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子宮恢復過程
分娩以后,產婦需要一段時間靜養調理身體,讓身體(尤其是子宮)恢復到產前的水平。但是,產后多久子宮才能恢復呢?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子宮更快恢復呢?
一、產后子宮多久恢復?
1、子宮體復原
胎盤排出后,子宮便開始收縮恢復。從肚臍水平位置開始,每天下降1-2厘米,在產后10-15天,子宮基本進入盆腔。同時,在產后6-8周內,子宮的體積也慢慢縮小,由妊娠晚期的1000克左右恢復到懷孕前的50克左右,其形態也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
溫馨提示:子宮收縮會引起產后腹痛,一般將持續1-2天。與初產婦相比,經產婦由于多次妊娠,子宮纖維多次牽拉、較難復原,疼痛較劇烈、時間也較長。
2、子宮頸復原
分娩剛結束時,子宮頸表現為松軟、充血、水腫。子宮頸壁也很薄,皺起如同袖口,待7天后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7-10天后,子宮頸內口將關閉進行內部修復。大約30天后,子宮頸恢復正常大小。
3、子宮內膜復原
剛分娩時,胎盤附著部分的子宮壁的面積約手掌大;產后2周左右,直徑可縮小至3-4厘米,但完全愈合需要6-8周。除胎盤的附著部分之外,在產后10天左右,其他部分的子宮腔將被新生的內膜覆蓋,完全重建需要2-3周左右。
溫馨提示:子宮蛻膜壞死、脫落后,與血上皮細胞及細菌混合由陰道排出,稱為“惡露”。惡露一般可持續約4-6周,最初兩天為紅色,幾天后顏色逐漸變淡、量減少,到第十天左右變為淡黃或乳白色。如果惡露仍為紅色,且持續時間超過十天,就有可能是子宮復原不全引起,應立即去醫院檢查。另外,如果媽媽沒有喂奶,月經通常會在產后6-8周內來,如果遲遲不來月經,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二、如何促進子宮恢復?
盡早排尿:尿潴留會使膀胱漲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后出血或膀胱炎。因此,產后應盡早排尿,通常在產后4小時小便。
不要賴床:最好在產后6-8小時候起身活動,有利于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
產后子宮收縮要多久
從生了寶寶之后,任何時間都有來月經的可能的,同時產后也是需要子宮收縮的,那么,女性產后子宮收縮需要多久呢?
從分娩時,子宮通過自行收縮將胎兒及胎盤擠出,接著再將惡露排出(惡露是否干凈也是判斷子宮是否恢復正常的一個重要指標),最后子宮體積縮小,大約在6周左右,逐漸恢復正常大小。所以無需刻意擔心產后子宮的恢復情況。
很多女性產后宮縮痛一般是在產后1~2日出現,一般持續個2~4日,就會慢慢消失了,但是在產婦母乳的時候,因為催產素分泌增多,會讓疼痛加劇,產后宮縮是有利于產婦子宮恢復到正常大小的正常生理反應;產后宮縮如果嚴重的話,可以改變睡姿,就能緩解疼痛,而且可稍加按摩,對疼痛都有幫助。
產后風的表現
月子對于每一位剛剛生育完的女性都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如果坐月子的時候吹到風,很容易導致女性有產后風。那么產后風的表現有哪些呢?
對于產后風患者來說,最早的變化出現的癥狀就是怕風和怕冷,因為患者在產褥期的時候,由于沒有做好保暖等措施,加上才生育完成的產婦身體處于虛弱的狀態,抵抗力也很差,就導致了大量的寒氣進入身體,導致氣血不足,于是就表現出怕風怕冷的情況,還會出現容易出虛汗。
病情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可怕的后果,最常見的就是并發風濕性心臟病,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脅。產后風會導致哪些危害?產后風患者大部分都有怕涼怕風,嚴重的有冰涼感覺、肌肉組織僵滯、活動關節不靈活、疼痛等。
一般情況下,這些癥狀都在產后八周出現,一旦發現有這些癥狀的話,要盡早治療,治療越早,恢復的效果越好。如果放任不管的話,有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產婦常見發熱原因
產婦由于分娩時出血多,加上出汗、腰酸、腹痛,非常耗損體力,氣血、筋骨都很虛弱,這個時候是很容易有發熱的情況出現的,所以產婦常見的發熱原因是什么呢?
