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在照顧新生寶寶時,難免都會有些不知所措,也許會受到別人建議的影響,中招了一些新生兒的護理誤區,比如說,給孩子包“蠟燭包”、使用葡萄糖水退黃等。下面一一為新媽們破解誤區。
1、包“蠟燭包”
有些媽媽可能會覺得把孩子包成蠟燭包,既有助于保暖,可以防止寶寶形成羅圈腿。其實,這樣把寶寶的手腳都捆綁一起,不但不利于寶寶的四肢活動和呼吸,也不利于肌肉和神經的發育,甚至還可能會造成髖關節的脫位,所以,不建議使用蠟燭包。
2、叫醒寶寶喝奶
一般不建議叫醒寶寶吃奶,但新生兒除外。
因為新生兒的胃容量非常小,容易餓,如果超過4小時還沒有醒過來喝奶,就要叫醒TA。
滿月后的寶寶,不需要強行叫醒,可以等TA醒來后再喂,若頻繁叫醒喂奶,反而會打擾寶寶的睡眠,有可能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3、喂葡萄糖水、白開水、茵梔黃等退黃疸
寶寶發生黃疸,部分媽媽可能會嘗試使用一些民間偏方,比如喂葡萄糖水、白開水或者使用茵梔黃注射液等,其實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并不能幫助退黃。
比如喂白開水,其實6個月以下的嬰兒并不需要喂水,因為母乳中就已經含有足夠的水分了;喂葡萄糖水,可能會增加寶寶胰腺的負擔,有損身體健康。另外,無論是喂白開水還是喂葡萄糖水,都會占用寶寶的胃容量,導致母乳喂養量下降,不利于退黃。
而茵梔黃注射液,早已被禁止用于嬰幼兒,因為它可能會引起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
4、對新生兒發燒過于“淡定”
新手爸媽很可能會低估新生寶寶發燒的嚴重性。需要提醒的是,≤3個月的寶寶出現發燒,爸媽一定不可掉以輕心,只要腋溫≥37.2℃(肛溫≥38.0℃),就要及時就醫,不可拖延,因為新生兒免疫系統尚未完善,病情變化比較快。
5、寶寶坐車不用嬰兒座椅
開車外出時,有些爸媽并沒有意識到需要給寶寶使用嬰兒座椅,或者覺得距離比較近,可以不用嬰兒座椅,又或者是因為嫌貴……其實這些觀念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其實給寶寶使用嬰兒座椅,可以大大減低寶寶受傷的風險。爸媽要根據寶寶年齡、身高和體重,選擇合適的安全座椅。對于2歲以內的寶寶,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必須使用后向式安全座椅。
6、新生兒不用口腔護理
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寶寶還小,還沒長牙,不需要進行口腔護理。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在寶寶還沒長牙前,也需要進行口腔護理,可以減少口腔感染的機會,同時讓寶寶更舒適,可以用濕紗布來清潔寶寶的牙齦。當寶寶萌出第一個牙后,就可以開始給寶寶刷牙了,值得注意的是,乳牙護理不好,是會影響以后恒牙的發育的。
剛出生的嬰兒雖然順利產下來了,但家人不可掉以輕心,那么嬰兒前三個月的護理常識是什么呢?
如果媽媽奶水不是很充足的話,媽媽不要著急給寶寶換奶粉,可以先多吃一些下奶的食物,如鯽魚、鰱魚、豬蹄、絲瓜等。注意新生兒三個月之內,是身體發育的一個關鍵期,而且也是媽媽產后恢復的一個關鍵期。如果媽媽經常抱孩子,很可能會造成媽媽腰酸、腰痛,落下月子病,寶寶經常被抱著的話,會導致寶寶的脊柱發育不夠完善。
前3個月的嬰兒腦細胞的發育正處在突發生長期的第二個高峰的前夜,不但要有足夠的母乳喂養,也要給予視、聽、觸覺神經系統的訓練。每日生活逐漸規律化,寶寶睡覺的位置應有意識地變換幾次。可讓寶寶追視移動物,用觸摸抓握玩具的方法逗引發育,可做嬰兒體操等活動。
新生兒的護理是很重要的,護理的方面非常的詳細,那么新生兒護理內容具體是什么呢?
