘息,這是小兒哮喘嗎?孩子3歲多,一到“倒春寒”時節就這樣。
張費通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兒科 副主任醫師
相關網友問答
相關詞條695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 | 嬰兒喂養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嬰兒吐奶嚴重怎么辦 | 寶寶肚子脹氣怎么辦 | 嬰兒大便顏色 | 寶寶拉肚子有泡沫 | 嬰兒打嗝 | 嬰兒吃奶量 嬰兒嘔吐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寶寶長牙發燒怎么辦 | 寶寶臉上長濕疹怎么辦 | 嬰兒撫觸 | 嬰兒發燒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初期癥狀 | 輔食100款 | 寶寶發燒38度怎么辦 | 幼兒急疹 | 嬰兒輔食食譜 | 睡眠不好如何調理 | 嬰兒睡眠 | 寶寶晚上睡覺哭鬧 | 嬰兒奶癬 | 寶寶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辦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 小兒支氣管炎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厭奶期 | 嬰兒米粉 | 嬰兒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寶寶過敏性皮炎 | 斷奶方法 | 小兒肺炎 嬰兒鵝口瘡 | 諾如病毒 | 小兒推拿 | 疫苗接種時間表 | 乙肝疫苗 | 五聯疫苗 | 流感疫苗 | 麻疹疫苗 | 流腦疫苗 | 嬰兒枕頭 | 嬰兒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