若有子宮發炎的狀況,惡露可能會變成深紅色且有惡臭,此時需要進行治療,若嚴重的話則需要住院。此外,產后抵抗力下降以及沒有充分休息及補充足夠的營養,都會導致傷口及子宮發炎而造成產褥熱。
還有可能是產褥感染問題造成的發燒。產婦可能會因為衛生處理不當造成下體的感染,從而引發發燒。不論是自然撕裂的傷口或是手術縫合的傷口,如傷口處理不當或者生產時有糞便污染傷口,都容易造成傷口感染。當產婦的體溫在38.5攝氏度以下時建議物理降溫,例如溫水浸透毛巾進行擦拭等。
什么是子宮復舊不全
產后脫發原因及治療
“生完寶寶后,梳妝臺、洗手臺、地板…到處都是頭發。除了每天掉落的一小把,還有孩子薅掉的一小把!看著自己那后退的發際線,真擔心掉著掉著就禿頂了!”
媽媽別著急,其實,產后脫發很常見,屬于暫時的脫發,一般在產后6-9個月會得到改善,掉到禿頂的幾率很小。脫發之所以特別容易找上媽媽們,一般是由以下這些原因引起。
一、產后脫發,三大因素在作怪
雌激素水平下降
孕期雌激素增加,本該脫落的那些頭發延長了脫落期而一時幸免沒有掉,等到寶寶出生之后,雌激素迅速下降至孕前正常水平,孕期那批沒掉的頭發就出現脫落現象,而新長的頭發還沒有長出來。生長趕不上脫落,這就導致了“青黃不接”,造成產后脫發的現象。
營養、壓力等原因
產后媽媽精力消耗大,夜奶、哄睡等都是耗費心力的事,再加上休息時間不足、疲勞過度、家庭矛盾等都會影響媽媽的情緒,繼而對頭發的生長代謝產生影響。因此,精神壓力大的媽媽脫發更嚴重。
另外,頭發生長需要足夠的營養物質,而產后大部分媽媽處于虛弱狀態,再加上需要哺乳,此時如果營養跟不上也會影響頭發的生長,導致脫發。
頭發清潔不到位
比如,月子里不洗頭不護理,頭皮血液供應不足,容易引起脫發。此外,長時間不洗頭還容易引起毛囊堵塞,從而導致各種頭皮問題,不利于頭發的生長。
二、改善產后脫發,做好以下4點
大部分新手媽媽,由于產后要操心各種各樣的事情,護理頭發變得隨意了,導致容易脫發。要預防或改善產后脫發現象,還得從這4方面做出改變:
? 保證充足睡眠。多把娃交給“隊友”帶帶;
? 保持心情愉悅。避免精神緊張,脫發很正常,不要太過焦慮;
? 飲食營養要跟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補充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 定時清洗頭發、護理頭皮。選用溫和的洗發水,避免用力拉扯頭發,避免做過緊的發型。
絕大部分媽媽產后脫發屬于生理性脫發,掉發量在產后4個月達到高峰,一般在產后半年左右脫發......
