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以后,產婦需要一段時間靜養調理身體,讓身體(尤其是子宮)恢復到產前的水平。但是,產后多久子宮才能恢復呢?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子宮更快恢復呢?
一、產后子宮多久恢復?
1、子宮體復原
胎盤排出后,子宮便開始收縮恢復。從肚臍水平位置開始,每天下降1-2厘米,在產后10-15天,子宮基本進入盆腔。同時,在產后6-8周內,子宮的體積也慢慢縮小,由妊娠晚期的1000克左右恢復到懷孕前的50克左右,其形態也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
溫馨提示:子宮收縮會引起產后腹痛,一般將持續1-2天。與初產婦相比,經產婦由于多次妊娠,子宮纖維多次牽拉、較難復原,疼痛較劇烈、時間也較長。
2、子宮頸復原
分娩剛結束時,子宮頸表現為松軟、充血、水腫。子宮頸壁也很薄,皺起如同袖口,待7天后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7-10天后,子宮頸內口將關閉進行內部修復。大約30天后,子宮頸恢復正常大小。
3、子宮內膜復原
剛分娩時,胎盤附著部分的子宮壁的面積約手掌大;產后2周左右,直徑可縮小至3-4厘米,但完全愈合需要6-8周。除胎盤的附著部分之外,在產后10天左右,其他部分的子宮腔將被新生的內膜覆蓋,完全重建需要2-3周左右。
溫馨提示:子宮蛻膜壞死、脫落后,與血上皮細胞及細菌混合由陰道排出,稱為“惡露”。惡露一般可持續約4-6周,最初兩天為紅色,幾天后顏色逐漸變淡、量減少,到第十天左右變為淡黃或乳白色。如果惡露仍為紅色,且持續時間超過十天,就有可能是子宮復原不全引起,應立即去醫院檢查。另外,如果媽媽沒有喂奶,月經通常會在產后6-8周內來,如果遲遲不來月經,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二、如何促進子宮恢復?
盡早排尿:尿潴留會使膀胱漲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后出血或膀胱炎。因此,產后應盡早排尿,通常在產后4小時小便。
不要賴床:最好在產后6-8小時候起身活動,有利于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
輕度運動:進行腹式呼吸等產后運動(如:產后1周,躺在硬床上抬腿、提臀、或進行膝胸臥式運動),可以使子宮和下腹有效收縮和復原。
乳頭刺激:刺激乳頭能幫助子宮收縮,使子宮的恢復加快。因此,產后應盡早讓寶寶吸吮母乳。沒有喂奶的媽媽,可以采用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的方式來刺激乳頭。
按摩子宮:把手放在肚臍周圍,對子宮做環形按摩。產后經常按摩子宮,可以讓子宮肌肉受刺激收縮,幫助惡露排出及子宮恢復。
適時沐。恒逶∧軠p少外陰傷口周圍的細菌,并促進外陰傷口血液循環,有利于傷口愈合。新媽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是否沐浴。
不過,新媽們如果想要更加清晰地了解子宮恢復情況,最好還是到醫院去做全面檢查。通常,產后檢查建議在產后42-56天進行,項目包括乳房及泌乳量、子宮復原、雙側輸卵管及卵巢、腹部及會陰及側切傷口、骨盆底肌肉托力等。
產后子宮恢復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宮體的復原、子宮頸的復原和子宮內膜的復原。子宮恢復的主要動作是持續的收縮,從生產時不斷的收縮將胎兒擠出,再將胎盤擠出。子宮內的血液不斷被排出體外,即為惡露。子宮經由不斷且強力的收縮,將血管的開口壓往,這樣就讓血塊形成而停止出血。子宮再進一步擠壓,將血塊不斷排出,子宮體積就會慢慢縮小。子宮可以說是母體在懷孕、分娩期間體內變化最大的器官。它可以從原來的50克一直增長到妊娠足月時的1000克。
1、子宮體的復原
