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護理注意事項
收藏小兒捏脊療法對一些小兒慢性疾病有著良好的療效。但當小兒出現如感冒、急性腹瀉等急性疾病時,不適宜行捏脊療法,需清除病邪后才能行捏脊療法。
小兒捏脊療法主要是通過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督脈總督一身陽氣,膀胱經為臟腑背俞穴所在,通過捏脊刺激督脈和膀胱經之氣,可達到調理臟腑、增強體質的目的。該療法比較適合應用于小兒脾胃虛弱所引起的疳積、消化不良、厭食、慢性腹瀉、嘔吐、便秘,或者肺氣虛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緩解期等慢性疾病。
對于健康的孩子,捏脊可使其五臟六腑功能更快地趨于完善,并可通過提升其臟腑功能和加強全身氣血運行間接達到增智的效果。此外,對于小兒的一些怪癖如特別膽小、愛哭,咬指甲,脾氣暴躁等也有明顯改善的效果。實驗室檢查也證實,捏脊可提高小兒的免疫功能。
沒有醫生指導不宜自行捏脊
由于操作簡單方便,效果良好而無副作用,越來越多年輕媽媽們愛在家里自行給孩子行捏脊療法。專家教授表示,小兒臟腑嬌嫩,容易損傷,需經過專科醫生辨證及培訓、指導后才可在家中給小兒捏脊,正確的操作手法尤其重要。
據介紹,嬰兒必須在會翻身自行俯臥時才可以給予捏脊療法,若嬰兒太小,就強行將其行俯臥位,可能造成嬰兒不必要的扭傷,甚至在捏脊過程中出現窒息。此外,不同年齡段對手法及力度等要求不同,還有根據治療疾病和增強體質等要求的不同,小兒捏脊的手法及頻率也不一樣。如在捏脊過程中,每捏3次提一下,稱三捏一提”;每捏5次提一下,稱五捏一提”,也有單捏不提者。論刺激強度,三捏一提”最強,而單捏不提則最輕。若以預防保健為主的小兒捏脊一般為每日一次,每次三至五行,可五捏一提”,亦可單捏不提;若以治療脾胃虛弱等疾病為主則一般為每日一至二次,每次八至十行,根據病情需要可選三捏一提”或五捏一提”。捏脊時,最好是晨起時或晚睡時捏脊,不要在飯后一小時內捏脊,不要在小兒哭鬧或睡著時捏脊。
1、時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臨睡前進行療效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個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2、溫度:捏脊時室內溫度要適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溫暖,手法宜輕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3、時間:每次捏脊時間不宜太長,以3~5分鐘為宜。
4、手法:①開始做時手法宜輕巧,以后逐漸加重,使小兒慢慢適應。 ②要捏捻,不可擰轉。 ③捻動推進時,要直線向前,不可歪斜。
5、年齡:捏脊療法適于半歲以上到7歲左右的寶寶。年齡過小的寶寶皮膚嬌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年齡過大則因為背肌較厚,不易提起,穴位點按不到位而影響療效。
6、禁忌:寶寶背部皮膚有破損,患有癤腫、皮膚病。
相關知識點
嬰兒撫觸 | 嬰兒撫觸護理作用 | 嬰兒頭部按摩手法 | 胸腹部按摩 | 手部按摩 | 腳部按摩 | 嬰兒操 | 捏脊 | 小兒推拿 | 捏脊護理步驟 | 捏脊護理作用 | 捏脊護理要點 | 小兒推拿護理步驟 | 小兒推拿護理作用 | 小兒推拿護理要點 | 小兒推拿注意事項 | 嬰兒健身操 | 嬰兒撫觸的好處 | 小兒感冒推拿 | 小兒咳嗽推拿
相關詞條695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 | 嬰兒喂養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嬰兒吐奶嚴重怎么辦 | 寶寶肚子脹氣怎么辦 | 嬰兒大便顏色 | 寶寶拉肚子有泡沫 | 嬰兒打嗝 | 嬰兒吃奶量 嬰兒嘔吐 |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寶寶長牙發燒怎么辦 | 寶寶臉上長濕疹怎么辦 | 嬰兒撫觸 | 嬰兒發燒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初期癥狀 | 輔食100款 | 寶寶發燒38度怎么辦 | 幼兒急疹 | 嬰兒輔食食譜 | 睡眠不好如何調理 | 嬰兒睡眠 | 寶寶晚上睡覺哭鬧 | 嬰兒奶癬 | 寶寶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辦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 | 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 小兒支氣管炎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厭奶期 | 嬰兒米粉 | 嬰兒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寶寶過敏性皮炎 | 斷奶方法 | 小兒肺炎 嬰兒鵝口瘡 | 諾如病毒 | 小兒推拿 | 疫苗接種時間表 | 乙肝疫苗 | 五聯疫苗 | 流感疫苗 | 麻疹疫苗 | 流腦疫苗 | 嬰兒枕頭 | 嬰兒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