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多少度算近視,是很多家長都搞不清楚的問題。有人說:寶寶看視力表能看清1.0及以上,那就是正常的。但是帶寶寶檢查視力后,發現視力根本達不到1.0,家長一下子就急了!平時都有注意愛護寶寶眼睛,怎么突然就近視了呢?
一、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正常視力范圍有差異
寶寶的視力發育是從遠視眼發育到正視眼。通常,要等到寶寶6歲以后才能看清1.0及以上,在此之前達不到1.0的標準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般來說,3歲以上的寶寶用視力表檢查視力時,正常可視范圍是循序漸進的。
3歲:0.5~0.6,不低于0.4
4歲:0.7~0.8,不低于0.5
5歲:0.8~1.0,不低于0.6
6歲以上:1.0以上,不低于0.7
如果寶寶在對應年齡階段低于下限值,或者兩眼視力相差超過視力表兩行,視力可能就出現了異常,應立即去醫院檢查。
媽媽也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日常表現,來判斷寶寶的視力是否有異常。比如,有如下幾種表現時,應及時帶寶寶就醫:
1、一歲后還有“斗雞眼”的現象
2、看東西老瞇眼或偏斜
3、抓取、撿拾東西較吃力
4、瞳孔發白
二、先天遺傳0r后天環境,都有可能讓寶寶近視
很多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寶寶一不看書二不玩電子產品,怎么就突然近視了?其實,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寶寶近視。
遺傳因素:有研究表明,父母其中一方或父母雙方有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那么寶寶近視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環境因素 :日常生活中有些容易被媽媽忽略的習慣,也可能是導致寶寶近視的原因。
1、床頭掛件距離近:正常來說,床頭掛件要在寶寶上方的30到50厘米,不要太近。位置也要時常變換,不要總在一個地方。不然寶寶老盯著眼球不動,會影響寶寶眼部肌肉和神經的協調功能。
2、開著燈睡覺:寶寶出生的頭兩年,如果開燈睡覺,可能會影響眼睛和焦距調節功能的發育,容易造成眼睛疲勞,從而影響寶寶的視力。
3、過早使用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的液晶顯示器里存在大量短波藍光,能穿透晶體和玻璃體,到達寶寶眼底的黃斑區,從而損傷黃斑區影響寶寶的視力。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8個月以下的寶寶不要接觸任何電子產品(視頻聊天除外),2-5歲的寶寶每天使用屏幕的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
三、近視了要早做治療,佩戴近視眼鏡或ok鏡
近視是可控不可逆的,而且近視的度數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直到孩子的身體停止發育。不過,如果真的近視了,家長要盡早幫孩子做視力矯正,延緩度數加深。目前適合孩子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配戴近視眼鏡,這是最安全的矯正方法,配戴眼鏡能使寶寶獲得清晰的遠視力,還能減輕視疲勞,改善眼位和雙眼視功能,不過需要整天戴著。
二是配戴角膜塑形鏡,又稱OK鏡。通過改變角膜彎曲度來矯正視力,只需要在晚上入睡時戴,不過對配戴者有一些限制,需要九歲以上近視或近視散光的孩子,包括一些角膜的醫學參數要達標,而且還不能有炎癥、重度干眼等眼部問題。
四、預防寶寶近視,注意飲食+用眼健康
雖然近視的產生跟遺傳有一定的關系,但好的用眼習慣、控制好用眼時長和保證足夠的戶外時間,也能有效地預防近視的發生。
控制用眼時長: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每閱讀45-50分,眼睛要休息10分鐘看看遠處的物體。如果寶寶在使用電子產品時,可以每20分鐘提醒TA向遠處望20秒。另外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給眼睛足夠的時間休息,從而保護視力。
增加戶外活動:有研究證明,適當增加寶寶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保證2小時),對預防近視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光線可以刺激多巴胺的釋放,從而抑制眼軸伸長,預防近視的發生。
剛出生的寶寶,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在發育,視力也不例外,寶媽們千萬不要以為寶寶一出生就能看清東西。因此,掌握檢測新生兒視力的方法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隨時掌握寶寶視力發育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寶媽可以檢測寶寶視力發育狀況的方法,可以參考一下喲!