一般臍帶會在3-7天內自動脫落,最遲2周內也會脫落。臍帶在脫落前,應該及時檢查包扎的紗布有無滲血現象。臍帶脫落后,應保持臍窩清潔干燥,如果發現臍窩處出現粘液,可用75%的酒精棉簽清潔,每天2-3次,如果臍輪紅腫,臍窩內有膿性分泌物,應立刻到醫院就診。
新生兒一出生就需要注意體溫的問題,比如早產兒需要住進保溫箱,最主要早產兒體溫調節能力太差。溫度太低的話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給寶寶喂奶時,如若是母乳喂養,一定要控制好時間,如若是喝奶粉,也要按照劑量給孩子喂奶,三個月內的寶寶,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女嬰和男嬰的護理是不同的,女嬰相對要更小心一點,那么女嬰護理應該注意哪幾點呢?
要注意尿布要透氣,使用尿布的時候,女寶寶由于尿液比較容易向后流,可以在下面墊得厚一點。注意不要穿開襠褲,減少感染的機會。在使用尿布的時候,不要將尿布緊兜在臀部,要留有一定的空間。
清洗女寶寶的陰部,要注意順序,要從上到下、從前到后清潔。只要用軟毛巾輕輕清洗外部陰道口就好了,千萬不要洗里面,弄不好還要讓陰部嬌嫩的皮膚受傷。洗過以后要及時擦干水分,讓陰部時刻保持干凈清爽。
相關知識點
排胎毒 | 新生兒視力 | 新生兒皮膚脫皮 | 胎毛畫 | 新生兒吐奶正常嗎 | 新生兒吐奶 | 新生兒打嗝頻繁 | 新生兒打嗝 | 新生兒鼻塞 | 新生兒洗澡 | 新生兒臍帶護理 | 換尿布 | 抱新生兒 | 胎毒 | 新生兒臉上有小紅點 | 新生兒曬太陽 | 臍帶血 | 新生兒聽覺 | 母乳性腹瀉原因 | 新生兒體溫正常情況 | 新生兒肚臍護理要點 | 胎毒癥狀 | 寶寶容貌 | 新生兒洗澡的護理要點 | 抱新生兒的方法 | 新生兒禮物 | 手足印 | 胎毛章 | 新生兒眼屎多 | 新生兒護理知識 | 新生兒鼻屎 | 剃胎毛 | 滿月酒 | 新生兒吐奶塊 | 新生兒便秘原因 | 胎毒原因 | 新生兒打嗝護理要點 | 馬牙 | 新生兒用品 | 新生兒拉肚子怎么辦 | 新生兒便秘怎么辦 | 新生兒吹空調 | 給嬰兒穿衣服 | 新生兒體溫 | 育兒書 | 新生兒護膚 | 新生兒感冒可以打疫苗嗎 | 胎毒護理要點 | 新生兒吐奶原因 | 新生兒拉肚子的原因 | 新生兒打嗝的原因 | 新生兒打噴嚏 | 新生兒生理現象 | 嬰兒基礎清潔 | 剛出生的寶寶要注意什么 | 漾奶 | 吸吮反射 | 覓食反射 | 無條件反射 | 擁抱反射 | 新生兒反應低下 | 足跟血 | 滿月禮物 | 新生兒吐泡泡 | 新生兒保暖 | 新生兒驚跳反射 | 新生兒皮膚黑 | 新生兒肚子大 | 肚臍眼可以洗嗎 | 肚臍眼里的泥能摳嗎 | 肚臍眼臭 | 肚臍眼流水 | 怎樣防止新生兒吐奶 | 寶寶頭垢 | 新生兒黃疸指數 | 新生兒黃疸癥狀 | 新生兒肚臍護理 | 什么是胎毒 | 母嬰護理 | 拍嗝 | 前囟 | 嗆奶 | 新生兒打嗝不止怎么辦 | 新生兒護臀膏什么牌子好 | 新生兒必備清單 | 寶寶邊吃奶邊睡覺 | 寶寶不哭 | 寶寶不用奶瓶怎么辦 | 寶寶出虛汗 | 寶寶打嗝能喂奶嗎 | 剛出生嬰兒注意事項 | 高危兒
相關詞條862
新生兒喂養| 新生兒護理|母乳保存時間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新生兒睡眠 | 嬰兒濕疹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初乳 | 喂奶姿勢 | 臍帶血 | 胎記 | 新生兒大便 | 早產兒 | 母乳喂養 | 痱子 | 嬰兒吐奶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嬰兒發燒 | 嬰兒補鈣 | 乳牙 | 乳牙滯留 | 嬰兒便秘 | 嬰兒咳嗽 | 寶寶長牙 | 乙肝疫苗 | 卡介苗 | 攢肚 | 新生兒黃疸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 嬰兒輔食食譜 | 母乳性黃疸 | 病理性黃疸 | 乙肝 | 唐氏綜合癥 | 新生兒肺炎 | 新生兒驚厥 | 脊柱裂 | 新生兒大便顏色 |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