產后便秘原因
產后痔瘡
產后痔瘡是產后媽媽常見的肛門附近疾病,產后得痔瘡多半是妊娠期痔瘡的遺留問題。當媽媽在懷孕后,體內子宮就會增大,出現血液供應不足的情況。隨著胎兒的發育,子宮也在不斷地長大,長大的子宮會影響到靜脈的流通,造成血液回流不暢,導致形成痔瘡。
媽媽在懷孕后體內會產生多量性激素,由于受到這些激素的影響,胃腸道平滑肌的脹力減退,蠕動減少、減弱,使食物在胃里排空推遲,在腸里運輸時間延長,導致糞便在結腸中潴留時間過長,水分減少,糞便變得干結,而易發生便秘,使排便時需要用力摒氣,加上增大的子宮對直腸的壓迫,盆腔靜脈回流不暢,發生痔瘡。另外,在分娩時,新媽媽由于用力摒氣也可導致痔瘡的發生。
當產后痔瘡逐漸加重的時候,容易發生不同程度的出血癥狀。如果產后痔瘡嚴重,可以通過藥物和手術進行治療,平時就要做好預防痔瘡發生的工作,例如勤喝水、按時排便、保持肛門清潔等,都是有效的預防產后痔瘡的方法。
產后風濕原因
產后風濕病屬中醫學“產后痹證”范疇。因其病發于產后,故古籍中有"產后身痛"、"產后關節痛"、"產后痛風"、"產后中風"、"產后筋脈拘急"等名稱。產后風濕的原因有:
1、沒有保暖
孕婦生產后,大汗淋漓未及時去汗,同時又沒有及時保暖,從而使風寒等有機會趁虛而入。
2、房子陰潮
如果居住環境有限,產婦的臥室陰暗潮濕,也有可能致使血脈不通。坐月子時期,門窗關不嚴使產婦受風也會導致產后風濕病。
3、過早勞累
孕婦生產后,身體需要好好地休養,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而過度操勞,可能給身體埋下很多隱患。孕婦在坐月子的時候用冷水洗衣服,很可能會手關節疼痛,患上嚴重的風濕病。
4、洗澡水涼
孕婦在洗澡的時候,如果貪圖涼爽,洗澡水比較涼的話,身體和涼水的親密接觸”,讓本來就非常虛弱的身體受到冰涼的刺激,身體不能抵抗涼水侵襲,很容易關節疼痛得風濕病。
什么是產后肥胖
我們常會聽到一些年輕媽媽這樣抱怨:“我懷寶寶前才九十多斤,怎么生完寶寶不但沒變輕,還上升到一百二了?腰圍還那么粗。”其實,這主要是產后肥胖的一種表現。
產后肥胖是一種由妊娠造成丘腦下部功能紊亂,體質脂肪代謝出現異常,身體突增大量脂肪,造成體重上升,身體發胖的一種情況。醫學上也把這種現象稱為“生育性肥胖”或者“母性肥胖綜合癥”,是一種常見的產后病態反應。產后肥胖該怎么辦?其實,如果女性能在產后根據自身體質適量運動、合理飲食,產后還是能恢復好身材。
產后腰痛是怎么回事
產后腰痛即產后出現腰痛,這個現象與產后子宮收縮復舊引起的反射痛有關。
分娩后,新媽媽的盆腔內的組織不會很快恢復到孕前狀態,子宮也未能完全復位,在這一段時間內,連接骨盆的韌帶松弛無力。而且,在這個時期如果排出不暢,導致宮腔內血液淤積,都會引起腰疼。
另外,很多產婦在月子里較少活動,總是躺或坐在床上休養,腰部肌肉缺乏鍛煉,而坐月子每天都在進補,容易攝入過多的熱量,使體重增加,加重了腰部的負荷,加上還要經常彎腰照料寶貝,如洗澡、穿衣服、換尿布或從搖籃里抱起寶貝等,都容易造成腰肌勞損而引起腰痛。
一般產后如果風濕治療不當,晚期大部分會轉為嚴重的風濕病、類風濕病癥,風濕為風邪由表入里、滲透骨表、致使血液循環受阻導致骨及肌肉營養不良,關節變形、肌肉萎縮及活動關節部位干枯壞死,內循環不通暢導致風濕代謝物存積關節腔或則是腠理之間不得排出,渾身虛腫或則是水腫、活動關節腔積液、代謝紊亂。這也是導致產后腰痛的一個原因。所以得了產后風濕一定要積極進行治療,這樣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惡化。
產后腰痛的毛病是很多人都遇到的,只要找到腰痛的原因,對癥下藥,就能起到緩和和治愈的作用。
什么是產后性冷淡
產后性冷淡是女性常見性功能障礙病態之一,經歷了漫長的孕期和生產時的劇痛,產后,不少新媽媽陷入了同房冷淡的尷尬之中。
據調查,產后兩個月以內,女性普遍有性欲低下的表現,這是正常的。如果此時同房,往往達不到性生活的和諧,還可能引起女性產后性冷淡,影響日后夫妻之間的感情。一般說來,產后生殖器官及其它各系統需要6周至8周才能恢復,而女性分娩后對性生活的興趣,也要到第3個月才能明顯增加。所以,女性產后即使身體恢復順利,也應兩個月以后再同房,剖腹產的最好三個月以后再同房。
什么是產后宮縮痛
在產褥早期因宮縮引起下腹部陣發性劇烈疼痛,稱為產后宮縮痛,多見于經產婦和多胎產婦。
產后腹部發生像抽筋般的疼痛是由宮縮引起的,這是正常現象,產婦不要過于驚慌。如果胎兒是多胞胎或者巨型胎兒,致使子宮擴張過度,那么就需要更加強烈的宮縮來實現子宮的復舊。所以多胎產婦、巨嬰產婦和經產婦更容易發生產后宮縮痛。同時哺乳時反射性催產素分泌增多刺激子宮加重宮縮,所以給寶寶哺乳時,也經常會出現宮縮痛。
產后甲狀腺炎和產后甲亢的區別
產后甲狀腺炎和產后甲亢是有點相似的,那么產后甲狀腺炎和產后甲亢的區別有哪些呢?
