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眼里的泥能摳嗎
收藏肚臍又名肚臍眼,在中醫(yī)學中稱之為“神闕”。肚臍是臍帶脫落后留下的疤痕。每個人的疤痕形狀不一樣,但都是向內(nèi)凹進去的,這種形狀容易藏污納垢,但這樣不代表可以肆無忌憚地去摳。
很多人小時候都聽到過“摳肚臍肚子會疼”的告誡。因為摳肚臍會容易弄傷皮膚,有可能引起炎癥。一旦惡化還可能化膿,細菌又可能侵入腹腔內(nèi)重要的血管。即使不去特地清除臍屎,也沒有什么壞處。所以正確的清洗最重要!建議清洗的時候,滴上橄欖油將它濕潤后再用棉棒輕輕擦試。千萬不能用力去摳,以免出現(xiàn)感染的現(xiàn)象。
另外,臍周部位裸露,因缺少衣著的保護,往往容易遭到意外損傷,如燙傷、擦傷、劃傷等。因此,日常起居或工作中要小心。
有些寶寶總喜歡不自覺的摳自己的肚臍眼,對于這種行為,媽媽們要引起重視,需要做到:
1.檢查肚臍眼中是否有臟東西。
如果有,可能寶寶覺得比較癢,才愛摳。如果這樣,寶媽要幫助寶寶清洗肚臍眼。
洗肚臍的方法比較講究,不能像搓澡挖鼻涕那樣用力,而是應該用棉簽一類較軟的東西沾上浴液,“點到為止”的清洗。
對于寶寶,可用香油涂抹在肚臍眼上,軟化肚臍上的黑色物質(zhì),然后用嬰兒香皂涂抹,再用清水洗凈,大棉簽擦干水分,不要用力洗,不要摳,防止感染。這樣兩三次可以洗得干干凈凈。
2.檢查肚臍眼內(nèi)是否有炎癥。
如果有紅腫或小皰,是否因為肚臍癢致使寶寶去摳的,那么要及時就醫(yī),并且給孩子戴上大點的肚兜遮住肚臍,這樣可以阻止寶寶直接摳而傷害肚臍。
當然,如果以上兩種情況均不是,那么媽媽們就應注意糾正寶寶的這種行為了。對于小一點的寶寶,媽媽可以給寶寶穿上肚兜,防止寶寶直接摳。另外還要用其他東西如玩具等轉(zhuǎn)移孩子注意力。對于大一點的寶寶,媽媽要告訴孩子摳肚臍的壞處,例如會肚子疼等。同時也要穿好合適的衣服,一點點的糾正這個不良習慣。
臨床上能引起肚臍眼周圍疼的原因不少,如結腸炎,蛔蟲癥,腸痙攣,腸易激綜合征等。因此,當寶寶肚臍眼疼時,一定要到醫(yī)院查清楚病因,才能對癥下藥。尤其對于新生兒來說,尤其容易發(fā)生炎癥,如果處理不當后果不堪設想。
新生兒之所以容易發(fā)生臍炎,和護理不當有很大的關系。出院后,不少新媽媽不敢碰孩子的肚臍,索性用“臍貼”貼住它, 長時間不清潔也不敞開通風,因為潮濕溫暖的環(huán)境最容易滋生細菌,所以沒幾天寶寶的肚臍就發(fā)炎了。還有一些媽媽為了清胎毒,將含有中藥成分的護臍帶包裹住寶寶的肚臍。
新生兒肚臍的其實護理很簡單,每天用濃度為3%雙氧水或75%的酒精清洗臍部2次,讓它通風干燥,一般7-10 天就能自然結痂、脫臍。做好預防工作,可以減少寶寶出現(xiàn)肚臍眼疼的現(xiàn)象。
另外,在肚臍上涂生姜,對緩解肚子痛、拉肚子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關知識點
排胎毒 | 新生兒視力 | 新生兒皮膚脫皮 | 胎毛畫 | 新生兒吐奶正常嗎 | 新生兒吐奶 | 新生兒打嗝頻繁 | 新生兒打嗝 | 新生兒鼻塞 | 新生兒洗澡 | 新生兒臍帶護理 | 換尿布 | 抱新生兒 | 胎毒 | 新生兒臉上有小紅點 | 新生兒曬太陽 | 臍帶血 | 新生兒聽覺 | 母乳性腹瀉原因 | 新生兒體溫正常情況 | 新生兒肚臍護理要點 | 胎毒癥狀 | 寶寶容貌 | 新生兒洗澡的護理要點 | 抱新生兒的方法 | 新生兒禮物 | 手足印 | 胎毛章 | 新生兒眼屎多 | 新生兒護理知識 | 新生兒鼻屎 | 剃胎毛 | 滿月酒 | 新生兒吐奶塊 | 新生兒便秘原因 | 胎毒原因 | 新生兒打嗝護理要點 | 馬牙 | 新生兒用品 | 新生兒拉肚子怎么辦 | 新生兒便秘怎么辦 | 新生兒吹空調(diào) | 給嬰兒穿衣服 | 新生兒體溫 | 育兒書 | 新生兒護膚 | 新生兒感冒可以打疫苗嗎 | 胎毒護理要點 | 新生兒吐奶原因 | 新生兒拉肚子的原因 | 新生兒打嗝的原因 | 新生兒打噴嚏 | 新生兒生理現(xiàn)象 | 嬰兒基礎清潔 | 剛出生的寶寶要注意什么 | 漾奶 | 吸吮反射 | 覓食反射 | 無條件反射 | 擁抱反射 | 新生兒反應低下 | 足跟血 | 滿月禮物 | 新生兒吐泡泡 | 新生兒保暖 | 新生兒驚跳反射 | 新生兒皮膚黑 | 新生兒肚子大 | 肚臍眼可以洗嗎 | 肚臍眼臭 | 肚臍眼流水 | 怎樣防止新生兒吐奶 | 寶寶頭垢 | 新生兒黃疸指數(shù) | 新生兒黃疸癥狀 | 新生兒肚臍護理 | 什么是胎毒 | 寶寶護理 | 母嬰護理 | 拍嗝 | 前囟 | 嗆奶 | 新生兒打嗝不止怎么辦 | 新生兒護臀膏什么牌子好 | 新生兒必備清單 | 寶寶邊吃奶邊睡覺 | 寶寶不哭 | 寶寶不用奶瓶怎么辦 | 寶寶出虛汗 | 寶寶打嗝能喂奶嗎 | 剛出生嬰兒注意事項 | 高危兒
相關文章
相關網(wǎng)友問答
相關詞條862
新生兒喂養(yǎng)| 新生兒護理|母乳保存時間 | 母乳喂養(yǎng)多久最好 | 母乳喂養(yǎng)注意事項 | 新生兒睡眠 | 嬰兒濕疹 | 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 | 初乳 | 喂奶姿勢 | 臍帶血 | 胎記 | 新生兒大便 | 早產(chǎn)兒 | 母乳喂養(yǎng) | 痱子 | 嬰兒吐奶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嬰兒發(fā)燒 | 嬰兒補鈣 | 乳牙 | 乳牙滯留 | 嬰兒便秘 | 嬰兒咳嗽 | 寶寶長牙 | 乙肝疫苗 | 卡介苗 | 攢肚 | 新生兒黃疸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 嬰兒輔食食譜 | 母乳性黃疸 | 病理性黃疸 | 乙肝 | 唐氏綜合癥 | 新生兒肺炎 | 新生兒驚厥 | 脊柱裂 | 新生兒大便顏色 |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