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反應低下
收藏新生兒出生后都會發出較強的哭聲,但是有些寶寶在剛出生時則哭聲較弱,家長就會擔心是否是反應低下。那么新生兒反應低下的癥狀有哪些?可以從那些檢查參考呢?
1、意識障礙:檢查新生兒意識障礙的方法是給新生兒刺激,包括痛覺刺激觀察有無反應及反應程度刺激方法可用手輕搖胸部,也可用手指彈足底,如無反應,可用針刺作痛覺刺激。
2、肌張力減退:新生兒肌張力減退既可以是神經系統或肌肉病變的一個癥狀,也是許多全身疾病嚴重時中樞神經系統受抑制的一種表現肌張力減退表現為雙下肢外展,雙臂松軟,肘膝關節活動范圍加大肢體被動運動時無抵抗。做牽拉反應時拉嬰兒雙手從仰臥到坐起時頭往后垂,不能與軀干保持在一直線上幾秒鐘直立托起時,頭不能垂直,四肢松軟搖晃;水平托起時頭和四肢軟弱無力地下垂。新生兒肌張力減退常伴隨哭聲微弱吸吮無力,吞咽困難,自主運動明顯減少。
3、體格檢查:重點檢查維持生命的能力和伴隨癥狀生命體征如體溫心率、呼吸和血壓均應及時記錄神經系統檢查包括頭圍囟門壓力有無驚厥呼吸節律、眼球運動瞳孔大小及對光反應以及原始反射均應一一詳細檢查必要時檢查眼底觀察有無視盤水腫及眼底出血對反應低下患兒的檢查應著重在呼吸衰竭、循環衰竭、休克、高熱和體溫不升,以及神經系統檢查。
那么在遇到新生兒反應低下時,要找準是何原因才能對癥治療。那么新生兒反應低下是什么原因呢?
1、缺氧缺血性腦病:生后第1天常表現激惹,2~3天后反應低下逐漸明顯,出現嗜睡、遲鈍和淺昏迷等意識障礙,四肢肌張力減退,上肢比下肢更明顯,做牽拉反應時頭向后垂與軀干成90°角,擁抱反射、吸吮反射減弱或消失,常伴有驚厥和顱內壓增高。常有腦水腫,重者合并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實質內出血。
2、敗血癥:常以反應低下、拒乳為最先出現的癥狀,可無發熱甚至體溫不升,早產兒更為常見。常伴有黃疸、皮疹、腹脹及肝脾增大,可出現皮色蒼白、肢端涼、皮膚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及心音低鈍等休克表現。
3、呼吸衰竭:新生兒缺氧時與乳幼兒不同,不表現煩躁不安甚至驚厥,新生兒尤其早產兒很快進入抑制狀態,表現精神萎靡、反應低下、肌張力減退;呼吸減慢,甚至出現呼吸節律不齊或呼吸暫停。若為重癥Ⅱ型呼衰,患兒反應更差,雖吸氧也不能使反應好轉和呼吸改善,需用呼吸器作機械通氣。
4、低體溫:體溫低于35℃以下時,反應便遲鈍,至33℃以下呈半昏迷狀態。因寒冷刺激、保溫不夠使體溫下降致反應遲鈍者,復溫后隨著體溫上升反應轉佳。因原發疾病加重、攝食和產熱減少而使體溫下降,引起反應遲鈍者,常有其他原發疾病的表現特點,如新生兒肺炎、新生兒敗血癥等等。
5、低血糖:表現反應低下,有進食不足或窒息史,應考慮是否有低血糖。
6、中樞神經系感染:足月新生兒在化膿性腦膜炎早期常表現激惹,對刺激過敏,病變進展至一定程度,可出現反應低下,提示病情增重。早產兒化腦可無激惹,僅表現反應低下,常伴有驚厥、前囟緊張和其他感染癥狀,腰穿可確診。
7、藥物:母親分娩前用過降壓藥或麻醉藥,如硫酸鎂、派替啶等,使新生兒易發生初生窒息,并且生后表現反應低下,肌張力減退和呼吸淺弱,甚至呼吸受抑制。
8、其他:新生兒期許多疾病如脫水酸中毒、心功能不全、休克、貧血、顱內出血、21-三體綜合征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時,均可表現反應低下。
如果在發現新生兒出現反應低下的癥狀時,應該怎么辦?如何進行預防及治療呢?