產后甲狀腺炎和產后甲亢的區別是:甲狀腺炎通常是由于自身免疫性出現了炎癥,會使身體出現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狀況,而甲亢通常是會出現食欲增加身體消瘦的癥狀。產后甲狀腺炎和產后甲亢治療方法是不同的,一般出現了產后甲狀腺炎,可以通過保守療法進行治療,甲亢可以使用抗甲狀腺藥物進行治療,還可以采用放射碘治療。
通常如需確診的話,需要做一下頸部B超和抽血化驗檢查,兩種病癥是有一定區別的,產后甲狀腺炎一般是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甲狀腺功能可以正常的,也可以減低的,要根據甲狀腺功能來選擇治療方案,產后甲亢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甲狀腺激素明顯升高,并且有甲亢的癥狀。
產后甲狀腺炎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不止懷孕,其實產后也是很辛苦的,如果產后甲狀腺炎的癥狀和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對于產后甲狀腺炎患者來說,多數患者沒有癥狀,少數患者在甲減期可能有輕度水腫、乏力、怕冷等癥狀,許多患者沒有咽喉部不適感,10%~20%患者有局部壓迫感或甲狀腺區的隱痛,偶爾有輕壓痛。甲狀腺多為雙側對稱性、彌漫性輕度腫大,峽部及錐狀葉常同時增大,也可單側性腫大,甲狀腺往往隨病程發展而逐漸增大,但很少壓迫頸部出現呼吸和吞咽困難。觸診時甲狀腺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吞咽運動時可上下移動。
當產后甲狀腺炎時短暫性或暫時性時,根據病情的嚴重與否可以采取適當的藥物治療。一般比較常用的是β受體阻滯劑,它能夠改善心悸、精神壓力震顫、出汗等情況。同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調節自身的情緒,保持心態平穩,在飲食上,也要科學規范。
產后重度抑郁癥的表現
產后的女性很容易有抑郁癥的,其中產后重度抑郁癥更為嚴重,那么產后重度抑郁癥的表現有哪些呢?
重度產后抑郁癥的癥狀主要表現為頭暈,記憶力下降等。多數人表現為頭暈,莫名其妙的煩躁,有些人還會伴有記憶力下降,嚴重可能還會有自殺行為。重度產后抑郁癥是非常嚴重疾病,可能是自身的因素,或者是家庭環境的因素所引起,在生完孩子以后要得到家人的關心,要避免心情過度的煩躁。生完孩子以后女性的身體和心理都會發生明顯的改變,體內的激素水平會有所變化,很可能就會加重產后抑郁癥的發病。
家人一旦發現產婦出現嚴重抑郁癥,就要注意產婦的心理問題。建議多與產婦溝通,幫助產婦排解不良情緒。盡量為產婦營造一個較為歡快的環境,避免出現嚴重心理壓抑的癥狀。
產后子癇一般發生于產后多久
產后其實也是比較危險的,比如產后子癇這種疾病,那么產后子癇一般發生于產后多久呢?
產后子癇可以發生在產褥期的任何時間,多見于產后1-2天內。子癇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一個比較嚴重的階段,是造成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產前發病率較高,產后48小時之內發病的大約占25%。故孕期一定要按時產檢,進低鹽低脂高蛋白飲食,及時補鈣,控制高血壓,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減少子癇的發生。一旦發生產后子癇,患者應積極解痙、降壓、糾正缺氧和酸中毒。
女性預防產后的子癇一般是要控制好血壓的情況,不要吃油膩的食物,避免情緒的激動,有不適,及時治療,一些強烈的刺激,如宮縮痛、過度疲勞、手術的刺激、傷口疼痛、產后按壓宮底排積血,更有甚者因分娩女嬰后精神壓力過大導致的產后子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