一、用手電筒照眼睛。此時新生兒會立即閉眼。輕開眼皮照瞳孔,瞳孔會縮小,這就是瞳孔對光反射。
二、頭眼協調動作。這很容易理解,比如當寶寶低頭時,眼球會本能地向上轉動,若是頭向后仰,則眼球會向下方看。這是寶寶具有頭眼協調能力的表現。
三、短暫原始注視。用一個大紅色絨球在距眼20厘米處移動60度角的范圍,能引起新生兒注視紅球,頭和眼還會追隨紅球慢慢移動。
四、運動性眼球震顫。在距新生兒眼睛前20厘米處,將一個畫有黑的垂直條紋的紙圓筒或鼓(長約10厘米,直徑約5-6厘米),由一側向另一側旋轉,新生兒注視時會出現眼球震顫,即眼球會追隨圓筒或鼓的旋轉來做水平運動。
如果寶寶能通過以上四項檢查,就表明新生兒的視力發育良好。
寶寶出生后各部位的發育有多重要,寶媽們都知道。了解新生兒視力的特點可以幫助寶媽了解寶寶視力發育的情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慌張。
新生寶寶的眼球前后直徑比較短,視力發育不健全,僅有光覺或只感到眼前有物體移動。因此寶寶剛出生時對光線會有反應,但由于眼睛發育并不完全,視覺結構、視神經尚未成熟,視力只有成人的1/30。雖然他能追著眼前的物體看,但視野只有45度左右,視力也只有成人的1/30,并且只能追視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公分的人或物。但是新生兒有活躍的感光能力,他能看到周圍的事物,分辨不同人的臉,喜歡看鮮艷動感的東西。
一般來說,新生寶寶的眼睛約有23厘米的聚焦距離,如果想讓寶寶看某樣東西,最好放在這個距離內,同時這也是哺乳時媽媽的臉與寶寶眼睛之間的距離。當這個距離的物體發生緩慢移動時,寶寶也會隨之輕微地移動眼睛。而且新生寶寶最喜歡看媽媽的臉,當媽媽注視著他時,他也會看著媽媽,這時是媽媽與寶寶進行情感交流的最佳時機。
寶寶出生后,雖然眼的結構已經成形,但還是要靠后天的發育,寶寶的視力才能健全。因此了解新生兒視力發育的情況是很重要的。
剛出生時,寶寶能夠聚焦看清楚的距離只有20~38厘米,剛好是抱著他的人的臉的距離。超過這個距離,寶寶只能夠感知光亮、形狀和運動的物體,但還非常模糊。到1個月左右,寶寶就能持續地聚焦雙眼,追蹤移動的物體了。在寶寶探索這種新能力時,寶寶可能喜歡和你玩對視的游戲。兩個月時,寶寶視覺集中的現象就越來越明顯,喜歡看活動的物體和熟悉的大人的臉和衣服的顏色,但不能分辨深淺。3個月,寶寶能固定視線,基本能像成人一樣聚焦,對顏色很敏感,能夠區分紅綠色,尤其是紅色。到六個月時,嬰兒的大腦把來自各個感覺通道的信息加以整合,幫助解讀看到的信息。因此,當寶寶醒著時,可以抬手觸摸他看到的喜歡的東西。九到十個月的寶寶,能看到小物體,并且能開始區別簡單的幾何圖形,觀察物體的不同形狀。一歲時,寶寶開始出現視深度感覺,立體知覺。2到5歲時,寶寶能判斷出物體前后、大小、上下、內外、遠近等空間。而到了六七歲時,寶寶就進入成人的視覺了。
寶媽可以按照以上的情況來對比一下寶寶的視力發育狀況哦!