新生兒反應低下的治療主要是原發病的治療。加強護理、防止并發癥,并加強支持治療。反應低下并非特異性,只是提示各種疾病病情已達嚴重程度的一個表現,若同時伴有心率、呼吸減慢或體溫下降,則病情已危重,需緊急處理。
新生兒反應低下的預防主要有做好孕期和圍生期保健,盡量避免早產、產傷、窒息。寶寶出生后加強新生兒護理,嚴冬季節出生的小兒應注意保暖,做好皮膚、黏膜、臍部的清潔護理,減少皮膚感染的機會;并進行合理喂養,提倡母乳喂養、合理喂養,以保證小兒營養和熱量的需求等等。
相關知識點
排胎毒 | 新生兒視力 | 新生兒皮膚脫皮 | 胎毛畫 | 新生兒吐奶正常嗎 | 新生兒吐奶 | 新生兒打嗝頻繁 | 新生兒打嗝 | 新生兒鼻塞 | 新生兒洗澡 | 新生兒臍帶護理 | 換尿布 | 抱新生兒 | 胎毒 | 新生兒臉上有小紅點 | 新生兒曬太陽 | 臍帶血 | 新生兒聽覺 | 母乳性腹瀉原因 | 新生兒體溫正常情況 | 新生兒肚臍護理要點 | 胎毒癥狀 | 寶寶容貌 | 新生兒洗澡的護理要點 | 抱新生兒的方法 | 新生兒禮物 | 手足印 | 胎毛章 | 新生兒眼屎多 | 新生兒護理知識 | 新生兒鼻屎 | 剃胎毛 | 滿月酒 | 新生兒吐奶塊 | 新生兒便秘原因 | 胎毒原因 | 新生兒打嗝護理要點 | 馬牙 | 新生兒用品 | 新生兒拉肚子怎么辦 | 新生兒便秘怎么辦 | 新生兒吹空調 | 給嬰兒穿衣服 | 新生兒體溫 | 育兒書 | 新生兒護膚 | 新生兒感冒可以打疫苗嗎 | 胎毒護理要點 | 新生兒吐奶原因 | 新生兒拉肚子的原因 | 新生兒打嗝的原因 | 新生兒打噴嚏 | 新生兒生理現象 | 嬰兒基礎清潔 | 剛出生的寶寶要注意什么 | 漾奶 | 吸吮反射 | 覓食反射 | 無條件反射 | 擁抱反射 | 足跟血 | 滿月禮物 | 新生兒吐泡泡 | 新生兒保暖 | 新生兒驚跳反射 | 新生兒皮膚黑 | 新生兒肚子大 | 肚臍眼可以洗嗎 | 肚臍眼里的泥能摳嗎 | 肚臍眼臭 | 肚臍眼流水 | 怎樣防止新生兒吐奶 | 寶寶頭垢 | 新生兒黃疸指數 | 新生兒黃疸癥狀 | 新生兒肚臍護理 | 什么是胎毒 | 寶寶護理 | 母嬰護理 | 拍嗝 | 前囟 | 嗆奶 | 新生兒打嗝不止怎么辦 | 新生兒護臀膏什么牌子好 | 新生兒必備清單 | 寶寶邊吃奶邊睡覺 | 寶寶不哭 | 寶寶不用奶瓶怎么辦 | 寶寶出虛汗 | 寶寶打嗝能喂奶嗎 | 剛出生嬰兒注意事項 | 高危兒
相關詞條862
新生兒喂養| 新生兒護理|母乳保存時間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新生兒睡眠 | 嬰兒濕疹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初乳 | 喂奶姿勢 | 臍帶血 | 胎記 | 新生兒大便 | 早產兒 | 母乳喂養 | 痱子 | 嬰兒吐奶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嬰兒發燒 | 嬰兒補鈣 | 乳牙 | 乳牙滯留 | 嬰兒便秘 | 嬰兒咳嗽 | 寶寶長牙 | 乙肝疫苗 | 卡介苗 | 攢肚 | 新生兒黃疸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 嬰兒輔食食譜 | 母乳性黃疸 | 病理性黃疸 | 乙肝 | 唐氏綜合癥 | 新生兒肺炎 | 新生兒驚厥 | 脊柱裂 | 新生兒大便顏色 |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