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吐奶的現象很常見,如果你問我,新生兒吐奶正常嗎?吐奶對在六個月以內的寶寶來說是比較正常的,但是如果寶寶吐奶時有別的異常現象,比如溢出物酸臭、顏色不正常還帶有血絲,那就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了,必須及時就醫。
寶寶的吐奶,溢奶現象常見于 6 個月以內的嬰兒,大多是因為嬰兒活潑好動或寶媽喂哺不當所造成的。而且寶寶的腸胃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如果寶寶吃了太多奶,也會因為胃的容積太小裝不下寶寶喝的奶而出現吐奶或者溢奶的現象。一般情況下,溢奶多在 6 個月后自然消失。一般的吐奶后寶寶的精神狀況尚好,吐后還會想吃,睡眠好,偶爾吐一兩次,不是經常性的,這樣一般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寶寶吐的奶呈豆腐渣狀,是奶與胃酸起作用的結果,屬于正常的,不必擔心。
除以上情況外,如果寶寶吐奶頻繁,尿量減少,影響到的孩子的體重增長或降低,吐奶的同時還會伴有哭鬧且不易安撫,這種情況就是是非正常情況了。如果寶寶吐出的奶量大于喂進量,顏色異常,如間雜黃綠色、咖啡色,有酸臭味。另外,吐奶時還伴有發熱或腹部陽性體征,患兒精神萎靡,或煩躁哭鬧,或表現不哭不吃,有的甚至伴有尖叫等,這種情況就應及時查清病因,進行治療。
新生兒為什么會吐奶?這是很多新手媽媽是想要問的問題。一般來說,吐奶是因為哺乳方法不當,或者是喝奶量過多而寶寶腸胃功能沒有發育完全。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了解一下寶寶吐奶的原因吧!
首先,新生兒發生吐奶,常常是因為吃奶后改變抱姿引起的,比如喂奶后就將新生兒放平或過多翻動新生兒,奶水就會容易從胃里倒流。但是,更主要的原因還在于嬰兒生理上的特點,而且他們的胃部和喉部都還沒有發育成熟。如果喂奶前寶寶哭鬧或吃奶過急,就會極易吸入空氣,而當空氣由胃內溢出時,就會將奶帶出而嘔吐。此外,嬰兒吸吮過久(正常一次哺乳是10~15分鐘)或吸吮無奶,也會使寶寶因為吸食過多的空氣而吐奶。
如果寶寶是人工喂養的,就很有可能會由于奶嘴孔過大以致奶汁流入太急,或孔過小吸食時間過長而吸入過多的空氣而出現吐奶。對于奶粉喂養的寶寶來說,配方奶太燙或太冷,嬰幼兒腸胃難以適應,也會導致吐奶。另外,奶粉喂養的寶寶,寶媽也要注意如果配方奶稀釋過分或奶粉品牌經常更換,因嬰幼兒腸胃脆弱,就不能有效吸收分解。
很多寶媽都會發現,寶寶喝完奶后總是很容易出現吐奶的現象。那新生兒吐奶怎么處理呢?
爸爸媽媽給嬰兒拍嗝可以減少嬰兒吐奶、溢奶的情況。拍嗝可以讓嬰兒感覺舒服一些。一般生理性溢乳是不需要特殊處理。喂養時加以注意就可以了,在每次喂奶后都要豎著抱寶寶并排嗝,以便寶寶把吸入的空氣順暢地排出來。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能把吸入的氣體拍出來,也不能一直拍下去,這種情況可以持續豎立抱10-15min,此法也可以減少新生兒的溢乳。喂奶后不要給寶寶換尿布,也不要讓寶寶練習翻身等運動。喂奶時媽媽要注意量的問題,每次不要給給寶寶喂食過量的奶,喂奶后多給寶寶拍嗝。另外,在寶寶進食后半小時內,不要讓他劇烈活動,幫助他保持身體豎直,以幫助消化。
除了一些比較正常,比如因為喝太多奶、喂養后姿勢不正確而引起的吐奶現象,寶媽還要學會判斷寶寶是不是因為腸胃感染了細菌而出現了吐奶。寶寶腸道發育不完善,容易受到胃腸病菌的侵襲,這個癥狀較易區分,在感染胃腸病菌后,寶寶除了嘔吐以外,還可能會出現腹瀉、食欲下降和發燒等癥狀。這時,拍嗝對于寶寶來說是沒有用的,應該及時就醫。
吐奶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現象,但是如果寶媽懂得護理的方法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寶寶吐奶的次數了。那么,寶媽應該如何護理新生兒吐奶呢?