寶寶的健康成長是爸爸媽媽最大的愿望,所以都想給寶寶最好的成長環境。寶媽也要了解一下什么會影響新生兒視力?讓寶寶的眼睛健康正常的發育。
首先,寶媽們要多多注意下寶寶的眼屎。因為新生兒眼屎多是個大問題,它可導致新生兒先天性淚囊炎等疾病,不及時治療,會影響到新生兒的視力發育。其次,喜歡在寶寶的床頭掛東西的寶媽也要注意。因為寶寶多是遠視眼,如果把玩具放得特別近,要使勁調節眼睛才能看得見,這樣時間久了,寶寶的眼睛較長時間地向中間旋轉,就有可能發展成內斜視。而且用玩具逗寶寶時,也不要把玩具放在離眼睛太近的地方,否則會影響寶寶的視力發育。嬰兒期是視覺發育最敏感的時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遮擋幾天時間,就有可能造成被遮蓋眼永久性的視力異常。因此,一定不要隨意用物品遮蓋寶寶的眼睛。抱寶寶外出時,如果陽光太強注意遮擋陽光,避免強光刺激寶寶的眼睛。
母乳喂養的寶媽也要注意自己的喂奶姿勢,因為長期固定一個位置喂奶,寶寶往往窺視固定的燈光,容易造成斜視,所以喂奶時最好不要長期躺著或一個姿勢喂奶。此外,晚上睡覺最好是關燈,因為燈光太亮有可能導致寶寶睡不著覺。更有醫學研究表明,嬰兒睡眠時不關燈會增加孩子患近視眼的可能性。
相關知識點
排胎毒 | 新生兒皮膚脫皮 | 胎毛畫 | 新生兒吐奶正常嗎 | 新生兒吐奶 | 新生兒打嗝頻繁 | 新生兒打嗝 | 新生兒鼻塞 | 新生兒洗澡 | 新生兒臍帶護理 | 換尿布 | 抱新生兒 | 胎毒 | 新生兒臉上有小紅點 | 新生兒曬太陽 | 臍帶血 | 新生兒聽覺 | 母乳性腹瀉原因 | 新生兒體溫正常情況 | 新生兒肚臍護理要點 | 胎毒癥狀 | 寶寶容貌 | 新生兒洗澡的護理要點 | 抱新生兒的方法 | 新生兒禮物 | 手足印 | 胎毛章 | 新生兒眼屎多 | 新生兒護理知識 | 新生兒鼻屎 | 剃胎毛 | 滿月酒 | 新生兒吐奶塊 | 新生兒便秘原因 | 胎毒原因 | 新生兒打嗝護理要點 | 馬牙 | 新生兒用品 | 新生兒拉肚子怎么辦 | 新生兒便秘怎么辦 | 新生兒吹空調 | 給嬰兒穿衣服 | 新生兒體溫 | 育兒書 | 新生兒護膚 | 新生兒感冒可以打疫苗嗎 | 胎毒護理要點 | 新生兒吐奶原因 | 新生兒拉肚子的原因 | 新生兒打嗝的原因 | 新生兒打噴嚏 | 新生兒生理現象 | 嬰兒基礎清潔 | 剛出生的寶寶要注意什么 | 漾奶 | 吸吮反射 | 覓食反射 | 無條件反射 | 擁抱反射 | 新生兒反應低下 | 足跟血 | 滿月禮物 | 新生兒吐泡泡 | 新生兒保暖 | 新生兒驚跳反射 | 新生兒皮膚黑 | 新生兒肚子大 | 肚臍眼可以洗嗎 | 肚臍眼里的泥能摳嗎 | 肚臍眼臭 | 肚臍眼流水 | 怎樣防止新生兒吐奶 | 寶寶頭垢 | 新生兒黃疸指數 | 新生兒黃疸癥狀 | 新生兒肚臍護理 | 什么是胎毒 | 寶寶護理 | 母嬰護理 | 拍嗝 | 前囟 | 嗆奶 | 新生兒打嗝不止怎么辦 | 新生兒護臀膏什么牌子好 | 新生兒必備清單 | 寶寶邊吃奶邊睡覺 | 寶寶不哭 | 寶寶不用奶瓶怎么辦 | 寶寶出虛汗 | 寶寶打嗝能喂奶嗎 | 剛出生嬰兒注意事項 | 高危兒
相關詞條862
新生兒喂養| 新生兒護理|母乳保存時間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新生兒睡眠 | 嬰兒濕疹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初乳 | 喂奶姿勢 | 臍帶血 | 胎記 | 新生兒大便 | 早產兒 | 母乳喂養 | 痱子 | 嬰兒吐奶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嬰兒發燒 | 嬰兒補鈣 | 乳牙 | 乳牙滯留 | 嬰兒便秘 | 嬰兒咳嗽 | 寶寶長牙 | 乙肝疫苗 | 卡介苗 | 攢肚 | 新生兒黃疸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 嬰兒輔食食譜 | 母乳性黃疸 | 病理性黃疸 | 乙肝 | 唐氏綜合癥 | 新生兒肺炎 | 新生兒驚厥 | 脊柱裂 | 新生兒大便顏色 |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