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子宮恢復過程
收藏分娩以后,產婦需要一段時間靜養調理身體,讓身體(尤其是子宮)恢復到產前的水平。但是,產后多久子宮才能恢復呢?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子宮更快恢復呢?
一、產后子宮多久恢復?
1、子宮體復原
胎盤排出后,子宮便開始收縮恢復。從肚臍水平位置開始,每天下降1-2厘米,在產后10-15天,子宮基本進入盆腔。同時,在產后6-8周內,子宮的體積也慢慢縮小,由妊娠晚期的1000克左右恢復到懷孕前的50克左右,其形態也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
溫馨提示:子宮收縮會引起產后腹痛,一般將持續1-2天。與初產婦相比,經產婦由于多次妊娠,子宮纖維多次牽拉、較難復原,疼痛較劇烈、時間也較長。
2、子宮頸復原
分娩剛結束時,子宮頸表現為松軟、充血、水腫。子宮頸壁也很薄,皺起如同袖口,待7天后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7-10天后,子宮頸內口將關閉進行內部修復。大約30天后,子宮頸恢復正常大小。
3、子宮內膜復原
剛分娩時,胎盤附著部分的子宮壁的面積約手掌大;產后2周左右,直徑可縮小至3-4厘米,但完全愈合需要6-8周。除胎盤的附著部分之外,在產后10天左右,其他部分的子宮腔將被新生的內膜覆蓋,完全重建需要2-3周左右。
溫馨提示:子宮蛻膜壞死、脫落后,與血上皮細胞及細菌混合由陰道排出,稱為“惡露”。惡露一般可持續約4-6周,最初兩天為紅色,幾天后顏色逐漸變淡、量減少,到第十天左右變為淡黃或乳白色。如果惡露仍為紅色,且持續時間超過十天,就有可能是子宮復原不全引起,應立即去醫院檢查。另外,如果媽媽沒有喂奶,月經通常會在產后6-8周內來,如果遲遲不來月經,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二、如何促進子宮恢復?
盡早排尿:尿潴留會使膀胱漲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后出血或膀胱炎。因此,產后應盡早排尿,通常在產后4小時小便。
不要賴床:最好在產后6-8小時候起身活動,有利于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
輕度運動:進行腹式呼吸等產后運動(如:產后1周,躺在硬床上抬腿、提臀、或進行膝胸臥式運動),可以使子宮和下腹有效收縮和復原。
乳頭刺激:刺激乳頭能幫助子宮收縮,使子宮的恢復加快。因此,產后應盡早讓寶寶吸吮母乳。沒有喂奶的媽媽,可以采用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的方式來刺激乳頭。
按摩子宮:把手放在肚臍周圍,對子宮做環形按摩。產后經常按摩子宮,可以讓子宮肌肉受刺激收縮,幫助惡露排出及子宮恢復。
適時沐浴:沐浴能減少外陰傷口周圍的細菌,并促進外陰傷口血液循環,有利于傷口愈合。新媽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是否沐浴。
不過,新媽們如果想要更加清晰地了解子宮恢復情況,最好還是到醫院去做全面檢查。通常,產后檢查建議在產后42-56天進行,項目包括乳房及泌乳量、子宮復原、雙側輸卵管及卵巢、腹部及會陰及側切傷口、骨盆底肌肉托力等。
相關詞條
產后子宮復原 | 產后子宮恢復大小 | 產后子宮恢復時間 | 產后子宮快速恢復方法 | 如何判斷產后子宮恢復
網友問答
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休息,平時不要太累了,吃益生谷的妥運有子宮內膜修復(增厚)功能,對于以后懷孕的幾率都會提高一點。