首先我們要區分寶寶是生理性吐奶還是病理性吐奶。生理性吐奶不會對寶寶產生不利影響,一般不影響寶寶的體重增長和營養吸收。而病理性吐奶,一般吐奶量比較大,寶寶狀態不好,可能會拒絕吃奶,體重增加不明顯甚至降低,這時候可能需要用藥,媽媽最好帶寶寶去醫院,在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使用藥物。
生理性吐奶一般不需要特別的治療,只要注意喂養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提倡抱起喂奶,必須臥位哺乳時,采用頭高腳低位。母乳喂養者,每次哺乳前溫開水擦洗乳頭,并以四指托起乳房,拇指置于乳頭上乳暈處,減慢乳汁的流出。而人工喂養者每次哺乳前開水泡洗奶具,奶液充滿奶頭后在給予哺乳,乳頭孔不易過大。每次喂完奶,要把寶寶豎著抱起來,讓寶寶的下頦靠在媽媽的肩膀上,然后輕輕拍寶寶的后背,最好用空心掌,這樣會減少受力面積,不至于因為媽媽用力過大而加劇寶寶吐奶的情況。這個方法我們通常叫做拍嗝,目的是幫寶寶把吃進的空氣排出來。喂奶后不要馬上把寶寶放下,如果要把寶寶放下仰臥的話,寶寶一旦吐奶就有可能會嗆到。
相關知識點
排胎毒 | 新生兒視力 | 新生兒皮膚脫皮 | 胎毛畫 | 新生兒吐奶 | 新生兒打嗝頻繁 | 新生兒打嗝 | 新生兒鼻塞 | 新生兒洗澡 | 新生兒臍帶護理 | 換尿布 | 抱新生兒 | 胎毒 | 新生兒臉上有小紅點 | 新生兒曬太陽 | 臍帶血 | 新生兒聽覺 | 母乳性腹瀉原因 | 新生兒體溫正常情況 | 新生兒肚臍護理要點 | 胎毒癥狀 | 寶寶容貌 | 新生兒洗澡的護理要點 | 抱新生兒的方法 | 新生兒禮物 | 手足印 | 胎毛章 | 新生兒眼屎多 | 新生兒護理知識 | 新生兒鼻屎 | 剃胎毛 | 滿月酒 | 新生兒吐奶塊 | 新生兒便秘原因 | 胎毒原因 | 新生兒打嗝護理要點 | 馬牙 | 新生兒用品 | 新生兒拉肚子怎么辦 | 新生兒便秘怎么辦 | 新生兒吹空調 | 給嬰兒穿衣服 | 新生兒體溫 | 育兒書 | 新生兒護膚 | 新生兒感冒可以打疫苗嗎 | 胎毒護理要點 | 新生兒吐奶原因 | 新生兒拉肚子的原因 | 新生兒打嗝的原因 | 新生兒打噴嚏 | 新生兒生理現象 | 嬰兒基礎清潔 | 剛出生的寶寶要注意什么 | 漾奶 | 吸吮反射 | 覓食反射 | 無條件反射 | 擁抱反射 | 新生兒反應低下 | 足跟血 | 滿月禮物 | 新生兒吐泡泡 | 新生兒保暖 | 新生兒驚跳反射 | 新生兒皮膚黑 | 新生兒肚子大 | 肚臍眼可以洗嗎 | 肚臍眼里的泥能摳嗎 | 肚臍眼臭 | 肚臍眼流水 | 怎樣防止新生兒吐奶 | 寶寶頭垢 | 新生兒黃疸指數 | 新生兒黃疸癥狀 | 新生兒肚臍護理 | 什么是胎毒 | 寶寶護理 | 母嬰護理 | 拍嗝 | 前囟 | 嗆奶 | 新生兒打嗝不止怎么辦 | 新生兒護臀膏什么牌子好 | 新生兒必備清單 | 寶寶邊吃奶邊睡覺 | 寶寶不哭 | 寶寶不用奶瓶怎么辦 | 寶寶出虛汗 | 寶寶打嗝能喂奶嗎 | 剛出生嬰兒注意事項 | 高危兒
相關詞條862
新生兒喂養| 新生兒護理|母乳保存時間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新生兒睡眠 | 嬰兒濕疹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初乳 | 喂奶姿勢 | 臍帶血 | 胎記 | 新生兒大便 | 早產兒 | 母乳喂養 | 痱子 | 嬰兒吐奶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嬰兒發燒 | 嬰兒補鈣 | 乳牙 | 乳牙滯留 | 嬰兒便秘 | 嬰兒咳嗽 | 寶寶長牙 | 乙肝疫苗 | 卡介苗 | 攢肚 | 新生兒黃疸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 嬰兒輔食食譜 | 母乳性黃疸 | 病理性黃疸 | 乙肝 | 唐氏綜合癥 | 新生兒肺炎 | 新生兒驚厥 | 脊柱裂 | 新生兒大便顏色 |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