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了寶寶之后,任何時間都有來月經的可能的,同時產后也是需要子宮收縮的,那么,女性產后子宮收縮需要多久呢?
從分娩時,子宮通過自行收縮將胎兒及胎盤擠出,接著再將惡露排出(惡露是否干凈也是判斷子宮是否恢復正常的一個重要指標),最后子宮體積縮小,大約在6周左右,逐漸恢復正常大小。所以無需刻意擔心產后子宮的恢復情況。
很多女性產后宮縮痛一般是在產后1~2日出現,一般持續個2~4日,就會慢慢消失了,但是在產婦母乳的時候,因為催產素分泌增多,會讓疼痛加劇,產后宮縮是有利于產婦子宮恢復到正常大小的正常生理反應;產后宮縮如果嚴重的話,可以改變睡姿,就能緩解疼痛,而且可稍加按摩,對疼痛都有幫助。
子宮在孕期中不斷擴大來滿足胎兒的發育,到了胎兒娩出后逐漸恢復到媽媽們孕前大小。但是,剛生完孩子后子宮需要及時收縮,如果產后子宮收縮不好應該怎么辦呢?
如果子宮收縮不好,有可能會對你子宮的恢復造成影響,同時還有可能會造成您惡露無法排干凈的惡露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建議你最好是在醫生指導下規律服用,密切觀察身體恢復的情況、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子宮內膜癌非常重要的高危因素。
為了預防產后大量出血,醫生通常會用子宮收縮劑。子宮自然會有收縮排血的機制,如果發現有產后出血過多的現象,使用子宮收縮劑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作用發揮會比較快。常用的藥物有肌肉注射催產素或麥角新堿。而且女性產后要堅持哺乳,這不僅對胎兒的健康成長有好處,也對產婦身體恢復有幫助。乳頭和乳暈上有多種神經末梢,哺乳可刺激末梢從而提高血循環,促進女性子宮肌肉的收縮,加快恢復的速度。
辛苦的十月懷胎,終于等到分娩的一刻,看著肚子里的小生命哇哇啼哭,內心的幸福感不言而喻,但是很多女性在幸福過后發現自己有子宮下垂的情況,那么,子宮下垂的癥狀有哪些呢?
子宮下垂一般的癥狀,至少會有下墜感 (下腹有東西要掉出來的感覺)。平時就會腰酸背痛,嚴重時還會拖累膀胱及直腸,并會有頻尿、小便解不乾凈或大便不順之感。當女性出現產后子宮下垂時,大多數都會表現在陰道內有脫出塊物,便秘,腹部脹痛,所以當子宮下垂的時候可以做一些運動來進行糾正,平時要加強營養,注意適當的休息,不要做重體力的活要保持大便的通暢,并且要進行鍛煉自己的肛提肌。
如果子宮脫垂感覺腹部有下墜感,嚴重時有腫物從外陰脫出,用手可以推納回去。遇腹壓增加或站立腫物可繼續脫出。要去醫院做婦科檢查,觀察宮頸口與陰道的距離,決定子宮下垂的程度。產后要避免便秘,長時間下蹲等。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子宮脫垂嚴重時可使用子宮托治療。平時要多做縮肛運動。
產后 30天、42天去醫院復查,有些產婦被診斷出產后子宮下垂 。這種情況不及時處理以后會造成很多的麻煩,那么產后子宮下垂應該怎么辦呢?
產后日常的活動可以正常進行,不必受到影響,但還是要注意不能過早提重物,不要長時間站立,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必要的情況下,可能要選擇手術進行治療的。因為這種情況的話,你保守治療的話可能是效果不太好的,一般情況下來說,只能選擇上子宮托的。
如果女性是一度或者二度的子宮下垂,那么就可以采用陰道內部放置一托的方式,同時加上外用的藥膏進行治療,這樣效果比較好,恢復的時間會比較快。放置的子宮托種類是比較多的,比如說有球型的、喇叭花型的等。在治療的同時需要注意對營養物質的攝入,也需要增強自己的體質,預防感冒,保持良好的大便習慣等。
相關知識點
產后風 | 產后發熱 | 產后子宮恢復 | 產后子宮復舊不全 | 產后脫發 | 產后便秘 | 產后痔瘡 | 產后風濕 | 產后肥胖 | 產后腰痛 | 產后性冷淡 | 產后宮縮痛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手腕腱鞘炎 | 產后恥骨痛 | 乳房濕疹 | 產后脫發嚴重怎么辦 | 奶結 | 產后甲狀腺炎 | 產后甲狀腺炎的癥狀 | 產后重度抑郁癥 | 產后子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