在胎盤排出之后,子宮會立即收縮,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個很硬并呈球形的子宮體,它的最高處和肚臍的水平同高。以后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厘米,大約在產后10-14天內,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
2、子宮頸的復原
在分娩剛剛結束時,因子宮頸充血、水腫,會變得非常柔軟,子宮頸壁也很薄,皺起來如同一個袖口,7天之后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7-10天后子宮頸內口會關閉。一直到產后4周左右,子宮頸才會恢復到正常大小。
3、子宮內膜的復原
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由母體排出以后,從子宮內膜的基底層,會再長出一層新的子宮內膜。產后10天左右,除了胎盤附著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宮腔會全部被新生的內膜所覆蓋。剛剛分娩后,胎盤附著部分的子宮壁面積約手掌大,到產后2周左右,直徑已經能縮小到3-4厘米,但產后6-8周才能完全愈合。
子宮可以說是母體在懷孕、分娩期間體內變化最大的器官。它可以從原來的50克一直增長到妊娠足月時的1000克。一般來講,產后的子宮需要6-8周左右才能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1、產后42天:惡露干凈為產后子宮恢復正常。
胎兒出生后,胎盤也隨之娩出。之后,陰道會排出一些棕紅色的液體,其中含有血液、壞死的蛻膜組織、細菌及黏液等,醫學上稱為惡露。惡露持續時間的長短也是子宮恢復是否正常的一個重要反映。
一般情況下,惡露在產后4周即28天就會干凈了。有的產婦拖的時間長一點,但正常情況下最長也不會超過42天。因為從分娩后2小時到產后6周內為產褥期,在這段時間內,產婦身體的各個機能都會逐漸恢復,包括子宮在內,也會恢復到正常、健康的狀態。這就意味著產后6周即42天是子宮恢復正常的一個期限。無論順產、鉗產、剖宮產、臀位助產,惡露都應該在這個時間段內干凈。一旦超過42天還有惡露,即視為異常。
2、42天之后:惡露不干凈,提示子宮恢復不良。
過了42天惡露還不干凈,則提示子宮恢復不良。如果同時伴有上述質與量、顏色與氣味的變化,應首先警惕子宮疾病的存在,譬如胎盤殘留引起子宮收縮無力,又如細菌從陰道上行性感染或分娩時存在隱性感染而分娩后沒有消除,還有子宮剖宮產傷口恢復不好等,都需要盡早到醫院就診,以對癥治療。
子宮恢復的主要動作是持續的收縮,從生產時不斷地收縮將胎兒擠出,再將胎盤擠出。子宮內的血液不斷被排出體外,即為惡露。子宮經由不斷且強力的收縮,將血管的開口壓往,這樣就讓血塊形成而停止出血。子宮再進一步擠壓,將血塊不斷排出,子宮體積就會慢慢縮小。產后子宮快速恢復方法有哪些?通過以下三種方法,可以加快子宮復舊進程。
1、產后應及時排尿。不使膀胱過脹或經常處于膨脹狀態。
2、產褥期應避免長期臥位。產后6-8小時,媽媽在疲勞消除后可以坐起來,第二天應下床活動,以利于身體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如果子宮已經向后傾屈,應做膝胸臥位來糾正。
3、產后應該哺乳。因為寶寶的吮吸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從而促進子宮復原。
相關知識點
產后子宮收縮 | 產后風 | 產后發熱 | 產后子宮復舊不全 | 產后脫發 | 產后便秘 | 產后痔瘡 | 產后風濕 | 產后肥胖 | 產后腰痛 | 產后性冷淡 | 產后宮縮痛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手腕腱鞘炎 | 產后恥骨痛 | 乳房濕疹 | 產后脫發嚴重怎么辦 | 奶結 | 產后甲狀腺炎 | 產后甲狀腺炎的癥狀 | 產后重度抑郁癥 | 產后子癇
相關網友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